前瞻性研究(prospectivestudy)发生率研究(incidence.ppt
《前瞻性研究(prospectivestudy)发生率研究(incidence.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前瞻性研究(prospectivestudy)发生率研究(incidence.ppt(10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前瞻性研究(prospective study)、 发生率研究(incidence study)、 随访研究(follow-up study)、 纵向研究(longitudinal study)、,队 列 研 究,是分析流行病学研究中的重要方法,检验病因假设的效能优于病例对照研究。在病因流行病学研究中应用广泛。,第一节 概 述,一、概 念 二、基本原理 三、研究目的 四、研究类型,一、概念,队列研究的定义 暴露 危险因素 出生队列 暴露队列或队列 固定队列 动态人群,队列研究的定义,是将一个范围明确的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及其暴露程度分为不同的亚组,追踪其各自的结局,比较不同亚组之间结局的
2、差异,从而判定暴露因子与结局之间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暴露,是指研究对象接触过某种待研究的物质(如氟化物)、具备某种待研究的特征(如年龄、性别及遗传等)或行为(如吸烟)。暴露可以是有害的或有益的。,危险因素,危险因子,泛指能引起某特定结局(outcome)(如疾病)发生,或使其发生的概率增加的因子,包括个人行为、生活方式、环境和遗传等多方面的因素。,1)出生队列(birth cohort): 是指特定时期内出生的一组人群。 2)队列或暴露队列:泛指具有某种共同暴露或特征的一组人群。如中国医大86期学生,有共同的入学时间。,队列(cohort) 的两种情况,根据人群进出队
3、列的时间不同,队列分两种: 1)固定队列(fixed cohort):是指人群都在某一固定时间或一个短时间之内进入队列,之后对他们进行随访观察,直至观察期终止,成员没有无故退出,也不再加入新的成员,即在观察期内保持队列的相对固定。,队列的类别,2)动态人群(dynamic population): 在某队列确定之后,原有的队列成员可以不断退出,新的观察对象可以随时加入。,图4-1 随访队列示意图“I”进入队列;“x”无故退出队列;“0”出现终点结局,1990 2000 年 选定队列 随访终止 开始观察,在一个特定人群中选择所需的研究对象,根据目前或过去某个时期是否暴露于某个待研究的危险因素,或
4、其不同的暴露水平而将研究对象分成不同的组,如暴露组和非暴露组,高剂量暴露组和低剂量暴露组等,随访观察一段时间,检查并登记各组人群待研究的预期结局的发生情况(如疾病、死亡、或其他健康状况),比较各组结局的发生率,从而评价和检验危险因素与结局的关系。,二、基本原理,图4-2 队列研究的结构模式图,1. 属于观察法:暴露不是人为给予的,是在研究之前已客观存在的,这是与实验研究的重要区别点。 2. 设立对照组:对照组可与暴露组来自同一人群,也可以来自来自不同的人群。,队列研究的基本特点:,3. 由“因”及“果”:一开始(疾病发生之前)就确立了研究对象的暴露状况,而后探求暴露因素与疾病的关系,即先确知其
5、因,再纵向前瞻观察而究其果,这一点与实验研究方法一致。 4. 能确证暴露与结局的因果联系。,1、检验病因假设 2、评价预防效果: “人群的自然实验”:大量的蔬菜摄入可预防肠癌的发生。 3、研究疾病自然史,三、研究目的,四、研究类型,图4-3 队列研究类型示意图,(一)前瞻性队列研究,又称即时性(concurrent) 队列研究 研究对象的分组是根据研究开始时(现时)研究对象的暴露状况而定的。此时,研究的结局还没有出现,还需要前瞻观察一段时间才能得到,这种设计模式称。 优点:资料的偏倚较小,结果可信。 缺点:所需样本量很大,观察时间长、花费大,可行性比较差。,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需考虑,1. 应有
6、明确的检验假设,检验的因素必须找准; 2. 所研究疾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应较高,不低于千分之五; 3. 应明确规定暴露因素,并且应有把握获得观察人群的暴露资料;,4. 应明确规定结局变量,如发病或死亡,并且要有确定结局的简便而可靠的手段; 5. 应有把握获得足够的观察人群,并将其清楚地分成暴露组与非暴露组; 6. 大部分观察人群应能被长期随访下去,并取得完整可靠的资料。应有足够的人、财、物力支持该工作。,非即时性(non-concurrent)队列研究 研究对象的分组是根据研究开始时研究者已经掌握的有关研究对象在过去某个时点暴露状况的历史材料做出的;研究开始时研究的结局已经出现,其资料可从历史资
7、料中获得,不需要前瞻性观察,这种设计模式称为。,(二)历史性(historical)队列研究,特点:省时、省力、出结果快。 缺点:因资料积累时未受到研究者的控制,所以,内容未必符合要求。,进行历史性队列研究时需考虑,1.应有明确的检验假设,检验的因素必须找准; 2.所研究疾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应较高,不低于千分之五; 3.应明确规定暴露因素,并且应有把握获得观察人群的暴露资料;,4.应明确规定结局变量,如发病或死亡,并且要有确定结局的简便而可靠的手段; 5.应有把握获得足够的观察人群,并将其清楚地分成暴露组与非暴露组; 6.是否有足够数量的完整可靠的在过去某段时间内有关研究对象的暴露和结局的历史
8、记录或档案材料。如,医院的病历、个人的医疗档案、工厂和车间的各种记录等。,混合型队列研究 在历史性队列研究之后,继续前瞻性观察一段时间,它是将前瞻性队列研究与历史性队列研究结合起来的一种设计模式。 兼有上述两类的优点,且相对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相互的不足。,(三)双向性队列研究,(课堂讨论) 一、确定研究因素 二、确定研究结局 三、确定研究现场和研究人群 四、资料收集 五、资料整理与分析 六、结论,第二节 队列研究的实例,第三节 队列研究的设计与实施,一、确定研究因素 二、确定研究结局 三、确定研究现场与研究人群 四、确定队列大小 五、资料收集与随访 六、质量控制,。,一、确定研究因素,队列研
9、究费时、费力、费钱、一次只能研究一个因素,因此,队列研究中研究因素的确定是至关重要的。 暴露因素是在描述性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的基础上确定的。应当对暴露因素进行定量,包括暴露水平和暴露时间,以估计累积暴露剂量。 要考虑暴露方式:间歇暴露或连续暴露、直接暴露或间接暴露、一次暴露或长期暴露等。,还应确定需同时收集的其他资料,如各种可疑的混杂因素及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结局变量(outcome variable)、结果变量,简称结局:指随访观察中将出现的预期结果事件。是队列研究观察的自然终点,与观察期的终止不是一个概念。,二、确定研究结局,结局举例:发病、死亡、健康状况和生命质量的变化、分子或血清的变
10、化、血清抗体滴度、尿糖、血脂等。 除确定主要研究结局外,可考虑同时收集多种可能与暴露有关的结局。,对现场的要求:有足够数量的符合条件的研究对象;当地的领导重视,群众理解和支持,最好是当地的文化教育水平较高,医疗卫生条件较好,交通较便利。也要看现场的代表性。,三、确定研究现场与研究人群(一)研究现场,1、暴露人群的选择 2、对照人群的选择,(二)研究人群,(1)职业人群:暴露史记录较为全面真实可靠,常用于历史性队列研究。 (2)特殊暴露人群:是研究某些罕见的特殊暴露的唯一选择,如A-Bom的受害者。,1、暴露人群的选择,3)一般人群:局部区域内的全体人群。优点是有详细可靠的医疗与保健记录,有利于
11、追踪观察。 (4)有组织的人群团体:一般人群的特殊形式。好处:利用组织系统有效地收集随访资料;职业和经历往往是相同的,可增加其可比性。,对照人群除未暴露于所研究的因素外,其它各种影响因素或人群特征(年龄、性别、民族、职业、文化程度等)都应尽可能地与暴露组相同,即具有可比性。,2、对照人群的选择基本要求:,1.内对照:选择一组研究人群A,将A中有E的作暴露组,A中无E的则为非暴露组(内对照)。当E为定量变量时,所划分的最低档次暴露的人群为对照组。 好处:省事、从总体上了解研究对象的发病率情况。 2.特设对照(外对照):职业人群或特殊暴露人群需在其外去寻找对照组。,3.总人口对照:不设对照,是利用
12、整个地区的现成的发病或死亡统计资料,即以全人口率为对照。 优点:对比资料容易得到。 缺点:资料比较粗糙,可比性差,比较项目的精细程度低,对照中可能包含有暴露人群。 4.多重(种)对照:用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形式选择的人群同时作对照,以减少只用一种对照所带来的偏倚,增强结果的可靠性。,关于对照,应尽量选用与暴露组在时间、地区及人群构成上相近的总人群作对照,以减少偏倚。 总人口对照的研究实际中不以粗率直接比较,应采用标化的方法,如计算标准化死亡率比;,特殊暴露人群或职业人群做暴露组时,计算标化比更为便捷,且意义明显。比值大于1,说明暴露导致或促进了结局的发生;比值小于1,说明暴露预防或减少了结局的
13、发生;比值等于1,则暴露与疾病没有关系。,(一)确定队列大小时需考虑的几个 问题 (二)影响队列大小的几个因素 (三)队列大小的计算,四、确定队列大小,1. 抽样方法:同现况研究 2. 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的比例:一般,非暴露组的样本量不宜少于暴露组的样本量。常用:等量。 3. 失访率:常假设为10%,故按计算出来的样本量再加10%作实际样本。,(一)需考虑的几个问题,1.一般人群(对照人群)中目标疾病的发病率p0: np0q0; 其中q0=1 - p0 。 p00.5,p0q0Max,nMin 2.暴露组与对照组发病率之差(d=p1 - p0): d,n。,(二)影响队列大小的几个因素,3.要求
14、的显著性水平值: 要求的,n。常取 =0.05或0.01。 4.检验效能(power of test)或把握度 1-: 若要(1-),则n。常取=0.10,有时用0.20。,暴露组与对照组样本量相等的情况: 式中 暴露组与对照组的预期发病率 p 两个发病率的平均值,q=l-p, 和 为标准正态分布下双(单) 侧尾部面积 考虑失访可能,需增加10%样本量。 不是单纯随机抽样时,还需适当增加样本。 查表法:可查参考书。,(三)队列大小的计算,(一)基线资料的收集 (二)随访,五、资料收集与随访,基线资料(baseline information):又称基线信息,指每个研究对象在研究开始时的基本情况
15、,包括暴露的资料及个体的其他信息。,(一)基线资料的收集基线资料的概念,基线资料具体包括:对待研究的暴露因素的暴露状况,疾病与健康状况,年龄、性别、职业、文化、婚姻等个人状况,家庭环境、个人生活习惯及家族疾病史等。,(1)查阅医院、工厂、单位及个人健康保险的记录或档案; (2)访问研究对象或其它能够提供信息的人; (3)对研究对象进行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4)环境调查与检测。,基线资料收集方法,1.随访对象:暴露组和对照组观察/研究对象; 2.随访方法:面对面访问、电话访问、自填问卷、定期体检、环境与疾病的监测、医院医疗与工作单位的出勤记录的收集等。对暴露组和对照组采用相同的方法同等随访,
16、追踪至观察终止期。对失访者补访。失访原因分析。比较失访者与继续观察者基线资料,估计有无偏差。,(二) 随 访,3.随访内容:制成调查表;同基线资料,重点是结局变量。 4.观察终点(end-point):指研究对象出现了预期结果(疾病、死亡、某些指标的变化),不再对其继续随访。预期结果是冠心病,而患了高血压,不是观察终点,应继续观察;如猝死于脑卒中,也不是观察终点,应记为失访。 慢性病的随访间隔期一般为1-2年。,1.调查员的选择: 具有高中或大学文凭的3040岁女性较佳。 2.调查员培训: 统一方法和技巧,进行考核。 3.制定调查员手册: 列出全部操作程序、注意事项及调查问卷的完整说明。 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前瞻性 研究 钻研 prospectivestudy 发生率 incidence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