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焦化装置吸收稳定系统工艺处理与操纵.ppt





《延迟焦化装置吸收稳定系统工艺处理与操纵.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延迟焦化装置吸收稳定系统工艺处理与操纵.ppt(4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延迟焦化装置吸收稳定系统工艺与操作,第一章:吸收解吸的基本原理 第二章:吸收稳定系统工艺流程 第三章:质量控制及操作 第四章:工艺参数控制及操作 第五章:稳定吸收系统开工操作 第六章:稳定吸收系统停工操作,第一章:吸收解吸的基本原理,1.1吸收的基本原理 在吸收过程中,相之间的传质是由三个步骤串联组成: (1)溶质由气相主体传递到气、液相界面,即气相与界面间的对流传质; (2)溶质在相界面上的溶解,进入液相; (3)溶质由界面传递到液相主体,即界面与液相间的对流传质。,1.1.1双膜理论 对于吸收过程的机理,一般用双膜理论进行解释,双膜理论的基本论点如下: 相接触的气、液两相液体间存在着稳定的
2、相界面,界面两侧各有一很薄的有效层流膜层,溶质以分子扩散方式通过此两膜层; 界面上的气、液两相呈平衡状态; 在膜层以外的气、液两相主体区无传质阻力,即浓度梯度或分压梯度为零。,第一章:吸收解吸的基本原理,1.1.2吸收塔的吸收过程 吸收塔的吸收过程属于物理吸收,是利用气体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液体吸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气体混合物中溶解度大的组分被部分吸收溶解于吸收溶剂中而得到分离。 该吸收过程的吸收的推动力是该组分在气相的分压与在液相的分压之差,此差值在达到平衡状态时为零,传质的方向取决于气相中组分的分压是大于还是小于溶液中的平衡分压。,第一章:吸收解吸的基本原理,由于提高操作压力有利于提高溶质的气
3、相分压,而降低温度则可降低液相溶剂中溶剂组份的平衡分压,因此,提高压力和降低操作温度,有利于提供吸收推动力,也即有利于吸收过程的进行。,第一章:吸收解吸的基本原理,1.2解吸的基本原理 解吸是吸收的逆过程,其主要目的是使吸收液中的部分气体溶质释放出来,达到溶质的分离。 解吸过程由于受工艺流程设置限制,采用提高溶液温度的方法,来促进吸收逆过程。通过提高溶液温度来提高溶液中溶质组份的平衡分压,使溶液的溶质平衡分压大于气相中溶质组份分压(主要为C2及以下组份),实现溶质组份的分离。,第一章:吸收解吸的基本原理,第二章:吸收稳定系统工艺流程,2.1焦化富气含轻烃类组分(即C3+C4)较大,有两个坏处,
4、一是干气含轻烃类组分大,导致干气提浓装置原料带液严重,影响干气提浓装置正常操作,二是烃类与干气价格差在3000元/吨左右,如果不分离出来,造成经济损失。吸收塔的作用就是通过用汽油和柴油将焦化富气中的C3+C4组分吸收出来,解吸塔就是将汽油在吸收富气中的C3+C4组分同时吸收的C1+C2组分重新释放出来,是吸收的逆过程。汽油中的C3+C4组分通过稳定塔加温重新从汽油中分离出来。,第二章:吸收稳定系统工艺流程,2.2吸收稳定系统的任务是处理来自分馏塔顶油气分离器的粗汽油和来自压缩机的富气,分离出干气(C2及C2以下),得到稳定汽油和液化气。稳定汽油和液化气产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焦化反应系统的工艺过
5、程,但吸收稳定系统的回收程度与操作水平也对收率有很大的影响。目的是要求吸收后的干气中尽量少含C3,同时要求解吸后的脱乙烷汽油中尽可能不含C2。,第二章:吸收稳定系统工艺流程,2.3在吸收塔内,贫吸收油(汽油)自塔顶入塔后下行,与由塔底进入的富气在塔板上进行多次气液逆向接触,完成吸收过程。富气中的关键组分C3在随气体上升过程中,逐渐被吸收油溶解而由气相转入液相之中,最终在塔板上达到气液平衡。C3在气液两相中的浓度是由其平衡常数决定的。整个吸收过程基本处于相同的操作压力和操作温度,因此,可看作是等温吸收过程。当气体达到最上一层塔板时,其中的C3组分大部分已在顶部各层塔板上被下行的吸收油所吸收,气体
6、中C3含量已经不多,从而达到分离的要求。,第二章:吸收稳定系统工艺流程,2.4在充分地吸收C3及更重的C4、C5等组分的同时,富吸收油中也会吸收相当数量的C2组分,这就需要在解吸塔内将富吸收油中的C2组分脱吸出来。在解吸时为了把C2组分脱净,部分C3、C4组分也会被解吸出来,所以,解吸塔顶气要送回吸收塔进行再次吸收,如此循环进行。这样通过吸收与解吸操作,在吸收塔顶可得到基本不含C3组分的气体,在解吸塔底可得到基本不含C2的脱乙烷汽油。,第二章:吸收稳定系统工艺流程,2.5 将液化气(C3、C4组分)从脱乙烷汽油中分离出来的操作过程是在稳定塔中进行的。稳定操作是在一定压力下进行的精馏过程,脱乙烷
7、汽油由塔中部进入,塔底由重沸器提供热量。塔顶由液化气作回流并控制塔顶温度,进行精馏操作,最终在塔顶得到液化气组分,塔底得到稳定汽油组分,达到液化气与稳定汽油分离的目的。,第二章:吸收稳定系统工艺流程,第二章:吸收稳定系统工艺流程,改造过,第三章:质量控制及操作,3.1稳定汽油初馏点控制 稳定汽油初馏点是稳定汽油的主要指标,它的指标大小关系到稳定汽油在加工、储存、运输和使用中的安全。 控制目标: 以工艺卡片为准 相关参数: 塔底温度、塔顶压力、进料位置 控制方式: 正常生产时,稳定汽油的初馏点是由塔底温度来控制的,第三章:质量控制及操作,正常调整:,异常处理:,第三章:质量控制及操作,3.2干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延迟 焦化 装置 吸收 稳定 不乱 系统 工艺 处理 操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