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7 .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7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7 .docx(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_归纳总结汇总_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高中地理必修一复习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课本 P3 图 1.2)太阳系总星系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其他恒星世界河外星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一般行星(课本 P4 图 1.4)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 P5 图 1.5)分类 特点类地行星 水星、金星、地球、火
2、星巨行星 木星、土星 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远日行星 天王星、海王星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缘由(课本 P6)外部条件 安全稳固的宇宙环境自身条件 相宜的温度 日地距离适中适于呼吸的大气 体积、质量适中液态的水来自地球内部1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为地球供应能量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 P8 图 1.7)供应光热资源;维护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存下来的太阳能;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3、1.太阳大气由里到外分 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层_精品资料_ 光球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第 1 页,共 17 页色球耀斑,是太阳活动最猛烈的显示日冕太阳风- - - - - - -_归纳总结汇总_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 P11)世界很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肯定的相关性(课本 P11 活动);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两极地区产生极光;地球上水旱灾难、地震等自然灾难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运动方式地球自转地球公转环绕地轴转动在椭圆轨道上环绕太阳转动运
4、动方向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南极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上空为顺时针;运动速度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两极点为零;近日点(每年1 月初),速度快角速度:除两极点外各地相等 ( 15 h);远日点(每年7 月初),速度慢运动周期真正周期: 一个恒星日 =23 时 56 分 4 秒真正周期:一个恒星年=365 日 6 时 9 分昼夜交替周期:一个太阳日=24 时10 秒直射点回来周期:一个回来年=365 日 5时 48 分 46 秒1昼夜交替23 26N1昼夜长短的变化地理意义2地方时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3产生四季和五带二、太阳直射点移动 1.太阳
5、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 0 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定23 26S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 23 26N, 就地球处于公 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 23 26S, 就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 简便方法:看地轴地球逆时针公转时,地轴左偏左冬,地轴右偏右冬;如下图3.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定依据: 1 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 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第 2 页,共 17 页_精品资料_ - - - - - - -_归纳总结汇总_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二、昼夜交
6、替和时差昼夜交替1昼夜现象产生的缘由地球不透亮、不发光;昼夜交替产生的缘由是地球自转;2晨昏线的判读:在晨昏线上任找一点,自西向东越过该线进入昼半球,说明该线是晨线,反之是昏 线;3晨昏线与赤道的关系:相交且平分,因此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4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垂直且相切,因此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 0 度;5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变化范畴:0 23 266太阳高度的分布:昼半球上 ,夜半球上 ,晨昏线上 ;7昼夜交替的周期:一个太阳日 =小时地方时的运算 1地方时运算原理:地方时东早西晚(同为东经,经度越大越偏东;同为西经,经度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东经偏东时 间早)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经度每隔
7、15 地方时相差1 小时(既1 =4 分钟)2地方时运算方法:某地地方时 =已知地方时4 分钟 两地经度差 说明: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东加西减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号;经度差的运算:同减异加两地同为东经或同为西经相减;一为东经一为西经相加;确定两地经度差;换算两地时间差;判定两地东西方向;带入运算;运算步骤:3昼夜长短的运算 昼弧:任一纬线落在昼半球内的部分;夜弧:任一纬线落在夜半球内的部分;运算:昼长=昼弧对应的经度数15 ;夜长 =夜弧对应的经度数15区时的运算 所求地的区时 =已知地的区时 两地时区数差 说明:时区数的运算:当地经度数15 ,商四舍五入得时区数;
8、时间差的运算:同减异加两地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相减;一为东时区一为西时区相加;加减号的选用条件:东加西减(同为东时区,时区数越大越偏东;同为西时区,时区数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东时区偏东时间早)光照图的判读方法和步骤 1标自转方向,判定晨昏线 2定日期:北极圈显现极昼(或南极圈显现极夜)为 6 月 22 日;北极圈显现极夜(或南极圈显现极昼)为 12 月 22 日;3 月 21 日或 9 月 23 日;晨昏线与经线重合,为 3时间运算: 找特别时刻点: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 点点;第 3 页,共 17 页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8 点;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12;_精品资料_
9、 - - - - - - -_归纳总结汇总_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平分夜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 24 点或 0 点;依据经度相差 15 地方时相差 1 小时,东早西晚,东加西减的原就推算时间;4确定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由日期定直射点的纬度:春秋分日0 ;夏至日23 26N;冬至日23 26S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是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即地方时为12 点的经线;三、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1 偏移规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2 判定方法: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掌心向上,四指指向物体运动方向,大拇指所示方向为 水平运动物体偏转方向;四、昼夜长
10、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参看课本 P18)如右图:太阳直射北半球是北半球的夏半年 ,北半球各地昼长 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 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显现极昼;太阳直射南半球是北半球的冬半年,北半球各地昼 短夜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冬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 达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显现极夜;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 地均为 6:00 时日出, 18:00 时;极昼极夜范畴的变化规律(如上图,以北半球为例):春分过后北极点开头显现极昼,春分到夏至极昼范畴由北 极点扩大到北极圈,夏至到秋分极昼范畴由北极圈缩小到 北极
11、点;秋分过后北极点开头显现极夜,秋分到冬至极夜 范畴由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冬至到到次年春分极夜范畴 由北极圈缩小到北极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纬度变化:一天中,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季节变化: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来线,北回来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地达一年中的最小值;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来线,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地达一年中的最小值; 3.正午太阳高度的运算运算公式:H = 90 纬度间隔南回来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说明:所求点与直射点的纬度间隔运算遵循同减异加所求点与直射点同在北半球或同在南半球 相减,在不同半球相加;正午太阳高度大小比较:
12、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即与直射点纬度间隔越小,正午太阳高 度越大);反之越小;五、四季更替和五带 1. 四季划分依据是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的变化;2.划分的方法有三种:3、4、5 月为春季, 6、7、8 月为夏季, 9、10、 11 月为秋季, 12、1、2 月为冬季;( 1)物候四季:( 2)传统四季:以“ 四立” 为起始点;( 3)天文四季:以“ 二分二至” 为起始点;_精品资料_ - - - - - - -第 4 页,共 17 页_归纳总结汇总_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3.五带的划分依据是年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界限是南、北回来线
13、和南、北极圈; 4.黄赤交角与回来线、极圈之间的关系黄赤交角的度数等于南北回来线的纬度数,与极圈的纬度数互余;假如黄赤交角变小,南北回来线度数变小,极圈度数增大,从而使热带和寒带的范畴缩小,温带范畴扩大;假如黄赤交角变大,南北回来线纬度变大,极圈纬度减小,热带和寒带的范畴扩大,温带范畴缩小;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一、 地 球的内部圈层1.地震波地震波传播速度传播介质穿过不连续面速度变化穿过古登堡界横波慢固体穿过莫霍界面横纵波速度均增大;纵波快固体、液体、气体面横波消逝,纵波速度突然下降;2.地球内部圈层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划分三个圈层;圈层名称位置厚度特点地壳莫霍界面以上平均厚度1
14、7 千米由岩石组成,大陆厚,大洋薄地幔莫霍界面与古登堡界面之间2800 多千米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地核古登堡界面以下3400 多千米接近液态,横波不能穿过二、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 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主要成分氮和氧水圈 包括地下水、地表水、大气水、生物水,处于不断的循环运动中生物圈 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其次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 2.大气受热过程及温室效应大气 太阳辐射能传播的过程中部分被大气吸取或反射,大部分到达地面,并被地面吸取;受热 地面吸取太阳辐射能增温,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大气;过程
15、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大气 大气吸取地面辐射增温的同 多云的阴天夜晚气温不会太低是由于云层厚大气逆辐射温室 时也向外辐射热量,向上的 强效应 部分散失到宇宙空间,向下 十雾九晴:晴天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空气中的水汽的部分称为大气逆辐射,把 易凝聚成雾滴热量归仍给地面;青藏高原光照强但热量不足的缘由:青藏高原空气稀薄,大气吸取太阳辐射少 ,光照强;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二、热力环流地面冷热不均形成的空气环流1.热力环流中温度和气压值的比较方法(参看课本 P30 图 2.3)温度:同一水平面上,盛行上升气流的近地面温度最高;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温越低;_精品资料_ - -
16、- - - - -第 5 页,共 17 页_归纳总结汇总_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气压值:同一水平面上看高低压;对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值越低;如下图温度由高到低是DCAB ;A B 气压由大到小依次是CDAB ;等压面的变化规律:同一水平面,形成高压的地方等压面上凸,形成低压的地方等压面下凹; 2.几种常见的热力环流实例城市热 成因: 人类活动释放 意义:( 1)有污染的工业企业布局在下沉距离之外,防止岛 大量废热导致城市 污染物从近地面流向城市;( 2)卫星城应建在城市热岛环流之环流 的气温高于郊区 外,防止交叉污染;白天:陆地温 夜晚:陆地气度高于
17、海洋,温比海洋低,海陆风 吹海风;吹陆风;白天山坡增温剧烈,空气沿山坡爬升形成谷 夜晚山坡快速冷却,空气沿山坡下滑形风 成山风山谷风三、大气水平运动风(参看课本 P31 图 2.5、2.6、2.7)类型成因风向特点高空大气中的风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的风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其次节气压带和风带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三圈环流记气压带、风带名称及各风带的风向(参看课本 P34 图 2.10)气压带名称分布成因气流运动对气候的影响赤道低压带0 邻近热力作用受热膨胀上升高温多雨副热带高压带动力作用受空气重力作用下沉酷热干
18、燥南北纬 30 邻近副极地低压带动力作用冷暖气流相遇,暖气流抬升温顺潮湿南北纬 60 邻近极地高压带热力作用冷却下沉冰冷干燥南北纬 90 邻近风带名称北半球风向南半球对气候的影响低纬信风带东北风东南风酷热干燥中纬西风带西南风西北风暖和潮湿极地东风带东北风东南风冰冷干燥 2.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导致气压带、风带也随季节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二、北半球冬夏季节气压中心(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_精品资料_ - - - - - - -第 6 页,共 17 页_归纳总结汇总_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1. 北半球冬夏
19、季节气压中心分布(参看课本 P37 图 2.13、2.14)时间 亚洲大陆 太平洋七月: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被 亚洲低压(又称印度低压,)夏威夷高压(西太平洋副高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 对我国夏季天气影响显著)一月: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被 亚洲高压(又称蒙古西伯利亚高 阿留申低压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 压,对我国冬季天气影响显著)形成缘由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2.季风环流(参看课本 P38 图 2.15)东亚成因风向风气候类型分布范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1 月西北北回来线以北地区:温带季风气我国东部、 朝鲜季风7 月东南风候半岛、日本北回来线以南地区:亚热带季风气候南亚海陆热力性质差异;1 月东北风热带季风气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7 2022 年高 地理 必修 知识点 总结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