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急救(2018年度10月).ppt
《心脏骤停急救(2018年度10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脏骤停急救(2018年度10月).ppt(4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心肺复苏,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大动脉搏动与心音消失,重要器官如脑严重缺血、缺氧,导致生命终止。这种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医学上又称猝死。引起心跳骤停最常见的是快速室性心律失常(心室纤维颤动和室速)。其次为缓慢性心律失常或心室停顿。较少见的为无脉电活动。 心脏骤停发生后,由于脑血流突然中断,3秒头晕,10秒昏厥,30秒瞳孔散大,30-60秒呼吸停止,4分钟糖无氧代谢停止。5分钟脑内ATP枯竭。6分钟大脑不可逆损伤。1分钟、4分钟、6分钟、8分钟、10分钟抢救成功率分别为90%,60%,40%,20%,0%.。,所以说心脏骤停时,时间就是生命,心肺复苏开始得越早,病人得救的几率就越高
2、。 现代复苏术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初,即由考恩等人提出的胸外心脏按压术,其后认识到心肺复苏的同时不进行有效的呼吸复苏,则抢救常告失败,所以70年代又发展为CPR。,定义(1)世界卫生组织于1975年在日内瓦开会,作出如下定义:发病或受伤后,24h内心脏停搏。 (2)美国心脏病学会于1980年,根据美国每年约有500000人死于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其中约60%死于发病后1h内。于是他们为冠心病患者心脏骤停所作定义是:冠心病发病后1h内心脏停搏,为心脏骤停。 在临床实践中,人们觉得用以上两个定义的任何一个来解释心脏骤停都不够全面。结合两者专家认为任何心脏病或非心脏病患者,在未能估计到的时间内,
3、心搏突然停止,即应视为心脏骤停。任何慢性病患者在死亡时,心脏都要停搏,这应称为“心脏停搏”,而非“骤停”。这两个名词有本质上的不同。晚期癌症病人消耗殆尽,终至死亡,心脏停搏,是必然的结果。这类死亡应归于“生物死亡”;而由于心脏骤停,病人处于“临床死亡”。前者无法挽救,而后者应积极组织抢救,并有可能复苏成功。,心脏骤停 - 常见诱因2005年美国心脏学会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中心脏骤停的常见原因总结为5“H”和5“T”:Hypoxia(缺O2)Hypokalemia/Hyperkalemia and other electrolytes(低钾血症/高钾血症及其它的电解质异常) Hypother
4、mia/hyperthermia(低温/体温过高)Hypovolemia(低血容量)Hypoglycemia/Hyperglycemia (低血糖/高血糖) Tablets(药物) Tamponade(心包填塞) Thrombosis-pulmonary(肺栓塞) Thrombosis-coronary(冠状血管栓塞) Tension-pneumothorax, asthma(气胸,哮喘),心脏骤停 - 病因学 绝大多数心脏性猝死发生在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在西方国家,心脏性猝死中约80%由冠心病及其并发症引起,而这些冠心病患者中约75%有心肌梗死病史。心肌梗死后左室供血分数降低是心脏性猝死的
5、主要预测因素;频发性与复发性室性期收缩的存在,亦可预示心肌梗死存活者发生猝死的危险。各种心肌病引起的心脏性猝死约占5%15%,是冠心病易患年龄前(35岁)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如肥厚梗阻型心肌病、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此外还有离子通道病,如长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等。其它还有卒中、低温、溺水、创伤、电击、雷击、怀孕等。,病理生理学 心脏骤停为心脏疾病引起,80%病人由于心电功能异常,20%病人为机械收缩功能丧失,也可因循环衰竭或通气障碍引起明显的呼吸性酸中毒(心肺骤停)。不论心或肺何者先行衰竭,两者通常密切相关。心电功能异常为心脏猝死的最常见机制,VF为来院前心脏猝死主要的心律(占
6、70%)。 VF时,心室肌整体的协同收缩能力丧失,使有效心排量立即终止,导致循环停止。虽然急性心肌梗死可引起VF而心脏骤停,但54%幸存者在随访中无提示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和酶的变化,VF亦能由下列原因引起:慢性室性心律失常加重(原发性VF),低电压触电(110220伏23秒),电解质紊乱(特别是K和Ca),淡水中近乎溺死引起的溶血,深低温(28),以及心室肌由于缺氧和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茶碱,肾上腺素)致敏引起交感过度刺激。,持续性VT为心脏骤停相对少见的病因,但从复苏的效果和存活率的角度是最好的,所属疾患包括冠状动脉病,心肌病,低钾血症和洋地黄中毒,尖端扭转型VT,为有QT延长的一种独特的
7、VT,发生于使用类和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抗抑郁药或吩塞嗪类药物的病人以及低血钾或低血镁的病人。 心搏停止为心电图上无电活动,无脏器灌注,血压和脉搏不能测出,其原因包括严重广泛的心肌缺血,心室破裂,严重高血钾(血清K+ 7mEq/L)或高血镁使心肌细胞膜过度极化。,电机械分离指有心电除极而无机械收缩,其原发机制为心脏破裂,急性心包填塞,心脏整体缺血,急性心肌梗死,心腔内肿瘤或血栓阻塞以及慢性心力衰竭。 循环休克有许多原因,包括有效循环血容量降低(如由于大量失血,在严重烧伤,胰腺炎使第三空间液体大量丧失),周围血管张力丧失使静脉回流减少(如败血症,过敏性休克,深低温,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药物或麻醉过量
8、);或心室充盈或心室排出受阻(如心包填塞,肺动脉巨大栓塞,张力性气胸),但舒张期动脉压过低为导致冠脉血流不足,心肌电不稳定和心搏停止的常见原因。,心脏骤停 - 临床表现 心脏骤停或心原性猝死的临床过程可分为4个时期:前驱期、发病期、心脏停搏和死亡期。,前驱期 许多病人在发生心脏骤停前有数天或数周,甚至数月的前驱症状,诸如心绞痛、气急或心悸的加重,易于疲劳,及其他非特异性的主诉。这些前驱症状并非心原性猝死所特有,而常见于任何心脏病发作之前。有资料显示50的心原性猝死者在猝死前一月内曾求诊过,但其主诉常不一定与心脏有关。在医院外发生心脏骤停的存活者中,28在心脏骤停前有心绞痛或气急的加重。但前驱症
9、状仅提示有发生心血管病的危险,而不能识别那些属发生心原性猝死的亚群。,发病期 亦即导致心脏骤停前的急性心血管改变时期,通常不超过1小时。典型表现包括:长时间的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塞的胸痛,急性呼吸困难,突然心悸,持续心动过速,或头晕目眩等。若心脏骤停瞬间发生,事前无预兆警告,则95为心原性,并有冠状动脉病变。从心脏猝死者所获得的连续心电图记录中可见在猝死前数小时或数分钟内常有心电活动的改变,其中以心率增快和室性早搏的恶化升级为最常见。猝死于心室颤动者,常先有一阵持续的或非持续的室性心动过速。这些以心律失常发病的患者,在发病前大多清醒并在日常活动中,发病期(自发病到心脏骤停)短。心电图异常大多为心
10、室颤动。另有部分病人以循环衰竭发病,在心脏骤停前已处于不活动状态,甚至已昏迷,其发病期长。在临终心血管改变前常已有非心脏性疾病。心电图异常以心室停搏较心室颤动多见。,心脏骤停期 意识完全丧失为该期的特征。如不立即抢救,一般在数分钟内进入死亡期。罕有自发逆转者。 心脏骤停是临床死亡的标志,其症状和体征依次出现如下:心音消失;脉搏扪不到、血压测不出;意识突然丧失或伴有短阵抽搐。抽搐常为全身性,多发生于心脏停搏后10秒内,有时伴眼球偏斜;呼吸断续,呈叹息样,以后即停止。多发生在心脏停搏后2030秒内;昏迷,多发生于心脏停搏30秒后;瞳孔散大,多在心脏停搏后3060秒出现。但此期尚未到生物学死亡。如予
11、及时恰当的抢救,有复苏的可能 。,其复苏成功率取决于:复苏开始的迟早;心脏骤停发生的场所;心电活动失常的类型(心室颤动、室性心动过速、心电机械分离抑心室停顿);在心脏骤停前病人的临床情况。如心脏骤停发生在可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的场所,则复苏成功率较高。在医院或加强监护病房可立即进行抢救的条件下,复苏的成功率主要取决于病人在心脏骤停前的临床情况:若为急性心脏情况或暂时性代谢紊乱,则预后较佳;若为慢性心脏病晚期或严重的非心脏情况(如肾功能衰竭、肺炎、败血症、糖尿病或癌肿),则复苏的成功率并不比院外发生的心脏骤停的复苏成功率高。后者的成功率主要取决于心脏骤停时心电活动的类型,其中以室性心动过速的预后最好
12、(成功率达67),心室颤动其次(25),心室停顿和电机械分离的预后很差。高龄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复苏成功的因素。,生物学死亡期 从心脏骤停向生物学死亡的演进,主要取决于心脏骤停心电活动的类型和心脏复苏的及时性。心室颤动或心室停搏,如在头46分钟内未予心肺复苏,则预后很差。如在头8分钟内未予心肺复苏,除非在低温等特殊情况下,否则几无存活。从统计资料来看,目击者的立即施行心肺复苏术和尽早除颤,是避免生物学死亡的关键。心脏复苏后住院期死亡的最常见原因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缺氧性脑损伤和继发于长期使用呼吸器的感染占死因的60。低心排血量占死因的30。而由于心律失常的复发致死者仅占10。急性心肌梗塞时并发
13、的心脏骤停,其预后取决于为原发性抑或继发性:前者心脏骤停发生时血液动力学并无不稳定;而后者系继发于不稳定的血液动力学状态。因而,原发性心脏骤停如能立即予以复苏,成功率应可达100;而继发性心脏骤停的预后差,复苏成功率仅约30左右。,心脏骤停 - 诊断要点1神志丧失。 2颈动脉、股动脉搏动消失、心音消失。 3叹息样呼吸,如不能紧急恢复血液循环,很快就 呼吸停止。 4瞳孔散大,对光反射减弱以至消失。 5心电图表现:心室颤动或扑动,约占91;心电机械分离,有宽而畸形、低振幅的QRS,频 率2030次min,不产生心肌机械性收缩;心室静止,呈无电波的一条直线,或仅见心房波。心室颤动超过4分钟仍未复律,
14、几乎均转为心室静止。,人工呼吸处理心脏骤停 心脏骤停的生存率很低,根据不同的情况,其生存率在5%60%之间,抢救成功的关键是尽量进行心肺复苏和尽早进行复律治疗。心肺复苏又分初级心肺复苏和高级心肺复苏,可按照以下顺序进行:,(一)识别心脏骤停当患者意外发生意识丧失时,首先需要判断患者的反应,观察皮肤颜色,有无呼吸运动,可以怕打或摇动患者,并大声问“你还好吗?”。如判断患者无反应时,应立即开始初级心肺复苏,并以最短时间判断有无脉搏(10秒钟内完成)。确立心脏骤停的判断。 (二)呼救在不延缓实施心肺复苏的同时,应设法(打电话或呼叫他人打电话)通知急救医疗系统。,(三)初级心肺复苏即基础生命活动的支持
15、,一旦确立心脏骤停的诊断,应立即进行。其主要措施包括人工胸外按压、开通气道、人工呼吸,简称为CAB。,1:胸外按压 2:开通气道 3:人工呼吸 胸外按压的并发症主要包括:肋骨骨折、心包积血或心脏压塞、气胸、血胸肺挫伤、肝脾撕裂伤和脂肪栓塞。应遵循正确的操作方法,尽量避免并发症的发生。,4:除颤 心脏体外电除颤是利用除颤仪在瞬间释放高压电流经胸壁到心脏,使得心肌细胞在瞬间同时除极,终止导致心律失常的异常折返或异位兴奋灶,从而恢复窦性心律,由于室颤是非创伤心跳骤停患者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可以在EMS到达之前,进行一段时间CPR(例如5个循环或者大约2分钟)后。如果具备AED自动电除颤仪,应该联合应
16、用CPR和AED,由于AED便于携带、容易操作,能自动识别心电图病提示进行除颤,非专业人员也可以操作。,(四)高级心肺复苏 即高级生命支持,是在基础生命支持的基础上,应用辅助设备、特殊技术等建立更为有效的通气和血运循环,主要措施包括气管插管建立通气、除颤转复心律成为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心律、建立静脉通路,并应用必要的药物维持以恢复的循环。心电图、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测定等必须持续监测,必要时还需要进行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如动脉血气分析、动脉压、中心动脉压、肺动脉压。,1:通气与氧供 如果患者自主呼吸没有恢复应尽早行气管插管,充分通气的目的是纠正低氧血症,予吸入氧浓度100%。院
17、外患者通常用面罩,简易球囊维持通气,医院内的患者常用呼吸机,潮气量为67ml/kg或500600ml,然后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进行调整。,2:电除颤、复律与起搏治疗: 心脏骤停时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心室颤动,及时的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虽可部分维持心脑功能,但极少能将室颤转为正常心律,而迅速恢复有效的心律是复苏成功至关重要的一步。终止室颤最有效的方法是电除颤,时间是治疗室颤的关键,每延迟除颤1分钟,复苏成功率下降7%10%。 心脏停搏与无脉电活动电除颤均无益。,除颤电极的位置:放在患者裸胸的胸骨外缘前外侧部。右侧电极板放在患者右锁骨下方,左电极板放在与左乳头齐平的左胸下外侧部,其他位置还有左右外侧旁线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心脏 急救 年度 1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