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行为经济学分析对经济波动的一种新解释.pdf





《模仿行为经济学分析对经济波动的一种新解释.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仿行为经济学分析对经济波动的一种新解释.pdf(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模仿行为经济学分析 3 对经济波动的一种新解释 任寿根 (江西财经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330000) 内容提要:当前,世界经济面临衰退的威胁,科学解释经济波动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和现实意义。RBC理论或方法是当代西方经济学界解释经济波动最具前沿的一种理论或 方法,也是宏观经济分析的方向。但存在明显缺陷。本文在修正RBC模型的基础上,首 次建立模仿行为理论模型重新解释经济波动,并就中国政府在防止和治理经济波动的作 用进行了独特的解释
2、,认为政府所起的作用是示范人作用。 关键词:模仿行为 RBC模型 经济波动 政府作用 3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得到我的博士后导师、 南京大学副校长洪银兴教授和我的博士生导师、 武汉大学副校长吴俊培教授的 指导。另外,沈坤荣教授、 刘军博士、 谷志杰博士、 贺海涛博士、 王金秀博士后、 刘建平博士后也给予了很多帮助。作者在此深表谢 意。文中缺陷全由作者本人负责。 一、 引 言 解释经济波动一直是主流经济学研究的核心课题。有关经济波动的研究主要围绕三个问题: 一是经济波动的初始根源是什么;二是经济波动的传导机制是什么;三是如何治理经济波动。 现代经济学的分野集中体现在对经济波动的解释上。有效需求不足论
3、(凯恩斯)、 货币论(霍特 里、 弗里德曼、 卢卡斯等)、 技术改良论(熊彼特、 汉森等)、 心理论(庇古、 巴奇霍特等)、 消费不足论 (霍布森、 斯威齐、 福斯特、 卡钦斯等)、 投资过多论(海克、 米塞斯等)、 太阳黑子论(杰文斯、 穆尔)以 及政治论(卡莱茨基)等对经济波动给出了不同的解释。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自20世纪80年代初到现在为止,经济学最引人注目的发展之一是用RBC (Real Business Cycle)理论或方法分析和解释经济波动。RBC理论或方法是当代宏观经济分析的发 展方向,也是当代西方经济学中最具前沿的一种方法。RBC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有Hall、Barro、Ky
4、dl2 land、Prescott、Long、Plosser、K ing、Greenwood、Hercowitz和Helpman等人。他们自称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第二代,以别于Lucas、Sargent、Wallace等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第一代。与传统理论不同的是,RBC理 论强调引起经济波动的初始根源是实际因素(如技术随机变动形式的供给方面冲击 ) , 而非货币因 素;RBC理论更加重视经济波动的传导机制,认为跨时闲暇替代尤其是资本形成需要一段时日是经 济波动的传导机制,有关这方面的分析可以视为对Lucas - Barro模型的深化和发展。RBC理论或 方法是宏观分析的一个方向。但也存在明显缺陷
5、。本文的第二部分对RBC模型进行分析(麦卡勒 姆,1989)。 本文在修正RBC模型的基础上,首次提出模仿行为理论模型重新解释经济波动。模仿行为模 型认为,经济波动的初始冲击一定是随机因素或非意料因素,如恐怖事件、 非意料的货币冲击或技 术冲击、 非意料的供给冲击等等,如果初始冲击是确定的或是意料之中的,则经济人会采取相应措 46 任寿根:模仿行为经济学分析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施解决,经济波动不会发生。模仿行为模型认为问题的关键是当初始冲击发生后,
6、随之而来的是由 凯恩斯式私人投资者投资信心不足导致的投资减少,而为什么由这种投资信心不足导致的私人投 资减少会在一个国家、 一个区域乃至整个世界普遍发生,如果是少数人私人投资信心不足进而减少 投资,肯定不会引起整个经济波动。模仿行为模型认为其原因就在于当非意料的冲击发生后,作为 强势群体的一群私人投资者(初始示范人)是信息敏感者,出于理性的得失考虑,认为此时投资或扩 大投资会亏损,于是减少投资,接着又有一群私人投资者(弱势群体)起初并不知道初始冲击会产生 有利的结果还是不利的结果,只是发现作为强势群体的一群私人投资者减少投资,由人类模仿本能 的作用,模仿他们,也减少投资,而这群私人投资者(初始
7、模仿人)又成为另一群私人投资者的示范 人,以此类推,由Tarde模仿几何级数律的作用,导致整个经济的私人投资者投资信心不足,均减少 投资,从而引发经济衰退。凯恩斯主义者,包括寻找宏观经济运行微观基础的新凯恩斯主义者,一 直没有解释清楚正乘数 加速数效应(促进经济增长)和负乘数 加速数效应(引发经济衰退)产生 的内在机理或真实微观基础,其原因就在于他们忽视或忽略了私人投资者的模仿行为。 近现代经济危机史上最为经典的案例是1929年至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凯恩斯认识到由 私人投资者投资信心不足导致有效需求不足(主要是I不足)是那场危机的根源这点是对的,但他 没有解释清楚为什么在那场危机中私人投
8、资者会普遍减少投资。按照模仿行为模型假设,其原因 就在于私人投资者的模仿行为,由模仿几何级数律,导致私人投资者普遍减少投资。凯恩斯认识到 政府(G)的作用,通过G和卡恩的乘数效应获得一个充足的Y这点也是对的,但凯恩斯没有解释清 楚为什么会发生卡恩的乘数效应。事实上,在那场危机中,政府的真正作用是充当了投资示范人的 角色,替代了私人投资者示范人的角色,G对Y的直接作用并不大。如果在危机发生时某个或某群 私人投资者扩大投资,充当示范人,则凯恩斯的政府政策是无效的。但在危机发生时没有任何一个 或任何一群私人投资者会增加投资。这时作为强势群体的政府充当了示范人,通过政府投资示范 引导,私人投资者纷纷模
9、仿,扩大投资,使经济逐渐走出衰退。因而,按照模仿行为模型假设,在那 场大危机中,政府的主要作用不是别的,正是引导私人投资者模仿的示范人作用。 由上述概述性分析可知,模仿行为模型的重大理论意义在于重新解释了经济波动,尤其是一方 面修正了RBC模型缺陷,另一方面又吸取了RBC模型的做法,把分析的重点放在经济波动传导机 制上,而这正是模仿行为模型的核心所在。 二、RBC模型 (一) RBC基本模型 假设一个经济由大量相似的、 无限寿命家庭构成,每一家庭试图在t时间最大化(1)式,面临的 生产函数如(2)式,在t时间面临的预算约束如(3)式。 Et j = 0 ju(C t + j,lt + j )
10、, (1) yt= Ztf(n d t,k d t ) , (2) Ct+ kt + 1= Ztf(n d t,k d t) + (1 - ) k t- Wt (n d t- nt ) - q t (k d t- kt)。 (3) 式(1)中,Et()是一种数学期望; (0 1) 是一个贴现因子;c代表消费;l代表闲暇。 式(2)中,yt为在t时间唯一的产出;n d t、k d t分别表示假设的家庭在t时间使用的劳动和资本量; zt表示类似技术状况的一个随机变量在t时间的实现,产生zt的过程为平稳马尔可夫过程。 式(3)中,Wt、qt分别表示竞争性市场的工资率和租赁率;表示折旧比例。 函数u、
11、f被特别定义,避开隅角解,下面的一阶条件是取得极大值的必要条件: EtU1 (C t + j,1 - nt + j) - Ett + j= 0 , (4a) 56 2002年第1期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EtU2 (C t + j,1 - nt + j) - Ett + jWt + j= 0 , (4b) EtZt + jf1 (n d t + j,k d t + j) - EtWt + j= 0 , (4c) EtZt + jf2 (n d t +
12、j,k d t + j) - Etqt + j= 0 , (4d) - Ett + j+ Et t + j + 1Zt + j + 1f2 (n d t + j + 1,k d t + j + 1) + 1 - = 0 , (4e) t + j是一个拉格朗日乘子。 关于家庭长期计划的横截性条件为: lim jEt j - 1 t + jkt + j + 1= 0。(5) 式(3)、(4)、(5)构成获取最优解的充要条件。 由同质家庭的假设,市场均衡可由一组在t = 1 ,2 , 的时间均成立的等式表示: Ct+ kt + 1= Ztf(nt,kt) - (1 - ) k t, (6) U1 (
13、C t,1 - nt ) - t= 0 ,(7) U2 (C t,1 - nt ) = tZtf1 (n t,kt ) , (8) t= Et t + 1Zt + 1f2 (n t + 1,kt + 1) + 1 -。 (9) 式(6)至式(9)的解具有如下形式,其中k、c、n和均为连续函数: kt + 1= k(kt,Zt ) , (10) Ct= C(kt,Zt ) , (11) nt= n(kt,Zt ) , (12) t= (k t,Zt ) , (13) 上述解不仅对序列相关的技术冲击成立,对由一个平稳马尔可夫过程产生的冲击均成立。 把式(14)、(15)表示的函数代入模型,令资本折
14、旧在一期内完成( = 1) 。 U(Ct,1 - nt ) = logCt+ (1 -)log(1 - nt ) , (14) Ztf(nt,kt) = Ztn a tk 1 - a t。 (15) 解得的结果显示这样一种性质,即:若技术冲击Zt有下述形式的一阶自回归AR(1) 过程: logZt=logZt - 1+t,(16) 则logKt + 1、logCt、logyt均显示二阶自回归AR(2) 过程。 (二) RBC基本模型的扩展 Kydland、Prescott、Long、Plosser、K ing等RBC理论的代表人物对RBC基本模型进行了扩展。他们 的研究成果使宏观经济分析探索非
15、线性一般均衡模型的动态性质以及抽掉时间序列数据趋势的不 同方法逐渐成为时尚。 对RBC基本模型的扩张模型中最具影响的是基德兰德 普雷斯科特模型( Kydland2Prescott Model)。该模型给RBC基本模型增加了几点假设 ,旨在提高RBC模型的模拟能力。该模型通过指 定参数值,用多次随机模拟的平均结果描述模型的周期特性。基 普模型吸收了Lucas具有高度 跨时闲暇替代弹性的劳动者效用函数,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假设是从投资到资本品的产出需要一段 时间,在这段时间里需要连续投资。按照基 普模型的解释,经济波动的初始根源是技术冲击,跨 时闲暇替代尤其是资本形成需要一定时日成为经济波动的传导机制
16、。基 普模型(吴易风、 方松 英,1997)理解的经济波动过程为:假定存在正的技术冲击,当劳动者预期这一冲击是短时的,将提 供更多的劳动 (nt 增加 ) , 宏观总量上升,当劳动者预期其为长时间的,他们提供的劳动量不会增加 (nt 不变 ) ; 而生产者面对技术冲击将进行新的资本投资以便来日增加生产,但资本的扩大形成需要 时间,若不存在进一步的技术冲击,生产者会发现持有太多的资本,于是减慢投资速度,直至资本折 66 任寿根:模仿行为经济学分析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
17、served. 旧使经济恢复稳定增长的路径。 三、 模仿行为模型 RBC模型给予经济波动传导机制更多的重视这点为模仿行为模型吸收。但是RBC模型存在 明显缺陷。首先,RBC模型假定所有的经济行为主体都是同质的(具有无限寿命的同质家庭 ) , 这与 经济现实不符。在一个经济社会中,不可能所有的经济行为主体都是同质的,一定有强势群体与弱 势群体之分。其次,RBC模型隐含了所有经济行为主体同时行动的假设。这与事实不相符。在一 个经济社会中,不可能所有的经济行为主体同时行动,一定有先动与后动之分。另外,由上述对 RBC模型的分析结果可知,RBC模型最终推导的结果是帕累托最优的,这说明,经济波动的发生,
18、 不足以构成支持政府以稳定政策的形式干预经济的理由,认为政府宏观经济干预或稳定政策是无 效的。这经不起实践检验,使世界经济摆脱1929年到1933年的经济危机,使1997亚洲金融危机尽 快平息等等,都离不开政府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对RBC模型进行修正。 目前,西方经济学有一最新思潮:行为经济学(Behavioral Economics)。行为经济学的主要代表 人物有David Laibson、Richard Thaler、Sendhil Mullainthan、Matthew Rabin、Robert j. Shiller等。行为经济 学认为,在人类进化的现阶段,人们的思维中缺乏产生一个经济运
19、转良好的市场体系的电脑系统, 人们常以区隔或间隔的方式行事,导致模仿行为的广泛存在。社会心理学认为模仿行为是人的本 能,是人的一种自然冲动和选择,是人的天然行为倾向,进而认为模仿行为在社会生产活动中是广 泛存在的。用经济学的语言解释,模仿行为是指在经济运行中,后动经济行为主体受先动经济行为 主体的影响,在经济利益和规避风险动机的驱使下,学习先动经济行为主体的一种经济行为。模仿 行为是经济活动中的一条普遍规律。如股票市场中的 “追涨”,对熊彼特式企业家创新活动的模仿 等等。我们可以建立模仿行为模型来解释经济波动。 (一)初始阶段(示范阶段) 假设:1. I1、I2、I3、I4表示四个私人经济部门
20、m1、m2、m3、m4在t时期的投资总量,且I1= I2= I3= I4,任一时期的I总量对单独的I1、I2、I3、I4变化不敏感,m1部门的私人投资者为强势群体,其他部门 的私人投资者均为弱势群体,即I1=f (z) ;2.每个经济部门均有n个私人投资者,I11、I12I1n,I21、I22 I2n,I31、I32I3n,I41、I42I4n分别表示m1部门、m2部门、m3部门、m4部门n个私人投资者的投资额, 且I11= I12= I1n,I21= I22= I2n,I31= I32=I3n,I41= I42= I4n,任意单独的I1n、I2n、I3n、I4n不 足以影响m1、m2、m3、
21、m4投资总额大的波动;3. Y表示国内生产总值,C表示全社会消费,G表示政 府支出,Y= C + I+ G,且Y对C、G变化不敏感,即Y唯一地取决于I。 由假设1可知,在t1时期 I t1 1= I t1 11+ I t1 12+ I t1 1n= n j = 1I t1 1j (17) I t1 2= I t1 21+ I t1 22+ I t1 2n= n j = 1I t1 2j (18) I t1 3= I t1 31+ I t1 32+ I t1 3n= n j = 1I t1 3j (19) I t1 4= I t1 41+ I t1 42+ I t1 4n= n j = 1I t
22、1 4j (20) I t1 = I t1 1+ I t1 2+ I t1 3+ I t1 4= n j = 1I t1 1j+ n j = 1I t1 2j+ n j = 1I t1 3j+ n j = 1I t1 4j (21) 如果在t2时期,出现一个意外的事件冲击Z,由m1部门的私人投资者为强势群体的假设,即I1 =f(z) ,他们首先感到Z对经济会造成不利影响,投资信心变得不足,于是开始减少投资|I1|。 76 2002年第1期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
23、ved. I - 1= I t2 1- I t1 1I1 0 (22) e1=I1I t1 1e1 0且| e1| 0(30) 由(30)可知,若m2、m3、m4部门的私人投资者不模仿m1、 私人投资者的行为,则在t2时期不会 发生经济衰退。但是,由m1部门私人投资者为强势群体的假设可知,当m1部门私人投资者受Z冲 击减少投资以后,作为弱势群体的m2、m3、m4部门的私人投资者对Z的冲击起初并不敏感,不能确 切知道Z的真实结果对经济有何影响,只是知道强势群体m1部门的私人投资者减少投资,出于规 避风险动机,他们会模仿m1部门私人投资者的行为。此时,m1部门私人投资者的行为实际上起了 初始示范人
24、的作用。 (二)模仿阶段 当作为强势群体的m1部门私人投资者减少投资|I1|以后,m2部门私人投资者首先模仿,也 减少投资。 I - 2= I t2 2- I t1 2I2 0 (31) e2=I2I t1 2e2 0且| e2| 1 (32) 由塔德的模仿几何级数律可知,模仿行为呈规则的树杈型,如图1所示。于是作为m1部门私 人投资者模仿人的m2部门私人投资者成为m3部门私人投资者的示范人,m3部门私人投资者也跟 着减少投资。 I - 3= I t2 3- I t1 3I3 0 (33) e3=I3I t1 3e3 0且| e3| 1 (34) 而m3部门私人投资者又成为m4部门私人投资者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模仿 行为 行动 经济学 分析 对于 经济波动 一种 解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