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的修辞方式.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的修辞方式.ppt(3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汉语的修辞方式,一、关于古汉语修辞,1、何为修辞?,修辞是运用各种语文材料、表现手法来恰当地表现说写者所要表达的内容的一种活动。,消极修辞:,以明确、通顺、平匀、稳密为标准的修辞活动是消极修辞。消极修辞着重于锻字炼句,选择词语安排句子是典型的消极修辞。,积极修辞:,以具体、形象、鲜明、活泼、生动为标准的修辞活动是积极修辞。修辞格都是积极修辞,平时所说的“修辞”,也是指积极修辞而言的。,2、古人的修辞活动及修辞研究,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诗经卫风硕人),两汉时期赋、比、兴的讨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著作文心雕龙,历代训诂中的修辞研究,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诉,不行焉,可谓明
2、也已矣。”(论语颜渊),宋邢昺 论语疏:“诉亦谮也,变其文耳。”,3、学习古汉语修辞的目的,了解汉语修辞的古今演变情况,为阅读理解文言文扫除障碍,父子夫妇不能相保,诚可谓酸鼻。(汉书鲍宣传),歌台暖响。(杜牧阿房宫赋),坐看十八公,俯仰灰烬残。(苏轼夜烧松明火),二、古汉语常见修辞方式,1、引用,借助典籍中的言论、定型的熟语以及传说故事、历史事实等来说明自己观点的修辞方式叫“引用”。,修辞效果,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与可信性。,可使内容的表达含蓄、典雅。,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王勃滕王阁序),引用的分类,引言,引用不见于书面的熟语,如格言、俗语、谚语、歌谣等。如:,迟任有
3、言曰:“人惟求旧;器非求旧,惟新。”(书经盘庚上),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秋水),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水经注巫山、巫峡),引事,昔卫灵公与雍渠同载,孔子适陈;商鞅因景监见,赵良寒心;同子参乘,袁丝变色:自古而耻之。(司马迁报任安书),利用传说故事、历史事实等来说明自己的观点。教材称之为稽古。,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陆游诉衷情) (苏秦说秦失败,“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引文,引用见于典籍的书面文字。教材称之为引经。,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孟子梁惠王),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曹操短
4、歌行),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苏轼赤壁赋),改引,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杜甫饮中八仙歌),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旧唐书李适之传),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余霞散成綺,澄江静如练。(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2、譬喻,用一种事物或情境来比方另一种事物或情境的修辞方式。,修辞效果,使表达生动、形象,具体可感。,使表达通俗、易懂,便于理解。,(齐宣王)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孟子)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孟子齐
5、桓晋文之事章),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譬喻的分类,明喻,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孟子梁惠王上),暗喻,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史记鸿门宴),曹公,豺虎也。(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荀子王霸),借喻,缲成白雪桑重绿,割尽黄云稻正青(王安石木末诗),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苏轼赤壁赋),博喻,较喻,对喻,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史记留侯世家),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饯别诗),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日出江花红胜火。(白居易忆江南),有如兔走鹰隼落,
6、骏马下注千丈坡,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苏轼百步洪,形容水),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3、代称,借用与该事物有某种关系的词语来称谓该事物的修辞方式。,修辞效果,突出事物特征,引发读者联想,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与幽默感,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曰“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故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代称的分类,用该事物的性状、特征指代该事物,用泛称代特称,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7、乘坚驱良逐狡兔。(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乘坚策肥。(汉书食货志),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后汉书华佗传),用特称代泛称,凌阳侯之泛滥兮,忽翱翔之焉薄。(屈原哀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江淹别赋),区区之心,愿断三人头,竿之藁街。(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用工具代本体,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史记鸿门宴),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白居易望月有感),用部分代全体,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用具体代抽象,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史记廉蔺列传),举贤而受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离骚),用人名代事物,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
8、短歌行),用地名代人名,豫州今欲何至?(资治通鉴汉纪),用官职代人名,骠骑发迹于祁连。(扬雄解嘲),及三闾橘颂,情采芬芳。(文心雕龙颂赞),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王勃滕王阁序),4、并提(合叙、分承),把两件相关的事情合并在一个句子中表达的修辞方式叫“并提”。,修辞效果,句子紧凑,夫种、蠡无一罪,身死亡。(史记韩信卢绾列传),文辞简练,夫种无罪,身死;夫蠡无罪,身亡。,阿,根据历史事实辨识并提,封故御史大夫周苛周昌孙子为列侯。(汉书景帝纪),齐、楚遣项它、田巴将兵救魏。(汉书魏豹传),如何辨识并提,根据词语的配搭关系辨识并提,脭醲肥厚。(枚乘七发),发皇耳目。(枚乘七发),自非亭午夜分,不
9、见曦月。(水经注巫山、巫峡),5、互文(互文见义、互见),在结构相同或相近的两个并列词组、语句中,相应位置上的词语互相补充、互相发明的修辞方式叫做“互文”。如:,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柳宗元捕蛇者说),修辞效果,行文简约,形成对仗,贾公彦仪礼疏:“凡言互文者,是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互文的分类,单句互文,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白居易琵琶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木兰诗),补加型互文与启发型互文,君子约言,小人先言。(礼记坊记),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双句
10、互文, 变文 因为避重、避熟或押韵等原因,在上下文表达同一意思之处用不同的同义词语,这种修辞方法叫变文。古人有时也把它叫互文。,置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史记.淮阴侯列传),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马駃騠不实外厩。(谏逐客书),时维九月,序属三秋。(王勃滕王阁序),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鲁迅纪念刘和珍君),润之以风雨。(易经),类连,大夫不得造车马。(易经),本说甲,而连带说到乙,使两个相关的词连在一起,与之突出表达其中一个词的意义,这种修辞方法叫连文。,反连,君子知至学之难易。 (礼记. 学记),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古诗为焦
11、仲卿妻作,反连的两个词如果经常结合在一起使用,便逐渐凝固成为一个词,即所谓的偏义复词。,连文(连及 连类而及), 共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成分都与同一句子成份搭配,叫共用。,于是汉王遣韩信击虏豹于河东,传诣荥阳。 (史记魏豹列传),于是汉王遣韩信击豹,遂虏之,传豹诣荥阳。,于是汉兵夹击,大破虏赵军,斩成安君泜水上。 (史记淮阴侯列传),、倒置(倒文),使句中的词语颠倒顺序的修辞方式。如:,野于饮食。(墨子非乐上),修辞效果,新颖别致,强调突出,平仄合辙,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杜甫秋兴八首),谚所谓“室于怒市于色”者,楚之谓矣。(左传昭公十九年),生家中人的气却以怒色对待市人。谓迁
12、怒于人。,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或有孤臣危涕,孽子坠心。(江淹恨赋),使人意夺神骇,心折骨惊。(江淹别赋),未尝不心想目游。,春与猿吟兮,秋鹤与飞。(韩愈柳州罗池庙碑),或有孤臣心危,孽子坠涕。,使人意骇神夺,心惊骨折。,未尝不心游目想。(萧统文选序),春与猿吟兮,秋与鹤飞。,、委婉,不直言其事,故意把话说得含蓄、婉转一些,叫做“委婉”。,严复论世变之亟:“中国重三纲,而西人首明平等。”又“中 国多忌讳,而西人众讥评。”又“中国美谦屈,而西人多发舒。”, 避冒犯,对皇帝或达官显贵的过失,不敢直说,只能隐约其辞地委曲表达。,司马迁报任安书:“未能尽明,明主不晓,以为仆沮 贰师,而为李
13、陵游说,遂下于理。”(“明主不晓”,实际上是汉武帝 冤枉了司马迁,“明主”其实不“明”。),李斯谏逐客书:“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吏议逐客”,实际上是秦王政听信了贵族大臣的建议,下了逐客令。),诸葛亮出师表:“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表面上是讲“桓、灵”,实际上是批评后主刘禅宠信宦官。),陛下富于春秋。(史记李斯列传),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孟浩然岁暮归南山),用谦词,司马迁报任安书:“仆赖先人绪业,得待罪辇毂下,二十余年矣。”,(“待罪辇毂下”是“在京城担任官职”之婉辞。),向者,仆常厕下大夫之列,陪外廷末议。,本意
14、是:我曾任太史令之职,在朝廷里参与议论国家大事。,恽材朽行秽,文质无所底,幸赖先人余业,得备宿卫。”(杨恽报孙会宗书),备,充数。“得备宿卫”,实际指自己担任郎官。,外交辞令,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 (左传僖公四年),这句话表面是说“承蒙您向我国社稷之神求福,使您蒙受耻辱来收纳我国国君”,实际意思是:您如果不毁灭我国,肯跟我们结成同盟。,韩厥执絷马前,再拜稽首,奉觞加璧以进,曰:“寡君使群臣为鲁卫请,曰:无令舆师陷入君地。下臣不幸,属当戎行,无所逃隐,且惧奔辟而忝两君。臣辱戎士,敢告不敏,摄官承乏。”,其实际意思是:我们晋军到齐国来,是为鲁国、卫国向您请命的;我是个军人,
15、我今天追上了您,我将按军官的职责办事,抓您当俘虏。,寡君闻君亲举玉趾,将辱于敝邑,使臣下犒执事。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避粗俗,对某些不登大雅之堂的粗俗用语,古人往往以婉词表达。,侯家舍人得罪他广(人名,是樊哙庶子市人的儿子。市人死后,其舞阳侯之位由他广代之),怨之,乃上书曰:“荒侯(市人谥号)市人病,不能为人,令其夫人与其弟乱而生他广。他广实非荒侯子,不当代侯。 ”,(“不能为人”的意思是:不能像正常的男人那样与妻子同房生子。“为人”是“发生性关系”的婉称。),即阳为病狂,卧便利。(汉书玄成传),权起更衣。(资治通鉴赤壁之战),避忌
16、讳,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即宫车晏驾,非大王立,尚谁立哉?(汉书灌夫传),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触龙说赵太后),林如海捐馆扬州城 贾宝玉路谒北静王(红楼梦),死的代称有多个词再如:,卒、逝、谢世、蚤世、不讳、不禄、陨命、启手足、疾终、溘逝、物故、厌世、 弃养、弃堂帐、迁神、迁化、咽气、病故、终、亡、夭亡、故、死去、去了、下世、去世、亡故、辞世、夭世、长逝、老了,告殂、呜呼、归西、没了、殒、殒身、回首、宾天、卒、薨、殁、圆寂、见背、驾返瑶池(女)、驾鹤西归、魂归太虚、一命呜呼、逝世、撒手人寰、呜呼、大去、升天、归阴、翘辫子,双关,双关指的是使一个词语同时关涉两件事(或
17、物),表面上说的是甲事物,实际上是指乙事物。,“借音双关”又叫“谐音双关”。指两个字(词)同音,表面上用的是甲字,实际上指的是乙字。,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 (史记淮阴侯列传),“鹿”与“禄”同音,“秦失其鹿”指“秦失其禄位”。,借音双关,今夕已欢别,合会在何时?明灯照空局,悠然未有期。”(乐府诗集子夜歌),“悠然”谐“油燃”,“期”与“棋”同音,以“期”谐“棋”。,刘禹锡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谐“情”。),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南朝民歌西洲曲),“莲子”谐音“怜子”。,借义双关,一个字(词)有两个意义,
18、表面上用的是甲义,实际上指的是乙义,这叫“借义双关”。例如:,史记淮阴侯列传:“(蒯通)曰:相君之面,不过封侯,又危不安;相君之背,贵乃不可言。”,(“背”表面上指脊背,实际上指背叛。),乐府诗集子夜歌:“始欲识郎时,两心望如一;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匹”表面上指布匹,实际上指“匹偶”、“配偶”。),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寻常”表面义为“平常”,但古代八尺为寻,倍寻为常,借其数词义与下句“几度”相对。),、省略,省去某些句子成分的修辞方式叫做“省略”。,赋棠棣之七章以卒。(左传襄公二十年),王引之经义述闻:“卒,卒章也。言赋棠棣之七章与卒 章也。
19、卒下无章字者,蒙上而省。”,省略主语,邴夏曰:“射其御者,君子也。”公曰:“谓之君子而射之,非礼也。”( )射其左,( )越于车下;( )射其右,( )毙于车中。(左传鞍之战),应侯曰:“郑人谓玉未理者璞,周人谓鼠未腊者朴,周人怀朴过郑贾曰:欲买朴乎?郑贾曰:欲之。( )出其朴,( )视之,( )乃鼠也。( )因谢不取。”(战国策秦策三),省略宾语、兼语,明日,子路行,以( )告( )。(论语子路从而后),明日,子路行,以( )告。(论语子路从而后),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史记陈涉起义),省略述语,君过矣,不若( )长安君之甚。(触龙说赵太后),一鼓作气,再( )而衰,三( )而竭。(曹刿论战),省略“曰”字,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