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历史真题汇编必修二专题 4.docx





《2022年高考历史真题汇编必修二专题 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考历史真题汇编必修二专题 4.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_精品资料_07-11 年高考真题汇编:必修二专题4一、挑选题(本大题共27 小题)1( 2022 年高考天津文综4 题)右图为1878 年天津首发的中国第一套邮票中的一枚.与该邮票设计理念无关的是A. 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B. 近代西方佛手影响C. “师夷长技”的思想D. 兴民权、倡新学思想【答案】 D【点拨】此题考查维新变法思想,意在考查考生正确分析解读图片信息的才能.解题时注意“ 1878 年”这一关键信息,而兴民权、倡新学思想显现在维新变法时期,故D 项与邮票的设计理念无关.邮票既表达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要素,又是西学传入的结果,所以其他三项都能表达邮票的设计理念.2( 2022 年高
2、考广东单科10 题)“番菜争推一品香,西洋风味睹先尝. 刀叉刺眼盆盘洁,我爱香槟酒一觞. ”这一情形在上海最早可能显现于()A 明朝 B清朝C 民国 D新中国【答案】 B【点拨】属于中等难度题.此题考查考生从材料中猎取、解读信息的才能.此题限定性的判定词是 “在上海最早 ”.“一品香”是中国人在上海经营的第一家西菜馆,开办于19 世纪60 岁月.材料反映了近代时期西方饮食习惯对中国的影响,的点限定在上海,依据上海被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_精品资料_迫开放的事实可以判定B 项正确.以诗入题,通过新材料,设计新情形,考查考生的再认、再现历史事实和材料信息提炼的才能,考查的是新增的学问
3、点“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考生假如对课本比较熟识,就 可以直接得出正确答案B,也可以通过提炼材料信息“西洋风味 ”、 “刀叉 ”、“香槟酒 ”,从而判定题目讲的是洋餐,然后推断出正确答案.3 ( 2022 年海南高考历史18 题) 据 1927 年出版的中华影业年鉴统计,1925 年前后华商共投资开设 175 家电影公司,其中有141 家在上海.这一现象说明A国内政局的相对稳固B文化产业投资推动了上海电影业的显现 C观看电影成为市民的主要消遣方式D上海已成为中外经济文化交汇中心【答案】 D【点拨】从材料提取有效历史信息,1925 年前后,华商投资175 家电影公司,上海占绝大多数,电影是文化经
4、济进展的表达,因此选D.1925 年国内军阀混战,排除A,材料所涉内容是电影的进展,不是电影业的产生,排除B,没有谈到市民对电影的态度,排除C.4( 2022 年高考广东理基63 题)“又是庚申元旦节,过年过得直贯冲.见面齐声道恭喜,脱帽都行一鞠躬祝罢再把新年贺,两手深深打一恭.”长沙市民曾有的这些习俗,最早可能显现于A. 唐宋时期B.明朝后期C.民国初年D.新中国时期【答案】 C【点拨】民国政府颁布法令,在全国采纳国际通行的公历代替中国传统历法,并增加了国庆、元旦等节日.5( 2022 年高考浙江文综17 题)据的方志记载,民国时期某城市“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新式者不过十之二三”.对此懂得错
5、误选项A旧式婚礼由于简便节省更为流行B城市尚且如此守旧,更不要说乡村C婚姻习俗的新旧变迁有一个过程D传统的婚姻观念仍为多数人所坚持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_精品资料_【答案】 A【点拨】此题从社会史的角度考查婚姻习俗的演化.留意此题为反向挑选题,要留意逆向思维的运用.由于婚姻习俗的总体趋势是删繁就简,旧式婚姻强调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相当繁琐.习俗的演化,城乡差异庞大,B 项是正确的推断. C 项正确的表达了婚姻习俗演化的历史过程.从材料中“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可以推断出D项的合理性.6( 2022 年高考福建文综 24 题) 中国茶和茶文化历史悠久,享誉全球.“一个的球,一个联合国
6、,一杯中国茶”成为 2022 年上海世博会上彰显中国茶文化魅力的流行语.回答24 25 题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 1884 年,福建茶叶市场显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A. 电报业 B 大众报业 C 铁路交通业 D 轮船航运业【答案】 A【点拨】解读材料信息,抓住其要害.材料主要反映了信息沟通的快捷,应选A.7( 2022 年广东高考 11 题)以下歌谣中,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尚的是 A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B. 文明洋伞小包裹,长统洋袜短脚裤 C辫线斜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荒唐 D改良的头,改良的花,改良的姑娘大脚丫【答案
7、】 C【点拨】民国的建立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A、B、D 三项分别从婚俗、服饰、装扮等方面反映了民国初年人们思想的进步,但是C 项仍旧是中国封建时代的传统风气.8( 2022 年上海高考18 题)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显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特别”这样的竹枝词也开头流行起来,这反映了A. 新式交通工具的显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_精品资料_B. 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C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 D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对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答案】 A【点拨】“乘客不分男女座”表达了不分男女、等级的特点,是对封建社会男女有别的传
8、统封建伦理道德的冲击,B、C背离材料, D 项材料没有表达.9( 2022 年江苏高考 6 题) 1869 年,教会新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外国生产皆归男医接生,虽经此例,似不成法规.男归男医,女归女医,岂不至善也;”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A. 虽已开放,但人们思想仍比较保守B. 西方男女公平观念逐步深化人心C. 旧的风俗习惯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冲击D. 人们难以接受西方医学学问【答案】 A【点拨】材料的话意思是西方男医生接生,但在中国不太合适.应当男医生给男的看,女医生给女的看.表达出到1869 年,中国虽然由于列强的入侵,被迫开放,思想受到西方的冲击影响,但是仍是比较保守.所以选A.10(
9、2022 年高考广东文综 16 题)图 5 所示为乡村学问分子1913 年的一就日记(部分),由此可见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_精品资料_A作者不认同辛亥革命 B作者主见全面学习西方 C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没有变化D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化人心【答案】 A【点拨】此题以乡村学问分子的日记作为切入点,以辛亥革命后民国初年的社会情形(尤 其是社会习俗)为载体,考查同学猎取信息、调动和运用学问、分析历史问题的才能,难 度稍大.解题的关键在于扣住日记中的关键词“大清宣统五年,正月初三”、“变乱”、 “竞袭洋夷之皮毛”等,这些词语影射出该乡村学问分子的立场守旧,对辛亥革命持否定 态度,故 A 项符合
10、题意.材料中虽然涉及社会生活的变化,但不足以说明作者主见全面学习西方以及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化人心,故排除B、D.同时材料真实反映民国初年社会习俗的变化,故排除C.总之,材料里作者称辛亥革命为“变乱”,又用“竞袭皮毛”表达了对辛亥革命的不认同.应选A项.11( 2022 年上海高考 15 题)以下晚清时期的言论符合这幅漫画主题的是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_精品资料_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扶清灭洋”D“轮车、电邮、机械、百出夷人亦妖术也”【答案】 D【点拨】 A 是鸦片战争后主见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代表人物魏源的主见,B 是洋务派的主见, C 是义和团运动的口号
11、,材料中的人物穿着清朝服饰,表达了清朝的封建顽固派对西方先进技术的抵制,故正确答案应当是D.12 ( 2022 年上海高考历史23 题) 学习历史可以用想象的方法来“重建”历史场景.假如你 生活在 1913 年的中国,可能会看到以下哪一情形?A唐胥铁路开通B街上路人互行脱帽鞠躬礼 C申报上刊登北伐的消息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成功的演说【答案】 B【点拨】此题只要记住时间,就迎刃而解.唐胥铁路开通是1881 年,此学问点在第7分册第 10课社会生活的变迁中,唐胥铁路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条铁路.北伐发生在国共合作后的 1926年,此学问点在第5分册第 22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庶民的成功描述的是俄国十月
12、革命,在 1918 年,此学问点在第5分册第 20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街上路上互行脱帽鞠躬礼正是表达了民国初年社会习俗的变革.测量目标:材料处理 / 提取图片、表格、文字等材料中提取的信息.考试内容: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 / 新文化运动的勃兴、科学与文化的进展以及社会生活的变迁/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李大钊的庶民的成功、报刊业的富强:申报、交通通讯的改进:中国人自办的第一条铁路、社会习俗的变化.分析:时间是钥匙.A 项发生在 19 世纪 80 岁月. B 项发生在辛亥革命之后. C项当在 1926 年以后. D 项在 1917 年十月革命之后.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_精
13、品资料_13( 2022 年高考安徽文综 15 题)以下图片反映了清末民初社会生活的变化,其中具有反清革命颜色的是【答案】 B【点拨】此题主要考查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包括社会习俗、交通等方面的内容,利用图片的形式,增加趣味性.这四幅图片都反映了近代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依据所学学问可知,只有 B 项“断发易服”具有了反清革命的颜色.此题考查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属于中等题.解题关键是知道剪辫是反清革命的表现之一 ,故 B 项正确, A 为“裹脚野蛮、天足文明”,C 为婚礼的习俗, D 为近代交通黄包车.14 ( 2022年江苏高考17 题)右图是中国艺术家创作的一幅画,它最可能创作于(
14、)A.18 世纪末期B.19世纪中期C.19 世纪后期D.20世纪初期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_精品资料_【答案】 D【点拨】从画中可以观看到有了飞机,而飞机较普遍的认为最早是由美国的莱特兄弟在1903 年创造的.所以正确选项是D 项.15 ( 2022 年高考天津文综历史部分7 题) “盖天津城市进展之趋势,其初环绕旧城,继就沿河流,复次就沿铁道线,自有电气事业就沿电车道而进展.”这反映出近代天津城市化进程的显著特点是A. 以老城区为中心不断扩展B. 相伴交通方式的变化而进展C.由城市周边的不断开发而发展 D. 相伴工商业的进展而进展【答案】 B【点拨】测量目标:材料处理/ 提取
15、图片、表格、文字等材料中提取的信息.考试内容: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分析:由“沿河流”到沿“铁道线”再到“沿电车道”.看出近代天津城市化进程的特点.16( 2022 年高考宁夏文综29 题)据记载, 1888 年清朝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弃用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这说明A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B封建等级制度阻碍社会进展C清朝天朝大国 思想根深蒂固D封建迷信阻碍近代科技传播【答案】 B【点拨】题中关键字眼是“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没有迷信的内容在里面,也没有天朝大国思想,既然政府修建了铁路,就不能说拒绝引进西方技术,所以结
16、合关键字眼我们可以判定答案是 B.17( 2022 年高考广东理科基础 63 题)“各班会党日昌明,男子共和争促进”.该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_精品资料_情形显现于A辛亥革命时期B义和团运动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答案】 A【点拨】留意题中的“共和”.民主共和的口号主要显现在辛亥革命时期.18( 2022 年高考上海文综 10 题)服饰表达了社会风尚,并打下了深刻的时代烙印.中国废止服饰分贵贱的冠服制度见右图 ,并实现服饰制度根本转变的历史大事是A 洋务运动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D抗日战争【答案】 B【点拨】辛亥革命初步成功后,中华民国暂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法律,实现了
17、服饰制度的根本转变.19( 2022 年高考海南单科14 题)清末一首名为报馆的竹枝词写道:“是非曲直报中分,一纸风行四海闻.振聩发聋权力大,万般提创总由君.”对该词的恰当解读是()A当时报刊言论不受限制B民众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C报纸已成为党的宣扬工具D 报纸的社会功能已被认知【答案】 D【点拨】此题关键在于读懂材料,说明报纸具有宣扬训练,启发民众的功能.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_精品资料_20( 2022 年高考天津文综20 题)修筑大京九铁路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世纪梦”.上世纪 90 岁月,这个“梦”,仅用了3 年时间就变成现实.其主要缘由是()A国家财政已能供应充裕的资金B改革
18、开放后综合国力的快速提高C国家已具备自主设计施工的才能D国家加快经济进展的迫切需要【答案】 B【点拨】大规模工程的修建是以国家财力做后盾的,而上个世纪90 岁月中国国力的进展有赖于改革开放. A 是直接缘由, B 是主要缘由.21( 2022 年江苏高考 9 题)闻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参与北平市首次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后,感叹万端:“我踏进会场,就观察很多人,穿降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 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仍有位戴瓜帽的这很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 一个会场里一起争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材料中的“第一次”从侧面反映出 新社会的政治生活和社会变革具有公平性广泛性继承性深刻性
19、ABCD 【答案】 C【 点拨】此题和浙江文综卷相近,使用了同一材料.从费孝通的回忆“此事发生于北平常期”“参与人民代表大会”等信息,可判定出他参与的会议是1949 年 9 月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由于这次会议中北平改名为了北京,建国前参与代表较为广泛的只有这次会议.联系材料中出席会议的代表涉及各个阶层,而且各个阶层代表在一个会场一起争论问题,这些反映了这次会议的广泛性、公平性,从这次会议对于新中国建立的重要意义也充分表达了深刻性,此题选C 项.第项继承性可排除,本次会议与以前的旧政协会议无联系.“这很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争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从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高考历史真题汇编必修二专题 2022 年高 历史 汇编 必修 专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