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总论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总论ppt.ppt(4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传染病总论PPT课件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40页传染病学研究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在人体内、外环境中发生、发展、传播和防治规律的科学现在学习的是第2页,共40页传染病的研究重点 发生机制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兼顾流行病学和预防现在学习的是第3页,共40页传染病的概念 病原微生物或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 病原微生物:病毒、细菌、螺旋体、立克次体、衣原体、支原体、真菌等 寄生虫:原虫、蠕虫现在学习的是第4页,共40页感染 Infection 人与入侵的病原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 引起的疾病为感染性疾病,具有传染性的疾病为传染病 病原体 人 环境-感染过程三因素现在学习的是第5页,共4
2、0页 传染病的危害 传染病的现状现在学习的是第6页,共40页感染过程的表现 病原体被清除 隐性感染 显性感染 病原携带状态 潜伏性感染现在学习的是第7页,共40页病原体被清除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被动免疫 特异性主动免疫现在学习的是第8页,共40页隐性感染 Covert infection 组织损伤 临床症状、体征 生化 免疫应答 数量多 感染后病原体被清除或携带现在学习的是第9页,共40页 隐性感染 显性感染组织损伤 轻 有 症状 无 有 体征 无 有 生化改变 无 有 免疫应答 有 有 发生率 高 低 获得特异性主动免疫 有 有 感染后病原体被清除 大多数 大多数 感染后转变为病原体携带
3、少数 少数现在学习的是第10页,共40页病原携带状态 Carrier state带病毒者带菌者带虫者潜伏期携带者恢复期携带者健康携带者急性携带者慢性携带者现在学习的是第11页,共40页潜伏性感染 Latent infection 免疫功能将病原体局限化 不显性感染,但也不清除,长期潜伏 免疫功能下降时,显性感染现在学习的是第12页,共40页病原体的作用 侵袭力 invasiveness 毒力 virulence 数量 变异性现在学习的是第13页,共40页免疫应答的作用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现在学习的是第14页,共40页非特异性免疫 天然屏障 :皮肤、粘膜,血脑屏障,胎盘 吞噬作用:单核细胞
4、、巨噬细胞、粒细胞 体液因子:细胞因子、补体、溶菌酶现在学习的是第15页,共40页特异性免疫 细胞免疫 T细胞介导 体液免疫 B细胞介导 IgG IgM IgA IgD IgE现在学习的是第16页,共40页组织损伤的发生机制 直接侵犯 毒素作用 免疫机制现在学习的是第17页,共40页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 传染源 传播途径 人群易感性 http:/ http:/ 病人 病原携带者 受感染的动物现在学习的是第19页,共40页传播途径 空气传播 水的传播 食物传播 接触传播 虫媒传播 土壤传播 血液制品现在学习的是第20页,共40页人群易感性 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容易感染现在学习的是第21页,
5、共40页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自然因素 社会因素现在学习的是第22页,共40页传染病的特征 病原体 传染性 流行病学特征 流行性 散发 爆发 流行 大流行 季节性 地方性 感染后免疫现在学习的是第23页,共40页临床特点 潜伏期 前驱期 症状明显期 恢复期 复发与再燃 后遗症现在学习的是第24页,共40页传染病症状与体征 发热 皮疹 毒血症状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反应现在学习的是第25页,共40页发热 原因 阶段 热型现在学习的是第26页,共40页热型 稽留热 弛张热 间歇热 回归热 波状热 消耗热 不规则热现在学习的是第27页,共40页皮疹 时间 分布 形态现在学习的是第28页,共40页皮疹形态
6、 斑丘疹 出血疹 疱疹或脓疱疹 荨麻疹 粘膜疹现在学习的是第29页,共40页毒血症toxemia 各种病原体在宿主体内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外毒素及其他代谢产物以及细菌裂解时释放的内毒素等不断进入血流,引起一系列的中毒症状,严重者引起中毒性休克现在学习的是第30页,共40页 菌血症bacteremia:细菌在病人血液中,但不繁殖 败血症septicemia:细菌在病人血中繁殖并产生毒素,引起严重的全身感染中毒症状 脓毒血症pyemia:宿主免疫功能低下,细菌的数量和毒力强时,患者的其他组织和器官发生转移性化脓性病灶现在学习的是第31页,共40页传染病的诊断 临床资料 流行病学资料 实验室及其它
7、检查现在学习的是第32页,共40页实验室及其它检查 一般常规检查 病原学检查 生化检测 免疫学检测 分子生物学检测 内镜检查 影像学检查 活体组织检查现在学习的是第33页,共40页传染病的治疗 一般及支持治疗 病原治疗 对症治疗 康复治疗 中医及中药治疗现在学习的是第34页,共40页传染病的预防 管理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现在学习的是第35页,共40页传染病分类 甲类 乙类 丙类 共35种现在学习的是第36页,共40页甲类传染病 鼠疫 霍乱现在学习的是第37页,共40页乙类传染病 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氏菌病、炭疽、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流行性乙型脑炎、黑热病、疟疾、登革热、肺结核、新生儿破伤风。现在学习的是第38页,共40页丙类传染病 血吸虫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现在学习的是第39页,共40页管理传染源 甲类:强制管理 6小时,12小时 乙类:严格管理 12小时 24小时 丙类:监测管理 治疗病人、携带者 动物现在学习的是第40页,共40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