轧钢机系统的模拟控制(28页).doc
《轧钢机系统的模拟控制(2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轧钢机系统的模拟控制(28页).doc(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轧钢机系统的模拟控制-第 28 页目录1.绪论22.课题介绍73.课程设计内容及要求93.1 控制要求93.2 设计要求113.3 控制原理113.4 控制方案114.硬件设计12硬件设计要求轧钢机系统结构12元器件选择13元器件清单14硬件控制原理图145.软件设计165.1 I/O 地址表175.2 程序设计及说明186.运行调试207.小结22附录23参考文献231.主电路242.控制电路253.总梯形261.绪论可编程序控制器,英文称Programmable Logical Controller,简称PLC。它是一个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装置,专为在工业现场应用而设
2、计,它采用可编程序的存储器,用以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指令,并通过数字式或模拟式的输入、输出接口,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PLC是微机技术与传统的继电接触控制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克服了继电接触控制系统中的机械触点的复杂接线、可靠性低、功耗高、通用性和灵活性差的缺点,充分利用了微处理器的优点,又照顾到现场电气操作维修人员的技能与习惯,特别是PLC的程序编制,不需要专门的计算机编程语言知识,而是采用了一套以继电器梯形图为基础的简单指令形式,使用户程序编制形象、直观、方便易学;调试与查错也都很方便。用户在购到所需的PLC后,只需按说明书的提示,做少量的接
3、线和简易的用户程序的编制工作,就可灵活方便地将PLC应用于生产实践。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大量的使用自动化控制,不仅节约了人力资源,而且很大程度的提高了生产效率,又进一步的促进了生产力快速发展,并不断的丰富着人们的生活。早期的自动控制系统是依靠继电-接触器来实现的,其特点是:结构简单、价格低廉、抗干扰能力强,可以实现集中控制和远距离控制,但是其采用固定接线,通用性和灵活性差;又采用触点的开关动作,工作频率低,触点易损坏,可靠性差。可编程控制器综合了计算机技术、半导体集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数字技术和通信网络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通用工业自动控制装置。它面向控制过程、面向用
4、户、适应工业环境、操作方便、可靠性高,成为现代工业控制的三大支柱之一。PLC控制技术代表着当前程序控制的先进水平,PLC装置已成为自动化系统的基本装置。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具备逻辑控制、定时、计数等功能,编程语言采用直观的梯形图语言,软件更改方便,通用性和灵活性好。目前,可编程控制器PLC主要是朝着小型化、廉价化、标准化、高速化、智能化、大容量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形成工业控制机系统、分布式控制系统,现场总线控制系统,这将使PLC的功能更强,可靠性更高,使用更方便,适用范围更广。本设计是基于PLC的轧钢机控制系统,利用传感器S1来检测传送带上有无钢板,若S1有信号(即开关
5、为ON),表示有钢板,电机M3正转,信号指示灯MZ亮。S1的信号消失(即为OFF),检测传送带上钢板到位的传感器S2有信号(为ON),表示钢板到位,电磁阀动作,指示信号灯YU1亮,电机M3反转,指示信号灯MF亮。此时,Y给一向下压下量,S2信号消失,S1有信号,电机M3正转如此重复上述过程。A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结构 可编程控制器主要由CPU模块、输入模块、输出模块和编程器组成(如下图所示)。1、CPU模块CPU模块又叫中央处理单元或控制器,它主要由微处理器(CPU)和存储器组成。它用以运行用户程序、监控输入/输出接口状态、作出逻辑判断和进行数据处理,即读取输入变量、完成用户指令规定的各种操作,
6、将结果送到输出端,并响应外部设备(如编程器、电脑、打印机等)的请求以及进行各种内部判断等。PLC的内部存储器有两类,一类是系统程序存储器,主要存放系统管理和监控程序及对用户程序作编译处理的程序,系统程序已由厂家固定,用户不能更改;另一类是用户程序及数据存储器,主要存放用户编制的应用程序及各种暂存数据和中间结果。2、I/O模块I/O模块是系统的眼、耳、手、脚,是联系外部现场和CPU模块的桥梁。输入模块用来接收和采集输入信号。输入信号有两类:一类是从按钮、选择开关、数字拨码开关、限位开关、接近开关、光电开关、压力继电器等来的开关量输入信号;另一类是由电位器、热电偶、测速发电机、各种变送器提供的连续
7、变化的模拟输入信号。可编程序控制器通过输出模块控制接触器、电磁阀、电磁铁、调节阀、调速装置等执行器,可编程序控制器控制的另一类外部负载是指示灯、数字显示装置和报警装置等。3、电源可编程序控制器一般使用220V交流电源。可编程序控制器内部的直流稳压电源为各模块内的元件提供直流电压。4、编程器 编程器是PLC的外部编程设备,用户可通过编程器输入、检查、修改、调试程序或监示PLC的工作情况。也可以通过专用的编程电缆线将PLC与电脑联接起来,并利用编程软件进行电脑编程和监控。5、输入/输出扩展单元I/O扩展接口用于将扩充外部输入/输出端子数的扩展单元与基本单元(即主机)连接在一起。6、外部设备接口此接
8、口可将编程器、打印机、条码扫描仪,变频器等外部设备与主机相联,以完成相应的操作。B.可编程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可编程控制器有两种基本的工作状态,即运行(RUN)状态与停止(STOP)状态。在运行状态,可编程序控制器通过执行反映控制要求的用户程序来实现控制功能。为了使可编程序控制器的输出及时地响应随时可能变化的输入信号,用户程序不是只执行一次,而是反复不断地重复执行,直至可编程序控制器停机或切换到STOP工作状态。除了执行用户程序之外,在每次循环过程中,可编程序控制器还要完成内部处理、通信处理等工作,一次循环可分为5个阶段。在内部处理阶段,可编程序控制器检查CPU,模块内部的硬件是否正常,将监控定时
9、器复位,以及完成一些别的内部工作。在通信服务阶段,可编程序控制器与别的带微处理器的智能装置通信,响应编程器键入的命令,更新编程器的显示内容。在输入处理阶段,可编程序控制器把所有外部输入电路的接通/断开(ON/OFF)状态读入输入映像寄存器。在程序执行阶段,即使外部输入信号的状态发生了变化,输入映像寄存器的状态也不会随之而变,输入信号变化了的状态只能在下一个扫描周期的输入处理阶段被读入。在输出处理阶段,CPU将输出映像寄存器的通/断状态传送到输出锁存器。C.可编程控制器的编程语言概述现代的可编程控制器一般备有多种编程语言,供用户使用。IEC1131-3可编程序控制器编程语言的国际标准详细的说明了
10、下述可编程控制器编程语言:1) 顺序功能图2) 梯形图3) 功能块图4) 指令表5) 结构文本 其中梯形图是使用得最多的可编程控制器图形编程语言。梯形图与继电器控制系统的电路图很相似,具有直观易懂的优点,很容易被工厂熟悉继电器控制的电气人员掌握,特别适用于开关量逻辑控制,主要特点如下:1)可编程控制器梯形图中的某些编程元件沿用了继电器这一名称,如输入继电器、输出继电器、内部辅助继电器等,但是它们不是真实的物理继电器(即硬件继电器),而是在软件中使用的编程元件。每一编程元件与可编程序控制器存储器中元件映像寄存器的一个存储单元相对应。2)梯形图两侧的垂直公共线称为公共母线(BUS bar)。在分析
11、梯形图的逻辑关系时,为了借用继电器电路的分析方法,可以想象左右两侧母线之间有一个左正右负的直流电源电压,当图中的触点接通时,有一个假想的“概念电流”或“能流(Power flow)从左到右流动,这一方向与执行用户程序时的逻辑运算的顺序是一致的。3)根据梯形图中各触点的状态和逻辑关系,求出与图中各线圈对应的编程元件的状态,称为梯形图的逻辑解算。逻辑解算是按梯形图中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的。4)梯形图中的线圈和其他输出指令应放在最右边。5)梯形图中各编程元件的常开触点和常闭触点均可以无限多次地使用。D.可编程控制器的编程步骤(1)确定被控系统必须完成的动作及完成这些动作的顺序。(2)分配输入
12、输出设备,即确定哪些外围设备是送信号到PLC,哪些是外围设备是接收来自PLC信号的。并将PLC的输入、输出口与之对应进行分配。(3)设计PLC程序画出梯形图。梯形图体现了按照正确的顺序所要求的全部功能及其相互关系。(4)实现用计算机对PLC的梯形图直接编程。(5)对程序进行调试(模拟和现场)。(6)保存已完成的程序。 显然,在建立一个PLC控制系统时,必须首先把系统的需要的输入、输出数量确定下来,然后按需要确定各种控制动作的顺序和各个控制装置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确定控制上的相互关系之后,就可进行编程的第二步分配输入输出设备,在分配了PLC的输入输出点、内部辅助继电器、定时器、计数器之后,就可以
13、设计PLC程序画出梯形图。在画梯形图时要注意每个从左边母线开始的逻辑行必须终止于一个继电器线圈或定时器、计数器,与实际的电路图不一样。梯形图画好后,使用编程软件直接把梯形图输入计算机并下载到PLC进行模拟调试,修改下载直至符合控制要求。这便是程序设计的整个过程。2.课题介绍钢铁的用途十分广阔,在国民经济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可以说,钢铁生产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由于科技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产设备和产品的更新,人们对钢材的产量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生产率,降低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及产品的成本。需要进一步完善轧钢设备制造水平,在这种形势下设计
14、新型的轧钢机对其原有的钢铁生产线进行技术更新是非常必要的。 随着计算机控制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在冶金生产中,通过采用新的控制思想和新的行算机控制手段,以提高产品质量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这是冶金生产的技术进步的必的计算机控制手段,以提高产品质量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这是冶金生产的技术进步的必由之路。轧钢技术发展前景世界轧钢工业的技术进步主要集中在生产工艺流程的缩短和简化上, 最终形成轧材性能高品质化、 品种规格多样化、控制管理计算机化等。展望未来, 轧钢工艺和技术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铸轧一体化利用轧辊进行钢材生产, 因其过程连续、 高效、 可控且便于计算机等高新技术的应用, 在今后相
15、当一段时间内, 以辊轧为特征的连续轧钢技术仍将是钢铁工业钢材成型的主流技术, 但轧钢前后工序的衔接技术必将有长足的进步。在 2O 世纪, 由于连铸的发展, 已经逐步淘汰初轧工序。而连铸技术生产的薄带钢直接进行冷轧, 又使连铸与热轧工序合二为一。铸轧的一体化, 将使轧制工艺流程更加紧凑。同时, 低能耗、 低成本的铸轧一体化, 也是棒、 线、 型材生产发展的方向。2.轧制过程清洁化在热轧过程中, 钢的氧化不仅消耗钢材与能源, 同时也带来环境的污染, 并给深加工带来困难。因此, 低氧化燃烧技术和低成本氢的应用都成为无氧化加热钢坯的基本技术。酸洗除鳞是冷轧生产中最大的污染源, 新开发的无酸清洁型(AF
16、C)除鳞技术, 可使带钢表面全无氧化物、 光滑, 并具有金属光泽。无氧化(或低氧化)和无酸除鳞(氧化铁皮)这两项被称为绿色工艺的新技术, 将使轧钢过程清洁化。3.轧制过程柔性化板带热连轧生产中压力调宽技术和板形 控制 技术 的 应用, 实现了板宽的自由规程轧制。棒、 线材生产的粗、 中轧平辊轧辊技术的应用, 实现了部分规格产品的自由轧制。冷弯和焊管机也可实现自由规格生产。这些新技术使轧制过程柔性化。4.高新技术的应用20 世纪轧钢技术取得重大进步的主要特征是信息技术的应用。板形自动控制, 自由规程轧制, 高精度、 多参数在线综合测试等高新技术的应用使轧钢生产达到全新水平。轧机的控制已开始由计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轧钢机 系统 模拟 控制 28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