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实验绪论.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大学物理实验绪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物理实验绪论.ppt(6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大学物理实验绪论,绪论课的主要内容,物理实验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物理实验课的程序 物理实验课程的考核 物理实验的基础知识,物理实验的地位和作用,大学物理实验课是高等理工科院校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基本训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课程。物理实验课和物理理论课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曾经说过,“物理学是以实验为本的科学”,这充分说明了物理实验的作用和重要性。,80%以上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给了实验物理学家。 20%的奖中很多是实验和理论物理学家分享的。,物理实验课的任务,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和对物理量的测量,学习物理实验知
2、识,加深对物理学原理的理解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素养 ,希 望,物理实验课程不同于一般的探索性的科学实验研究,每个实验题目都经过精心设计、安排,可使同学获得基本的实验知识,在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等诸方面得到较为系统、严格的训练,是大学里从事科学实验的起步,同时在培养科学工作者的良好素质及科学世界观方面,物理实验课程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希望同学们能重视这门课程的学习,经过一学年的时间,真正能学有所得。,物理实验课的程序,课前预习课堂操作撰写报告,(一)课前预习 认真阅读实验讲义,明确实验目的和原理,初步了解实验方法和关键步骤。 在统一的实验报告纸上认真书写预习
3、报告(名称、目的、原理、仪器、内容和步骤、注意事项)。要求简明扼要。 准备好实验原始数据记录纸,列出待测物理量,画好数据记录表格。,(二)课堂实验操作,实验者应准时来到实验室,首先签到。 对照讲义检查实验仪器。禁止盲目动手操作。 听老师的讲解。 根据资料和老师在实验课上的简要介绍,按照仪器操作规程调整实验仪器,观察实验现象,实事求是地记录测量数据。 实验数据需经教师检查签字后,方可整理实验仪器,离开实验室。,(三)课后撰写实验报告,完整的实验报告应包含以下几个内容: 实验名称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实验仪器 实验内容和步骤 数据记录与处理 回答问题或讨论 签字的原始实验数据记录纸,实验报告书写应
4、字迹工整、措词简练、步骤完整、数据真实、图表齐全、书写规范。,物理实验课程的考核,在完成规定数目的实验并交齐实验报告后方可参加期末考核。 实验成绩是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 平时成绩占总分的6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分的40%。平时成绩是每次实验得分的平均(含绪论),总分低于36分者重修;期末考试为笔试,统一试卷,统一及格分数线。,每次实验评分标准,预习报告 1 分 实验操作 4 分 数据记录 1 分 完成报告 4 分,每次实验包括预习、实验、完成报告,以完成报告为最后程序,总分为10分。,期末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满分为40分,考试形式为笔试。 大学物理实验A(多学时)两个学期期末均有笔
5、试;大学物理实验B(少学时和京江学院)本学期期末有笔试,第二学期直接以平时成绩评分。,物理实验的基础知识,测量、误差与不确定度 有效数字与测量结果的表述 数据处理方法 物理实验基本测量方法 系统误差的分析与处理 设计性实验的基础知识,1 测量、误差与不确定度,1.1 测量与误差 1.2 直接测量的结果及不确定度的分析 1.3 间接测量的结果及不确定度的合成,1.1 测量与误差,1.1.1 测量 测量是把待测量与选作计量单位的同类标准量比较,并确定其倍数的过程。,比较与赋值过程,一般:物理量=数值+单位,1.1.2 直接测量与间接测量,直接测量 可直接从测量仪器(或量具)上读出待测量的值。,间接
6、测量,由直接测量量获得相关数据,再用已知的函数关系经过运算才能得到待测量的量值。,圆柱体的体积,1.1.2 直接测量与间接测量,1.1.3 真值与误差,真值 待测物理量客观存在的大小,测量误差 测量结果 与待测量的真值(或约定真值) 的差值,误差无处不在,无时不在,1.1.4 误差的分类,系统误差 特点: 相同条件下,同一物理量多次测量时, 大小和符号不变或按一定规律变化。,来源: 仪器缺陷、理论与方法的不完善 环境因素影响、测量者习惯和偏向,减小或消除方法: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症下药,多次测量无法减小或消除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偶然误差) 特点: 一定条件下,同一物理量多次测量时, 时大时小
7、,时正时负,来源: 人感官判断的随机性、外界因素的起伏 仪器内部的偶然因素,减小方法: 多次测量具有统计规律,可以减小随机 误差的影响,但不能消除。,1.1.4 误差的分类,过失误差(粗大误差) 特点: 与其它数据有明显差异,来源: 仪器使用不正确、观察错误 数据记录错误等,处理方法: 分析后剔除,1.1.4 误差的分类,精密度:重复测量结果相互接近的程度,描述测量结果重复性的优劣,反映了随机误差的大小,描述测量结果正确性的高低,反映了系统误差的大小,反映了总的误差情况,1.1.5 精密度、正确度和精确度,正确度:测量结果与真值接近的程度,精确度:对测量结果的精密性与正确性的综 合评价,随机误
8、差和系统误差的形象表示,子弹着靶点分布图,(a)随机误差小,系统误差大,1.1.5 精密度、正确度和精确度,(b)随机误差大,系统误差小,(c)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都小,能看出图示测量中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的相对大小吗?(X0为真值),1.1.5 精密度、正确度和精确度,1.2 直接测量结果与不确定度分析,1.2.1 随机误差的统计规律,正态分布图,单峰性 对称性 有界性 抵偿性,1.2.2 测量结果的最佳表示,直接测量:算术平均值 间接测量:由直接测量的最佳值算出,n次等精度重复测量结果,每次测量的随机误差为,算术平均值比任一测量值更有可能接近真值A,1.2.2 测量结果的最佳表示,1.2.3
9、多次测量的随机误差估计,通用方法:用标准误差来表示随机误差,测量列的标准误差,测量列任一测量值的随机误差落在区间 的概率P = 68.3%。,1.2.3 多次测量的随机误差估计,由于测量误差的存在,每一个独立测量值不一定相同,它与平均值之间存在着残差,测量列的标准误差(偏差)修正为,实际测量中,真值 无法确知,就用 取代,表示 在区间 的概率为P = 68.3%。,1.2.3 多次测量的随机误差估计,各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的 随机误差为,从 表达式可知,n越大, 越小。 一般取值 。,1.2.4 单次测量的误差估计,粗略估计时常取仪器的最大误差作为单次测量的误差估计值。,仪器最大误差 :正确使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物理 实验 试验 绪论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