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与辩证思想(4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道德经与辩证思想(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德经与辩证思想(4页).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道德经与辩证思想-第 4 页道德经与辩证思想14视传5顾梦洁这是一本在春秋战国之交起大作,一直到现在约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他是传统中国最重要的几部经典著作之一,它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思想,用不多的字数,阐述了道家对事物的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及社会观、人生观的基本思想,对人类精神世界影响深远。他就是道德经。通过研读老子的道德经,可以体会到老子的祸福相依、知止不殆以及夫唯不争的辩证思想,对于处在激烈竞争的现代社会的人们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认为,幸福与不幸的关系是辩证的,是互为基础的,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道德经曰:“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
2、?”意思是:灾祸后面有福在那依托着,福禄后面有灾祸在那潜伏着,有谁知道哪是个头哪?自古以来,很多人都论述过祸福转化之关系。例如易传系辞下中说:“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也就是说,交上好运时要明白祸之福所依,福之祸所伏的道理,不要趾高气扬,因为无数事实证明,成功或胜利后,如果忘乎所以而沾沾自喜、止步不前,很可能紧跟来的就是失败以至灾祸;也就是安全时放松警惕,麻痹大意,灾祸可能马上就会发生。例如屈原被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著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吕不韦迁蜀而世传吕氏春秋;韩非囚秦写说难、孤愤,所
3、有这些都说明了人即使一时陷入低谷,也要鼓足勇气,认真分析失败原因,跌倒了爬起来,自强不息,迎接成功的来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否极泰来”这些耳熟能详的话都说明了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所以,当人一帆风顺、四平八稳的时候,要多想想可能会遇到的风浪和暗礁,然后做出战胜这些风浪暗礁的计划和方案,要有危机感,要尽量去寻找安全的途经和方法。明白“祸福相依”的道理,有一颗平常的心,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才能防止祸害的发生,才能促进我们更好的发展。 二、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正如道德经曰:“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4、老子说明了名誉与生命,哪个重要,生命与财富,哪个珍贵?得与失,哪个更有害?过分的吝啬就会付出更大的耗费,聚财过多而不施以济众就会引起众怨,最终会招致更惨重的后患和损失。 人心不足蛇吞象,一个人能够真心地感觉“知足”,能够做到“知止”,就会有宽大的胸怀。弘一法师一代高僧,具有大智慧,他曾为一位朋友写过一幅字,并认为自己的这幅字说出了人世间的“一个大道理”就是“知止”两个字,可见“知止”是人生的大境界。大学曰:“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可以看出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不同的身份有不同的“所止”,要到位,人生就是要扮演好每个人的角色,处处时时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道德经 辩证 思想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