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医科大学生理学泌尿.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天津医科大学生理学泌尿.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医科大学生理学泌尿.ppt(9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八章 尿的生成和排出,掌握:肾小球滤过:滤过膜及通透性;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肾小管与集合管重吸收功能:重吸收方式(主动、被动)及Na+、Cl-、H2O、HCO-、K+、葡萄糖重吸收。溶质浓度、肾小球滤过率对肾小管与集合管重吸收功能影响。肾泌尿功能的调节:抗利尿激素、醛固酮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熟悉:肾的功能、结构特点、肾血液供应特点、肾血流调节。分泌与排泄机能:H+、NH3、K+的分泌。逆流倍增与逆流交换。了解:髓质渗透梯度形成的机制。浓缩尿与稀释尿的形成。膀胱与尿道的神经支配、排尿反射。, 尿的生成与排出由肾脏完成 肾小球滤过 包括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 肾脏
2、通过泌尿过程实现排泄功能 排泄:是指机体通过某些器官把体内的代谢产物多余的水分、无机物和进入机体的异物等排出的生理过程。,概述, 肾脏的排泄作用有: 排出机体的大部分代谢终产物以及进入体内的异物; 调节细胞外液量和渗透压; 保留体液中的重要电解质,排出氢,维持酸碱平衡。,其它排泄器官:呼吸器官、皮肤、消化道 肾脏还具有内分泌功能:肾素、促红细胞生成素、1羟化酶、激肽、前列腺素,第一节 肾的功能解剖和肾血流量,肾结构示意图,(一) 肾单位和集合管,一 肾的功能解剖,皮质肾单位和近髓肾单位,(二)球旁器, 滤过膜 是指肾小球毛细血管内 的血液与肾小囊中超滤 液之间的隔膜。,(三)滤过膜的构成:组成
3、机械屏障,1、滤过膜的组成, 三层结构,内皮细胞:(窗孔70-90nm)小分子溶质和蛋白质均可自由通过,但血细胞不能通过。内皮细胞表面带负电。 基膜:是主要的屏障。微纤维网的网孔(2-8nm)允许水和部分溶质通过。 肾小囊的上皮细胞:滤过裂隙膜上有直径4-11nm的孔,是滤过的最后一道屏障。, 是指物质通过滤过膜的能力大小。, 影响因素 溶质的分子大小 溶质的带电情况,2、滤过膜的通透性,肾交感神经(胸12-腰2脊髓节段) 腹腔神经节 NE 肾动脉(尤其是入、出球小动脉的平滑肌)、 肾小管和球旁细胞 调节肾血流量、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管的重吸收和肾素释放。 肾至今未发现副交感神经支配。,(四)
4、肾的神经调节,腹主动脉 肾动脉 叶间动脉 弓形动脉 小叶间动脉 入球小动脉 肾小球毛细血管网 出球小动脉 肾周毛细血管网 小叶间静脉 弓形静脉 叶间静脉 肾静脉,(五)肾的血液供应,腹主动脉 肾动脉 叶间动脉 弓形动脉 小叶间动脉 入球小动脉 肾小球毛细血管网 出球小动脉 肾周毛细血管网 小叶间静脉 弓形静脉 叶间静脉 肾静脉,(五)肾的血液供应,肾小球毛细血管网血压较高,有利于肾小球的滤过。 肾周毛细血管网血压较低,可促进肾小管的重吸收。,肾的血供非常丰富;且不同部位的供血不均,其中94%供应肾皮质,5供应外髓,1内髓。,二、肾血流量及其调节,在没有外来神经支配的情况下,肾血流量在动脉血压一
5、定的变动范围(80180mmHg)内能保持恒定。 自身调节的机制: 肌源学说:牵张感受器 管-球反馈:指小管液流量变化影响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的现象。,(一)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生理意义,使肾脏的功能不随动脉血压的变化而变化,使水和电解质的排出保持稳定。, 神经调节 肾交感神经 肾血管收缩 肾血流量 体液因素 Ad、NE、AVP/ADH、血管紧张素 、内皮素 肾血管收缩 肾血流量 NO、PG 舒张肾血管 肾血流量,(二)肾血流量的神经体液调节, 肾小球滤过 微穿刺实验证明,肾小球滤过液是血浆的超滤液而不是分泌物。,第二节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肾小球滤过率 (glomerular filtrat
6、ion rate ,GFR) 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 正常成人为125ml/min。 GFR = Kf PEF (Kf滤过分数, PEF有效滤过压),滤过分数 (filtration fraction) 是指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量的比值 正常值约为 125/660100%=19%;,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 - ) 血浆胶压+肾小囊内压,一、滤过的动力有效滤过压 (effective filtration pressure),指有效滤过压为零时滤过停止的状态,滤过平衡, BP在80-180mmHg范围内时, Bpcap相对稳定,GFR基本不变。 BP80mmHg时, Bpca
7、p下降,GFR BP40-50mmHg时,GFR=0,无尿。,(一)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Bpcap),二、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二)囊内压 正常时比较稳定 结石、肿瘤压迫等 囊内压 (三)血浆胶体渗透压 正常时变动不大; 营养不良、实验中快速注射NS 血浆胶压,主要影响滤过平衡点的位置。 肾血浆流量 血浆胶压上升速度慢 滤过平衡靠出球端 有效滤过长度 GFR 反之,GFR 严重缺氧等 交感神经(+) 肾血浆流量 GFR 尿量,(四)肾血浆流量, 滤过膜的面积(s) 滤过膜的通透性(k)的变化 可致尿液性质出现异常。,(五)滤过系数(Kf)=ks 滤过膜的面积和通透性,与肾血流量一样,GFR也
8、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安静时通过自身调解维持相对稳定;应急状态下通过神经体液调节。, 肾小球滤过生成的滤过液 进入肾小管后称为小管液 小管液中99%的水、100%的G及不同量的钠、尿素等被重吸收;肌酐、尿酸、钾等被分泌入小管腔。,第三节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转运功能,一、肾小管和集合管中物质转运的方式,重吸收 (reabsorption) 指物质从肾小管液中转运至血液中,分泌 (secretion) 上皮细胞将本身产生的物质或血液中的物质转运至肾小管腔内。,转运功能, 转运方式 被动转运: 扩散、渗透、易化扩散 溶剂拖曳 主动转运: 原发性:质子泵、 Na+-K+泵和钙泵 继发性:同向转运和逆向转运,
9、 转运途径,跨细胞转运途径 细胞旁转运途径, 近端小管重吸收约70%Na+ ,Cl-,H2O 2/3跨细胞途径,近端小管前半段 1/3细胞旁途径,近端小管后半段,(一)Na+、Cl- 和H2O的重吸收,1. 近端小管,二、肾小管和集合管中各种 物质的重吸收与分泌,Na+主要与H+分泌及G、AA的转运相耦联 钠泵 Na+-H+交换体 Na+-X同向转运体,近端小管前半段,Na+主要与Cl-一起被重吸收 Na+-H+交换体 Cl-HCO3-逆向转运体 Cl-顺化学梯度 Na+顺电势梯度,近端小管后半段,水是靠渗透作用进行被动重吸收的。, 近端小管的物质重吸收为等渗重吸 收,小管液为等渗液,2. 髓
10、 袢, 髓袢重吸收20%的NaCl和15%的水。, 主要吸收部位髓袢升支粗段,Na+:2Cl- : K+同向转运模式, 髓袢各段对水的通透性不同,与尿液的浓缩和稀释机制有关(后述),降支细段:Na+不易通透, H2O高通透,小管液渗透压 升支细段:Na+ Cl-易通透,扩散; H2O不通透,渗透压 升支粗段:NaCl主动重吸收,主要部位 Na+-2Cl-K+同向转运体 H2O不通透,渗透压,呋噻米,(-),3. 远端小管和集合管, 重吸收约12%的NaCl、不同量的水, 远端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盐的转运是 可调节的。 水的重吸收主要受ADH,而Na+主要受醛固酮的调节。, 通过Na+-Cl-同向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天津 医科大学 生理学 泌尿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