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脱酸性气体.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天然气脱酸性气体.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然气脱酸性气体.ppt(9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天然气净化、加工流程框图,天然气脱酸性气体,第一节 脱酸气方法 第二节 化学吸收法 第三节 其他脱酸气方法 第四节 脱酸方法选择,我国对管输天然气的质量要求: 进入输气管道的气体必须清除其中的机械杂质; 水露点应比输气管道中气体可能达到的最低环境温度低5; 烃露点应低于或等于输气管道中气体可能达到的最低环境温度; 气体中的硫化氢含量不大于20mg/m3。,对于民用燃料必须达到很严格的商品天然气质量要求:为防止天然气管输系统的腐蚀和保障居民健康,我国于2001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天然气”国家标准 GB 17820-1999 规定: 作为民用燃料的一级天然气H2S含量不大于6 mg/m3,总硫含
2、量不大于100mg/m3;二级天然气H2S含量不大于20mg/m3,总硫含量不大于200 mg/m3。 我国还制定了“汽车用压缩天然气”国家标准GB 18047-2000,规定: H2S含量不大于15mg/m3,总硫含量不大于200mg/m3,CO2含量不大于3%,氧含量不大于0.5%,水露点不大于-13,高位发热量大于31.4MJ/m3,并应有特殊气味以保证安全。,第一节 脱酸气方法,一、脱酸气方法 二、吸收与解吸,一、脱酸气方法,按操作特点、脱酸原理,多种脱酸工艺可分类为:间歇法、化学吸收法、物理吸收法、混合溶剂吸收法、直接氧化法和膜分离法。 1、间歇法 特点:脱酸设备只能批量生产,不能连
3、续生产。 按脱酸气原理可分为: (1)化学反应法:有明显的化学反应,与酸气的反应物不能再生,作为废弃物处置,故仅用于气量小、含酸气浓度低的场合。比如海绵铁法脱除酸气。 (2)物理吸附法:没有明显的化学反应,只是单纯的吸附,而且吸附过程可逆。比如用分子筛脱除酸气。,2、化学吸收法 在一个塔器内以弱碱性溶液作为吸收剂与酸气反应,生成某种化合物。在另一塔器内,改变工艺条件(加热、降压、汽提等)使化学反应逆向进行,碱性溶液得到再生,恢复对酸气的吸收能力,使天然气脱酸气过程循环连续进行。 各种醇胺溶液是化学吸收法中使用最广泛的吸收剂,有一乙醇胺(MEA)、二乙醇胺(DEA)、二甘醇胺(DGA)、甲基二乙
4、醇胺(MDEA)和二异丙醇胺(DIPA)等。,3、物理吸收法 以有机化合物作为溶剂,在高压、低温下使酸气组分溶解于溶剂内。吸收了酸气的溶剂又在低压、高温下释放酸气,使溶剂恢复对酸气的吸收能力,使脱酸过程循环持续进行。物理溶剂再生时所需的加热量较少,适用于天然气内酸气负荷高,要求同时进行天然气脱水的场合。如冷甲醇法。 4、混合溶剂吸收法 以物理溶剂和化学溶剂配制的混合溶剂作为吸收剂,兼有物理吸收和化学吸收剂作用。如:砜胺法。,5、直接氧化法 对H2S直接氧化使其转化成元素硫,如:Claus(克劳斯)法。 在天然气工业中常用于天然气脱出酸气的处理,适合于处理流量小、酸气浓度很高的原料气 。 6、膜
5、分离法 是利用气体中各组分通过薄膜渗透性能的区别,将某种气体组分从气流中分离和提浓,从而达到天然气脱酸性气的目的。适用于从天然气内分出大量CO2的场合。,1、吸收 利用气体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某种溶剂内的溶解性差别,使易溶解的气体溶解于溶剂中而从气体中分出,这一过程称为吸收。 易溶解的气体组分称为溶质,溶剂称吸收剂。 根据是否有明显的化学反应,吸收又分为两类: (1)物理吸收:吸收过程中没有明显的化学反应,只是单纯的物理溶解过程。 (2)化学吸收:吸收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二、吸收与解吸,吸收特性: 随着吸收的不断进行,吸收剂内溶质浓度逐步增大,气液相的溶质浓度差减小,传质速率
6、减慢,最后降为零,气液相达到平衡,称为吸收平衡。此时,溶剂中溶质浓度达到最大值。 气液平衡时,溶剂中的溶质浓度称为平衡溶解度,简称溶解度。 影响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有: (1)压力:系统压力对溶解度的影响很小,常可忽略; (2)温度: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较大,随温度上升,溶解度下降; (3)物系组成:一定温度下,溶解度仅和物系组成有关。 另外吸收还具有选择吸收性和吸收热效应。 吸收总具有一定的选择性,要选择对酸气溶解度大的溶剂与酸性天然气接触,才能脱除天然气内所含的酸气组分。 溶剂吸收溶质时,被吸收气体组分由气态变成液态,会产生溶解热。即使物理吸收也会产生热效应;若为化学吸收,还伴随产生反应热。因而
7、,随吸收过程的进行,溶液温度必将升高。,2、解吸 解吸是从溶液内分出溶质的过程,也称为吸收剂的再生。解吸是吸收的逆过程。 影响解吸的因素主要是: (1)温度:温度越高越有利于解吸; (2)压力:压力越低越有利于解吸。 生产上常用的解吸方法是:用不含或少含溶质的惰性气或水蒸汽与富含溶质的溶液接触,或加热或减压或既加热又减压使溶液汽化,从而分出被吸收的溶质。,3、吸收-解吸系统 吸收-解吸系包括吸收和再生两部分。吸收和再生分别在两个气液传质的塔器(填料塔或板式塔)内进行。 在吸收部分,吸收剂溶液吸收溶质。吸收剂溶液内溶质浓度逐步增大并趋于平衡溶解度,此时该吸收剂逐步丧失对溶质的吸收能力。富含溶质的
8、吸收剂溶液称为富液。 在再生部分,通过解吸使富液释放吸收的溶质,恢复其吸收剂原有的吸收能力,再生后、恢复吸收能力的溶液称为贫液。,第二节 化学吸收法,一、醇胺与酸气的反应 二、醇胺法脱酸气原理流程 三、常用吸收剂 四、胺法及其改进工艺 五、主要设备 六、操作,一、醇胺与酸气的反应,可见,在醇胺分子结构内有一个胺基和至少一个羟基。羟基可降低醇胺蒸气压,增加在水中的溶解度;胺基使水溶液呈碱性,促进对酸性组分的吸收。,1、醇胺的分子结构,均为可逆反应。在低温下,反应向右进行,醇胺溶液吸收H2S和CO2酸气,生成胺盐并放出热量;在较高温度下,反应向左进行,溶液内的胺盐分解,放出酸气,溶液得到再生。,2
9、、醇胺与酸气的主要化学反应,二、醇胺法脱酸气原理流程,1一入口涤气器;2一吸收塔;3一“甜气”出口分离器;4一循环泵;5一贫胺冷却器;6一闪蒸罐;7一除固过滤器;8一碳粒过滤器;9-增压泵;10-缓冲罐;1 1一贫富胺液换热器; 12一再生塔;13一回流冷凝器;14一回流泵;15一重沸器;16一回流罐,回收装置生产硫磺或送至火炬灼烧,固液杂质,分离出气体中可能携带的胺液,醇胺溶液吸收并和酸气发生化学反应形成胺盐,高温水蒸汽,液态水,高温使胺盐分解放出酸气溶液得到再生,1、基本工艺流程,3755,7688,88105,5462,13%,2、胺液分流流程 在原料气酸气分压相当高的情况下,将再生塔出
10、来的半贫液抽出大部分送至吸收塔中部入塔,而经过重沸器进一步汽提了的贫液则送至吸收塔顶入塔保证净化气的质量。,贫液与半贫液分流流程,3、几个吸收塔富液共用一个换热再生系统的流程 在某些情况下,天然气净化厂内几个吸收塔的富液可以合并至一套换热再生系统处理,习惯上简称“多合一”流程。 “多合一”流程的优点: 节省投资,降低运行管理费用,减少装置检修费用,缩短检修时间; 使得装置能耗下降; 工厂增减处理量的操作变得非常简单。,三、常用吸收剂,天然气脱酸气工艺中常用的吸收剂有两大类: (1)醇胺类:主要有一乙醇胺、二乙醇胺、二甘醇胺、二异丙醇胺和甲基二乙醇胺 ; (2)碳酸钾及带有各种催化剂的碳酸钾溶液
11、,主要介绍热碳酸钾。,一乙醇胺(MEA)的特点: (1)在各种醇胺中其分子量最小、碱性最强、与酸气的反应速度最快、酸气负荷最高,能够迅速吸收天然气中的酸性气体,易于降低天然气中酸性气体浓度,而且脱除一定量的酸气所需要循环的溶液较少; (2)蒸气压高,挥发性强,溶剂的蒸发损失大; (3)腐蚀性强,溶液浓度低(15 20%),特殊部位需要使用特殊钢材; (4)化学稳定性较好,在没有其他化学剂参与时,常沸点以下温度范围内不会发生降解和分解; (5)易氧化变质,因此储罐和缓冲罐应有甜气或氮气为覆盖气体; (6)对H2S和CO2的吸收无选择性,并且可以得到很高的净化度; (7)与羰基硫(COS)和二硫化
12、碳(CS2)发生不可逆化学反应,需要配置复活釜。,1、一乙醇胺(MEA),二乙醇胺(DEA)的特点: (1)蒸气压低,挥发性弱,溶剂的蒸发损失小; (2)碱性弱,与酸气化学键的结合力弱,所需再生热小; (3)腐蚀性较弱,溶液浓度较高(DEA水溶液的质量分数比一乙醇胺(MEA)高),溶液的循环量较小,再生所需的热负荷较低; (4)对H2S和CO2的吸收无选择性,同时也吸收羰基硫(COS)和二硫化碳(CS2),而且与COS、CS2生成的化合物能再生,因而不需要设置复活釜。,2、二乙醇胺(DEA),二甘醇胺(DGA)的特点: (1)蒸气压低,挥发性弱,溶剂的蒸发损失小; (2)H2S净化程度高,即使
13、贫液温度高达54也可保证H2S净化度,因此溶液冷却可仅使用空冷而不用水冷,故适用于沙漠及干旱地区; (3)腐蚀性略低于MEA,二甘醇胺(DGA)水溶液的质量分数比一乙醇胺(MEA)高,溶液的循环量较小,再生所需的热负荷较低; (4)对H2S和CO2的吸收无选择性,同时也吸收羰基硫(COS)和二硫化碳(CS2)并与之发生不可逆化学反应。 (5)凝固点低(-12.5),适宜在高寒地区使用。,3、二甘醇胺(DGA) 对酸气的活性和化学反应与一乙醇胺(MEA)类似。,二异丙醇胺(DIPA)特点: (1)蒸气压低,挥发性弱,溶剂的蒸发损失小; (2)腐蚀性弱,溶液浓度高,溶液的循环量小,再生所需的热负荷
14、低; (3)低压下能选择性地脱除H2S,但随着压力提高选择性下降,在较高压力下能同时脱除H2S和CO2; (4)二异丙醇胺(DIPA)能脱除羰基硫(COS),而且易再生。,4、二异丙醇胺(DIPA) 相应的工艺过程称ADIP,ADIP工艺也用于LPG脱除H2S和COS。在欧洲多用于处理练厂气。,甲基二乙醇胺(MDEA)的特点: (1)蒸气压低,挥发性弱,溶剂的蒸发损失小; (2)甲基二乙醇胺(MDEA)比热低,所需再生热小; (3)腐蚀性低,溶液浓度高,循环量小,再生所需的热负荷低; (4)具有吸收选择性,对H2S的吸收能力比CO2高; (5)凝固点低(-14.6),适宜在高寒地区使用。,5、
15、甲基二乙醇胺(MDEA),6、热碳酸钾 碳酸钾(K2CO3)与酸气的化学反应 酸气分压高时反应向右进行吸收反应。 酸气分压低时反应向左进行再生反应。 碳酸钾也能与COS和CS2进行由分压控制的可逆化学反应。 由于吸收系统常在110下工作,故得名“热碳酸钾法”。适用于气体压力超过2.1 MPa,酸气含量为58的酸性天然气。,热碳酸钾的特点: (1)除酸气组分外,其他组分在溶液内的溶解度极少,可忽略有用气体组分的损失; (2)碳酸钾与H2S、CO2的反应热仅为胺法的一半左右,再生热小; (3)存在CO2时才能脱H2S,适用于CO2/H2S高的酸性天然气,可脱除COS和CS2; (4)要求碳酸钾溶液
16、质量分数小于35,否则将产生重碳酸盐类沉淀; (5)溶液内含有固体悬浮物和重烃时会产生发泡和溶剂损失; (6)溶液有极强的腐蚀性,需要向系统注入防腐剂。,吸收H2S的碳酸钾溶液再生需要足够的碳酸氢钾,存在足够的CO2是第二个反映逆向进行的条件。,常规热碳酸钾流程,采用常规热碳酸钾流程可使净化气中CO2浓度达到0.5%0.6%。,110,118,2035,贫液分流热碳酸钾流程,当要求净化气CO2浓度达到0.10.2时,可采用贫液分流,分 出约1/3的贫液冷至30送至吸收塔顶,从而降低了出塔气体的CO2浓度。,贫液与半贫液分流热碳酸钾流程,对于处理CO2浓度高达2040的进料气,可采用贫液与半贫液
17、分流流程。从再生塔中部取出占总量3/4左右的半贫液送至吸收塔中部,而余下的1/4获得更好再生的贫液送人吸收塔顶。为了获得更高的净化度,此股贫液也可进一步冷却后入塔。,3/4,1/4,四、胺法及其改进工艺,胺法分常规胺法和选择性胺法。 常规胺法是指可基本上同时脱除H2S及CO2的胺法。目前常规胺法所使用的醇胺包括一乙醇胺(MEA)、二乙醇胺(DEA)及二甘醇胺(DGA)。 选择性胺法是指在气体中同时存在H2S与CO2的条件下,几乎完全脱除H2S而仅吸收部分CO2的胺法。具有选择脱硫能力的甲基二乙醇胺(MDEA)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二异丙醇胺(DIPA)在低压下也有显著的选择脱
18、除H2S的能力。 开发选择性胺法的原动力是获得适合克劳斯工艺处理的酸气。 选择性胺法的应用领域包括选择性脱除H2S以及酸气H2S提浓。,1、MDEA配方溶液 MDEA配方溶液是一种高效气体脱硫脱碳溶液。 MDEA配方溶液是以甲基二乙醇胺(MDEA)为主剂,在溶液中加入改善其某些性能的化学剂,或增加或抑制MDEA 吸收CO2的性能。 有的配方溶液可以比甲基二乙醇胺(MDEA)具有更高的脱硫选择性,有的配方溶液也可以比其他醇胺溶液具有更好的脱除CO2效果。 MDEA配方溶液某些化学剂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降低了胺液有效浓度,使可操作的气液比下降; 使溶液的腐蚀性增强。,2、活化MDEA溶液 活化M
19、DEA 溶液是在溶液中加入提高其吸收CO2 速率的活化剂,主要用于: 从只含CO2的气体混合物中大量脱除CO2 ; 从含少量H2S且CO2/ H2S比高的气体混合物中大量或深度脱除CO2,也可兼脱一定量的H2S ;,3、混合胺溶液 混合胺溶液是在MDEA溶液中加入其他伯胺或仲胺(有时还添加其它活性组分)。混合胺溶液的特点: 对CO2的吸收率20 % ,低于采用MDEA 溶液10%以上;而对H2S的选择性显著提高,对H2S的脱除率大于99.99 % 。大大提高酸气中H2S的含量(可高达45%(V) ,高出采用MDEA 溶液约5个百分点),减少克劳斯回收装置设备及管线的尺寸,降低硫回收装置的投资成
20、本。 相同条件下,达到相同H2S净化度,比采用MDEA 溶液胺液循环量降低10%20% ,有利于发挥装置处理能力,降低能耗。 可见,混合胺溶液的H2S选择性、溶剂消耗、能消、投资运行成本等指标都优于MDEA溶剂。并且克服了MDEA 溶液单独使用时的缺点,在使用过程中亦未发现腐蚀和发泡现象,可满足各种气质条件和不同净化度的要求,因此具有很大的应用推广价值。 混合胺溶液适用于原料气中CO2/H2S 比值较大、酸气中H2S含量较高的情况。,A1.一段吸收塔 A2.二段吸收塔 S1.一段汽提塔 S2.二段汽提塔 S3.直接换热区 S4.酸水汽提塔 P1.一段泵 P2.二段泵 EX1.主换热器 EX2.
21、溶剂冷却器(一段) EX3.溶剂冷却器(二段) EX4.初级冷凝器 EX5.中间重沸器 EX6.塔底重沸器,4、改进的胺液分流工艺,酸水,酸气,水返回重沸器,中间重沸器,再生塔塔顶酸气经冷凝器冷凝, 冷凝液返回再生塔上部进行部分汽提, 然后进入酸水汽提塔,以获得H2S 浓度极低的冷凝水, 最后返回到再生塔塔底重沸器。再生塔中间重沸器用于调整半贫液浓度, 使其与再生塔塔底贫液浓度保持一致。该工艺由于仅仅一小部分溶剂(一般为不到20%)进行完全再生, 因而该工艺能耗极低。,五、主要设备,1、吸收塔 用吸收剂从天然气内分出酸性气体的塔器称吸收塔或接触塔。 1)类型 吸收塔分填料塔和板式塔两类。填料塔
22、属微分接触逆流操作,其中填料为气液接触的基本构件。板式塔属于逐级接触操作,塔板为气液接触的基本构件。胺法工艺常需要考虑溶液的发泡问题。板式塔中气流从溶液中鼓泡通过,较易导致发泡;但由于有适当的板间距,泡沫不易连接。而填料塔内溶液在填料表面呈连续相,一旦发泡较难控制。 气体处理量较小的吸收装置常用不锈钢填料塔,塔径超过0.5 米的装置常用浮阀塔(不锈钢塔板)或规整式填料塔(规整填料一般由波纹状的金属网或多孔板重叠而成) 。,2)结构 (1)塔底涤气段:脱除气体内夹带的液固杂质,防止溶剂污染。 (2)塔板:塔板数量应根据酸气负荷和溶液浓度确定,常见为2024块实际塔板,塔板间距约为0.6 m。 (
23、3)充水塔板:贫液进料塔板上方有25块充水塔板,使脱酸气体通过水层,对气体进行水洗可减少溶液被气体携带出塔的损失,同时可减少补充水量。 (4)塔顶捕雾器:减少甜气对吸收溶液的携带,捕雾器至顶层塔板间距为0.91.2 m。,3)塔径 吸收塔塔径与气体处理量和压力有关,有多种经验估算法。 (1)按照气体处理量确定塔径 气体最大空塔速度 气体允许流速 分出液滴的粒径取150200 m。,(2)查图 流量 塔径 气体体积流量:m3/d 压力(表压):MPa 塔径:cm,流量,4)胺液循环量 吸收塔醇胺溶液的流量与气体处理量和所需脱出的酸气负荷成正比。 循环量(Lmin)=K 气体处理量(106m3d)
24、酸气摩尔分数,5)温度 包括原料气温度、甜气温度 、贫液入塔温度和富液出塔温度。 甜气温度比原料气温度高817。 贫液入塔温度一般为3755。贫液温度应等于或略高于甜气温度,温差控制在06间。 富液出塔温度比原料气温度高1122。 6)贫液含酸气量 进吸收塔的贫液含有微量酸气,含酸气的量与醇胺类别有关。伯醇胺的残余酸气负荷为0.050.10(molmol),仲醇胺的残余酸气负荷为0.030.05,以甲基二乙醇胺(MDEA)为基料复配的吸收溶剂的残余酸气负荷为0.005。 7)富液的酸气负荷 出塔富液的酸气负荷常按80酸气平衡负荷考虑。,2、闪蒸罐 1)作用 脱除醇胺富液吸收的烃类(否则这些液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天然气 脱酸 性气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