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高效课堂.ppt
《如何构建高效课堂.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构建高效课堂.ppt(4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何构建高效课堂,交流主题,我喜欢的一句话,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 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 我期盼: 相荡成涟漪,相击出灵光,交流提纲,什么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 实现高效课堂教师该做什么? 1、充分的课前准备 2、积极的课堂参与 3、科学的学法指导 4、及时的积累反思 应培养学生怎样的学习习惯? 1、主动预习的习惯 2、学会倾听的习惯 3、学会审题的习惯 4、学会质疑的习惯 5、学会表达的习惯 6、学会思考的习惯,什么是高效课堂?,高效课堂是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学习效益的课堂。 特征:自主建构,互动激发,高效生成,愉悦共享。 衡量课堂高效的标准: 教学设计精当;讲授精炼高效; 主
2、体作用发挥; 分层教学落实; 师生关系和谐;教学目标达成。,一、构建高效课堂教师该做什么?,(一)充分的课前准备 1、备学生-调查研究,充分了解学生学情 2、备教材-把握教材,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3、备设计-精心预设,斟酌教学每个细节,1、备学生-调研学情,观点分享: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 “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想、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 教育首先要理解学生,尊重学生。 陶行知 我们的教育是同我们的生命一起开始的 (法)卢梭爱弥儿 数学教学应以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已有经验为基础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
3、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版),调研学情-要了解学生什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什么? 学习新知所要的基础知识有哪些? 相关知识点掌握的情况如何? 预习中可能遇到什么问题? 学生间存在哪些差异? 课堂中可能出现什么问题,案例,奇数-单数 偶数-双数 分针-长针 时针-短针 老师出示钟面:仔细观察针面,你发现了什么 生:有二根针。 师问:这两根针有什么不同? 生:一根是长长的,细细的,一根是短短的、粗粗的。 师:分针长又细,时针短又粗。我们分别和它们打个招呼“分针您好!” 分针说:我的腿长跑起来快;时针说:我的腿短,跑得慢。 同桌再讨论哪个是时针分针,各有
4、什么特点。,2、备教材-把握教材,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在备课上多花时间如给根浇水,课堂上靠增加学生的负担提高质量,如叶上施肥。 多看备课材料,深入解读教材,做到先见森林,后见大树。 对知识目标、情感目标、能力目标等都要有一个基本的把握,才可准确定位目标 。-“教什么”与“怎么教”谁重要?,备教材-从“五读” 入手,理解教材内容; 抓住重点难点; 探讨编者思路; 研究习题功能; 领悟思想方法。 请细细品读教师教学用书,探讨编者思路,教学时,应把握好以下几个层次: 一是引入中位数的必要性;二是定义中位数的概念时,要突出中位数的统计意义;三是阐明中位数与平均数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最后,教师可适当小
5、结一下,使学生认识到平均数与中位数都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但针对具体的一组数据来说,则应根据数据组中各个数据的分布情况,合理选择适当的统计量。如当一组数据中某些数据严重偏大或偏小时,就最好选用中位数来表示该组数据的一般水平。,准确定位教学目标-中位数,教学目标: 1.理解中位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学会求中位数的方法. 2.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体会平均数、中位数各自的特点.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简单的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中位数的统计意义,会求数据组的中位数. 教学难点:理解中位数和平均数
6、各自的特点和运用。,每年的8月23日是社会公益日,蓝天小学全体同学参加公益劳动,捡拾白色垃圾的情况如下表。,平均数:(9+12+15+17+21+30)617.3,中位数:(15+17)2=16,研究习题功能,原来是这样!,16-9=7 16-12=4 16-15=1 7+4+1=12 17-16=1 21-16=5 30-16=14 1+5+14=20 因为2012,所以平均数中位数 如果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严重偏大,则往往会抬高平均数,使平均数大于中位数;反之,则会使平均数小于中位数。,研究习题功能,第2题,本题的编写意图有两点:一是使学生认识到当一组数据中没有特别偏大或偏小的数据时,平均数
7、和中位数这两个统计量都能较好地反映该组数据的情况;二是让学生初步理解中位数与平均数的大小关系,使学生对以下事实有所感悟:当一组数据中所有比中位数小的数与中位数之差的和小于所有比中位数大的数与中位数之差的和时,中位数就比平均数小,反之中位数就比平均数大。如在本题中,中位数是1/2(15+17)=16,比16小的所有数据与中位数之差的和是7+4+1=12,比16大的所有数据与中位数之差的和是1+5+14=20,因为1220,所以中位数就比平均数小。实际教学时,不必在理论上讲得这么深刻和严密,只要学生能理解以下事实就行:如果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严重偏大,则往往会抬高平均数,使平均数大于中位数;反之,则
8、会使平均数小于中位数;此外,如果一部分数据严重偏大,而另一部分的数据严重偏小,则通过相互抵消,往往会促使平均数接近中位数。 -教师用书,备教材-在利用教材文本资源的同时,要学会创造性使用教材,数学教材是数学知识的重要载体,是课程资源之本。教师使用教材是一种极富主动性、创造性的工作,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从学校、学生和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主动地、合理地、创造性地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引领学生走进教材,走进生活,去感受数学的内涵,体会数学的真正价值. 例题是为一线教师教学提供的一个较为典型的例子,我们在研究教材时,应充分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在教学时可以根据需要,变传统的解读为创意地利用,让静止的文
9、本变生动的教学情境。,(一)充分的课前准备-备教学设计,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 围绕重难点预设有效提问 精心设计板书及课堂练习 充分准备教具学具或多媒体,创设数学生活情景:让数学生活化。,案例:二年级上册秒的认识 为让学生深入理解:1分钟=60秒, 师:我们进行1分钟的自由活动,先采访几个同学,你想做什么? 生1:我想拍球;生2:我喜欢跳绳. 师:现在我们条件有限,请同学在脑海里做自己喜欢的活动. (老师开始用钟面播放1分钟时长.每个孩子都非常专注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做着自己喜欢的事体验1分钟.),案例说明: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强调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真
10、实的生活情境和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强化了数学教学的生活性,挖掘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创造性地将数学知识融于生活之中,勾勒出各种“生活画面”,捕捉各种“生活现象”,设计各种“生活情境”。,围绕重难点预设有效提问,提问要有计划性 提问要有思考性 提问要难易适度 例:中位数,(1)A组:平均每人跳绳80次。,(2)B组:平均每人跳绳90次。,小朋友一分钟跳绳比赛,哪个小组水平高?,(1)A组:平均每人跳绳80次。,(2)B组:平均每人跳绳90次。,现在哪个小组水平高?,有效提问策略:,1问:哪个小组的水平高? 2问
11、:现在哪个小组的水平高? 3问:找出各组的中位数是多少? 4问:它们与平均数各相差多少? 5问:比90次少的有多少人? 6问:B组的平均数90能代表这组小朋友的一般水平吗? 7问:创造中位数有什么优势? 8问:中位数与平均数有联系与区别?,课堂板书:浓缩中的精华,,提前预设: 即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应对本节课的板书有一个总体的设计,形成一幅板书的图画。 美观醒目: 例如用不同色的粉笔加以强调, 乘法分配律运用: 4539+5539 = 39 (45+55) 乘法交换结合律运用:25374=25437 动态完成: 让数学知识点的板书依讲解动态形成。巧妙地结合课堂教学“进行时”“随风潜入夜”。,案
12、例说明:板书设计不但能完整而科学地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而且有利于知识的理解与构建、思维与记忆. 给学生以视觉享受,能极大地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呆板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例:教学认识钟表板书设计,练习设计,针对性:普遍错误 多样化:丰富多样 层次性:个体差异 趣味性:练得开心 生活化:源于生活 拓展性:思辨创新,教具学具准备:巧妇要做有米之炊,案例:五年级体积和体积单位 1、老师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做一个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可以用橡皮泥捏或削萝卜、木料等方法完成。 2、提前让每位学生收集身边不规则小物体,(如石头、瓦片、马铃薯、花生、沙子等) 3、课堂学具运用: 师: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就是
13、1立方厘米。 生:哦!原来我们课前做的小正方体就是1立方厘米。(学生对它有切身体会,并举出生活中还有很多体积约1立方厘米的物体。如骰子,弹珠,) 师:拿起一个学生用橡皮泥捏成的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使劲捏成长条形,问:体积还是1立方厘米吗? 生:有的认为变了,有的认为没变?(在学生小组交流的思维争论中发现形状变了,体积不变) 师:请出示课前收集的不规则小物体,(如石头、瓦片、马铃薯、花生、沙子等),它们有体积吗? 生:有,物体都有体积,只是体积有大小之分。,案例说明:数学是一门较为抽象的科学,教具学具可以使我们的教学变得直观。很多时候都可直接取材于学生的身边事物,有时也可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学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如何 构建 高效 课堂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