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虫预测预报的方法.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害虫预测预报的方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害虫预测预报的方法.ppt(3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七 章 害虫预测预报的方法,第一节农作物预测预报概况 预测预报目的意义 预测预报类别 第二节 发生期预报 基本概念和方法 发育进度预测法 有效积温预测法,一、目的和意义 害虫预测预报 根据害虫发生发展规律以及作物的物候、气象预报等资料,进行全面分析,作出其未来的发生期、发生量、危害程度等估计,预测害虫未来的发生动态,并提前向有关领导、植物保护部门、治虫工作人员提供虫情苗情报告。 目的和意义 A害虫长期严重危害农作物,造成巨大损失 B人类与害虫斗争,新农药不断,但损失有增无减,且加重;而且有许多副作用如害虫抗性、农药残留、污染等。 原因是:盲目防治,未掌握害虫发生情况,然后应用恰当的防治措施。
2、 在这样的情况下,实施害虫预测预报,使治虫工作有计划有重点的进行,从而达到从虫口夺回农产品,保证农业收入。,第一节 农作物预测预报概况,二、农作物害虫预测预报的类别,(一) 按预测内容分类 发生期预测 发生期预测就是预测某种害虫的某虫态或虫龄的出现期或为害期;对具有迁飞习性的害虫,预测其迁出或迁入本地的时期。也就是从害虫生活史、物候学的角度,研究预测其发生期,以此作为确定防治适期的依据。 发生量预测 发生量预测就是预测害虫的发生数量或田间虫口密度,主要是估计害虫未来的虫口数量是否有大发生的趋势和是否会达到防治指标。这是从害虫猖獗理论及农业技术经济学的观点出发来研究害虫数量消长,以此作为中、长期
3、预报的依据。需坚持多年,积累有关资料,预测结果才较可靠。,迁飞害虫预测 迁飞预测是根据害虫发生虫源地或发生基地内的迁飞害虫发生动态、数量、及其生物、生态及生理学特性,以及各迁出迁入地区的作物生育期及与季节相互衔接的规律性变化,结合气象预测资料,来预测迁飞时期、迁飞数量及作物虫害发生区域等。 灾害程度预测及损失估计 是在发生期、发生量等预测的基础上,根据作物栽培和害虫猖獗相结合的观点,进一步研究预测某种作物对虫害最敏感的时期,即危险生育期,是否完全与害虫破坏力、或侵入力最强而虫数愈多的时期相遇,从而推断虫灾程度的轻重或所造成的损失的大小;配合发生量预测进一步划分防治对象,确定防治次数,并选择合适
4、的防治方法,以争取治虫的主动权。,(二) 按预测时间长短分,短期预测 短期预测的期限大约在20天以内,一般只有几天至十多天。预测达10天以上的可以叫做“近期预报”,其准确性高,使用范围广。一般作法是:根据害虫前一、二个虫态的发生情况,推算后一、二个虫态的发生时期和数量,以确定未来的防治适期、次数和防治方法。目前,我国普遍运用的群众性测报方法多属此类。例如棉铃虫的发生期和发生高峰期预报,多依据田间一代卵量,发育、孵阶化情况,来预测二代卵高峰。 中期预测 中期预测的期限,一般为20天到一个季度,常在一个月以上, 但视害虫种类不同,期限的长短可有很大的差别,如一年一代、一年数代、一年十多代的害虫,采
5、用同一方法预测的期限就不同。通常是预测下一个世代的发生情况,以确定防治对策和部署。,长期预测 长期预测的期限常在一个季度以上。预测时期的长短视害虫种类不同和生殖周期长短而定。生殖周期短、繁殖速度快,预测期限就短,否则就长,甚至可以跨年。害虫发生量趋势的长期预测,通常根据越冬后或年初某种害虫的越冬有效虫口基数及气象预测资料等作出,于年初展望其全年发生动态和灾害程度。 超长期预测 预测一年以上甚至5-10年害虫发生的趋势。1986年我国第一次召开了农作物病虫发生趋势多年预测学术讲座会,对我国主要病虫进行了5-10年的发生趋势展望对植保工作的长期规划起了积极作用。,三、害虫预测的方法很多按其基本作法
6、可大致分为三类,(一) 统计法 根据多年观察积累的资料,探讨某种因素如气候因素、物候现象等,与害虫某一虫态的发生期、发生量的关系,或害虫种群本身前、后不同的发生期、发生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相关回归分析,或数理统计计算,组建各种预测式。 (二) 实验法 应用实验生物学方法,主要求出害虫各虫态的发育速率和有效积温,然后应用当地气象资料预测其发生期。另一方面,用实验方法探讨营养、气候、天敌等因素对害虫生存、繁殖能力的影响,提供发生量预测的依据。 (三) 观察法 是指直接观察害虫的发生和作物物候变化,明确其虫口密度、生活史与作物生育期的关系,应用物候现象、发育进度、虫口密度和虫态历期等观察资料进行预
7、测,为目前我国最通行的预测方法。主要预测发生期、发生量和灾害程度。此外,昆虫生殖系统的发育观察结果,亦可作出预报。,四、我国害虫测报工作的发展情况,我国是世界上开展害虫测报工作较早的国家。 50年代初期就开展了东亚飞蝗和小麦吸浆虫的群众性工作。 1956年农业部颁布了农作物病虫预测预报方案,对测报对象的确定、测报办法的制订、等作了明确的规定,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建立病虫预测预报站。 1982年除中央农牧渔业部设有农作物病虫测报站外,全国各级病虫测报站共有1615个,共有测报专业人员7125人,已有800个以上的测报站积累有1520年的历史资料。 近年来,许多地方教学、科研、生产部门三结合,形成了
8、全国性或省区性测报科研协作网。特别是对粘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这三种迁飞性害虫的迁飞规律及异地预测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第二节 发生期预测,一、发育进度预测法 (一) 基本概念和方法 1发育进度预测中始盛期、高峰期和盛末期的划分标准。发生期预测中常将某种害虫的某一虫态或某一虫态的发生期,按其种群数量在时间上的分布划分为始见期、始盛期、高峰期(有时还可有第一、二 高峰期)、盛末期及终见期。关于始盛期、高峰期和盛末期划分的数量标准有不同的见解,但下列是基本的,也可根据种群数量的高低而有变动。 一般按发育进度检查结果,计算发育进度和制作其种群数量变动的曲线。,(一)基本概念和方法,在数理统计学上
9、,通常可以把发育进度百分率达16、50、84左右当作始盛期、高峰期和盛末期的数量标准,其理论依据是:害虫各虫态或各龄虫在田间的发生数量消长规律表现往往是由少到多,再由多到少。即开始为个别零星出现,数量缓慢增加,到一定时候则急剧增加而达高峰,随后相反,数量急剧下降,转而缓慢减少,直到最后绝迹。其整个发生经过,可用坐标图来表示。以横坐标表日期,纵坐标表数量,或数量增减百分率,连接各坐标点,即可得一曲线。这条曲线经过修正后很近似“正态曲线”或称“常态曲线”。,正态曲线的特点,自曲线的最高点向下作垂线,与横轴相交点即为曲线的平均值,常用u来表示。曲线以u为中心左右对称,向右为正值,向左为负值,左右两方
10、距此中心达1个标准差()处各有一个点,对应在曲线上的也各有一个点,称为“拐点”,二拐点之间(即范围内)的曲线,呈凸向,上升下降急速,而拐点以下的则是呈凹向,升降缓慢。如果以整个曲线与横坐标之间所夹的面积为100(即代表昆虫在一定空间、时间内的发生总量),则在正态曲线中任何以标准差为单位的离均数(X)的距离内所含变数的百分率,都可以在正态曲线面积表内查到,在u1范围内所夹面积代表的数量占总数量的68.27,因此通常把这个数量发生的时间范围称为“盛发期” 。-1和+1,即16和84,分别称为“始盛期”和“盛末期”,而曲线的平均值u所指顶峰处之数值,代表总量的一半,即50,可称为“高峰期”。,正态曲
11、线分布示意图,如以累计发育进度方法来统计某种害虫,或某一虫态的数量逐渐增加的情况,可将纵坐标改为累加虫数或累加百分率。横坐标不变,数值由左向右逐渐累加,这样就可把正态曲线改变成对称的“S”形曲线。它也有两个拐点,分别对应在纵坐标累加值16和84左右处的“S”形曲线上,一上一下,分别称为“上拐点”和“下拐点”。二拐点之间,种群数量急速上升;下拐点以下呈凹向,上拐点以上呈凸向,数量增加均很缓慢。数量开始出现或终止的日期,分别叫做“始见期”和“终见期”。下拐点相当于正态曲线的-拐点,上拐点相当于+,分别叫做“始盛期”,“盛末期”。当累加值达到50,即“S”形曲线的中点时,所对应的横坐标上的日期,叫做
12、“高峰期”。,“S”形曲线分布示意图,下拐点,以上不论按正态曲线方式或按“S”形曲线方式所求得的“始盛期”、“高峰期”和“盛末期”,只能代表虫灾中等发生年情况。因为国内不少地区的实践证明:如某种害虫猖獗发生,种群数量极大时,这个“盛发期”范围应扩大,约以u2为宜,即扩大到5-95之间,5和95所对应的时间约为起始和终止施药时间。相反,在害虫发生数量少时,把盛发期缩小到40-50之间,以指导化学防治。实践证明是可行的。例如1974年原江苏农学院在江苏东台,根据棉铃虫发生的数量大,盛发期长的特点,把预测的始盛期和盛末期的范围扩大到5和95,其预测值与田间实际情况才较为一致。,(二). 发育进度预测
13、中的关键性工作,(1)查准发育进度 根据预测害虫对象的发生发展规律及为害特点,选择好调查日期、方法,使获得的资料能符合当地当时的实际情况。一般要进行定期调查,由某一虫态出现期开始前,每隔3-5天取样调查一次。对主要农业害虫则按国家颁布的调查规范执行,统计出现数量,计算发育进度。由于害虫产卵、取食对寄主植物种类、品种、生育期及长势等有选择性,不同类型田间虫口密度、被害率、发育进度等,有时差异很大,因此调查时要注意调查各类型田的面积比例及各类型田的虫口密度、为害率、发育进度等,然后加权平均求得发育进度。在调查过程中,要尽量做到对卵分级、幼虫分龄蛹分级准确,减少人为误差。同时,可采用各种诱集法,如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害虫 预测 预报 方法 法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