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专题一外科手术后病人医院感染的监测.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医学专题一外科手术后病人医院感染的监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专题一外科手术后病人医院感染的监测.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附件2:2018年全国部分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监测计划书1监测目的1.1监测某些手术操作的手术部位感染率;1.2建立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数据的比较体系;1.3评价控制效果,有效降低外科手术部位感染。2监测对象及手术类型的选择2.1胆囊切除2.2剖宫产2.3脑膜瘤切除术各医院可根据本单位情况选择上述全部或部分手术操作进行监测。3计算指标 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率,各类手术切口感染专率,不同危险指数手术部位感染率。4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定义按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中将手术部位感染分为三类:表浅切口感染、深部切口感染、器官腔隙感染。4.1表浅手术切口感染 仅限于切口涉及的皮肤和皮下组织
2、,感染发生于术后30天内,并具有下述两条之一者即可作出临床诊断:表浅切口有红、肿、热、痛,或有脓性分泌物;临床医生诊断的表浅切口感染;病原学诊断在临床诊断基础上细菌培养阳性。4.2深部手术切口感染 无植入物手术后30天内、有植入物(如人工心脏瓣膜、人造血管、机械心脏、人工关节等)术后1年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并涉及切口深部软组织(深筋膜和肌肉)的感染,并具有下述四条之一即可作出临床诊断:从深部切口引流出或穿刺抽到脓液,感染性手术后引流液除外。自然裂开或由外科医生打开的切口,有脓性分泌物或有发热38,局部有疼痛或压痛。再次手术探查、经组织病理学或影像学检查发现涉及深部切口脓肿或其他感染证据。临床医生
3、诊断的深部切口感染。病原学诊断在临床诊断基础上,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4.3器官(或腔隙)感染 无植入物手术后30天、有植入物手术后1年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除皮肤、皮下、深筋膜和肌肉以外)的器官或腔隙感染,并具有下述三条之一即可作出临床诊断。引流或穿刺有脓液。再次手术探查、经组织病理学或影像学检查发现涉及器官(或腔隙)感染的证据。由临床医生诊断的器官(或腔隙)感染。病原学诊断在临床诊断基础上,细菌培养阳性。说明:创口包括外科手术切口和意外伤害所致伤口,为避免混乱,不用“创口感染”一词,与伤口有关感染参见皮肤软组织感染诊断标准。临床和(或)有关检查显示典型的手术部位感染,即使细菌培养阴性,亦可以诊
4、断。手术切口浅部和深部均有感染时,仅需报告深部感染。经切口引流所致器官(或腔隙)感染,不须再次手术者,应视为深部切口感染。切口缝合针眼处有轻微炎症和少许分泌物不属于切口感染。切口脂肪液化,液体清亮,不属于切口感染。局限性的刺伤切口感染不算外科切口感染,应根据其深度纳入皮肤软组织感染。外阴切开术切口感染应计在皮肤软组织感染中。5监测方法5.1监测前的准备 监测开始前对手术室及相关科室的主任说明该项目的意义和方法,取得支持和配合。5.2医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对参与项目监测科室的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和任务,正确掌握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定义以及正确采集手术部位感染标本的方法。5.3各级人员
5、职责与任务为了能保证手术切口感染调查工作顺利进行,资料准确、详尽,需要各级人员积极配合,各级人员职责与任务如下。5.3.1手术医生/麻醉医生 完善病案、手术麻醉记录,将感染相关症状和体征记录完全,特别是当切口发生变化时,详细描述切口分泌物的性状、颜色和量。手术后的病情记录、抗菌药物应用与更改目的等。争取定时间换药,并通知医院感染控制部门,以便安排专职人员观察切口情况。有或疑似手术部位感染时,进行病原学检查。5.3.2病室联系护士 了解手术后患者体温及手术切口情况,发现切口有异常分泌物,及时提醒、协助医生做切口分泌物检查;做好手术患者的入院宣教和出院指导,准确留存患者出院后联系方式并告知患者手术
6、后手术部位有红肿、热痛、化脓等情况及时与医生和医院感染监控专职人员联系。5.3.3医院感染监控专职人员(感染控制小组) 定期或不定期临床了解被监测手术患者的情况,与手术医生确定换药时间,查看手术切口愈合情况,督促医生对异常切口分泌物送检,及时追查送检结果;指导临床回访人员或自行电话回访出院后患者以确定是否发生手术部位感染;需对每位调查对象填写个案登记表(无论是否有感染),见表1;输入每个手术患者监测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每三个月调查落实登记手术部位感染相关预防措施落实情况,见表2。5.4手术部位感染标本的采集方法 手术部位有疼痛或压痛,局部肿胀,发红,发热等症状或体征之一时,应进行相应的诊断性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学 专题 外科手术 病人 医院 感染 监测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