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教案导论(10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经济学基础教案导论(10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基础教案导论(10页).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经济学基础教案导论-第 9 页经济学基础教案导论一、 本课程教学总体设计与思路1、 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与考核方式的设计本课程总学时为32,每周授课1次,每次3学时。期末考试采用闭卷形式,占总成绩的60%,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40%,其中出勤占20%、作业成绩及课堂表现占20%2、 各部分的学时分配与安排本课程包括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部分,共计11章,具体各章学时安排见第二部分。3、 本课程教材及教学内容的取舍与增补本课程最后选定的教材为高等教育出版社的西方经济学简明原理(叶德磊编著),从其包含的章节内容看,涵盖了宏观和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内容深度也较适合非管理经济类的学生学习。结合学时考虑
2、,除5、7、13章内容大部分省略外,其他11章内容基本不进行过多的取舍与增补。四、各部分教学内容的相互关系本课程共包括11章内容,讲授时将采取先微观后宏观的顺序。导论重点介绍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为以后各章的学习奠定基础。第一章至第五章为微观经济学部分内容,其中第一章价格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中心,其他内容都是围绕这一中心展开的。第二章消费者行为理论研究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收入分配于各种物品的消费上,以实现效用最大化。这一部分是对决定价格的因素之一需求的进一步解释;第三章生产、成本理论和第四章不同市场的价格和产量的决定研究生产者如何把有限的资源用于各种物品的生产上而实现利润最大化。这一部分是对
3、决定价格的另一因素供给的进一步解释;第五章分配理论研究商品按什么原则分配给社会各集团与个人,这一部分是运用价格理论来说明为谁生产的问题。第六章至第十一章为宏观经济学部分内容。第六章第八章围绕国民收入决定核算和决定的内容展开,因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是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第九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是各国经济中最重要的问题,将其与国民收入联系起来,分析其效应与相互关系,以便找出解决这两个问题的途径,第十章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要分析国民收入短期波动的原因,长期增长的源泉等问题,以期实现经济长期稳定的发展,第十一章财政与货币政策为国家干预经济提供具体的措施,4、 各部分的教学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辅之以案例分
4、析、讨论和习题巩固。5、 本课程与相关课程关系的处理因本课程为非管理经济类学生的公共必修课,因此主要联系课程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二、分章节设计导论教学的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定义,熟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相关内容。为以后各章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一、 教学的内容及学时分配(1学时)1、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2、经济学的分类3、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西方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资源配置与资源利用的关系。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含义。3、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区别。四、教学方法:教师讲授、案例分析、练习第一章 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一、 教学
5、的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价格机制,熟悉需求、供给的基本理论、点弹性和弧弹性的计算,掌握均衡价格与均衡产量的决定于变动、需求弹性理论二、 教学的内容及学时分配(4学时)1、 需求的含义与需求函数2、 需求曲线3、 需求规律4、需求变化与需求量变化5、供给的含义与供给函数6、供给曲线7、供给规律8、供给变化与供给量变化9、均衡价格与均衡产量的决定10、均衡价格与均衡产量的变动11、需求价格弹性12、需求收入弹性13、需求交叉弹性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需求的含义与需求规律2、需求变动与需求量变动的区别3、供给的含义与供给4、供给变动与供给量变动的区别5、均衡价格与均衡产量的决定6、
6、均衡价格与均衡产量的变动7、需求价格弹性四、教学方法:教师讲授、讨论、练习第二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一、 教学的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消费者剩余,熟悉效用、总效用、边际效用的含义、无差异曲线的含义与特征、预算线的含义与变动,掌握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含义、消费者均衡二、教学的内容及学时分配(2学时)1、效用、总效用、边际效用的含义。2、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与需求曲线4、消费者剩余5、无差异曲线的含义与特征。6、预算线的含义与变动7、用图形说明消费者均衡。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效用、总效用、边际效用的含义。2、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3、
7、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含义。4、无差异曲线的含义与特征。5、预算线的含义。6、用图形说明消费者均衡。四、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实例分析、练习第三章 生产与成本一、 教学的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企业的本质、生产函数、生产的扩张、范围经济、成本的性质、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熟悉规模经济的含义与原因、等产量线的含义与特征、等成本线的含义、长期成本函数的概念与曲线形态,掌握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的关系、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的含义与原因、投入的最优组合、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总成本、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短期成本函数的曲线形态。二、教学的内容及学时分配(4学时)1、企业的本质2、生产函数的定义3、
8、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4、生产三阶段5、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的含义与原因6、等产量线的含义与特征7、等成本线的含义8、投入的最优组合9、生产的扩张10、规模收益的含义11、规模收益的三种情形12、范围经济13、成本的性质14、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15、固定成本、可变成本与沉没成本16、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17、短期成本函数概念18、短期成本函数曲线形状19、长期成本函数含义20、长期成本函数曲线形态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2、生产三阶段3、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的含义与原因4、等产量线的含义与特征5、等成本线的含义6、投入的最优组合7、规模收益的三种情形8、固定成本、可变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经济学 基础 教案 导论 10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