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的认识(8页).doc
《长方体的认识(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方体的认识(8页).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长方体的认识-第 8 页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益阳南县教育局教研室 夏克君 QQ:673713480 E-mail:673713480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科书第18-19页。 【设计理念】整个教学过程力求在教师的主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中充分相信学生,给他们足够的思维活动空间,让他们有充分的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使他们真正成为认识活动的主人。使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比一比等实践活动,逐步认识长方体的特征。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注重启发式的因材施教。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
2、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学习,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数学学习是以活动为载体,更是以序列问题为思维训练的源泉,自主学习注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激活思维。基于此,设计本课学案。【教材分析】 长方体(一)长方体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学习内容,学生在第一学段直观地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并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以及它们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长方体、正方体。也是即将学习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的基础,对
3、今后进一步学习立体几何图形以及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长方体、正方体特点的学习,教材没有采取直接告知的形式,而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归纳结论。教材设计了一个探索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及小组合作,通过剪一剪、比一比、量一量、描一描等方式,自己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再通过交流,逐步归纳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并积累研究图形的方法和经验。教材还提供了一个表格引导学生对发现的特点进行整理,在整理、比较中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特点的认识。【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正趋向成熟,自主性也在逐渐增强。学习方式的变化,会引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诸多方面的问题,学生已有知识:学生在
4、小学低年级已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球和圆柱等立体图形,在前面几册又逐步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的特征及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为本课时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同时,通过前几年的学习,学生已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但由于学生是初次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图形,空间观念比较差,为了使学情分析更为准确、有价值,我采取了前测的方法了解了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知基础,以便更好地制定教学内容。【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分类、操作、讨论等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体,了解长方体各部分名称。2.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过程,发现长方体特点,能运用长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问题。3.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
5、点】发现长方体的特点【教学难点】发展空间观念【教学准备】长方体纸盒、三角板、有关本课设计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再一次与大家共同上一节数学课,老师非常高兴,但老师有一个困惑的问题,能帮我吗?我现在不清楚自己对面是哪个方向,是南面吗?。谁能告诉老师一下。(渗透相对面的理解)谢谢! 还记得学好数学的小窍门吧?倾听,思考,表达。本节课,我们看一看,谁做得最好?那我们开始上课吧!【设计意图】 用谈话的方式,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消除学生的陌生感,渗透学好数学的方法,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情绪,预热学生思维,渗透良好习惯培养的同时,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课题导入】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同学
6、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各种形状的物体,比如,我们教室里的书柜、卫生箱,你们的文具盒,还有高楼、冰箱等。你们知道他们是什么形状的吗?(课件演示从实物中抽象出来的长方体形状)2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生举例)3这些物体大小不同,但他们都是长方体,今天我们就一起探究长方体的特征。板书:认识长方体预设:现场找长方体,2-3名学生。例如,音箱是长方体的(物体)看来长方体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那么有关长方体的知识还有哪些呢?你还想知道什么呢?预设:学生自发提出目标,教师参与把握目标;针对本节课内容,确定有效目标,对于学生提出的目标中,暂不能解决的目标,可提示放在以后阶段学习,体现师生共同
7、制定目标。板书确定学习目标。设计意图:寻找生活中的长方体,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学习过程】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先独立尝试,再合作交流,最后全班展示)首先请同学们将课前自学中不懂的和组内同学交流。交流过程中可以到黑板前板书,第几组就板书第几题。要求听清了吗?好,开始吧!1. 阅读教材第18页“认一认”,结合实物说出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 长方体 预设:学生在图中标出各部分名称,面、棱、顶点,能结合实物说出长方体或正方体各部分名称。平平的是面;面与面相交部分是棱;三条棱相交的一点(或尖尖的部分)叫顶点。【设计意图】此环节可以淡化处理,主要达到有利于学生表达
8、的目的即可。时间可以1分钟内完成。2. 阅读教材第18页例1,19页例2,发现长方体有什么特点?完成教材上的表格。预设:学生依据表格内容,借助手中的工具、学具探索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学生利用直尺、剪刀、几个长方体盒子、小棒或塑料吸管等,通过剪开长方体纸盒,用重叠法比较面的特点;利用小棒或塑料吸管来比较棱的长短,观察棱的特点。预设:学生可以自行解决预设把握,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长方体的面都是长方形(也可能有2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并且相对的面相等,相对的棱长度相等。3. 阅读教材第19页中的例2,选取细木条和橡皮泥做一个长方体框架,根据制作过程,回答下面的问题。 长方体的12
9、条棱可分成哪几组? 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它们分别叫做长方体的什么? 在下图长方体中标出长、宽、高。长方体 预设:大家已经了解了长方体棱的特点,那么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是长方体的:长、宽、高;正方体中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叫棱长。三. 组内交流,准备展示预设:学生大约用4-8分钟合作交流、板书,组长分工,准备展示。【展示交流】同学们,自主学习时间到了,准备好了吗?下面,从第一组开始,汇报我们的学习成果吧!教师组织:各组按自学问题的顺序到黑板上展示汇报,分工讲解自己的思路。预设:教师深入到小组与学生共同研究问题,了解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阅读教材第18-19页,思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长方体 认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