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人格魅力(3页).doc
《苏轼的人格魅力(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轼的人格魅力(3页).doc(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苏轼的人格魅力-第 3 页苏轼的人格魅力北宋大文豪苏轼是可与屈原、李白、杜甫比肩的超级文化名人,像他这样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史学、文论、医药、饮食等各方面都卓有建树的人,环视华夏史海,都极为少见,而他的人品,更是被后人推崇备至。林雨堂在他写的苏东坡传中这样说:“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物,是世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我们可以说,他是诗人、画家,是散文家、书法家,是乐天派,是道德家,是百姓的好朋友可是这些都还不足以描绘他的全貌,苏东坡的人品,具有一个天才所具有的深厚和广博,苏东坡像一阵清风一样度过了一生,虽饱经忧患,却始终不失其赤子之心。”“苏东坡的独一无二,还在于他的平民气质。一个经常被放逐的官
2、员却有着最多的人缘,文人骚客、贤士大夫自不必多说,难得的是他与野老村夫、渔樵僧道,都能找到沟通的话题。一千多年来,有那么多人热爱他,是因为苏东坡自有其迷人的魅力。苏轼的魅力是一个谜,在他身上包含了最大限度的人性的丰富性和发展的可能性,传统文化通过他这个载体历久弥新地在当代社会呈放光彩。”构成苏轼人格精神主流的,是中国传统儒家思想。这种思想,塑造了苏轼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在仕途顺利时,他身上锐意进取、济世报国的精神十分突出。而被贬后,便是为百姓办了一件又一件好事:在徐州,他亲自带领官员防洪、筑堤;在杭州,他疏浚西湖,修筑苏堤;在广东惠州,他引泉入城,供百姓饮用。此外,各地的东坡井、东坡书院,惠州的
3、东坡孤儿院,海南的东坡医疗所也都是苏轼为民创下的实绩。苏轼的人格魅力,显得格外鲜明突出。人们喜欢苏轼还有一个原因:他的遭遇令人同情。因先后不容于改革派和守旧派,他在仕途上两起两落,被贬达十余年之久,几次因诗文获罪,“乌台诗案”差点使他丢了性命。然而,在沉浮不定的人生面前,他表现出了极强的适应力,横遭贬谪也好,自请外放也好,都没有使他颓唐丧志,不管身居何处,无论爵位高低,他都能随遇而安,有所作为。金山题像一诗,是苏轼赴常州时写下的,可说是他对自己一生作的一个最好的总结:“心如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试问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苏东坡的人格魅力是永恒的。(人物春秋)点睛最喜欢苏东坡的是他那种屡遭
4、挫折却能够始终保持一种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苏东坡,一个让人念念不忘的名字,一个让人津津乐道的名字,更是一个亦官亦民,为官为民的人物。在古代黑暗官场中,苏东坡以他特有的人格魅力,照亮着千百万普通劳动人民的心。苏轼一生的最大意义,在于体现了中国人最高的生存智慧与生命智慧。首先,一方面,如前所述,他是中国士大夫文人中遭贬谪较多的一个,他曾以黑色幽默的口吻自我解嘲道:“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贬谪蛮荒达十二年之久。政治上被宣布为“奸党”,诗文著作被列为“禁书”,三位妻子原配、续配和爱妾都先他死去,最亲爱的弟弟子由也与他同时遭到政治迫害,兄弟两人长期不得见面。他自己多次大难不死,“乌台诗案”
5、中关进监狱险些被杀头,后来在惠州、儋州又好几次差点病死,一生之灾难不幸可谓多矣。然而,另一方面,苏轼在历代文人中又是最为风趣幽默、乐观超脱的。贬谪到海南岛上,这是当时人们心目中最远的“天涯海角”,亲友们都担心他年迈苍苍难得生还,他却唱道:“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在惠州,他自宽自解道:“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他还说譬如自己本就是当地的一个秀才,如果屡试不中,那不也就要在这穷乡僻壤过一生吗?正是这种热爱生活、无怨无悔的达观态度,使他度过了生命中一个又一个难关,从未被艰难困苦所击倒。其次,在众多的中国文人中,苏轼的佛道禅理造诣是最高的。这一方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格魅力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