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赋(1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阿房宫赋(19页).doc(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阿房宫赋-第 18 页阿房宫赋学生活动设计 56届高二语文备课组 梁惠琳【思维导图】结构梳理:叙一、铺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二、铺叙宫内的豪华奢靡。三、转发议论,指出秦亡的必然。议四、总结历史教训,讽谏唐统治者勿蹈覆辙。谏统一建筑宏大宽广宏伟瑰丽雄伟壮观的阿房宫借古阿房宫内美人珍宝描写铺叙美人之多珍宝之富阿房宫赋 对比事例秦王骄奢宫化焦土由描写转为议论议论讽今戒奢爱民总结教训警示当世【学生能力发展目标】1、在预习的基础上,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和节奏,了解写作背景及“赋”的特点,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抓关键词句,整体感知文意,归纳概括文章的主旨。2、借助注释、工具书,联系已有知识
2、经验、上下文语境,能够说出各段每个句子的意思,在此过程中,积累(一、爱、族、之、其)等文言字词,并翻译重要语句。3、在准确翻译各段的基础上,梳理归纳各层次内容,背诵全文,从而深入理解作者借古讽今的写法。4、找出文章的精彩语句深入品味,分析文章多用对偶、排比的语言风格。【重点】1、在翻译本文过程中,积累(一、爱、族、之、其)等文言字词,并能翻译重要语句。2、在准确翻译各段的基础上,梳理归纳各层次内容,背诵全文,从而深入理解作者借古讽今的写法。【难点】1、在准确翻译各段的基础上,梳理归纳各层次内容,背诵全文,从而深入理解作者借古讽今的写法。2、找出文章的精彩语句深入品味,分析文章多用对偶、排比的语
3、言风格。【课时安排】 四课时第一课时【学生能力发展目标】1、在预习的基础上,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和节奏,了解写作背景及“赋”的特点,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抓关键词句,整体感知文意,归纳概括文章的主旨。2、借助注释、工具书,联系已有知识经验、上下文语境,能够说出第一段每个句子的意思,在此过程中,积累(毕、一、北构、走、抱、钩心斗角、焉、云、龙、霁、落、气候)等文言知识,并翻译重要语句。3、通过勾画出对阿房宫进行描写的句子,分析写作手法并理清第一段写作思路,归纳各层内容。【预习提纲】1、结合已学过的赤壁和赤壁赋,了解杜牧的生平、写作背景及“赋”的特点。 2、初读课文,结合标准翻译,
4、用一句话概括本文主旨:通过描写阿房宫的 和 ,生动形象地总结了 的历史教训,向 发出警告。 3、结合标准翻译,批注第一段重点字词和文言现象,复习积累实词“一”的意义及用法。 4、通过梳理并归纳本段层次内容,完成课后练习一中的第1小题。一、导入:“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总结历史的兴亡教训可以补察当今为政的得失。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贾谊写了过秦论,其中心论点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针对汉初的情况,主张施行仁政。同样是总结秦亡的教训,针对唐敬宗继位后,广造宫室,天怒人怨的现实,杜牧作阿房宫赋以讽时刺世,那么,在这篇赋中,杜牧又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呢?让我们通过学习来体会。二、预习检测检查预习作
5、业(抽查学生口头回答)1、 文体回顾回顾赤壁赋,明确“赋”的特点:“赋”作为文学体制,起源于楚辞,至荀况始有定名,它出现于战国后期,到汉代才形成。关于赋的特点,文心雕龙诠赋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体物写志,指赋的内容,指通过摹写事物来达到抒发情志的目的。“铺采摛文”指在语言上要使用华美的词藻。另外,赋也很讲究声韵的美,它把散文的章法、句式与诗歌的韵律、节奏结合在一起,借助于长短错落的句子、灵活多变的韵脚以及排比、对偶的调式,形成一种自由而又谨严、流动而又凝滞的文体,既适合于散文式的铺陈事理,又能保存一定的诗意。在修辞方面,善用渲染夸张,多用比喻、排比、对偶等。2、 知人论世
6、杜牧(803 852),字牧之,唐代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著名诗人、文学家,唐宰相杜佑之孙。文宗太和二年(828)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为人耿介,不屑逢迎。曾为宣州、扬州等府署幕僚。回京后,历任监察御史,黄、池、睦等州刺史,官终中书舍人。杜牧年少时即有经邦济世的远大抱负,犹喜论政治、军旅之事,主张固边、削藩,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人称其有“王佐之才”。文学上主张“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兵卫”,强调文章形式要为内容服务。文、赋、诗皆工,诗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3、阿房宫(1)现代幽默令人深思:火烧阿房宫 幽默一 儿子:“爸爸,老师今天讲了火烧阿房宫。” 父亲:“谁烧的
7、?” 儿子:“项羽。” 父亲:“抓起来了吗?” 幽默二 督学巡校: 督学到校巡视,与学生交谈间随口问道:“你知道阿房宫是谁烧的吗?” 学生一脸惶恐,连声说:“不是我烧的,不是我烧的!” 督学啼笑皆非,向校长指责:“贵校的学生国文程度低落,居然说阿房宫不是他烧的。” 校长平静地说:“本校学生一向诚实,既然他说不是他烧的,就一定不是他烧的。(2)阿房宫:“阿房”旧读“ png”现读“ fng”。根据历史记载,阿房宫东西宽三里,南北长五里,可容纳十五万人居住。而这只是阿房宫的主体建筑。以此为中心与咸阳相连接,周围三百里内星罗棋布修建了二百七十余座离宫别馆祠堂庙宇。各个建筑之间有宽阔平整的道路或阁道相
8、连接,直通到终南山下。 修阿房宫的材料是从千里之外的蜀、荆运来的,参加修建的工役达七十万人之多。当时有运石工人编的歌:“千男呼哟万男喊,巨石大如山。渭水河啊甘泉口,石落水断流。” 秦始皇在讨伐六国的过程中,掠来大量美女和珍宝古玩,咸阳城里的宫殿已显得拥挤,他便下令在咸阳附近修阿房宫。把尽有的珍宝和宫女搬到阿房宫。数十年后,楚霸王项羽入关推翻秦朝暴政,听说爱妾虞姬被擒,一时恼怒移恨于物,竟一把火烧掉阿房宫,大火烧了整整三个月,方圆百里尽成灰烬。如同美女般风华绝代的阿房宫就这样结束了它来去匆匆而又凝聚着无数血泪和情愁的生命。三、学生明确能力发展目标 生默读能力发展目标,找出行为动词及行为对象,填出
9、空白部分。四、学生活动过程预设【学生活动一】 整体感知学生活动:朗读并整体感知文意。1、学生朗诵,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2、读完这篇文章,大家对阿房宫总体的印象是什么?作者写了哪些内容?有何用意?教师点拨预设:1、骊(l)山 金块珠砾(l) 缦(mn)回 不霁(j)何虹妃嫔(png)媵(yng)嫱(qing) 焚椒(jio)兰辘辘(l) 杳(yo)不知 尽态极妍(yn) 摽(pio)掠 鼎铛(chng) 逦(l)迤(y) 锱(zi)铢(zh)架梁之椽(chun) 在庾(y)之粟(s)粒 横槛(jin)呕(u)哑(y) 参(cn)差(c)2、 奢华、宏伟。作者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和毁灭,生动形象地
10、总结了秦朝统治者因为骄奢亡国的历史教训,向唐朝统治者发出警告。结构梳理:叙一、铺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二、铺叙宫内的豪华奢靡。三、转发议论,指出秦亡的必然。议四、总结历史教训,讽谏唐统治者勿蹈覆辙。谏【学生活动二 】 翻译第一段学生活动:1、小组合作学习第一段,讨论预习时解决不了的疑难词句,并标注积累重要文言知识。 2、小组合作交流,提出疑难的字词,其他成员解答,小组内解决不了的汇报到黑板上。3、由小组长监督,标注重要文言字词。4、看黑板,能解答黑板疑问的,上黑板解答,生解决不了的教师引导帮助。教师点拨预设:(一)重点字词1、六王毕 (毕:完了,结束。)2、直走咸阳 (走:趋向。)3、二川溶溶
11、(溶溶:河水缓缓流淌的样子。)4、各抱地势 (抱:随着。)5、囷囷焉 (囷囷:曲折回旋的样子。 焉:相当于“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6、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落:座。)7、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霁:雨后天晴。)8、高低冥迷 (冥迷:分辨不清)(二)一词多义一: 1、 六王毕,四海一(统一。) 2、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数词。) 3、黄鹤一去不复返 (一旦。) 4、而或长烟一空 (全都。) 5、用心一也 (专一。) 6、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一体。) 7、五步一楼,十步一阁。(一座) 8、一肌一容 (每一) 9、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兰亭集序 (一样)焉: 1、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用于形容
12、词后,相当于“然”:的样子。) 2、 或师焉,或不焉(句末语气助词,无实意。) 3、 且焉置土石(哪里。疑问代词。) 4、 焉用亡郑以陪邻(怎么。疑问副词。) 5、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相当于“于之”。兼词。) 6、于是余有叹焉。(语气助词。常用在句末,一般可不译出。 ) (三) 古今异义1、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古义:座,所。 今义:下降,衰败2、钩心斗角 古义:宫室结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 今义:比喻各自用尽心机,互相排挤。3、而气候不齐古义:气氛、环境。 今义:指一个地区常年的整体的天气趋势或比喻成就。(四)词类活用1、六王毕,四海一 (一:数词动词 统一。)2、蜀山兀 (兀:形容词动词,
13、指高高的蜀山变秃了。)3、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骊山:名词状语 从骊山。 北、西:名词状语 向北、向西。)4、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云、龙、虹:名词动词 出现云彩 出现龙 出现虹)5、廊腰缦回(腰、缦:名词状语 像人的腰部一样,像缦带(绸子)一样。)6、檐牙高啄(牙:名词状语 像牙齿一样。)7、蜂房水涡(名词状语 像蜂房 像水涡。)8、舞殿冷袖(殿:名词状语 在殿中。)9、歌台暖响(台:名词状语 在台上。)(五)成语积累钩心斗角:比喻各自用尽心机,互相排挤。蜂房水涡:蜜蜂的巢和水的漩涡。比喻宫殿楼台的布局曲折回旋,多且密。风雨凄凄:风雨交加,凄凉冷清。鼎铛玉石:视鼎如
14、铛,视玉如石。形容生活极端奢侈。(六)重点句子翻译1、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译:阿房宫从骊山向北边建起,又向西转折,一直通到咸阳。2、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译:长桥卧在水面上,没有出现云彩怎么会出现龙,?在楼阁间架木筑成的通道横跨在空中,没有雨过天晴为什么会出现彩虹。【学生活动三】 梳理探究驱动性问题:本段主要写什么?分几层来写的?学生活动预设:1、朗读第一段;2、学生独立思考,理清本段的写作思路和主要内容;3、同桌讨论交流后,抽学生回答展示,互相补充。教师点拨预设:本段主要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可分三层。第一层(“六王毕”四句)写秦统一的气概、阿房宫的规模和建造它的辛苦
15、。第二层(从“覆压三百余里”到“不知西东”)从全景到本体构筑,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宏伟瑰丽。其中“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两句,勾勒出阿房宫占地广阔、凌云蔽日的宏伟气势,给人一个总体的印象:广、高。自“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到“高低冥迷,不知西东”,就广、高两方面作进一步的描写。第三层(从“歌台暖响”到段末)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了歌舞之盛,衬托出阿房宫的宏大宽广。4、 学生再读或试背第一段附:一、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总体 部分 (由总写到具体勾勒)概括外貌 第一段先写楼阁次写长桥复道后写宫中歌舞盛况结构细写内部人物宏伟壮丽五、 堂清1、 当堂检测巩固第1段中重点文言知识。六、反思总结: 1、学
16、生正确流利地诵读第一段; 2、学生梳理第1段中重点文言知识。二次备课第二课时【学生能力发展目标】1、 在预习的基础上,能正确流利地朗读二段,借助注释、工具书,联系已有知识经验、上下文语境,能够说出第二段每个句子的意思,在此过程中,积累(辇、朝歌夜弦、杳、之、妍、收藏、经营、精英、鼎铛玉石、珠砾、逦迆)等文言知识,并翻译重要语句。2、 通过勾画出第二段中对阿房宫中奢靡生活进行描写的句子,理清第二段的写作思路及归纳各层内容。【预习提纲】1、结合标准翻译,批注第二段重点字词和文言现象,完成课后练习三,复习积累虚词“之”、“其”的意义及用法。2、通过梳理并归纳本段层次内容,完成课后练习一中的第2小题“
17、本段是从哪些方面来写阿房宫内的奢靡的?”一、导入:回顾上节课所学主要内容。背诵第一段。二、 预习检测见“学生活动一、二”三、学生明确能力发展目标 生默读能力发展目标,找出行为动词及行为对象,填出空白部分。四、学生活动过程预设【学生活动一】 翻译第二段学生活动:1、小组合作学习第二段,讨论预习时解决不了的疑难词句,并标注积累重要文言知识。 2、小组合作交流,提出疑难的字词,其他成员解答,小组内解决不了的汇报到黑板上。3、由小组长监督,标注重要文言字词。4、看黑板,能解答黑板疑问的,上黑板解答,生解决不了的教师引导帮助。教师点拨:第二段文言知识(一) 重点字词 1、明星荧荧 (荧荧:明亮的样子。)
18、2、绿云扰扰 (扰扰:纷纷扰扰的样子。)3、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辘辘:车行的声音。 杳:深远,见不到踪影。 之:到,去。)4、一肌一容,尽态极妍 (尽:极尽。 态:姿态的美好。 妍:美丽。)5、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缦立:“缦”通“慢”,久久地站着。 幸:被宠幸。)6、摽掠其人 (摽:抢劫,掠夺。)7、弃置逦迤 (逦迤:到处都是。)(二)古今异义 1、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古义:金星 今义:在某个领域内有一定影响力的人物。 2、韩魏之经营 古义:聚敛的金银。 今义:筹划并管理。 3、齐楚之精英 古义:精品。 今义:事物中最精粹,最美好的。 (三)词类活用 1、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辇:名
19、词用作状语,用辇车 )2、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朝、夜:名词用作状语,在早晨,在夜晚。 歌、弦:名词用作动词,唱歌,弹琴。互文) 3、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铛、石、块、砾:名词的意动用法,把铁锅、石头、土块、石子。)(四)成语积累鼎铛玉石:视鼎如铛,视玉如石。形容生活极端奢侈(五)重点句子翻译1、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摽掠其人,倚叠如山。 译:燕国赵国收藏的金玉珍宝,韩国魏国聚敛的金银,齐国楚国的瑰宝,经过几个朝代,向他们的百姓抢劫掠夺,像山一样的堆积。2、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置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译:把宝鼎(看作)铁锅,宝玉(看作)石头,黄金(当成)土块,
20、珍珠(当作)砂砾,到处丢弃放置,秦人对待它们,也不是很爱惜。 【学生活动二】 梳理探究学生活动:1、朗读第二段;2、学生独立思考,理清本段的写作思路和主要内容;3、同桌讨论交流后,抽学生回答展示,互相补充。驱动性问题:通过朗读第二段并理清本段的写作思路和主要内容,分析本段是从哪些方面来写阿房宫内的奢靡生活的?教师点拨预设:第2段是从写阿房宫里的美人和珍宝两个方面来揭露秦朝统治者奢侈的生活。本段内容可分三层。第一层(从“妃嫔媵嫱”到“为秦宫人”)接上文,点出那些供秦始皇享乐的歌舞者,乃是六国的“妃嫔媵嫱,王子皇孙”。同时又回应“六王毕,四海一”说明歌舞者的由来。第二层(从“明星荧荧”到“有不得见
21、者三十六年”)通过六组排比句,运用夸张和比喻句描写宫人们梳妆打扮以及出行的盛况,既表现了他们的悲惨命运,又揭示了秦始皇的骄奢淫逸。第三层(从“燕赵之收藏”到段末)承上歌舞之盛,美人之多,进而写珍宝之富。由写人的被欺辱转而写物的被践踏。 小结:写阿房宫里的美人和珍宝,揭露秦朝统治者奢靡的生活,为下文的议论做准备。3、 学生再读或试背第二段来历 辇来于秦众多 明星所之也比喻、排比、夸张哀怨 缦立、望幸、不见附:宫女第二段来源 六国(剽掠其人)数量 倚叠如山处置 不甚惜珍宝穷奢极欲五、 堂清1、当堂检测巩固第二段中重点文言知识。六、反思总结:1、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第一、二段并试背;2、梳理第二段中重
22、点文言知识。二次备课第三课时【学生能力发展目标】1、 在预习的基础上,能正确流利地朗读三段,借助注释、工具书,联系已有知识经验、上下文语境,能够说出第二段每个句子的意思,在此过程中,积累(爱、纷、念、奈何、锱铢、庾、于、日益、戍卒、举、可怜)等文言知识,并翻译重要语句。2、 通过勾画第三段中的排比句,理清第三段各段的写作思路及归纳各层内容。【预习提纲】1、 结合标准翻译,批注第三段中的重点字词和文言现象。复习积累实词“爱”、“取”的意义及用法。2、通过梳理并归纳本段层次内容,完成课后练习一中的第3小题“本段中大段的排比是围绕哪两个对立面展开的?表明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一、导入回顾上节课所学主
23、要内容。背诵第一、二段。二、预习检测见“学生活动一、二”三、学生明确能力发展目标 生默读能力发展目标,找出行为动词及行为对象,填出空白部分。四、 学生活动过程预设【学生活动一】翻译第三段学生活动:1、小组合作学习第三段,讨论预习时解决不了的疑难词句,并标注积累重要文言知识。 2、小组合作交流,提出疑难的字词,其他成员解答,小组内解决不了的汇报到黑板上。3、由小组长监督,标注重要文言字词。4、看黑板,能解答黑板疑问的,上黑板解答,生解决不了的教师引导帮助。教师点拨预设:第三段文言知识(一)重点字词1、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心意,意愿。) 2、奈何取之尽锱铢 (奈何:怎么,为什么。 锱(z)铢
24、(zh):古代重量名,一锱等于六铢,一铢约等于后来的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锱、铢连用,极言其细微。)3、多于在庾之粟粒 (露天的谷仓) 4、 管弦呕哑 (声音嘈杂) 5、独夫之心 (失去人心而极端孤立的统治者。这里指秦始皇。)6、日益骄固 (顽固) (二)一词多义爱: 1、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爱。) 2、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爱护。) 3、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 4、 晋陶渊明独爱菊(喜欢。) 取: 1、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夺取。) 2、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提取。) 3、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拿。) 4、 留取丹心照汗青(着,助词。) 5、 吾为公取彼一将。(斩杀。
25、)固:1、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顽固。)2、秦孝公据肴函之固(险要的地势。)3、固国不以山溪之险(使.巩固,使.安定。)4、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本来,原来。)举:1、戍卒叫,函谷举(动词,被拔,被攻占)2、举所佩玉珏视之者三(动词,举起。)3、杀人如不能举(尽。)4、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动词,推举。)(三)古今异义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古义:可惜。 今义:怜悯。 (四)词类活用1、日益骄固 (日,名词作状语,天天地。)2、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炬,名词活用作动词,放火。)(五)特殊句式1、函谷举 (被动句)2、钉头磷磷 (定语后置)3、瓦缝参差 (定语后置)4、管弦呕哑 (定语后置)5、
26、多于南亩之农夫多于机上之工女多于周身之帛(b)缕(状语后置)(六)重点句子翻译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译:函谷关被攻破,项羽放了一把火,可惜阿房宫变成了一片焦土。 【学生活动二】 梳理探究驱动性问题:1、朗读第三段并理清本段的写作思路和主要内容。本段主要用了哪种表达方式?写了几层意思?2、本段中大段的排比是围绕哪两个对立面展开的?表明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学生活动:1、朗读第三段;2、学生独立思考,理清本段的写作思路和主要内容;3、同桌讨论交流后,抽学生回答展示,互相补充。教师点拨预设:1、本段由描写转向议论,显示出作这篇赋文的本意。“用之如泥沙”以上为一层,对秦统治者的残民以自肥作
27、了有力的抨击。从“使负栋之柱”到“日益骄固”为第二层,用六组比喻句排比,尽情地揭露了秦王朝的奢靡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也写出了郁积人民胸中的愤怒和仇恨。最后四句是第三层,写了三件史实:“戍卒叫”写陈涉、吴广起义,“函谷举”写刘邦破关,“楚人”二句写项羽火烧阿房宫。它们共同表现了貌似强大的秦王朝在人民起义的怒涛中迅速土崩瓦解灰飞烟灭的可耻可悲下场,突出了人民的巨大力量。小结:由描写转入本段的议论抒情,逐渐显示文章旨意。2、 本段中大段的排比是围绕“秦始皇”和“老百姓”两个对立面展开的。表明两者之间的矛盾关系:秦始皇穷奢极欲、挥霍无度,老百姓辛勤劳作,怒气已经积压在心中了,只是不敢说罢了。附:常情
28、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贪欲积怨使多于(六个排比)挥霍第三段爆发叫、举、一炬灭亡自取灭亡五、 堂清1、当堂检测巩固第三段中重点文言知识。六、反思总结:1、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第三段并试背;2、梳理第三段中重点文言知识。二次备课第四课时【学生能力发展目标】1、在预习的基础上,借助注释、工具书,联系已有知识经验、上下文语境,能够说出第四段每个句子的意思,在此过程中,积累(族、爱、拒、递、哀、鉴)等文言知识,并翻译重要语句。2、在准确翻译第四段的基础上,理解第四段的内容,并深入理解作者借古讽今的写法。3、找出文章的精彩语句深入品味,从而学习文章多用对偶、排比的语言风格,并使之运用于今后
29、的写作之中,增加习作的文采。【预习提纲】1、结合标准翻译,批注第四段中的重点字词和文言现象。复习积累实词“族”、虚词“之”、“其”的意义及用法。2、通过梳理本段内容,勾划批注,完成课后练习一中的第4小题“最后一段的议论以秦为中心,上下延伸,总结历史教训。这一段的哪些话是作者在向当朝统治者敲警钟?”3、找出文章的精彩语句深入品味,总结归纳本文的艺术特色。一、导入回顾上节课所学主要内容。背诵第一、二、三段。二、预习检测见“学生活动一、二”三、学生明确能力发展目标 生默读能力发展目标,找出行为动词及行为对象,填出空白部分。四、学生活动过程预设【学生活动一】翻译第四段学生活动:1、小组合作学习第四段,
30、讨论预习时解决不了的疑难词句,并标注积累重要文言知识。 2、小组合作交流,提出疑难的字词,其他成员解答,小组内解决不了的汇报到黑板上。3、由小组长监督,标注重要文言字词。4、看黑板,能解答黑板疑问的,上黑板解答,生解决不了的教师引导帮助。教师点拨预设:第四段文言知识(一)重点字词 1、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使:假使。 爱:爱护。)2、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递:传递。为:做。)3、秦人不暇自哀 (不暇:来不及)(二)一词多义族: 1、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使动用法,使灭族。) 2、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类。) 3、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家族。) 4、 非我族类,其心
31、必异左传 成公四年(家族) 之: 1、秦人视之亦不甚惜(代词,代六国的珍宝) 2、燕赵之收藏(结构助词,的) 3、杳不知其所之也(动词,去) 4、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其: 1、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代词,他们的,指百姓) 2、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语气副词,应该) 3、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副词,表示反问,难道) 4、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副词,表推测,大概)(三)词类活用 1、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灭,使动用法,使灭亡。)2、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族,使动用法,使灭族。) 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哀:为动用法,为
32、哀叹。鉴,意动用法,以为鉴。)3、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炬:名词作动词,放火) (四)特殊句式1、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非也,表否定判断。)2、秦人不暇自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自哀”“哀自”)(五)重点句子翻译1、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译:使六国灭亡的是六国自己,而不是秦国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译:秦人来不及为自己的灭亡哀叹,只好让后世的人为他们哀叹;后世的人如果只是哀叹而不引以为鉴,那么又要再让后世的人为后世哀叹了。 【学生活动二】梳理探究驱动性问题:1、“呜呼”一词用在段首,有什么作用,表现了
33、作者怎样的感情?“呜呼”之后的四句话说出了一个什么道理?2、“嗟夫”后用假设语气要说明什么?3、“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一句中的四个“后人”,各指什么?这句话有什么深意?4、作者认为六国与秦灭亡的原因是什么?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段段意。学生活动: 1、朗读第四段;2、学生独立思考,理清本段的写作思路和主要内容;3、同桌讨论交流后,抽学生回答展示,互相补充。教师点拨预设: 第一层(开头到“谁得而族灭也”)引历史教训,指出六国和秦灭亡的原因。 第二层(余下各句)讽谏唐王朝勿悲剧重演。 1、“呜呼”一词领起全段,表现了作者对历史教训的沉痛感触,加强感情色彩,起
34、到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的作用。“呜呼”之后的四句话提出论点,阐明兴亡自取的道理。 2、“嗟夫”后用假设语气申述论据,指出爱民与长治久安的息息相关。 3、指秦以后的人,包括作者当时的唐统治者,指唐以后的人(统治者)。这句话提醒唐统治者不要重蹈亡秦的覆辙。 4、原因都是不爱其民;段意是总结六国和秦灭亡的历史教训,向当世统治者发出警告。小结:总结教训警告当世戒奢爱民【学生活动三】艺术特色驱动性问题:找出文章的精彩语句深入品味,总结归纳本文的艺术特色。学生活动:1、学生独立思考,勾划并批注相关语句;3、同桌讨论交流后,抽学生回答展示,互相补充。教师点拨预设:艺术特色:(1) 想象、比喻与夸张、通感相
35、结合,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比喻:“明星荧荧”,“开妆镜也”,是倒置式的暗喻。“明星荧荧”是比喻句的喻体,“开妆镜也”是本体。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既贴切又形象。将喻体置放在前,先予以人鲜明的画面,令人惊奇,再出现本体,解释原因,读者印象更为强烈。“绿云扰扰,梳晓鬟也”,与上一句的表达方式相仿。第三句说丢弃脂水竟使渭流涨腻,用的是夸张手法,极言梳洗美女之多。第四句写焚烧椒兰竟至烟斜雾横也是夸张,效用同第三句一样。四句字数相等,句句押韵,加之新鲜的比喻,巧妙的夸张,读来使人有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之感。作者正是借助于开镜、梳摸、弃脂水、焚椒兰这些生活细节形象地写出了宫中美女之多,宫室
36、之广。写宫室,是承接上文;写美女,则是开启下文。所以,作者紧接着便是写美女望幸。这一层都是写美人,但是从美人的生活遭际也可以看到秦始皇的荒淫无度。汉代的赋不少作品铺张扬厉,堆砌词藻。杜牧则发挥了赋的长处,着意铺陈夸张,但所有的铺叙又都为后文的议论张本,为表现主题思想服务。从这一节对美人的描写可见一斑。 通感:“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中作者用“暖”和“冷”分别形容歌声和舞袖,把听觉和视觉转化成了触觉。同时歌台舞殿是互文的写法,台既可舞,殿亦可歌,意谓宫内处处皆是轻歌曼舞。“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则承“暖响”“冷袖”两句,进一步从人们的主观感受写宫内歌舞盛况。这几句,
37、既是以歌舞之纷繁衬托宫殿之众多,又为下文美女充盈宫室预作铺垫(2) 描写、铺排与议论抒情相结合。 总写和细写相结合:总写部分,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覆压三百余里”,言其占地之广,“隔离天日”,状其楼阁之高;“骊山”两句,写其倚山傍水,气势非凡。 细写部分,作者工笔重彩,精描细绘。先写重搂叠阁、长廊高檐,不计其数;再以长桥如龙、复道似虹映衬宫宇之宏伟、楼阁之高大。上面所述,写的还只是建筑之外观。接着,作者的笔触,又深入建筑内部。铺排:比如发端之辞“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不仅有气势,而且含义尤丰,写尽秦王朝暴兴速灭的历史,其中“毕”、“一”、“兀”、“出”锤炼极佳。“毕”、“一”概括了六国互丧、天下为秦的史实,而“兀”、“出”,则形象说明“阿房出”是由“蜀山兀”换来的。作者以夸张的艺术手法,不仅写出了阿房宫规模宏大,而且生动地揭露了秦始皇的腐败、荒淫。(3)骈散结合,错落有致。五、 堂清1、当堂检测巩固第第四段中重点文言知识。六、反思总结:1、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第四段并试背;2、梳理第四段中重点文言知识。二次备课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