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的田园诗(4页).doc
《陶渊明的田园诗(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陶渊明的田园诗(4页).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陶渊明的田园诗-第 4 页陶渊明的田园诗一、陶渊明的人生陶渊明():字元亮,宋书陶潜传:“陶潜,字渊明,或云渊明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的曾祖陶侃是东晋初名将,都督八州军事,封长沙郡公,声威煊赫一时,死后追赠大司马。祖父陶茂官至太守,父亲亦曾出仕。陶氏为东晋元勋之后,地位虽不如南下名族高贵,也是浔阳的大族。只是陶渊明这一支,因他年幼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便日渐败落。人生经历分为三个时期。 青年时期 :八岁丧父。二十岁家庭衰落。二十九岁前乡居读书。时仕时隐时期:二十九岁四十一岁。二十九岁,任江州祭酒,“不堪吏职”,不久辞官归田, “躬耕自资”。结果生活难以维持,以致“偃卧瘠馁有日”
2、 。以后做过桓玄的幕僚。四十岁时任镇军参军(镇军将军刘裕)。四十一岁时任建威参军(江州刺史、建威将军刘敬宣)。就在这一年,因“耕植不足以自给”(归去来兮辞序),出任彭泽(今江西省湖口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脱离官场,过着彻底躬耕田园的生活。归隐,是污浊的现实造成的,具体原因:首先是壮志落空、功业无成,对现实的幻想破灭第二,他从“为善”的要求出发,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苟求富贵。第三,受道家思想影响,他追求适合人的自然之性的生活,他在仕途中“暂为人所羁”(杂诗其十)时,往往有“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之想,而在田园之中,恰能过这种称情适性的生活。“久在
3、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彻底退隐时期第一阶段。四十一至四十四岁,经济状况较好, 思想轻松愉快。第二阶段:四十四至六十三岁。四十四岁这年六月家中遭火灾,从此生活贫困,于宋文帝刘义隆元嘉四年(4 2 7)死,时年六十三。颜延之著有陶征士诔长期坚持参加农业劳动。对时事并未完全忘怀,始终坚持了“君子固穷”的高尚情操,不慕富贵,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尽管他心中“贫富常交战”,但“道胜无戚颜”(咏贫士其五)。离世的头一年,江州刺史檀道济来看望他,劝他出仕:“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他拒绝说:“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檀道济赠以粱肉,他挥而去之。二、陶渊明的思想:1、儒
4、家思想影响:积极的入世精神;重视自身的道德修养,安贫乐道;“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杂诗)“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谁言行游近?张掖至幽州。”(拟古)“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朝与仁义生,夕死复何求”(咏贫士)2、道家思想的影响:任心适性的自然,不慕荣利的心灵自由;“纵浪大化中,不忧亦不惧”(形影神) “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聊乘化以归尽,乐乎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归园田居)“目倦川途异,心念山泽居。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三、性格:1、任真:为人处事,皆表现出真率
5、的态度;“抱朴含真”(劝农)“任真无所先”(连雨独饮)“真风告逝,大伪斯兴”(感士不遇赋)“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饮酒)“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归去来兮辞)“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隐之为高;”(萧统:陶渊明传)2、固穷:保有安贫乐道的思想境界与品德情操;“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贫富常交战,道胜无戚颜”(咏贫士)“朝与仁义生,夕死复何求”(咏贫士)总之,崇尚自然与安贫乐道,是其人生的两大支柱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陶渊明 田园诗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