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三边关系》教学案例、反思(11页).doc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三边关系》教学案例、反思(1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三边关系》教学案例、反思(11页).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三边关系教学案例、反思-第 11 页探究活动要精心设计、有效引导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三边关系教学案例、反思【案例背景分析】新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实践能力。在教学中精心设计数学活动并进行有效引导,让学生真正经历探索和发现的研究过程,不仅能使学生学到数学知识,接触到一些研究数学的方法,同时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探索发现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在教学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这一内容时,我把重点放在学生的探索上,精心设计了数学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82页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教学设计的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是通过量一量、摆一摆等实验
2、活动,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二是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本节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特性特征的基础上学习的。我认为“形”的教学重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必须让学生通过实际动手操作,并在操作中进行思考和想象,从而获得体验和感受。因此在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小组活动上,通过拼摆三角形的活动,使学生将操作、思考、想象结合起来,体会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教学片段】(一)从生活场景入手,激发探究欲望。课件出示下图 邮局小华家学校师:“从小华家到学校有哪几条路?”生:两条。一条是从家到邮局再到学校,另一条是直接从家去学校。师:小华去学校走哪一条路比较近
3、?”生:由家直接到学校(下面一条)比较近。师:同学们想一想,小华家、邮局和学校三个地点用路线围成了一个什么图形呢?生: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对。(课件展示去掉三个建筑物),仅保留下三角形。师:在上一节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三角形的特性,今天我们要继续自己来探索发现藏在这简单的图形里的其它数学奥秘。(二) 分组活动,适时引导,探寻规律。在这一过程中,师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7根小棒(小棒的长度分别为:9厘米、8厘米、7厘米、5厘米、3厘米、3厘米、3厘米),并提出问题:如果任意给你们三根小棒当作三条线段,一定能围成一个首尾相连的三角形吗?(有的学生说“能”,有的学生说“不能” )让我们动手实验一下吧!提出小组
4、活动要求:1、 从7根小棒中任选三根。2、 记录每一根的长度。3、 看一看能否用选定的三根小棒首尾相连地围成一个三角形?把每次研究结果记录下来。让学生展示和报告本组的实验记录,说一说活动结果。(有些小棒能围成,有些围不成)此处有意识找摆不成三角形的情况让学生上台展示一下。师:通过刚才的小组活动你有什么发现?(不是任意的三根小棒就能围成三角形。)师:你认为什么原因导致这三根小棒不能摆成三角形?(有一根太短了或太长了)我们一起再来看一看能围成的三角形的三条边,你们有什么发现?(小组讨论)在小组讨论一会儿后,我接着提出:如果把一条边叫a,一条边叫b,一条边叫c。能用算式说说你们的发现吗?经过讨论,同
5、学们很快写出:a+bc; a+cb; b+ca。师生共同总结出:三角形中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并把总结板书在黑板上。至此,本节探究任务已顺利完成。 (练习略)【教学反思】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我对如何更好的组织数学探究活动有以下几点体会:1、情景创设要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内容为标准。数学教学应结合生活实际问题和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使学生能在认识、学习和使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初步体验到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明确知道的拐弯要比走直路远,利用这一生活经验,我在这一课的开始借鉴了课本中把
6、学生从家到学校多路选择的场景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感觉更亲切自然。但是在这儿我有意识的对课本原图作了一些改变,取消了原图中经过商店的一条道路,目的是让学生更容易把三点之间的道路抽象成三角形,跟本节内容更容易过渡衔接,跟以前教学本节内容时相比,我认为效果还是不错的。2、小组活动要精心设计,力求有序有效、目的明确、可操作性强。新课程标准认为,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应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活动中加以理解,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直接经验,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进自信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给学生提供观察、操作、实验、讨论、及独立思考的机会,通过共同的讨论交流,从而得出结论。因
7、此,在数学活动中,要充分给予学生动手和思考的空间,同时要保证学生活动的有序性,从而实现活动的有效性。为了达到这一效果,我在这节课数学活动的设计中,注意了教师引导,在活动中从“有什么发现”到“为什么这样”逐层提出问题,让学生始终明确方向,有动手的强烈欲望,从而避免了以往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重结论轻过程,甚至直接去课本中寻找结论的现象,进一步培养了学生深入探究的习惯和能力。3、汇报交流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把握重点,选例有针对性。每次活动过程中及结束后,必然存在讨论交流的过程,这其中包括小组内的交流和在全班汇报交流。汇报不是小组交流的重复,在汇报过程中要看抓住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在存疑处适时引发下一次的实
8、验活动及讨论过程。本课在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后,我先选择不能组成三角形的两组小棒组织学生讨论,并在大屏幕上动态演示,学生的注意力很自然地引导到研究三角形两边之和与第三边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再一次组织小组讨论,研究其他几组能围成三角形的小棒的长度有什么共同点。通过比较分析,学生自然而然地发现了“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规律。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学设计与反思 背景与导读:“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三角形”中的第三课时,该课时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三角形的定义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三角形的特征,即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不仅给出了三角形三边之间
9、的大小关系,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的标准,熟练灵活地运用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是数学严谨性的一个体现,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全面思考数学问题的能力,它还将在以后的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学中,教师根据小学生喜欢玩的天性,首先设计让学生搭建三角形的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学习状态,同时也可产生认知冲突,为后面的学习铺好路。在教师的引导下,当学生发现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后,教师这时再出示书上的一组数据让学生判断,训练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接下来教师出示书上的情景图,让学生学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会看书,毕竟书本是我们学习最直接的资料之
10、一,我们应好好的加以运用。本节课的后半部主要是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地过程中理解、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片断一:动手操作,产生问题师: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首尾相连围成的封闭图形,今天,老师想让同学们利用你们桌上的木条亲手搭建一个个的三角形,要求是每个三角形只能用三根木条,你们想不想试一试?学生:想!师:下面请同学们分小组开始活动。(学生分小组活动)师:每个小组利用桌上的六根木条共搭建了几个三角形?学生:我们搭建了一个三角形。师:剩下的三根木条能搭建成一个三角形吗?学生:不能。师:你们知道剩下的三根木条为什么不能搭建成一个三角形吗?你发现了什么?学生1:我发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角形三边关系 新人 小学 数学四 年级 下册 三角形 三边 关系 教学 案例 反思 1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