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15万吨PVC树脂合成工艺设计毕业设计论文(33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年产15万吨PVC树脂合成工艺设计毕业设计论文(3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产15万吨PVC树脂合成工艺设计毕业设计论文(33页).doc(3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年产15万吨PVC树脂合成工艺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第 26 页 学校代码:11059 学 号:1103011030Hefei University 毕业设计(论文)BACHELOR DISSERTATION论文题目:年产15万吨PVC树脂合成工艺设计学位类别: 工学学位学科专业: 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作者姓名: 王海云导师姓名: 阳杰、田长安完成时间: 2015-5-24年产15万吨PVC树脂合成工艺设计中 文 摘 要首先,本文阐述了聚氯乙烯的概况,并分别以聚氯乙烯的用途、生产工艺、以及现代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为线索进行展开。本文着重介绍的是聚氯乙烯的聚合生产工艺,首先是生产工艺过程中能量、物料的衡
2、算,然后根据计算所得数据以及聚氯乙烯反应特性对各部分配件进行做出最优选择,配件包括聚合釜、干燥器、管头以及泵等。计算与实际情况综合考虑,本次设计需要33m3的聚合釜24个,输送泵则采用65Y-1002A型,之后则对干燥部分所需的空气流量等进行了计算。关键词:氯乙烯;聚氯乙烯;单体聚合;反应釜;干燥;Design on annual output of 150000 tons of PVC resin synthesis processABSTRACT Firstly,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polyvinyl chloride is stated in this pa
3、per,and then it is developed for the clues of the purpose of the polyvinyl chloride (PVC), production proces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 and future trends respectively. Secondly,the production process of PVC polymerization are emphatically introduced i,the first step of the production proces
4、s is the calculation of material balance, energy balance is then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the data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olyvinyl chloride (PVC) reaction, the best choice of all parts of accessories which including polymerizer dryer, pipe and pump head will be maken Taking the calculation and
5、the actual situation into account, 24 polymerizer at the size of 33 m3, 65Y-1002A pump is chosen for this design,and then on the dry part of the air flow rate was calculated.KEY WORD:Vinyl chloride;Polyvinyl chloride (PVC);monomer polymerization;reaction kettle;dry第一章 前言11.1 聚氯乙烯综述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21.2.1
6、 国内需求量与生产量研究21.2.2 国外需求量与生产量研究31.2.3 我国PVC发展方向41.3 国内外生产方法探究51.3.1 制备聚氯乙烯单体方法61.3.2 氯乙烯单体聚合方法91.4 聚合主要工艺111.4.1 聚合釜大型化与优化散热111.4.2 釜壁粘附的防止111.5 PVC聚合釜温度控制方法121.5.1 生产工艺121.5.2 温度控制方法13第二章 设计数据计算142.1 物料衡算142.1.1 物料的选择142.1.2 物料的计算142.2 能量衡算162.2.1 起始热量Q1的计算162.2.2 升温过程所需能量计算172.2.3 聚合总热量计算172.2.4 反应
7、热Q4的计算172.3 干燥过程数据计算182.3.1 PVC树脂干燥过程物料恒算182.3.2 空气加热器热量衡算212.4 聚合设备选型计算232.4.1 反应釜相关数据计算232.4.2 选泵相关数据26第三章 总结30参考文献31致 谢32附 录33第一章 前言1.1 聚氯乙烯综述聚氯乙烯(Polyvinylchlorid)是氯乙烯的均聚物,指经引发剂作用,将氯乙烯聚合因而得到的一种具有热塑性的树脂由氯乙烯在引发剂作用下聚合而成的热塑性树脂,简称PVC1。聚乙烯的支化度不大,主要为不定形的粉末,颜色多呈白色。根据目前的工业生产工艺,一般可将PVC的分子量范围控制在四万至十三万之间,拥有
8、可观的多分散性,并且随着聚合反应所处温度的降低,得到产物的分子量是增大的。聚氯乙烯没有明确的熔点,其软化范围为80至85,130左右开始转变为粘弹态,温度升至160至180后呈现粘流态。聚录乙烯还呈现出良好的机械及介电性能,抗张强度约为60MPa,冲击强度约为510kJ/m。然而,在跟光与热反应时,其稳定性不佳。如在较强的光照下暴晒或在100度以上的温度下反应一段时间,聚氯乙烯就会发生分解,并释放出氯化氢气体。此时,氯化氢气体作为一种催化剂,可加速分解进程,使聚氯乙烯颜色发生改变,并且各种机械性能也遭到破坏。由于聚氯乙烯对光和热的稳定性欠佳,所以,在实际生产中,添加稳定剂是十分必要的。表1 我
9、国聚氯乙烯消费构成应用领域所占比例 %日用制品30.4建筑材料24.6包装材料19.5农用制品15.5其他10.0聚氯乙烯较大的硬度以及较差的溶解性使得聚氯乙烯对绝大多数的溶剂均不反应,只能溶于极有限的溶剂(四氢呋喃,二氯乙烷和环己酮)中,与许多反应物类似,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化学稳定性呈现降低的趋势。作为一种通用的合成树脂,聚氯乙烯的在世界范围内的需求及生产量紧紧尾随塑料之王-聚乙烯,位居第二。除此之外,鉴于其优良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聚氯乙烯在氯碱工业中的地位也不可小觑。在氯碱工业中,作为最大的耗氯有机产物,聚氯乙烯在氯碱工业中碱、氯的发展和平衡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PVC优异的耐腐蚀
10、性,难燃性和抗化学药品性使得该产品在建筑、交通运输、环境工程、食品包装、输送电力、医药卫生等轻重工业均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因此,如何用最少的能耗,最低的成本批量生产出品质上乘的聚氯乙烯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 国内需求量与生产量研究就19962001国内消费量与生产量而言,国内的产能处于不足的状态。其中,华东地区和华南地区是主要的需求集中地,两地需求量占全国总需求量一半之多,需求量最大的两省分别为广东与福建,但相对来说,生产量却严重不足,因此所需的聚氯乙烯依靠进口的程度要高于其他地区。华中地区(江苏、山东与浙江)聚氯乙烯生产工艺居国内领先水平,三省的消费量占全国的3
11、4. 0%,华北地区的生产与需求基本达到平衡。近些年来,随着中部崛起和西部开发的步伐日益加快,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兴建使得聚氯乙烯在中西部的需求量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而前几年的情况来看,中国自身的聚氯乙烯产能不足问题日益加剧,出口也受到阻碍,因此进口的比重有增无减。这使得聚氯乙烯工业的产业链出现问题,如开工率整体较低,中下游需求缓慢的增长率也使得国产聚氯乙烯的市场价格难以提高,并且波动范围较窄。其次,期货的盛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使得聚氯乙烯的价格波动不确定性有所增加3。20世纪末,国内对聚氯乙烯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进口商品的价格却居高不下,不少厂商看中这一商机开始投资聚氯乙烯行业。同时,国家大力提倡
12、扩大内需,并且对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政策上的鼓励与资金方面的支持,我国聚氯乙烯产量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增长。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产业结构链的调整以及生产工艺的提高,国内的自给率逐渐增加。2002年自给率为66.7%,2007年,自给率已增长至96.3%,与增长率的迅速升高相比,国内的消费增长率的便显得稍有逊色,2001年为17.5%,2002年仅为6.7%,2003年增长率为十年最高水平,达到17.7%然而之后几年里,增长率呈现波动状态,整体并未呈现增加趋势。因此,根据表中数据预测,国内的需求虽然不断增加,但是增长率远远不如国内生产能力的增加,因此国内的生产需求情况有可能由产能不足转变为产能过
13、剩,这也可以使得国内的进出口比例发生变化,进口比例减小,而出口比例增加4。表2 19962007年国内PVC供需状况年份产能Kt.a-1国内产量/Kt.a-1进口量/Kt.a-1出口量/Kt.a-1表观消费率%消费增长率%国内自给率%19962088143858621200317.471.819972166153678330228914.367.1199822001557117114271418.657.419992702191713049321218.359.7200031002646144541405026.165.3200136002877191636475717.560.5200240
14、00338917061750786.766.7200352504243175923597917.771.0200466505090163017670312.175.92005927066501310119784117.084.820061158082401147460892713.992.3200713540971711017121010613.296.3总的来说,我国聚氯乙烯工业的发展能否对国民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仍然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因此,国内聚氯乙烯在前几年仍处于骑虎难下的整合状态。表3 2006年世界PVC生产能力分布地区全球北美西欧中欧亚洲(除中国)中国其他能力/kt/a395008
15、200680020009000105852900所占比例/%10020.7617.225.0622.7826.807.401.2.2 国外需求量与生产量研究随着科技的进步,世界的聚氯乙烯生产能力的逐步增长也是毋庸置疑的,如表3,2006年全球PVC生产能力已经达到39500/kt/a,主要生产地为北美与亚洲(除中国),生产量为820kt/a0和9000kt/a,分别占到全球生产总量的20.76%与22.78%,表中也给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数字,仅中国的聚氯乙烯的生产量就达到了10585kt/a,比重,占到了世界生产总量的26.80%。西欧地区的生产量为6800kt/a,占世界生产总量的17.22
16、%。表4 2006年世界PVC树脂的供需平衡情况(万t/a)国家和地区生产能力产量进口量出口量消费量非洲42.739.626.77.259.1亚洲2150.21623.6220.4330.61513.4中东欧211.5170.950.482.2139.1中东83.182.498.631.5149.5北美806.2732.084.1112.2703.9大洋洲15.014.011.60.0025.6中南美洲162.9128.357.941.0145.2西欧648.2585.3345.6314.6616.3合计4119.83376.1895.3919.23352.2近些年,一些欧美地区的发达国家认为
17、聚氯乙烯的生产会给环境带来一定的威胁,因此产量增长并不如需求量增长那样迅速,亚洲的一些国家如日本也在大幅度减少聚氯乙烯的生产,增长率甚至连续几年出现负值5。这也使得中国聚氯乙烯的生产量占全球聚氯乙烯的生产量的比重会更大。虽然此种集中型生产会在一定程度上拉动国内出口经济的增长,然而生产中增塑剂、重金属添加剂,有限的石油资源以及焚烧所产生的有害气体等对东亚地区发展中国家的所造成环境问题也不得不引起重视。 1.2.3 我国PVC发展方向如今,国内聚氯乙烯的生产厂商已经达到70多家,年生产量在21世纪初已经达到240万吨左右,全世界范围内位列第三。虽然产量已经遥遥领先,但其品种主要为通用均聚类型,而专
18、用均聚类型的生产却较为欠缺,而共聚类型的产品还不能自主生产。其次,与欧美一些发达国家以及日本等地区比较而言,大陆内部企业所生产出来的PVC产品质量在方面并不占优势。有相关专业人士表明,在以后的数年中,国内聚氯乙烯行业的发展呈现如下趋势:1. 生产技术及工艺的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需要依靠生产工艺的多元化以及生产技术的先进性。在软实力方面,引进更加专业、高层次的人才是提高生产工艺的坚强后盾;在硬件设施方面,投资低能耗、高效率的生产装置,改进生产配件,利用计算机、互联网等先进的现代科技,实现企业管理的现代化、生产控制的自动化、安全运行的保障网是保证产品质量,降低生产能耗的重要保障。2. 提高产品
19、的附加值,单纯的聚氯乙烯产品在热学性能以及光学性能方面的表现不佳,在阳光暴晒以及高温环境中容易催化分解。但是如果企业与科研实力较强的高校或者研究所联合,利用企业的资金流转优势和高校或研究所的科研平台将产、学、研结合起来,把现在的纳米科技融入高分子行业中,对聚氯乙烯产品进行改性处理,实现聚氯乙烯的高性能与专业化,克服聚氯乙烯在某些加工、应用中的瓶颈。3. 紧随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中小型企业立足与发展迅猛的社会中已如履薄冰。发展独特的企业文化,树立自身的企业形象。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经济全球化也达到了如火如荼的阶段。跨国公司的盛行使中国所面对的竞争压力日益增长,中外合资是克服多种生产技术壁垒、保障需求
20、平衡、增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1.3 国内外生产方法探究PVC是一种头尾链接的高分子机构,分子量一般在50020000,但由于在聚合反应中不可避免会发生副反应,因此大分子链上除了头尾链接外,还存在少量的少数的头头相连而形成不饱和双键,此外,反应过程中的脱氯化氢会产生叔碳原子(含有氯原子),氧化反应产生支链以及含氧基团等。由副反应而产生的支链一般控制在30-50个。结构式如下:由于PVC分子链上Cl与Cl间具有不同的相对位置,可将PVC聚合物分为无规构型(Cl与Cl间的相对位置不固定)、间规构型(Cl与Cl有规则地分布在分子链的两侧)、等同构型(Cl与Cl有规则地排列在分子链的一侧)。由于PVC为
21、聚合物高分子,因此控制其为全同立构是及其困难的,若出现全同立构,则表现出极少数的结晶部分,聚氯乙烯所表现出的结构主要为无规立构。1.3.1 制备聚氯乙烯单体方法根据不同的原料途径,目前制备氯乙烯的主要工艺大致分为五种,包括电石乙炔法,天然气乙炔法,二氯乙烷法等等。但是,各种方法所使用的原料都是乙炔和乙烯,因此若从所用的单体分类,只有乙炔法和乙烯法。1.乙炔法最原始所采用的方法是电石乙炔法,此种方法生产过程便于操控,所得产物具有较高的品质,然而,电石法对环境的污染较为严重,并且生产过程中所需的能耗高,所以,当人们发现了乙烯法后,电石法在某些发达国家便逐渐被摒弃。但是在中国,乙烯非常稀缺,因此价格
22、也颇为昂贵,并且,乙烯法工艺中所需要的氧氯化装置的也许厂商的大力改动,因此,对于一些中小企业来说,由传统的乙炔法向现代环保的乙烯法转型具有一定挑战。在西部地区,电石资源丰富,在某种程度上带动了电石法的发展,电石法成为诸多厂商所关注的热点。图1 电石法生产氯乙烯设备乙炔法的原理为:首先是乙炔气体的制备,是将大块的电石进行破碎,然后水与电石在发生器内发生反应,反应式为:由于工业条件限制,在乙炔的制备中会伴随副反应,主要的反应式如下:副反应所产生的杂志气体会使乙炔在反应过程中容易发生自燃,并且会吸附反应催化剂氯化汞,因此,在得到乙炔气体后,需要对气体进行净化处理以出去生成的氨气、磷化氢、硫化氢等杂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产 15 PVC 树脂 合成 工艺 设计 毕业设计 论文 33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