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试题(67页).doc
《教师招聘考试试题(6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招聘考试试题(67页).doc(6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师招聘考试试题-第 69 页招聘考试试题一、不定项选择题1、将四书和五经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的是哪个朝代?(B)A、明代 B、宋代 C、汉代 D.清代 E.元代2、西欧中世纪的主要学校类型是教会学校,分为(ACE)三个层次。A、僧院学校 B、宫廷学校 C、大主教学校 D、职官学校E、教区学校3、学校文化由(ABE)构成。A、精神文化B、物质文化C、设施文化D、环境文化E、规范文化4、20世纪20年代,柏克赫斯特在马萨诸塞州创建的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是(C)。A、个别教学制B、分组教学制C、道尔顿制D、班级授课制E、特朗普制5、根据评价所运用的方法和标准,教学评价可分为(AD)
2、。A、相对性评价B、诊断性评价C、形成性评价D、绝对性评价E、总结性评价6、课程评价应有哪些功能?(ABCDE)A、导向功能 B、甄别功能C、诊断功能 D、调节功能 E、促进功能7、一个好的班集体具有哪些特征?( ABCDE)A、政治方向坚定正确B、奋斗目标明确C、规章制度严格D、组织纪律严明E、集体舆论正确8、读书指导法的要求是(ABDE)。A、提出明确的目的、要求和思考题 B、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C、为学生指定书目 D、加强评价和辅导E、适当组织学生交流读书心得9、课程评价的内涵是(ABCE)。A、课程评价对象是多元的 B、课程评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C、课程评价必须对实现教育目的作出贡献 D、
3、课程评价是当前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核心E.课程评价的直接意义是对被评价的课程提出质疑并为改进课程指明方向10.学习化社会中终身教育的特征包括(AC)A.社会能够为每位社会成员提供适当的教育B.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再起主导作用C.全体社会成员的一生都处在不断的学习当中D.现代科技进步使每个人都处于信息剧增的实惠和威胁之中E.终身教育促进了教育社会化和学习型社会的建立11.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提出的教学原则有(ABCDE)。A.高难度教学 B.高速度教学 C.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 D.理解学习过程 E.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12.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有(ABCDE)。A.目标明确 B.内容准确
4、C.方法得当 D.组织有效 E.体验积极12.近年来新兴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主要有(ACE)。A.教育行动研究 B.教育典型研究 C.教育质性研究 D.教育对象研究 E.教育叙事研究14.根据研究的功能,可将教育科学研究分为(ABD)。A.发展性研究 B.评价性研究 C.基础性研究 D.预测性研究 E.应用性研究15.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的职责是用自己的榜样去教育学生。在言谈举止、为人之道等方面,教师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指的是教师的(C)角色。A.传道者 B.朋友C.榜样D.管理者E.授业、解惑者16.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ABCDE)
5、的活动。A.发展智力B.发展体力C.陶冶品德D.陶冶美感E.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17.在当代,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原因是(C)。A.基础知识的教学是教育的主要目的B.中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只能给他们传授基础知识C.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D.基础知识的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E.掌握基础知识是发展的前提18.杜威“教育即生活”的观点,体现在德育中与(D)的精神相一致。A.说服教育法B.事实说服法C.情感陶冶法D.实际锻炼法E.榜样示范法19.英国学校德育学家麦克费尔提出的德育模式是(C)。A.目的游离模式B.认知模式C.体谅模式D.社会模仿模式E.目标模式20.下
6、列不属于我国中学的德育原则的是(ABCDE)。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E.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解析】我国中学的德育原则有: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因材施教原则。21.19世纪初(D)学校出现了“导生制”,对班级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A.美国B.法国C.捷克D.英国E.德国22.健全班级规章制度的基本要求是(ABCD)。A.认真讨论,科学合理B.严肃慎重,相对稳定C.反复学习,坚决执行D.教育为主,不断完善E.提高学习效率,实现教学目标 【解析】健全班级规章制度的基本要求:第一,认真讨论,科学合理;第二,严肃
7、慎重,相对稳定;第三,反复学习,坚决执行;第四,教育为主,不断完善。故选ABCD。23.分支制学制是(A)建立的一种学制。A.苏联B.美国C.印度D.欧洲E.中国24.最早提出“学校文化”概念的是(E)。A.赫尔巴特B.杜威C.舒尔茨D.特朗普E.华勒25.“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论出自于(D)A.孟子尽心上B.论语学而C.庄子应帝王D.礼记中庸E.诗经国风26.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是(BCDE)。A.发展性原则B.客观性原则C.系统性原则D.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E.教育性原则27.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任何教学手段必须通过学生起作用。下面所列能够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8、的学生要素有(ABCDE)。A.年龄差异B.性别差异C.社会文化差异D.已有认知结构差异E.学习方式差异28.桑代克通过研究发现,动物的学习遵循一定的规律,这些规律主要有(ACD)。A.准备律B.反馈律C.练习律D.效果律E.惩罚律29.以下属于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成分的是(ABCE)。A.自省智力B.空间智力C.社交智力D.情绪智力E.体能智力30.一般来说,元认知策略可分为(CDE)。A.复述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计划策略D.监视策略E.调节策略31.根据动作对环境的依赖程度的不同可以将技能分为闭合性操作技能与开放性操作技能。 闭合型操作技能对外界的帮助依赖程度较低,在大多数情况下靠内部
9、反馈信息控制。以下属于闭合型操作技能的有(BDE)。A.打排球B.自由体操C.汽车驾驶D.游泳E.跳水32.班里上自习课,老师不在教室,很多学生都在“乱吵乱闹”,就连平时比较遵守纪律的好学生也不例外。这种行为在心理学上解释为(B)。A.模仿B.服从C.去个性化D.从众E.认同33.依据加涅的学习分类,学习主要是为了获得(ABCDE)。A.言语信息B.智慧技能C.认知策略D.态度E.运动技能34.小明期中考试不理想,父母答应如果期末考试能考好,就给他买电脑,于是小明刻苦地学习,期末考试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从学习动机理论来看,这属于(D)。A.直接近景性动机B.直接远景性动机C.直接近期性动机D.
10、间接近景性动机E.间接远景性动机35.与心智技能相比,操作技能的特点为(ABC)。A.对象具有客观性B.执行具有外显性C.结构具有展开性D.对象具有观念性E.执行具有内潜性36.如果一名5岁儿童,在用斯坦福-1:L纳量表进行智力测验时,不仅通过了5岁组的所有题目,而且通过了6岁组的题目,那么他的智商是(C)。A.83 B.110 C.120 D.183 E.10037.根据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影响个体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ABCD)。A.自身成败经验B.替代经验C.情绪唤醒D.言语暗示E.个体的品德38.根据巴甫洛夫的研究,条件反射中涉及的基本事项有(ABCD)。A.无条件刺激B.条件刺激C
11、.无条件反应D.条件反应E.强化39.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人的行为动机都是在需要发生的基础上被激发起来的,而人 具有七种基本需要,这些需要又分为生长需要和缺失需要两大类,下列属于生长需要的是(ACD)。A.自我实现需要B.安全需要C.审美需要D.认识和理解需要E.尊重需要40.心智技能形成过程中各阶段的顺序是(E)。A.原型操作、原型定向、原型内化B.原型操作、原型内化、原型定向C.原型内化、原型定向、原型操作D.原型内化、原型操作、原型定向E.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41.奥苏贝尔认为,先行组织者可分为(AB)。A.陈述性组织者B.比较性组织者C.直观性组织者D.概括性组织者E.抽象
12、性组织者42.美国心理学家韦纳提出的动机理论为(B)。A.强化说B.动机归因理论C.自我效能感理论D.成就动机理论E.概括说43.一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心所欲,触类旁通,表明其思维有(A)。A.灵活性B.创新性C.流畅性D.目的性E.开放性44.根据适当过度学习原则,如果一个学生学10次刚好记住一个英语单词,那么他的实际学习次数应该是(C)。A.10次B.11次C.15次D.8次E.20次【解析】本题考查知识巩固的途径,具体内容是复习活动的适当超额。研究表明,超额学习程度达150%时,效果最佳,小于或多于150%,效果都不理想。因此本题的答案为10150%=15。4
13、5.头脑风暴训练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ABCE)。A.畅所欲言B.鼓励创新C.多多益善D.注重质量E.改进补充46.我国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学生的学习分为(AC)。A.归属学习B.符号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概念学习E.命题学习47.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是(ABC)。A.目的性B.认知性C.序列性D.明确性E.开放性48.奥苏贝尔认为组织学习的基本原则和策略包括(ABD)。A.逐渐分化原则B.整合协调原则C.概括性原则D.先行组织者策略E.并列结合学习策略49.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阶段包括(ABCD)。A.前道德阶段B.他律道德阶段C.合作道德阶段D.公正道德阶段E.后道德阶段
14、50.依据福勒和布朗的研究,教师的成长可分为(ABD)。A.关注生存阶段B.关注情境阶段C.关注教学环境阶段D.关注学生阶段E.关注职业压力阶段51.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有(ABC)。A.肯定性训练B.系统脱敏法C.全身松弛训练D.自我控制法E.强化法52.品德和道德的联系表现在(ABCE)。A.个体品德的内容来源于社会道德B.个体品德的形成依赖于社会道德C.品德和道德的最终根源相同D.道德与品德的直接根源相同E.品德和道德都受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53.根据头脑内知识的不同形式或学习任务的复杂程度,可以将知识学习分为(CDE)。A.归属学习B.并列结合学习C.符号学习D.概念学习E.命题学习二、填
15、空题(每题1分,共15分)1.布鲁纳的代表作品是教育过程。2.西周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并有了“国学”与“乡学”之分,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的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3.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学校是文士学校。4.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尼德兰的伊拉斯谟。5.信度是指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以及一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准确性程度。6.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高中课程的八大领域之一,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三方面内容,共23个学分。7.提出“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的教育家是朱熹。8.按一定标准,以等级和评语等形式,定期对学生各方面表现作出的评价是操行评定。9.目的游
16、离评价模式是由美国学者斯克里文提出来的。10.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上课。11.形式教育论的代表人物有英国的洛克和瑞士的裴斯泰洛齐。12.新课程理论影响比较大的有建构学习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13.中国采用班级组织形式,最早的雏形始于1862年清政府开办的京师同文馆。14.我国教育要培养的人是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这点指明了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性。15.教育科学研究文献收集的方法有检索工具查找法、参考文献查找法。16.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学习诱因。17.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称为自我效能感。18.为了提高知识理解水平,常用的直观形式有实物直观、模象
17、直观、言语直观。19.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称之为态度。20.对心智技能最早进行系统研究的是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21.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原有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的过程,称为内化。22.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经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的状态变为活动状态,使它们成为推动学习的内部动因,形成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已经形成的学习需要不断地得到巩固、加深和提高,这在心理学上称之为学习动机的激发。23.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在心理学上称之为学
18、习策略 。三、判断说明题(先判断正误,再改错;判断错误不得分;每题5分,共25分)1.信息技术没有改变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答:错误。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也改变了人们关于学校和教育的观念。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个性化、民主化和自主化提供了平台。2.教育本身不是一种文化现象。答:错误。教育本身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教育具有双重文化属性:一方面表现在它是传递和深化文化的手段,这时它与文化构成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另一方面它的实践本身又体现着文化的特质,成为文化的本体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只具有即时价值而没有延时价值。答:错误。
19、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学校教育的影响既具有即时价值也具有延时价值。学校教育的内容具有普遍性和基础性,因而对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具有长远的价值,此外,学校教育提高了人的需要水平、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这对人的发展具有长远意义。4.课程资源的建设和开发是国家的事情,和教师无关。答:错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建设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而且教师本身也是一种课程资源、是素材性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并且自身就是课程实施的首要的基本条件资源。5.教育行动研究是以教师的教育实践为主要导向的。答:错误。教育行动研究,亦称教师
20、行动研究,是指教师在现实教育教学情境中自主进行反思性探索,并以解决工作情境中特定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强调研究与活动一体化,使教师从工作过程中学习、思考、尝试和解决问题.四、简答题(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四、简答题(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1.布鲁纳为什么特别强调学科基本结构的学习? 答:(1)理解了基本结构可以使得学科更容易理解。(1分)(2)理解了基本结构有助于学科知识的记忆。(1分)(3)从结构中获得的基本概念原理将有助于以后在类似的情境中广泛的迁移应用。(1分)(4)理解了基本结构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1分)(5)对学科基本原理的理解可以促进儿童智慧的发展。2.简述品德的特征
21、。答:(1)品德形成的后天性。(i分)(2)品德内容的社会性。(1分)(3)品德表现的行为性。(1分)(4)品德结构的稳定性。(1分)(5)品德抉择的自觉性。(1分)3.智力差异有哪些类型? 答:由于智力是个体先天禀赋与后天环境教育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无论是个体还是群体在智力测验上都存在差异。(1分)(1)智力的个体差异既有量的差异又有质的差异。量的差异主要指个体在IQ分数上的不同;质的差异主要指个体的构成成分的差异。(2分)(2)智力的群体差异是指不同群体之间的智力差异,包括智力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种族差异等等。目前研究较多的是智力性别差异问题:从总体上看,男女智力大致相当,但男性智力分布
22、的离散程度比女性大;从智力结构上看,男女各有自己的优势与劣势。(2分)4.简述中学生的情感发展特点。(1)初中生情感发展的特点(3分)与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相关的情感;自相矛盾的情感;少年的热情与冲动;选择性友谊的建立;情感的社会性更加明朗。5.简述教育的质的规定性。答: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在于,教育是有意识地向受教育者传递社会经验以培养人的社会实践。(1分)(1)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1分)(2)教育是有意识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1分)(3)培养人是在教与学的对立统一中实现的。(1分)(4)教育是有意识地培养人的特殊社会实践。(1分)6.为什么说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人才的规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师 招聘 考试 试题 67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