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词之的用法(4页).doc





《虚词之的用法(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虚词之的用法(4页).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虚词之的用法-第 4 页文言虚词“之”的用法可谓灵活,很多学生都难以分析其用法。靠死记一些例子,但过些日子又忘了。如何容易又方便的掌握,笔者结合自己教学作出简要介绍,即运用句子结构分析法。句子结构分析有一口诀:“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谓前是状,谓后补。”由此可知古汉语中的主谓、动宾、偏正等结构。“之”的用法就可根据其在句中的位置来定。且看下面的分析: 1. 形如“谓语+之”时,用作代词。 如: 作师说以贻之。 人非生而知之者。 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 以上三例中的“之”都是代词用,分别充当谓语动词“贻”“知”“均”的宾语,构成动宾结构。反过来说,虚词“之”紧跟在谓语动词后,这个“
2、之”就作代词用。 2. 形如“主语+之+谓语”时,起取消主谓句子独立性。 如: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以上两个例子中“之”前的“孤”“鱼”“师道”在句子中作主语,“之”后的“有”“不传”为动词作谓语。在这种情况下,虚词“之”可以省略不译。即“孤有孔明,犹鱼有水也”;“师道不传也久矣”。 .3. 形如“名词+之+谓语动词/介词”时,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如: 宋何罪之有? 何陋之有? 以上两例中,“之”出现在疑问句中,“之”前面分别是名词“罪”和“陋”,“之”后面是紧跟谓语动词“有”,而且“罪”和“陋”是作为宾语在谓语动词的前面。这种情形下的“之”就作宾语前置的标志。虚词
3、“之”不译,直接把宾语部分还原到谓语动词后面即可。 4. 形如“名词+之+形容词”时,作定语后置的标志。 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马之千里者。 石之铿然有声者。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以上三例中,虚词“之”后面的“利”“强”“千里”“铿然有声”“乱耳”“劳形”都是形容词修饰“之”前面的名词“爪牙”“筋骨”“马”“石”“丝竹”“案牍”,翻译时,“之”不用翻译,直接把形容词还原到名词的前面即可。 (5) 形如“定语+之+名词”时,是作结构助词,译作“的”。 如: 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 以上两例中,虚词“之”后面是名词“病”“众”,分别由前面的“君
4、”“吴、越”作定语修饰,“之”就译作“的”。 (6) 形如“之+地点/处所名词”且句中缺少相应的谓语时,就作动词。 如: 子夏之晋。 吾欲之南海,何如? 辍耕之垄上。 以上三例中,“之”的后面分别是“晋(国)”“南海”“垄上”作为地点名词,“之”的前面没有与“晋”“南海”“垄上”相对应的谓语动词。这种情况下,“之”用作动词,翻译为“去、往、到”。 (7) 形如“形容词/副词+之”时,凑成二字或四字音节,不用译。 如: 顷之,烟炎张天。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以上三例中,“之”在“顷”“鼓”“久”的后面,为了凑成二字音节而使用“之”。翻译时没意义。
5、 类似的文言现象,只要找到合适的途径,总结出规律来,学生掌握运用起来就很容易。 宾语前置【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格式:主十否定词【不、未、无、莫、毋、弗】十宾【余、吾、尔、自、之、是】十动三岁贯汝,莫我肯顾(硕鼠)译文:“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时人莫之许(隆中对)译文:“可当时的人并不赞许他(这么看)”秦人不暇自哀(过秦论)译文:“秦人来不及哀叹自己”。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邹忌不相信自己”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齐桓晋文之事)译文:“这样还不能称王天下,没有这样的事”还有如:毋吾以也,莫己若也(译:“不能因为我,(他)还不如自己”)成语有:我无尔诈,尔无我虞(译:“我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虚词 用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