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实验中学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13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广东省实验中学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1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实验中学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13页).doc(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广东省实验中学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第 13 页广东省实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三级9月月考试题历 史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63分)1“家国同构”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重要特征,下图是某学者绘制的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图,同构效应正好刻画了宗法家族是国家政府功能的延伸。就此推断画横线处在内容是 A科举制度 地主经济B专制皇权 商品经济C官僚政治 地主经济D封建割据 商品经济2明代初期,田赋实行实物征调,官员的官俸禄米也必须到南京支取,路远费多,官员也得不到实惠。后来决定在南方实行“金花银”新制,所得田赋银两悉数解入国库,再以白银支付俸禄
2、,后来又将此项改革推行到北方。这项措施客观上A推动了国家财政制度变革B促进了商品贸易的发展C杜绝了官员贪污腐败现象D缩小了南北的经济差距3朱熹在白鹿洞书院揭示中说:“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 材料表明A教育的功能是使人成为圣贤B希望人们放弃声名利禄C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完善道德D明确学生的最高学术目标4孟德斯鸠曾说:“意大利各民族成为罗马的公民以后,每一个城市便表现了它自己的特色既然人们不过是由于一种特殊的法律上的规定才成为罗马公民的因此人们就不再用和先前相同的眼光看待罗马对罗马的依恋之情也不复存在
3、了。”在孟德斯鸠看来,更多意大利人成为罗马公民A加剧了罗马社会矛盾B扩大了罗马统治基础C有利于罗马帝国统一D导致罗马失去凝聚力5马克思韦伯认为:宗教改革并不意味着解除教会对日常生活的控制,相反却只是用一种新型的控制取代先前的控制。这里“新型的控制”指的是A虔诚的信仰B教会的仪式C真诚的善行D神父的指引6孔子思想在17至18世纪的法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伏尔泰赞扬孔子“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是超越基督教教义的最纯粹的道德;法国 1793年宪法所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及人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宣言都写入了孔子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分别定义为自由的道德界限和公民义务的原则。法国推崇孔子的主要原因是
4、A借助孔子道德反对基督教神学思想B利用中国道德政治批判西方现实C儒学与“理性”社会核心思想一致D宣传平等思想构筑近代社会理念7威廉伊斯特利和罗斯莱文撰文宣称,欧洲人在殖民活动中非正式的规范和文化、法律规范、政治制度、具体的技术等等,在塑造经济发展方面具有决定性作用,任何地方只要存在欧洲人,无论人多人少,也不管他们来自欧洲什么地方都会对经济绩效产生强大而积极的影响。该观点可以用来揭示A欧洲文明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B欧洲殖民以传播先进制度和技术等为目标C欧洲殖民活动在客观上有利于当地发展D整个欧洲地区在当时处于世界最先进地位8有学者认为,资产阶级革命后的广大英国普通民众并未获得多少切实的权
5、利,但革命为之确立的法律地位上的平等则为每一个社会下层提供了一种合法的渠道,使他们能够获得更多的财富与更高的社会地位。于是工业革命就从英国开始了。据此可知,英国率先发生工业革命的主要历史背景是A资产阶级民主法制秩序确立B下层民众竞相追求社会财富C法律平等推动社会阶层流动D国家政治民主权利逐渐下移9在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过程中,有一个群体被称为反联邦党人。他们认为,宪法拟议的政府权力是比政府组织形式更为核心的问题。联邦党人最引以为豪的是创立了三权分立的政府形式,以为这一形式就能保证公民的自由。对此,反联邦党人并不乐观。由此可以看出反联邦党人A认为分权体制能够保证公民自由B对联邦政府权力保持高
6、度警觉C强调制宪的核心是确保政府权力D希望继续维持邦联体制的现状10单税主义是19世纪末出现的一种社会主义流派,主张土地国有,征收地价税归公共所有,废除其他一切税收,使社会财富趋于平均,从而达到“大协作”的理想社会。单税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相同点为A手段都是阶级革命B结果都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C理论上都具有空想性D目的都是缩小社会贫富差距11霍布斯鲍姆认为:进化论之所以在19世纪中后期盛行,不在于人是由动物进化而来的证据来势太猛,以致无法阻挡,真正的原因,一是主张自由主义的资产阶级迅速崛起,二是这个时期没有发生革命。该分析说明进化论A没有公开挑战传统势力和思想B为资产阶级崛起提供理论依据C符
7、合当时追求有序变革的社会心理D缺乏科学理论指导和实验验证12下列不平等条约的相关条款,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 “大清大皇帝允以天津郡城海口作为通商之埠” “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 “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ABCD13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中说:“在整个鸦片战争期间,英军虽有一时的供应不足之虞,但在总体上不觉困难。一些民众向他们出售粮食、畜禽、淡水,以图获利,另一些民众为他们充当苦力,从事运输,以求工值。至于英军在行进甚至开战之时,成群的民众躲在远处观看这难得一见的“西洋景”,更是在英方文献中屡
8、见不鲜。”材料反映了A英方发展海外贸B民众尚未形成国家民族意识C英方诋毁中国民众D民众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识14一个英国人曾记载:“远在1844年,我曾把这种土布的各种质地的样品,标明每一种的价格送回英国。和我通信的人都说,按照所标的价格,他们在曼彻斯特也做不出来。”这反映了当时A中国土布有一定的竞争优势B中国的劳动力价格比英国低C机器生产优于传统手工生产D英国借鉴了中国的纺织技术15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对外交涉事宜,均交由礼部和理藩院兼管;1844年,设置五口通商大臣,由两广总督兼领,负责外交事务;1861年成立专掌外交事务的机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1875年任命郭嵩焘为出使英国大臣,后来在其他各
9、国也纷纷设立使馆。这表明当时中国 A半殖民地化半封建化B被迫全面对外开放C外交逐渐走向近代化D政治现代化的启程16“凡当收成时,两司马督伍长,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按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凡麦、豆、苎麻、布帛、鸡、犬备物及银钱亦然。盖天下皆是天父上主皇上帝一大家,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则主有所运用,天下大家处处平均,人人饱暖矣。”对这个方案理解正确的是A针对北方的农村现状而设计B体现农民对理想社会的向往C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D挽救了当时农民运动的危局17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之北,万不得一。”该材料折射出A近代
10、工业地区发展不平衡B清政府对近代化态度保守C洋务派主张创办近代工业D工业发展受到列强的制约18严复曾说:“其曰政本而艺末也,愈所谓点到错乱者矣。且其所谓艺者,非指科学乎?名、数、质、力四者皆科学也,其通理公例,经纬万端,而西政之善,即本斯而起。”从中可看出严复A率先打出民主科学的大旗B主张变革政治制度优于科学研究C注意到科学和工业文明之间的内在联系D认为制度的发达必须由科学技术的发展来实现19马建忠特别强调外贸在国家经济中占头等重要的地位,认为外贸是国家财富的来源,而外贸顺差就是财富增殖。他分析西方国家之所以富强,其根本原因不在于“船坚炮利”,而是在于商业尤其是对外贸易的高度发展上。这一观点A
11、带有浓厚的重商主义色彩B是对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的否定C没有突破重农抑商的思想D改变了中国在外贸中的不利地位2019世纪60年代,汉族地主官僚为核心的清朝统治集团发起了洋务运动,史称“同光中兴”; 1898年力主变法的光绪帝被囚,百日维新流产;1911年“皇族内阁”的诞生导致清廷汉官离心,空前孤立。这一过程主要体现了A地主阶级严重阻碍中国近代化进程B权力结构的变动影响近代化进程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力量弱小D统治集团对西学的认识逐步加深21辛亥革命“在新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基础上重建统一的政治共同体。从此,中国的政治发展不再依托以臣民政治文化为载体的消极被动的政治认同”。这是指辛亥革命A结束了封
12、建帝制B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C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侵略势力D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二、材料阅读22 (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张之洞是清末有重要影响的封疆大吏。他出身官僚家庭,一生中仕宦生涯长达40余年,参与和见证了清末众多的政治历史事件。他于1898年4月撰写了劝学篇一书。该书以“中体西用”为思想主线,广涉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等诸多领域。作品分为内篇和外篇,“内篇务本,以正人心;外篇务通,以开风气。”内篇重申纲常名教;外篇全面介绍了西方社会制度。他在劝学篇序中说:“自乙未后,外患日亟,而士大夫顽固日深。戊戌春,佥壬伺隙,邪说遂张,乃著劝学篇上、下卷以辟之。大抵会通
13、中西,权衡新旧”。他认为“外洋之强由于学”,兴学育才是学习西方的第一方略,他倡导的“新学”亦包括“西政”,这比早期“中体西用”论者的观点进了一步,扩及“学校、地理、度支、赋税、武备、律例、劝工、通商”诸项,但对“设议院”、“民主”、“民权”等部分讳莫如深。张之洞的公式是:“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摘编自冯天瑜张之洞及其 材料二 福泽渝吉是近代日本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出生于德川幕府时代一个下级武士的家庭。他曾三次游历欧美,回国后,多次著书介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及教育情况。1880年他的劝学篇出版,该书由1872年到1876年福泽渝吉发表的17篇文章汇集而成
14、。在书中他反对儒教文明,认为儒学的空疏是造成落后的根源,“要谋求东洋革新,必须首先输入西洋文化教育”。但同时又提出“东洋道德西洋艺”的观点,认为日本在吸收西方观念的同时,还要维持日本的文化内核。他主张“教育救国”,以学问培养日本人的独立人格,振奋民族精神,从而保持日本民族的独立。福泽渝吉很注重吸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启蒙思想,如人人生而平等;个人思想独立;契约思想等,用以教化百姓。 据福泽渝吉福泽渝吉自传整理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张之洞和福泽渝吉两人著作的异同。(15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张之洞和福泽渝吉两人著作有异同的原因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
15、10分)23 (12分) 材料 沃勒斯坦认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存在三重结构:中心、边缘以及介于二者之间的半边缘。中心国家是那些在世界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控制支配其他国家的国家;边缘国家指那些受控于中心国家的国家;而半边缘国家指那些既可以某种程度上控制边缘国家,又在某种程度上受控于中心国家的国家。他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是以世界范围的劳动分工为基础而建立的,在这种分工中,世界经济体的不同区域即中心区、边缘区、半边缘区,被派定承担特定的经济角色,发展出不同的阶级结构,因而使用不同的劳动控制方式,从世界经济体系的运转中获利也就不平等。三种角色中缺掉任何一种,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就不可能存在。” 美沃勒
16、斯坦现代世界体系 从影响经济发展的要素(至少三个)的角度,任取中心区、边缘区、半边缘区中的一个,选取有代表性的国家,说明影响该区域地位形成的原因。(12分)2016-2017学年高三级9月月考试题历史参考答案及解析1【答案】C【解析】据材料“同构效应正好刻画了宗法家族是国家政府功能的延伸”可知宗法家族就是国家政府功能的延伸,因此从下图宗法家族关系图可以看出,宗法思想是祠堂和族田的思想基础,族田是宗法思想和祠堂的物质基础,祠堂是宗法思想和族田的政治保障。据此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方面推知左图国家政府的组织结构,A项“科举制”是封建社会以儒学为主要内容的选官制度,是“儒家正统”的制度保障,“儒家正
17、统”是“科举制”的思想来源;“地主经济”是封建政权的经济基础,为“儒家正统”提供经济保障,“儒家正统”是“地主经济”的思想基础,但“科举制”与“地主经济”不构成相互促进的关系,故A项错误;B项“专制皇权”使儒学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是“儒学正统”的政治保障,“儒学正统”为“专制皇权”提供理论支撑;封建社会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因此“商品经济”不是封建政权的经济基础,与“儒家正统”不构成相互促进的关系,故B项错误;C项“官僚政治”是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形态,是“儒家正统”的政治保障,“儒家正统”是“官僚政治”的理论来源,“地主经济”是封建政权的经济基础,为“儒家正统”提供经济保障,“儒家正统”
18、是“地主经济”的思想基础;“官僚政治”是“地主经济”的政治保障,“地主经济”的“官僚政治”的经济基础,因此“官僚政治”“儒学正统”“地主经济”三者构成相互促进的关系,故C项正确;D项“封建割据”与“儒家正统”相违背,故D项错误。2【答案】B【解析】题干体现了官员的俸禄支付方式的转变(由实物和自取到白银支付),与国家财政制度变革无关,故A项错误;白银成为支付的手段,有利于推动商品贸易的发展,故B项正确;支付手段的变化不能杜绝官员贪污腐败,故C项错误;支付手段的变化也不能缩小南北方经济的差距,故D项错误。3【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教育的功能除“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之外,还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东省 实验 中学 月月 历史 试卷 答案 13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