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语音和语音教学活动1.2.ppt
《汉语语音和语音教学活动1.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语语音和语音教学活动1.2.ppt(6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汉语语音教学,第一节 汉语语音知识简介及教学要点 第二节 常用语音教学与练习方法,因为音素教学的局限性,所以许多学者提出了语流训练的方法。通过语流教学可以解决洋腔洋调和语流音变的问题。赵贤洲、李卫民在对外汉语教材教法论中提出把语流教学作为语音教学的一条正式原则: 关于语流训练方法: “通过语流学习语音,人们表达思想的最小单位是句子,不是音节。学习音节只是一种手段,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正确而自然流畅地说话。语音的单项训练是有必要的,也是不可缺少的过程。但声韵调是一个整体,通过语流(也即通过实践)学习语音才有意义。教师的主要精力应放在句子的整体训练上。孤立的音素和单词的发音与在语流中的音素和单词的发
2、音有一定的差异,学生在语流中整体感知句子的语音语调较之孤立感知的因素和单词更为重要”(赵贤洲、李卫民,1990,58页),语音教学中的争议,程棠先生对语流训练的方法提出了不同见解: “学习完整的技能之前,要把技能分解成基本动作。基本动作学好之后,才能学会综合成连续动作的技能。. 声、韵、调的单项练习虽然非常单调枯燥,但为了使学生学好汉语语音,必须进行严格而艰苦的训练。这个阶段是不能跨越的” 。(程棠,1996),音素是语音的最小单位,由音素开始进行单项训练,打好基础,当然非常重要。但其局限性也十分明显:它忽略了语音表义的功能性,对初学者来说可能枯燥无味而且不易巩固。,也有人提出音素教学和语流教
3、学相结合,在实际的语音教学中,一种是先从语流切入,然后教其中所涉及的音素;另一种是先教几个句子,从中引导出某一两个音素,再由这几个音素引导出相关的音素,从而照顾到语音的系统性。 顾筝等指出,音素教学法和语流教学法相结合的提法本身就是有矛盾的,“这样的结合,与其说是从语流切入,不如说是语流导入,这种结合法只具有教学技巧上的价值,不具有教学途径上的价值”(顾筝、吴中伟, 2005)。,音节教学法 (顾筝) : 1.音节教学法首先可以避免忽视语音系统性和层级性的特点的弊病,也避免了忽视语音功能性和整体性的弊病; 2.音节教学法符合汉语语音的特点,汉语的基本语音感知单位是音节; 3.音节教学法符合语音
4、学习的特点,因为在初级阶段,语音教学的基本手段是模仿,单独的声母韵母难以直接把握,只有把它们拼合成音节才是能够直接感知的基本单位。,目前通常的做法或观点: 1.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如母语背景、模仿能力等个人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2.可以由音素开始教起,再组合成音节,然后再进行短语的练习,最后才是句子。 3.语音教学不一定要按照什么固定的顺序进行教学,要视学生和教学的实际情况而定, 如果在句子朗读中出现短语读音有误,可再重复练习此短语; 如果短语中某个音节发音有问题,可以重复练习该音节; 如果在音节中的声韵调有问题,可重复练习该音素。,所谓的语音教学阶段当然以语音教学为主,但也要考虑其他
5、因素,例如:单教语音比较枯燥,如果两个星期只练习语音而不学习一些日常用语或语法,课堂气氛很难活跃,学生也没有成就感。 语音阶段以后,紧接着就是以汉字形式出现的短对话,学生恐怕一下子难以适应。,1.3 在语音教学阶段,如何处理语音教学与汉字等语言知识教学之间的关系,通常的做法: 1.在语音教学阶段,首要任务是让学生尽快熟悉和适应汉语的发音系统,不应该过早地出现下一阶段的教学内容。 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课程规范(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指出:“语音阶段的教学时间短而任务紧迫。如何在短时间内使学生较为准确地掌握汉语的发音,教师除了要对学生提出对声母、韵母和声调的发音、语调变调、轻声的掌握等全
6、面要求外,还要突出抓以下四点。” 四点包括:1. 难发、易混的声母;2. 难发、易混的韵母;3. 声调、变调;4. 轻声、儿化。,1.3 在语音教学阶段,如何处理语音教学与汉字等语言知识教学之间的关系,普通话有二十一个辅音声母和零声母。 所谓辅音一般来说都是靠阻碍发出的音,发音是气流从肺部出来,声带可以振动也可以不振动,通过口腔时会受到一定的阻碍。 辅音的性质由以下两方面来决定:一是发音部位,即决定于发音器官的活动部分和固定接触的部位。二是发音方法,即发音器官的活动部分和固定部分接触时阻碍气流的方法。,第一节 汉语语音知识简介,双唇音: b、p、m 唇齿音: f 舌面音: j、q、x 舌根音:
7、 g、k、h 舌尖前音:z、c、s ; z、c、s 又叫平舌音 舌尖中音:d、t、n、l ; n 又叫鼻音,l 又叫边音 舌尖后音:zh、ch、sh、r ;zh、ch、sh、r 又叫翘舌音。,按发音部位分类为七类,1.塞音:发音时发音部位的某两个部分完全闭合,从肺部出来的气流积聚在受阻部分,阻塞部分突然打开,气流迸裂而出,造成爆发色彩的音。普通话的塞音有b、p、 d、 t、 g、 k。 2.擦音:发音时发音部位的某两个部分靠近,形成缝隙,气流从缝隙挤出,造成摩擦音。普通话的擦音有f、 h 、x 、sh、r、 s、。,按发音方法,普通话声母可以分为五类,3. 塞擦音:发音时发音部位的某两个部分完
8、全闭合,阻住气流,然后逐步放开,形成一条窄缝,让气流从窄缝中挤出,造成塞擦音。普通话的塞擦音有: j、q、 z、c、zh、ch。 4. 鼻音:发音时软腭下垂,鼻腔通路打开,口腔里形成阻碍的两部分完全闭合,气流不能从口腔通过,转道鼻腔流出,发出鼻音。普通话里的鼻音声母有m和n。 5. 边音:发音时舌尖和上腭的某一点接触,形成阻碍,舌的两边松弛、自然,气流沿舌的两边(或一边)流出,造成边音。普通话的边音只有一个l。,按发音方法,普通话声母可以分为五类,1.清音和浊音 发音时声门敞开,声带松弛,让气流顺利通过,声带部颤动,为“清音”。汉语中大部分辅音为清音。反之,发音时声带靠拢,声门关闭,让气流从声
9、带当中挤出来,因而颤动声带,这种音就是“浊音”。例如:m、n、l、r 。 2. 送气音和不送气音 发音时声门敞开,空气压力大,除去阻碍时有一股比较强烈的气流送出来,这种音叫“送气音”。例如,p、t、k、ch、c、q. 相反,如果除去阻碍时没有较强的气流冲出来,这种音就是“不送气音”,例如:b、d、g、j。,根据发音时声带是否颤动和除去阻碍时气流是否强烈这两种方法来决定辅音的性质。,除了上面的二十一个辅音声母外,普通话里还有一个零声母。普通话音节里大部分音节都以辅音声母开头,但是也有一些音节的开头不是辅音而是元音,这就是说,它们的声母是“零”,所以把不用辅音充当声母的字称为“零声母字”。零声母字
10、的开头虽然说是元音,但在实际发音上往往带有那么一点同部位的摩擦成分。这些成分有时明显,有时不明显,并且不能区别意义,不构成不同的音位。如:欧(ou),单元音韵母共有十个: a、o、e、i、u、i(前)、i(后)、er(儿化韵) 其中七个是舌面元音,三个是舌尖元音。,复韵母有13个: 前响复韵母:ai、ei、ao、ou 后响复韵母:ia、ie、ua、uo、e 中响复韵母:uai、uei、iao、iou 带鼻音韵母有16个,都是由一个元音或两个元音后面带上鼻音韵尾组成。有八个是带舌尖鼻音n, 还有八个是带舌根鼻音ng. an、 en、 uan、 ian、 en、 in、 un、 an ang、 e
11、ng、 uang、 iang、 ueng、 ing、 ong、 iong,声调:汉语音节中,除了声母韵母两个部分外,还有一个贯穿整个字音的高低升降,这就是声调。声调也叫字调。它是汉语音节结构中不可缺少的成分。同声母韵母一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现代汉语各方言的调值最基本的类型有平、升、降、曲折(包括降升和升降的)四种。描写汉语的调值,一般采用五度标记表示法:先画一条竖线作比较线,分成四格五点,分别用1、2、3、4、5表示低、半低、中、半高、高。在比较线的左边用横线、斜线、曲线表示声调的音高变化。,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两点: 第一是关于声调的解释,建议采用通俗的“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
12、“第四声”来对外国留学生授课。 第二是关于“第三声”在实际发音过程中的声调问题,提醒学生在发第三声时不要过于到位,防止造成发音的生硬感。,语音教学须注意,汉语语调一般分为停顿、重音和句调三部分。 古代没有句读,因此古代文献对于现代人来说难以断句,阅读十分困难。现在有了标点。但外国学生对标点的意义和作用不甚了解。难点之一就是停顿。,语音教学须注意,停顿的位置难以区分。停顿有三种需要:一是语法上的需要,停顿可使句子的语法结构明确,如“爸爸 到了”、“他的话讲得 十分深刻”; 二是语义表达的需要,停顿可使句义表达显豁,如“你吃得完 吃不完?”;说话人为了突出某个内容也可使用停顿,如“你 我都去吗?”
13、; 三是说话时换气的生理需要,如“他今天下午去火车站 接他的朋友”。,语音教学须注意,句间停顿因为有标点符号,问题不大。问题在于句中停顿,即词或词组间的停顿。词和词结合在一起才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这就是意群,意群可大可小,在说话和朗读的时候,如果没有停顿就像和尚念经,不自然,但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接受的。如果在不该停的地方出现了停顿则是不可接受的。,词内部。如:现 在开始, 他做饭做得不好。 固定用语:说来 说去,杀鸡 给猴看,改革 开放 正反疑问句中的“正+反”之间。如“好 不好”、“你去 不去北京” 联合结构中连词的后面,即“和”“与”“或者”“还是”等词之后。带连词的联合结构,停顿总是在
14、连词之前。如“王老师教我们语法和 口语”,“去还是 不去还没最后决定”。 助词“的”、“地”之前。积极 地推动教育 的普及和发展。,下列情况一般不能停顿,修饰语+名词中心语。如: 发明 权,好东西,塑料 盆。 修饰语+形容词中心语 。如“这么 快”、“非常 漂亮”。 结果补语和趋向补语前。打开 电视, 走 过来。 助词“得”前。含“得”的后补结构(不包括可能补语)中如有停顿,只能在“得”后。如“情况变 得越来越糟糕”。 可能补语前。如“吃 得完” 助词“着、了、过”前。中间不可分开。如“他吃 着饭呢”,“我去 了杭州”,“我看 过这部电影”。,下列情况一般不能停顿,另一个难点是在轻重音上。在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汉语 语音 以及 教学 活动 流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