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重点(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承天寺夜游重点(3页).doc(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记承天寺夜游重点-第 3 页记承天寺夜游知识点归纳一、 文学常识1、作者:苏轼,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学过他的文章(词)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密州出猎浣溪沙。 二、重点词语解释1、解衣欲睡 解:脱、 脱下 欲:想要2、月色入户 户:门 3、欣然起行 欣然:高兴的样子。行:走4、念无与为乐者 念:考虑,想到 遂:于是5、怀民未寝 寝:睡6、相与步中庭 相与:共同,一起 步:散步(或:漫步 走 行走) 7、庭下如积水空明 空明:形容水的清澈透明8、水(月光)中藻、荇(水草,这里指竹子和柏树的影子)交横9、盖竹柏影也 盖:大概是10、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只是 少:缺少三、理
2、解性默写1、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主旨句) 3、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月色入户,无与为乐。 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描绘了一个空明澄,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四、重点语句翻译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张怀民也没睡,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光照在庭院中,好像积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仿佛有水藻和荇菜交织在一起,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
3、人耳。 哪一夜没有月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4、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月光照进门里,我高兴地起来走到门外。 五、课文内容理解1、全文以“月光”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浩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旷达心境。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复杂感情。 (1)旷达胸怀(2)贬谪悲凉(3)人生感慨(4)赏月喜悦(5)漫步悠闲 3、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请按不同的表达方式划分层次,并写出各层次大意。 记叙 描写 议论。 第一层:(1-3句)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庭院漫步。(表达方式是叙述,交代清楚了时间、地点、同游者、游历的缘由) 第
4、二层:(4句)观月赏景。(写景、描绘月夜庭中美景) 第三层:(最后3句)月夜问天,自喻闲人。(庭中月色或月光如水,议论,点出作者旷达乐观的襟怀) 4、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闲人”的含义?隐含了什么作者怎眼的思想感情?这里并非指闲极无聊,无所事事的人。首先是指有闲情雅致的人。其次,闲人也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 表现了作者虽遭贬谪仍强作轻松愉快的复杂心情。既有由赏月咏月而发的豁达,又有为“闲人”的境遇而生的惆怅和苦闷。5、文章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旷达(豁达)乐观的胸怀。 6、“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段写出了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么特点?点染出一个怎么样美妙的境界
5、? 此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7、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 遂至承天寺。 理由:唯张怀民可以同乐。 怀民亦未寝 。 理由:心境相同,欣赏趣味相同。 相与步于中庭。 理由:关系亲密。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理由:志同道合,志趣相投,命运相同。 8、体会“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句的妙处。 “积水空明”用比喻的手法写出月光的清澈透明。用“藻、荇交横”写竹柏之影参差错杂。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清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六、开放性试题1、本文写作时,苏轼已被贬黄州。当时,他备受监视,近乎流放。揣摩文章最后一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赏月的欣喜;贬谪的悲凉;人身的感慨;被贬的无奈寂寞; 虽屡遭贬谪,但仍乐观豁达。七、中心主旨 记承天寺夜游通过对庭院月光的描写,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以及漫步的悠闲等复杂微妙的心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