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事故应急处置.ppt
《火灾事故应急处置.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火灾事故应急处置.ppt(7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火灾事故应急处置,主讲人:孙教员,前 言,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火,燃尽了茹毛饮血的历史,点燃了现代社会的辉煌。正如传说中所说的那样,火是具备双重性格的“神”。火给人类带来文明进步、光明和温暖。但是,有时它是人类的朋友,有时是人类的敌人。失去控制的火,就会给人类造成灾难。 在各种灾害中,火灾是最经常、最普遍地威胁公众安全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灾害之一。人类能够对火进行利用和控制,是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人类使用火的历史与同火灾作斗争的历史是相伴相生的,人们在用火的同时,不断总结火灾发生的规律,尽可能地减少火灾及其对人类造成的危害。,2014年8月2日7时34分,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昆山经济技术
2、开发区的昆山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抛光二车间发生特别重大铝粉尘爆炸事故,当天造成146人死亡、114人受伤,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51亿元。 2014年8月20日,江苏昆山人民检察院经审查决定,依法对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长吴基滔、总经理林伯昌、安全生产主管吴升宪,以涉嫌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批捕。 2014年12月30日,国务院对江苏昆山市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8.2”特别重大铝粉尘爆炸事故调查报告作出批复,认定这是一起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同意对事故责任人员及责任单位的处理建议,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对涉嫌犯罪的18名责任人已移送司法机关采取措施,对其他35名责任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201
3、4年12月23日,漳州台商投资区联盛纸业公司一个成品仓库发生火灾。此次火灾仓库过火面积2500平方米,烧毁成品纸和半成品纸数万吨,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一、火灾基本概述,(一)什么是火灾?,火灾是指时间和空间上失去人为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伤害。,1、燃烧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 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 燃烧三个特征,即化学反应、放热和发光。,(二)火灾如何形成?,2、发生燃烧的条件: (1)可燃物。凡是能够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燃烧化学反应的物质。如:木材、纸张、酒精、氢气、乙炔气、钠、钾等。是燃烧的首要条件。 (2)氧化剂(助燃物)。能够帮助和支持燃烧的物质,即能与
4、可燃物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称为氧化剂。普通燃烧通常为氧气(少于15时,多数固体不能维持燃烧),另外还有能提供氧气的含氧化合物以及氟和氯气。 (3)温度(引火源):供给可燃物与助燃物发生燃 烧反应的能量来源。直接火源:明火、电弧电火花、 雷击,间接火源:高温、自燃起火。,8,1、含义:由燃烧或热解作用而产生的全部的物质,称为燃烧产物。通常指:燃烧生成的气体、热量、可见烟等。燃烧产物一般具有很强的毒性。如火灾产生的烟气就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氰化氢、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有毒成分,这些气体均对人体有不同程度的危害,刺激人的呼吸中枢,导致呼吸急促、烟气吸入量增加,并且还会引起头痛、神志不清等症状,进而致人
5、死亡。火灾中死亡人数约80是因吸入毒性气体致死的。CO是火灾中致死的主要产物之一,对血液中血红蛋白高亲和性,比氧气高250倍,阻碍血液中氧气的输送。,(三)火灾燃烧后有哪些产物及危害?,2、不同物质的燃烧产物:单物质燃烧产物、化合物燃烧产物、木材燃烧产物、合成高分子材料燃烧产物。 3、燃烧产物的毒害性:一氧化碳、氰化氢、二氧化硫、二氧化氮 4、烟雾:物质燃烧时所产生的气状物。不同物质发烟能力不同。具有可视性、刺激性、毒性、复燃性等。,11,(四)如何防止火灾和扑救火灾?,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工作方针,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原则,落实消防安全责任
6、制度,开展消防安全工作,要求各单位依法依规开展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制定适合本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配置相应的消防设施器材,组织开展防火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定期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培训、组织灭火应急疏散预案演练等工作。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公安部令第61号)、烟草行业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对消防安全管理工作都做了比较详细的规定。,火灾事故应急处置内容,一、灭火应急疏散预案及程序,(一)应急疏散预案,单位应当按照消防法规规定,制定灭火应急疏散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制定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组织机构
7、,包括:灭火行动组、通讯联络组、疏散引导组、安全防护救护组; (二)报警和接警处置程序; (三)应急疏散的组织程序和措施; (四)扑救初起火灾的程序和措施; (五)通讯联络、安全防护救护的程序和措施。,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按照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演练,并结合实际,不断完善预案。其他单位应当结合本单位实际,参照制定相应的应急方案,至少每年组织一次演练。 消防演练时,应当设置明显标识并事先告知演练范围内的人员。,(二)火灾处置程序: 单位发生火灾时,应当立即启动灭火应急疏散预案,并及时报警,组织相关人员扑救初起火灾,组织人员疏散逃生、组织人员救助伤员,防止无关人员进入火场,为公安
8、消防机构抢救人员、扑救火灾提供便利和条件。火灾扑灭后,起火单位应当保护现场,接受事故调查,如实提供火灾事故的情况,协助公安消防机构调查火灾原因,核定火灾损失,查明火灾事故责任。未经公安消防机构同意,不得擅自清理火灾现场。,二、报 警,1、法律依据: 根据消防法第五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维护消防安全、保护消防设施、预防火灾、报告火警的义务” ;第四十四条规定:“任何人发现火灾都应当立即报警。任何单位、个人都应当无偿为报警提供便利,不得阻拦报警。严禁谎报火警” 。在火灾发生后阻拦报警,或者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及时报警的,将按照消防法第六十四条的规定,对尚不构成犯罪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
9、,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警告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如果构成犯罪的将按照刑法的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2、报警方法: 一旦发生火灾,可以用大声呼喊、敲锣、吹哨、广播等方法报警,以引起人们的注意。,正确报火警,起火单位,详细地址,燃烧对象,火势情况,报警人姓名,联系电话,到 路 口 接 车,拨打火警电话应注意如下事项,报警时,要沉着冷静,确认对方是否是“119”火警报警台。,报警时,要讲清楚起火的单位、详细地址、燃烧对象、火势情况,并留下报警人姓名和所用的电话号码,以便消防部门联系。,要早报警,为消防队灭火争取时间,减少损失。,报警后,可派人到通往火场的交通路口接应消防车进入火场。
10、,三、消防设施、器材的使用与初起火灾扑救,(一)法律依据:消防法第四十四条规定:“任何单位发生火灾,必须立即组织力量扑救。邻近单位应当给予支援。” (二)扑救初起火灾一般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救人第一原则。消防法第四十四条规定:“人员密集场所发生火灾,该场所的现场工作人员应当立即组织、引导在场人员疏散。”可见,在灭火救援时,救人永远排在第一位。 2、先控制后消灭原则。主要是针对于难以立即扑灭的火灾,这类火灾要先控制火势,防止进一步蔓延,然后再逐步消灭,直至大火完全扑灭。 3、先重点后一般原则。先重点后一般是相对而言的,人和物相比,人是重要的,要优于物抢救;物和物相比,贵重物资要优于一般物资
11、先抢救;有爆炸、毒害、坍塌等危险方面因素的要优于其他一般着火区域先扑救;火场上风向要优于下风向先扑救;可燃物资区域和其他要害部位要优于其他一般着火区,采取先行扑救的措施。,(1)冷却灭火 冷却至燃点、闪点以下,如水大量的吸收热量 达到降温效果 (2)窒息灭火 降低氧浓度,如二氧化碳、水蒸气 (3)隔离灭火 将可燃物与氧、热和火焰隔离,如关闭液化气阀门、泡沫灭火 (4)化学抑制灭火 抑制自由基的产生,如干粉灭火器,(三)扑救初起火灾的扑救1、灭火基本原理与方法,2、扑救初起火灾的基本方法有: (1)报警求援求救; (2)断绝可燃物; (3)用水冷却灭火; (4)用湿棉布、泡沫、锅盖、沙土等覆盖着
12、火物,使其窒息灭火。 (5)封闭着火区域空间,防止火势蔓延。,(四)社会单位组织扑救初起火灾的方法 1、第一灭火力量组成 一起火灾现场单位员工是否在发现火灾后1分钟内自发形成的灭火救援力量。 a. 距电话或火灾报警点近的员工向单位消防值班室和公安消防部门报警; b. 距起火点近的负责利用灭火器、消火栓进行灭火; c. 距安全通道或安全出口近的立即组织人员向安全地点疏散; d. 距排烟开启装置近的就近打开排烟设施。,2、第二灭火力量组成 火灾确认后,单位应于发现火灾后3分钟内按照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组织员工形成的灭火救援力量。 a. 消防值班人员(控制中心)在接到报警后,应立即按照相应程序处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火灾事故 应急 处置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