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pptx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pptx(10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根据事故发生的行业领域、时段节点、薄弱环节等规律特点,找准、盯紧高风险行业领域和薄弱环节,强化制度、技术、和管理措施,严把高危行业企业准入门槛,推行风险等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为什么要开展两个体系建设,杨焕宁安全生产工作报告,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2017,第十九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第二十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目录,分级管控的目标和依据,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职业病隐患排查与治理,01,第一部份, 职业病危害分级的总体思路 职业病危害分级的工作目标 职业病危害基本概念 职业病危害分级的方法 职业病危害分
2、级的分级依据,分级管控的目标和依据,职业病危害分级的总体思路,在对用人单位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全面辨识和检测的基础上,全面综合考虑危害因素的危害性、暴露强度、接触时间、接触人数、防护水平、健康效应、管理措施等因素,通过适合的经验公式,进行风险评估分级并据此对不同作业场所采取不同程度的管控措施。,职业病危害分级的工作目标,企业层面: 建立风险等级管控标准,提高职业卫生管理效能;,监管层面: 建立职业卫生风险等级管控和职业病预警、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化系统, 实现对企业职业卫生工作科学精准、动态有效的等级管理,提高监管效能。,职业病危害基本概念,职业病危害风险:职业病危害因素导致职业病或职业健
3、康损伤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组合。可能性,是指工作场所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频繁程度和防护水平;严重性,是指发生职业病或职业健康损伤的结果。,风险点:风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或以上两者的组合。,职业病危害风险点:存在职业病危害的设施、部位、场所和/或区域,或者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工种)。,职业病危害基本概念,固定作业的职业病危害风险点为岗位工人的工作地点或设施,非固定作业的职业病危害风险点为岗位工人工作范围内的设施、部位、场所或区域总和(例:锅炉巡检工接触粉尘、噪声和高温)。 通过详实的准备阶段和工程分析,分析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
4、素的时空分布和岗位接触情况,确定职业病危害风险点。,职业病危害分级的方法,危险源辨识方法,职业病危害分级法,职业病危害分级的分级依据,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分级GBZ230-2010,体力劳动强度分级GBZ/T189.10-2007,关于发布放射源分类办法的公告,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GBZ/T229.14,分级依据,02,第二部份, 准备阶段 实施阶段 资料整理分析阶段 编制分级报告阶段,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危害分级工作流程图,准备阶段,工程分析,危害因素,应急救援设施,以往职业病发病情况,用人单位概况,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现场调查,辅助用室调
5、查,职业卫生管理情况,职业危害因素防护设施,准备阶段,原辅材料分析:对使用的原辅料、催化剂、助剂、产品、联产品、副产品、中间品等物质的名称、主要成分、形态、纯度、理化性质、年用量、运输方式、储存方式及投料方式等进行分析; 总平面布置及竖向布置分析:对厂区的功能分区、装置道路的比邻关系、竖向布局等进行分析; 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分析:对生产工艺流程、工艺原理和生产设备的先进性及布局进行分析。,准备阶段,对用人单位性质、规模、地点、自然环境概况、生产工艺及主要工程内容、生产制度、岗位设置、劳动定员等进行调查。 。,准备阶段,对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对职业病危
6、害因素的来源、时空分布,对作业工人进行工作日写实并对其作业方式、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接触方式、接触时间和时段等情况进行调查; 对各种化学物质的理化性质、职业接触限值、作业人员的健康影响、法定职业病及职业禁忌证等资料进行调查,搜集有毒化学物的急性毒性、扩散性、蓄积性、致癌性、生殖毒性、致敏性、刺激及腐蚀性、实际危害后果与预后等资料。,准备阶段,对工作场所设置的防尘、防毒、防噪声与振动、防暑降温、防潮防寒、防辐射、事故通风等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种类、数量、位置、形式、运行及其维护情况进行调查。,搜集用人单位历年职业病或职业健康损伤发生情况资料,对发生的数量、岗位等进行调查。,准备阶段,对各接害作业岗位
7、(工种)工人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接触水平,配备的防护用品的种类、数量、性能参数、适用条件以及佩戴使用情况等进行调查。,针对可导致急性职业病或急性健康损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特点、可能发生泄漏(逸出)或聚积的工作场所,调查各类应急救援设施的种类、数量、设置地点及运行维护状况等。,准备阶段,调查职业卫生管理组织机构及人员的设置情况、职业病防治计划与实施方案的制定及执行情况、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及执行情况、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制度制定及执行情况、职业病危害的告知情况、职业卫生培训情况、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演练情况、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及中文警示说明的设置状况、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情
8、况、职业卫生档案建立及管理情况、职业病危害防治经费落实情况等。,调查工作场所办公室、生产卫生室(浴室、存衣室、盥洗室、洗衣房)、生活室(休息室、食堂、厕所)、妇女卫生室、医务室等辅助用室的设置及自上次评价以来的变更情况等。,准备阶段,主要生产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和接触水平,资料整理分析阶段,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内容和程序,系统工程分析、现场调查、检测检验法,来源、时空分布、作业人员的接触情况,实施阶段,实施阶段,粉尘52,毒物375,物理因素15,放射性物质8,生物因素6,其他3。,10大类132种。,毒物标准339项、粉尘47项、生物因素2项、物理因素12项。,340 个标准检测方法,涵盖了
9、360个化学物质,筛选原则:,挥发性高、毒性高、危害性大,用量大、出现几率多、浓度或强度高,接触机会多,实施阶段,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 159-2004,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依据,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GBZ/T 160),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GBZ/T 189-2007),资料整理分析阶段,资料整理分析阶段,粉尘作业分级指数,生产性粉尘作业分级的技术依据包括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的职业接触比值和劳动者的体力劳动强度等要素的权重数。分级指数G按下式计算:,依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 第1部分:生产性粉尘(GBZ/T229.1-2010)
10、,式中: G-分级指数; WM-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权重数; WB-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的职业接触比值的权重数; WL-劳动者的体力劳动强度的权重数。,G= ,资料整理分析阶段,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分级和取值,注释:石棉及石棉纤维、木粉尘等GBZ2.1中标识为确定人类致癌物(G1)的粉尘,WM取值列入M80%一类。,生产性粉尘职业接触比值的分级和取值,“B”=粉尘浓度检测值/接触限值,当粉尘浓度检测值为未检出时,以最低检出浓度的二分之一作为检测值计算B值表示要求;,“呼尘&总尘”对于GBZ2.1中同时具有呼吸性粉尘和总粉尘接触限值的粉尘,优先使用呼吸性粉尘的检测数据;,“多种粉尘”若同一作业岗
11、位同时接触两种及以上的粉尘时,应选择危害重、接触限值低的粉尘进行计算,资料整理分析阶段,关于“B”值的说明,资料整理分析阶段,体力劳动强度的分级和取值,常见职业体力劳动强度分级表,资料整理分析阶段,生产性粉尘作业分级(G),对于曾经检出职业性尘肺的作业岗位应提高一个危害级别。,举例,A企业锅炉巡检工接触的生产粉尘为煤尘。其中煤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为5.6%,煤尘CTWA最大值为1.42 mg/m3, PC-TWA为2.5 mg/m3 , CSTEL最大值为3.43mg/m3 ,体力劳动强度为I级。 计算煤尘分级指数?,资料整理分析阶段,计算过程, 取值:,G= =10.69 1=0.69,游离二
12、氧化硅含量为5.6%( 10),故WM=1, 取值:,煤尘CTWA最大值为1.42mg/m3,PCTWA为2.5mg/m3,职业接触比值 (B)=粉尘浓度检测值/接触限值=1.42/2.5=0.57 CSTEL最大值为3.43mg/m3,超限倍数为3.43/2.5=1.37,超限倍数限值为2,职业接触比值(B)=1.37/2=0.69 选择最大值为0.69,故WB=0.69, 取值:,体力劳动强度为I级,故WL=1,G取值:,资料整理分析阶段,生产性粉尘浓度检测结果及分级结果,资料整理分析阶段,生产性粉尘浓度检测结果及分级结果,综合以上两种粉尘浓度检测结果,考虑最大保护原则,该岗位生产性粉尘作
13、业分级指数为2.62,属于轻度危害作业。,资料整理分析阶段,生产性粉尘浓度检测结果及分级结果,资料整理分析阶段,化学物作业分级指数,有毒作业分级的依据包括化学物的危害程度、化学物的职业接触比值和劳动者的体力劳动强度三个要素的权重数。分级指数G按下式计算:,依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 第2部分:化学物(GBZ/T229.2-2010),式中: G-分级指数; WD-化学物的危害程度的权重数 WB-工作场所化学物的职业接触比值的权重数; WL-劳动者的体力劳动强度的权重数。,G= ,资料整理分析阶段, 取值表,工作场所同时接触多个毒物时,毒物危害程度级别取最严重的一种毒物的WD进行计算,THI
14、影响因素,每项指标均按照危害程度分为5个等级并分别赋分,计算化学物危害指数(THI),资料整理分析阶段, 取值表,当化学物浓度检测值为未检出时,以最低检出浓度的二分之一作为检测值计算B值。,关于“B”值的说明,对接触限值为MAC(最高容许浓度)的化学物,直接计算其比值。,接触限值为PC-TWA(时间加权容许浓度)、 PC-STEL(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或超限倍数的,分别计算其比值,选择最大值为某类化学物比值取值。,一个岗位接触多种化学物时,接触比值为各种化学物接触比值之和。,资料整理分析阶段, 取值表,接触化学物作业分级(G),对于曾经发生过急、慢性职业中毒的作业岗位应分别提高一个和两个危害级
15、别。,资料整理分析阶段,举例,A企业化学水处理巡检工,工作场所接触的化学物为氯气、硫酸、溶剂汽油。 氯气:CMAC最大值为1.1mg/m3,MAC为1.0mg/m3 ;硫酸: CTWA值为0.8mg/m3,PC-TWA为1.0mg/m3 , CSTEL最大值为2.4mg/m3,PC-STEL为2.0mg/m3;溶剂汽油: CTWA值为15.0mg/m3,PC-TWA为300mg/m3 , CSTEL最大值为200 mg/m3 ,超限倍数限值为1.5,计算过程,氯气:THI为51,属于高毒物品目录中物质,危害程度级别为极度危害,故WD=8。,CMAC最大值为1.1mg/m3,MAC为1.0mg/
16、m3,职业接触比值(B)=1.1/1.0=1.1,资料整理分析阶段,举例,A企业化学水处理巡检工,工作场所接触的化学物为氯气、硫酸、溶剂汽油。 氯气:CMAC最大值为1.1mg/m3,MAC为1.0mg/m3 ;硫酸: CTWA值为0.8mg/m3,PC-TWA为1.0mg/m3 , CSTEL最大值为2.4mg/m3,PC-STEL为2.0mg/m3;溶剂汽油: CTWA值为15.0mg/m3,PC-TWA为300mg/m3 , CSTEL最大值为200 mg/m3 ,超限倍数限值为1.5,计算过程,硫酸:THI为41,属于中度危害,故WD=2;,职业接触比值(B)=0.8/1.0=0.80
17、,CSTEL最大值为2.4mg/m3,PC-STEL为2.0mg/m3,,CTWA值为0.8mg/m3,PC-TWA为1.0mg/m3,职业接触比值(B)=2.4/2=1.2,选择最大值为1.20,资料整理分析阶段,举例,A企业化学水处理巡检工,工作场所接触的化学物为氯气、硫酸、溶剂汽油。 氯气:CMAC最大值为1.1mg/m3,MAC为1.0mg/m3 ;硫酸: CTWA值为0.8mg/m3,PC-TWA为1.0mg/m3 , CSTEL最大值为2.4mg/m3,PC-STEL为2.0mg/m3;溶剂汽油: CTWA值为15.0mg/m3,PC-TWA为300mg/m3 , CSTEL最大值
18、为200 mg/m3 ,超限倍数限值为1.5,计算过程,溶剂汽油:THI为26,属于轻度危害,故WD=1;,CTWA值为15.0mg/m3,PC-TWA为300mg/m3,职业接触比值(B)=15/300=0.05,CSTEL最大值为200 mg/m3,超限倍数为200 /300=0.67,超限倍数限值为1.5,职业接触比值(B)=0.67/1.5=0.45,选择最大值为0.45,资料整理分析阶段,举例,A企业化学水处理巡检工,工作场所接触的化学物为氯气、硫酸、溶剂汽油。 氯气:CMAC最大值为1.1mg/m3,MAC为1.0mg/m3 ;硫酸: CTWA值为0.8mg/m3,PC-TWA为1
19、.0mg/m3 , CSTEL最大值为2.4mg/m3,PC-STEL为2.0mg/m3;溶剂汽油: CTWA值为15.0mg/m3,PC-TWA为300mg/m3 , CSTEL最大值为200 mg/m3 ,超限倍数限值为1.5,计算过程,综合以上, WD取最大值 WD = 8; 职业接触比值(B)为三种化学物比值之和,权重数为WB2.75, 体力劳动强度为I级, WL =1 该岗位化学物作业分级指数G=2.758.01=22.0,属于中度危害作业,氯气 B=1.1,硫酸 B=1.2,溶解汽油 B=0.45,氯气 WD=8,溶剂汽油 WD=1,硫酸 WD=2;,资料整理分析阶段,有毒化学物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职业病 危害 风险 分级 隐患 排查 治理 体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