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文本解读(7页).doc
《语文教师文本解读(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师文本解读(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语文教师文本解读-第 7 页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之思考一、关于文本解读谈文本解读,首先涉及什么是文本?文本这一概念由来已久,各种文学流派有着不同的理解。简而言之,以作者为中心的文论,把作品看作被创造物,强调它是作家赋予生命的产品,研究者十分重视作者的原意,如西方施莱尔马赫、狄泰尔的方法论解释学,中国古代孟子的“以意逆志”等,都持此种观点。以文本为中心的文论,如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等则割断了作品的外部联系,强调文本自身的意义和独特价值,研究者重视的是文本的言语形式,基本不予理睬作者赋予作品的意义和读者的理解。以读者为中心的文论,如加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姚斯的接受美学,包括我们常说的“诗无达估
2、”等,则重视阅读者的建构。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对文本的解读从知识论转向主体论。因此,文本解读应基于这样的立场:文本(文学文本)具有相对独立性与可被再创造性,文本的构成中留有许多空白,它包含着阐释的多样性。具体来说,文本(文学文本)以其特有的结构具有自己的独立性,作品本身所给予读者的,并不一定是作者希望给予的,因此,不同的读者可从同一部作品中读出不同的意义来。文本是一个开放的有待于读者去填补和再创造的符号体,正如我们日常所认同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当然哈姆雷特不能变成哈利波特。二、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不同于日常阅读。日常阅读可以只关注文本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情感,
3、但是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要兼顾语文的本体特征等其他要素。用文章学家程福宁先生的话来说,日常阅读是“文章阅读”,以汲取思想为目的,而“语文阅读”是基于学科教学的,旨在凭借文章获得关于语文的感性经验和语文知识。因此,语文教师的本文解读除了要弄明白文本的思想内容外,还要搞清楚作者为什么用这样的语文形式表达这样的内容。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要读出文本的原汁原味。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她备课时从来不先看教学参考书,而是自己反复地读文本,读出属于自己的见解和发现来。其实,每位教师都能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读出属于自己的对文本的真切理解。当然,这种理解一定要建立在对文本整体把握基础之上,千万不能抓住片言只语来随意
4、生发。这一点,在整个研修团队中已经获得共识。目前,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中存在着误读、泛读、浅读、偏读乃至自由化与庸俗化解读等。语文教师一定要下苦功夫,尤其在学生看不到、想不到、感受不到的地方多下功夫。文章不厌百回读,当我们不断地触摸文本,就能逐渐地与文本接通、耦合,就能对文本进行一步步地开掘,从而发现文本深处的宝藏。三、文本解读的关注点1关注整体“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者,乃有贵乎马者也。”虽然,九方皋没有弄清楚马的毛色和性别,但他能够从那么多匹马中发现千里马,这是其他人所办不到的,他关注的是马的品性,着眼点在
5、“内”而不在“外”。同样,文学艺术作品,重要的是整体美,是它各部分关系的匀称、均衡与和谐。阅读时如果见树不见林,得到的印象必定支离破碎,很容易违背作品原意。因此,要把文本真正看作一个“格式塔”,一个完形,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比如牛汉的滹沱河和我,有位教师就从滹沱河惊天的气势中,读懂了作者牛汉这条硬汉的生命之河。就以本文的主旨而言,教师读出了这样的含义,这是诗人经历了无数人生的波折之后,在古稀之年把视线落于故土之上,寻找精神的慰藉。文章似乎在讲述一条河流与一个人的故事,但在这条河流中我们分明感受到的是一种勇猛向前,敢于粉碎一切阻碍的气势,一种不甘于束缚,不甘于平庸,不断冲破障碍的热烈与雄浑,这
6、不就是我们这个民族所拥有的精神气质吗? “本”者根本,“命”者命运,一条河流就这样决定了作者一生的根本命运,一条河流的形象与一个人的命运是叠加在一起的,这是作者的生命在呼唤。这样的解读无疑是见到了整座森林,得了文本之“神”的。2关注语言无论是诗歌、散文,还是小说、戏剧,文学作品的感情都极其真挚,但真情不是空中楼阁,它必须有依托,而这个依托就是语言文字。很多时候,我们在大谈作家的人文精神和作品的深刻内涵同时,却忽略了表达这些思想情操的具体字词句,文章的思想、作者的情感无不寓于语言文字之中,这是语文的根本。如何从语言中读出文本的精神?汪曾祺先生对祝福中“剩”字的解释能带给我们以启示。鲁迅在小说中有
7、这么一句:“但是,谈话总是不投机,于是不多久,我便一个人剩在书房里。”汪老先生在关于小说语言一文中这样解释道:“剩是余下的意思。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孤寂无聊之感,仿佛被世界所遗弃,孑然存在着了。而且连四叔何时离去,也都未觉察,可见四叔既不以鲁迅为意,鲁迅也对四叔并不挽留,确实不投机。四叔似乎已经走了一会了,鲁迅方发现只有自己一个人剩在那里。这不是鲁迅的世界,鲁迅只有走。”暂且抛开文中的“我”可否与鲁迅划上等号这一问题,我们明白,解读文字时,不仅要注意字词的表层意思,而且要立足于全篇,根据文章前后的联系,对字词所包含的情感、意蕴作深入的理解。从审美学的角度言,这样的解释既包含了普遍意义,又超越了普遍
8、意义,具有了言语的特殊性,体现了语境的具体性。确实,有时候仅从一个字、一个词、一句句子入手,含英咀华,就能直达文本的“核”。比如萧红的祖父和我,文章开头写到,“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住着我的祖父。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这几句话就很值得深入品读。这样的加法是小学一年级的孩子都会做的,萧红为什么要写得这么啰嗦呢?知人论世,我们知道萧红的童年是不幸的,她没有从父母和祖母那里享受到爱抚,唯一在祖父那里享受到亲人的关怀和人世的温暖。细细品读,我们发现萧红之所以反复强调爷爷和自己之间的年龄差距,是为了说明年龄的间隔使祖父不可能陪伴我走更长的人生之路,所以愈发珍惜和祖父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教师 文本 解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