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变形与塑性变形.ppt
《弹性变形与塑性变形.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弹性变形与塑性变形.ppt(6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章 弹性变形与塑性变形,材料受力造成:,2.1 引言,弹性变形涉及构件刚度构件抵抗弹性变形 的能力。 与两个因素相关: 构件的几何尺寸 材料弹性模量 塑性变形的不同工程要求: 加工过程中降低塑变抗力 服役过程中提高塑变抗力,弹性与塑性在工程上的应用准则: 服役中构件的应力不能超过弹性极限或屈服强度 加工中的材料应降低弹性极限或屈服强度,2.1 引言,2.2 弹性变形,1、弹性变形的物理本质,外力(F)与原子间引力(a / r m)、斥力(b / r n)的平衡过程。,2.2 弹性变形,1、弹性变形的物理本质,外力引起的原子间距的变化,即位移,在宏观上就是所谓弹性变形。 外力去除后,原子复位
2、,位移消失,弹性变形消失,从而表现了弹性变形的可逆性。,2、固体中一点的应力应变状态,正应力: x 、 y 、 z 正应变: x 、 y 、 z 切应力:x y 、 y z 、 z x 切应变:x y 、 y z 、 z x,2.2 弹性变形,3、虎克定律,2.2 弹性变形,Hooke定律:在弹性状态下应力与应变之间的线性关系。,(各向同性体在单轴加载方向上的应力与弹性应变间的关系),谁是“弹性定律”的提出者?,由于弹性材料的长期使用,人们开始注意到材料形变的规律。最早对此进行总结的是齐国人,在考工记弓人中有“量其力,有三钧”的说法。,谁是“弹性定律”的提出者?,东汉的郑玄(公元127-200
3、)对此进行了注释,他写道: “假令弓力胜三石,引之中三尺, 弛其弦,以绳缓擐之,每加物一 石,则张一尺。”(周礼注疏),谁是“弹性定律”的提出者?,唐初,贾公彦对郑玄的注疏又作了进一步的注释。他指出:“郑又云假令弓力胜三石,引之中三尺者,此即三石力弓也。必知弓力三石者,当弛其弦,经绳缓擐之者,谓不张之,别以一条绳系两箫,乃加物一石张一尺,二石张二尺,三石张三尺。” 从考工记的记述来看,当时制作的弓大多为三石(即90斤)拉力的弓,这可能是当时较为标准的弓。,谁是“弹性定律”的提出者?,1676年,英国物理学家胡克(R. Hooke,1635-1703)以字谜的形式发表了关于弹性力的定律,即cei
4、iinosssttuv。1678年,他公布了谜底,即Ut tensiosie vis,中文的意思是“有多大的伸长就有多大的力”。 胡克和郑玄一样,他们都没有说明定律适用的范围。 由于郑玄的研究贡献,以胡克名字命名的定律名称是否应更名为“郑玄定律”或“郑玄-胡克定律”。若是这样,弹性定律的建立不是在17世纪,而是在2世纪了。,4、广义虎克定律,x = x - ( y + z ) / E,y = y - ( z + x ) / E,z = z - ( x + y ) / E,x y = x y / G,y z = y z / G,z x = z x / G,单向拉伸时:,x = x / E , y
5、 = z = - / E,2.2 弹性变形,5、常用弹性常数及其意义,2.2 弹性变形,1)弹性模量E,在单向受力状态下 : E 表征材料抵抗正应变的能力。 2)切变弹性模量G,在纯剪切应力状态下 : G 表征材料抵抗剪切变形的能力。 3)泊松比,在单向受力状态下: 表示材料受力后横向正应变与受力方向上正应变之比。,5、常用弹性常数及其意义,2.2 弹性变形,刚度: 概念:在弹性变形范围内,构件抵抗变形的能力称为刚度。 意义:构件刚度不足,会造成过量弹性变形而失效。 定义:,要增加零(构)件的刚度,要么选用正弹性模量E 高的材料,要么增大零(构)件的截面积A。,5、常用弹性常数及其意义,2.2
6、 弹性变形,空间受严格限制的场合:既要求刚度高,又要求质量轻。 因加大截面积不可取,只有选用高弹性模量的材料才可以提高其刚度,即比弹性模量(弹性模量/密度)要高。,5、常用弹性常数及其意义,2.2 弹性变形,5、常用弹性常数及其意义,2.2 弹性变形,5、常用弹性常数及其意义,2.2 弹性变形,弹性性能与特征是原子间结合力的宏观体现, 本质上决定于晶体的电子结构,而不依赖于显微组织, 弹性模量是对组织不敏感的性能指标。,6、影响弹性模量的因素,1)纯金属的E(原子半径):,E = k / r m (m1),2.2 弹性变形,2)合金元素和第二相,2.2 弹性变形,6、影响弹性模量的因素,对于金
7、属材料,合金成分对晶格常数的改变不大,因此其合金化对E改变不大。 在只要求增加抗变形刚度的场合,没必要选择合金,因此,结构材料只用碳钢即可满足要求。,合金中形成高熔点高弹性模量的第二相质点,可提高弹性模量,2.2 弹性变形,6、影响弹性模量的因素,3)温度,一般结构件: 50的工作温度范围内,E变化很小,视为常数。 精密件: E随T的微小变化造成较大使用误差。,4)加载速率,弹性变形速度远超一般加载速率,2.2 弹性变形,6、影响弹性模量的因素,5)冷变形,冷加工塑性变形后,E值略降低(4%-6%)。 大变形产生的变形织构将引起E的各向异性,沿变形方向E值最大。,2.2 弹性变形,6、影响弹性
8、模量的因素,2.3 弹性极限与弹性比功,1、比例极限 p,2.3 弹性极限与弹性比功,2、弹性极限 e,表示材料发生弹性变性的极限抗力,2、弹性比功 We(弹性应变能密度),材料开始塑性变形前单位体积所能吸收的弹性变形功。,2.3 弹性极限与弹性比功,制造弹簧的材料要求高的弹性比功:( e 大 ,E 小),We = e e e / 2 = e2 / (2E),通过适当热处理使材料具有高的e,2、弹性比功 We(弹性应变能密度),2.3 弹性极限与弹性比功,2.4 弹性不完整性,在应力的作用下产生的应变,与应力间存在三个关系:线性、瞬时和唯一性。 在实际情况下,三种关系往往不能同时满足,称为弹性
9、的不完整性。,2.4 弹性不完整性,1、弹性后效,瞬间加载-正弹性后效,瞬间卸载-负弹性后效,把一定大小的应力骤然加到多晶体试样上,试样立即产生的弹性应变仅是该应力所应该引起的总应变(OH)中的一部分(OC),其余部分的应变(CH) 是在保持该应力大小不变的条件下逐渐产生。 当外力骤然去除后,弹性应变消失,但也不是全部应变同时消失,而只先消失一部分(DH),其余部分(OD)是逐渐消失的。,2.4 弹性不完整性,1、弹性后效,应力作用下应变不断随时间而发展的行为 应力去除后应变逐渐恢复的现象 影响因素:组织的不均匀性;温度(升高); 应力状态(切应力成分大时)。 危害:仪表的准确性; 制造业中构
10、件的形状稳定性(校直的工 件会发生弯曲)。,2.4 弹性不完整性,1、弹性后效,弹性后效实例,2、弹性滞后(滞弹性),2.4 弹性不完整性,理想的弹性体其弹性变形速度很快,相当于声音在弹性体中的传播速度。 在加载时可认为变形立即达到应力-应变曲线上的相应值,卸载时也立即恢复原状,即加载与卸载应在同一直线上,应变与应力始终保持同步。,加载和卸载时的应力应变曲线不重合形成一封闭回线 弹性滞后环,2.4 弹性不完整性,在实际材料中有应变落后于应力现象,这种现象叫做滞弹性 (非瞬间加载条件下的弹性后效),2、弹性滞后(滞弹性),2、弹性滞后(滞弹性),2.4 弹性不完整性,对于多数金属材料,如果不是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弹性 变形 塑性变形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