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ppt(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内蒙古航天医院药械科 侯志强,抗菌药物是临床治疗感染性疾病最重要手段。这类药物的应用使许多严重感染(如感染性心内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等)的预后大有改观,使感染性疾病的病死率显著下降。但抗菌药物的应用也引起许多不良反应,甚至引起严重后果。临床应对抗菌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予以充分重视。 (预后(prognosis)的概念:预后研究就是关于对疾病各种结局发生概率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实际上,是指疾病发病后的临床实际进程和转归状况,是对疾病病程发展为各种不同的后果和结局,包括好转、痊愈、复发、恶化、伤残、并发症和死亡等的预测。),一、变态反应 几乎所有的抗菌药物都能引起变态反应,其临床表现
2、包括皮疹、过敏性休克、血清病样反应、药物热、血管神经性水肿、溶血性贫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再生障碍性贫血、剥落性皮炎等。 1、过敏性休克 青霉素引起过敏性休克最常见,其发生率为4/1015/10万,病死率约为510%。链霉素、磺胺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氯霉素、林可霉素、利福平等偶可引起过敏性休克。变态反应可发生在任何给药途径甚至在皮试时。有变态反应病史或家族史者容易发生过敏性休克,多数患者可于注射后530分钟内发生。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道阻塞、循环衰竭、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及皮肤过敏反应等。重症患者可在短时间内死亡,故须分秒必争就地抢救,立即皮下注射0.5%肾上腺素0.51.0ml,必要时可重
3、复应用。还可选用血管活性药物、扩容剂、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并辅以吸氧等急救措施。,2、药热 多数药热发生在用药后712天,热型为驰张热或稽留热,可同时伴有皮疹。应用-内酰胺类、氨基糖苷、万古霉素及两性霉素V后均可发生。药热的主要诊断依据为: (1)用药后感染得到控制,但体温反而上升,退热药常无作用; (2)体温虽高,但一般情况良好; (3)伴有皮疹或嗜酸粒性细胞增多; (4)停用抗菌药物后体温可于12日内迅速下降。,3、皮疹 几乎所有抗菌药物都可引起皮疹,但以青霉素、链霉素、磺胺类、氨苄西林等引起者多见。皮疹可为荨麻疹、斑丘疹、猩红热样或温疹样皮疹,严重者可表现为出血性紫癜、剥脱性皮炎、大疱
4、表皮松解萎缩性皮炎等。初次用药者可在用药后710天出现,再次接触者则可于数小时至12天内发生,停药后多于13天内消退。(青霉素或链霉素生产车间的工人可发生接触性皮炎) 。静脉快速滴注万古霉素可引起组胺释放,产生“红人综合征”。四环素类可引起光过敏性皮炎。,4、其他 血清病样反应及血管神经性水肿多见于应用青霉素后,一般并不严重,但血管神经性水肿如发生在脑部或呼吸道,则可能危及生命。,二、肾毒性 肾是多数抗菌药物的主要排泄器官。药物通过肾小球滤过或经过肾小管分泌,有些药物在肾小管再吸收或在肾小管中浓缩,容易损伤肾或因在肾蓄积而产生肾毒性。磺胺类、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类、两性霉素B、万古霉素、-内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抗菌 药物 不良反应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