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心转移.ppt
《文化中心转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中心转移.ppt(6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主讲:杨洁 文史学院 QQ:493270664,中国历史地理学,Historical Geography,第十五章 文化中心演变与风俗区域特色,历史文化区的起源与分界,历史时期的文化中心区变迁,文化重心区的东移南迁,主要文化区的地域特色,目录,中国历史文化地理,周礼载:“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指“文治教化”之意。西方“文化”一词出于拉丁文culture,原意为耕作,引申至人们培育、创造、发展起来的与天然状态有别的事务。 广义上,文化是指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但以狭义言之,则主要指社会的精神文化。 历史文化地理,就是研究不同时期各种文化现象的时代差异
2、和地域差异,并探讨其变化、发展的各种自然和社会背景。是历史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 文化区(文化地理区)指地表陆地上具有共同文化特征的地区。文化区的形成是一定历史与地理条件的产物,其发展、变化自然也与时间、空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严格地讲,文化区不仅是一个空间地域概念,而且是一个随着时间的演替、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空间单位。,文化与环境 礼记王制篇是指出: 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刚柔轻重,迟速异齐,五味异和,器械异制,衣服异宜。中国戎夷,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矣;西方曰戎,被发衣皮,有不粒食者矣;北方曰狄,衣羽
3、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汉书地理志说:“凡民函五常之性,而其刚柔缓急,音声不同,系水土之风气,故曰风;好恶取舍,动静亡常,随君上之情欲,故谓之俗。” 地理环境的不同与地理隔绝是造成区域文化的主要因素。 政治上的不统一,又促使这一隔绝的作用增大,区域文化特色更加明显,并有稳固的传承性。,中国地理环境整体结构特征,影响着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总体特色,使其在世界文化中显示出东方文化的独特风貌。然而,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东、西、南、北的差异相当悬殊,民族分布复杂,各地经济、社会、历史与文化发展的背景又各不相同,因而形成了人文景观形形色色的一系列文化地理区。我国文化地理
4、分布的变化,主要表现为: 一方面是农耕文化区与游牧文化区的对峙、交流与统合; 另一方面就是文化重心区域分布的不断东移南迁,而且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一、历史文化区的起源与分界,(一)中华民族文化的起源 在远古时代,从地域分布上看,中华民族文化的起源是多元的,地理分布广泛,从时间上讲,中华民族文化的起源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从我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的地理分布看,黄河流域地区的文化遗址分布最多,最为密集,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分布次之,从而初步形成了中国古代区域文明是以黄河流域地区为主、长江流域地区为辅的早期文化中心区。 故一般认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在黄河流域。,黄河流域:干旱少雨的气候粟类等耐
5、旱、生长期短的作物旱作农业区; 北方草原:更加干旱少雨矮草、灌木畜牧业; 长江流域:水热气候条件优越水稻传统的稻作文化区。,(二) 中华民族两大文化区体系的分界,对于中华民族汉文化区的划分,从历史文化地理的角度而言,既是一个具有历史学意义的概念,也是一个具有地理学意义的概念。一般而言,中华民族文化区之间没有十分明确的自然地理界线。 从地理学的角度看,在我国农耕文化中,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以秦岭淮河为南北地理尤其是气候的分界线。但在我国境内,除农耕文化外,还有更广大的草原沙漠地区分布的主要是少数民族的游牧生产方式以及与此相伴的游牧文化。,1.东南农耕文化与西北游牧文化,东南地区农耕文化与西北地区游
6、牧文化的分界线:,一种观点认为,根据地理学界的传统习惯,有一条明显的东、西两大部分的分界线,即以今黑龙江的黑河至云南腾冲一线的“胡焕庸线”。,长城也是中国自春秋战国以来的文化区域的一种分野界线。,从一定意义上讲,与其说长城是中国古代若干王朝的北部疆界边界,不如说是中华文化圈内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这两大文明形态的区域分野标志。 长城,作为中华民族主要文化区域的分界线,在历史上不同时期,位置不断向南退缩的走向,大致反映了相应的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尤其是气候渐趋寒冷的变化。 长城虽然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人造工程,但它所处的“燕山”一线作为中华民族两大文化区体系的分界,却有着“天然”的分界意义。,2. 南北
7、文化区的对峙、交流与融合,在中国历史上,从一定意义上说,不同时期南、北不同政权之间的对峙,本质上就是南北不同文化区域的对立。不过,当这两种文化区域的对立持续到一定时间呈现出疲态以后,就会出现不同文化之间的自然交流,以致最终形成必然的融合。 可以认为,中华民族历史上不同文化区的发展与变化过程,实际上就是不同文化区之间的对峙、交流与融合。,不同区域文化或文化区的形成,都是特定地理环境的直接或间接的反映,是人们在一定空间条件下活动的历史产物,是人类文化综合作用的地域表现。 一般而言,在中华民族文化区内: 南米北面 南细腻北粗犷 南柔北刚,二、历史时期的文化中心区变迁,(一)先秦时期的文化走势,早在先
8、秦时期,中国的主流文化就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主要是“华夏”与“夷狄”之分。,随着西周建国而广泛传播的周文化,迄止春秋末年,在各地的影响程度迥乎不同。 周、鲁是周文化的中心,礼乐昌盛;其次是晋、卫、宋、齐,对周文化都有所发展;而秦、楚等国仅社会上层受到周文化的影响。 及至战国时期,由于长期分裂的政治形势及各地的文化传统、学术文化的发展,存在着显著的地域差异。,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文化特色与融合,“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 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 楚国:道家与辞赋最具特色; 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行; 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文化,本土文化一直较为落后。
9、,六国自然环境条件的趋于一致, 促使了各国在习俗文化上的相互融合、吸收,产生一批文化人才,以关东的齐鲁三晋郑卫周等地最为兴盛,成为当时的文化中心区。 西边的秦和南边的楚,则相差就较大了,其习俗文化与戎、蛮相近,其两国“夷狄视之”。,秦汉的统一,为各地区文化的交融与发展,提供了政治环境,但是,各区域文化一但形成,便具有的传承性和排他性,使各区域的文化特色能够发展和延续下去。 关西出将,关东出相。 关中地区是秦汉时期中央王朝的政治中心所在,但其文化发展却比不上关东地区,关中地区的文化发展可以武帝朝为界线,分前、后期。,(二)秦汉时期的文化中心区,西汉定都关中之后,京师文化机构的发展,官僚集团结构的
10、变化,以及关东向关中地区的移民,使得三辅文化迅速发展起来,如武帝时期开始设五经博士,使儒学文化开始兴盛于京师。 关东地区,汉书地理志说:“汉兴以来,鲁、东海多至卿相”,据统计:西汉丞相46人,依其籍贯或出生地而计,属山东者36人。其中,出相较多的沛、邹鲁、东海及河内诸郡。其中的鲁国经学人才特别众多,多位致丞相,宣帝、元帝以后尤盛 。 齐鲁之地成为当时的文化中心,中国文化中心区初步形成。,东汉时期呈现出:“三秦饶俊异,汝颍多奇士”、江南相对落后的区域文化特色。 颍、汝一带为帝乡,文武功臣众多,带动了当地的文化发展,公卿、学者、士人辈出,著述丰硕,居于诸国之前列。东汉末曹操与荀或书曰:“颍汝因多奇
11、士” 。不少汝颍士人为当时的军阀混战运筹帷幄。直到东晋仍有“汝颍之士利如锥”之说。 “吴楚之民,脆弱寡能,英才大贤,不出其土。比技量力,不足与中国相抗。”,秦统一后,尊崇三晋法家之学与东方滨海地区的阴阳五行说,并试图用法家学说来统一文化,但这一努力随秦帝国的瓦解而中断。 至汉,则先后有黄老之学、儒学独尊以及相关的古文经学、今文经学等。秦汉时期文化的演变一直以关中地区为轴心,以北方中原一带为主要舞台,形成了代表区域文化发展典型的三秦文化与河洛之学等“都邑文化”。 秦汉的区域文化虽相对稳定,但绝不是静止不变的。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东汉末年的荆州学派的形成和发展。,魏晋南北朝是一个民族关系复杂、社会动荡
12、不安,以缺乏积极进取的”玄学“为代表的文化衰落时代,这一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儒家文化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二)南北朝时期文化的各自发展,江南文化的发展: 文学:田园诗的代表为陶渊明,是今江西九江人,为东晋刘宋时期的诗人;山水诗的代表是谢灵运、谢眺(tio音跳)、颜延之等。 文学评论:成就很大的是南朝齐的刘勰文心雕龙和南朝梁钟嵘的诗品。 制度文化:东晋及南朝实际上是汉晋政权的移植,保持着中国制度文明。,北方文化发展: 北朝除乐府民歌(敕勒歌、木兰辞)外,文人诗坛一直比较荒凉。 制度文化:向江南学习。北魏考文帝在“改革朝仪”时,指定的两位主持者是刘昶(chng)和蒋少游。 北方人由于自认承继
13、着汉晋以来的文化传统,具有强烈的文化优越感,中原人常常咒骂南方人为“貉(hao号)奴”。出于自卑的心理,吴地人士则企慕中原,仿效洛阳的书法,语言、哀哭和居丧,如“转易其声音,以效北语,乃有遭丧者而学中国哭者(葛洪抱相子讥惑篇)”。当时洛阳玄风传播到江南,清谈要说标准的洛阳话,洛阳话成为南朝的官话。南朝士族读书时要仿效洛阳书生特有的腔调,称为“洛生咏”。,北方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对立与冲突中,由于胡族文化的落后性,加上这种文化在离开原有的环境空间后,表现出与现存环境的不适应性与矛盾性,从而丧失了其文化赖以生存的基础。随着时间的推移,胡族文化在中原地区就走上了学习、吸收汉族文化并与其交流的道路。,
14、(三)隋唐时期的文化中心区,隋唐时期开始采取科举取士制度。进士的培养是一个地区学校教育和文化习俗的综合表现,因各地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不一致,进士数量的分布也呈现出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地区的文化发展情况。,唐代进士数:,河南 184人; 河北 160人; 陕西 149人; 江苏 115人; 山西 96人; 山东 77人; 甘肃 59人; 福建 56人; 浙江 50人; 江西 35人。,唐宰相分布:,宰相是仕途的最高目标,也是一般文化人争取的至高职位。就宰相的籍贯分布来说,唐朝代宰相世族几乎全在北方。根据唐宰相世系表,唐代宰相全部共有369人,属于98个民族,十分之九为北方人,尤其是关中和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中心 转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