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 自然地理第3节 地球运动——第④课时 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四季五带.ppt





《必修一 自然地理第3节 地球运动——第④课时 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四季五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一 自然地理第3节 地球运动——第④课时 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四季五带.ppt(7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章 行星地球,第三节:地球运动,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本节主要内容: 一、昼夜长短及其变化 二、正午太阳高度及其变化 三、四季更替 四、五带,一、昼夜长短及其变化,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概念:昼弧是指纬线位于白昼的部分,夜弧是指纬线位于黑夜的部分。,A,B,C,30N,(一)昼弧和夜弧,(二)昼夜长短,1、表示:一个地方的昼夜长短的关系,可以这个地方所在纬线上的昼弧和夜弧的关系来表示。,A,B,C,30N,2、昼夜长短的三种情况:,G,H,I,30S,D,E,E,:昼长夜短,如图30N上的昼夜情况,:昼夜等长,如图赤道上的昼夜情况,:昼短夜长,如图30S
2、上的昼夜情况,(三)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3、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太阳直射点移动。,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南半球反之),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全球昼夜平分,全球昼夜平分,昼最长、夜最短,北极极昼,昼最短、夜最长,北极极夜,直射点北移,直射点南移,直射点北移,直射点南移,昼变长、夜变短,昼变短、夜变长,昼变短、夜变长,昼变长、夜变短,(三)昼夜长短变化的过程,2、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练习册P21),春分日:全球昼夜平分,昼夜都为12小时,(三)昼夜长短变化的过程,2、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夏至日:北半球达到昼最长、也最短,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三)昼夜长短变化的过程,2、昼夜长短的
3、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昼夜都为12小时,(三)昼夜长短变化的过程,2、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冬至日:北半球达到昼最短、也最长,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三)昼夜长短变化的过程,(三)昼夜长短变化的过程,(四)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1、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北或南),则哪个半球就会昼长大于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长,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2、赤道地区全年昼夜等长,(四)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3、太阳直射点向哪个方向(北或南)移动,则哪个半球(北或南)的昼长就变长。,(四)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4、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四)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建瓯一中
4、林样根,5、同一条纬线上同一日里的昼夜长短相同,(四)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建瓯一中 林样根,6、南北半球度数相同的纬线上,昼长关于24小时互补。,(四)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建瓯一中 林样根,昼长+夜长=24,昼长=(昼弧所跨经度360*)24,(五)昼夜长短相关计算,数格子的方法判断昼长和夜长,日出时间=12-昼长2 日落时间=12+昼长2 昼长,(六)昼夜长短相关计算,春秋二分,北半球的夏至日,北半球的冬至日,(六)几种常见的昼夜视图,(六)几种常见的昼夜视图,二、正午太阳高度及其变化,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O,h,地平面,1、概念:太阳高度角,指太阳光线与地平面某地的夹角,用字母h表示。,(
5、一)太阳高度角,(一)太阳高度角,2、取值范围:,O,h,地平面,0,90,0h90,3、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过程,(一)太阳高度角,白天: h0 日出日落: h=0 晚上: h0,O,h,地平面,B,A,C,D,正午,日 出,日 落,最大,(二)等太阳高度线,1、等太阳高度线概念:某一时刻,太阳高度角相等的各点连接而成的线就是等太阳高度线。,N,S,O,A,A,B,O,N,S,侧视图,正视图,0,30,60,0,30,60,(二)等太阳高度线,2、等太阳高度线变化规律:等太阳高度线数值以太阳直射点为圆心(太阳高度角为最大90)向四周呈同心圆状递减,越靠近直射点越大。,N,S,O,A,A,B,O,
6、N,S,侧视图,正视图,0,30,60,0,30,60,(二)等太阳高度线,2、等太阳高度线变化规律:太阳高度为0的等太阳高度线(或最外围一圈等太阳高度线)是晨昏线。,N,S,O,A,A,B,O,N,S,侧视图,正视图,0,30,60,0,30,60,(二)等太阳高度线,2、等太阳高度线变化规律: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正午12:00。,N,S,O,A,A,B,O,N,S,侧视图,正视图,0,30,60,0,30,60,(二)等太阳高度线,3、等太阳高度线:其它视图。,(三)正午太阳高度角,1、概念:某地正午12:00时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是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角。用H表示。,(三)正午太
7、阳高度角,2、计算:,H=1=90(43),太阳光线平行,OA垂直于A所在地平面,12=90,, 1=902,23=4,2=43,4=A地纬度,3=太阳直射纬度,H=90(当地纬度直射点纬度),(三)正午太阳高度角,同理可证 当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时点A的计算公式为 H=90(当地纬度直射点纬度),2、计算:,H=90-|当地纬度直射点纬度|(同减异加),3、变化规律:,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时间相同,不同纬度地方的变化规律,(三)正午太阳高度角,3、变化规律:时间相同,不同纬度地方的变化规律,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春秋分日时,太阳直射赤道,赤道
8、太H达到最大,全球H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三)正午太阳高度角,3、变化规律:时间相同,不同纬度地方的变化规律,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各地H达到一年中最大,南半球各地H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全球H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三)正午太阳高度角,3、变化规律:时间相同,不同纬度地方的变化规律,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各地H达到一年中最大,北半球各地H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全球H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三)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化(思考在过程中变大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必修一 自然地理第3节 地球运动第课时 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四季五带 必修 自然地理 地球 运动 课时 昼夜 长短 太阳 高度 变化 四季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