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培训课件.pptx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培训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培训课件.pptx(14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体系工作,双体系,学习内容,风险分级管控 隐患排查治理,两个方面,企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管控 提升防范事故能力行动计划,严格实施,弄清概念,厘清关系,掌握方法,制定指南,目的,前 言 构建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目的是要实现事故的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是“基于风险”的过程安全管理理念的具体实践,是实现事故“纵深防御”和“关口前移”的有效手段。是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核心内容,是企业主要负责人的主要安全生产职责要求之一。 双重体系构建对企业来讲不是新生事物,而是OHSAS18001中4.3.1要素的深化、是AQ3013中“风险管理”要素的系统和细化
2、。无意增加企业负担,而是精准治安和源头预防的具体落实。但是,任何管理水平的提升或更新均需要大家认识再提高、掌握再专业、执行再规范!,第一部分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责任和内容 一、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基本概念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5,学习目的讲清楚,为什么?,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事故 纵深预防,过程安全 管理,识别危险源 管控风险 排查治理隐患,有组织 有系统、有规范,二、生产经营单
3、位的职责 1、生产经营单位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责任主体。 2、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程的要求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3、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和监控责任制。 4、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保证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所需的资金,建立资金使用专项制度。 5、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定期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排查本单位的事故隐患。 6、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事故隐患报告和举报奖励制度,鼓励、发动职工发现和排除事故隐患,鼓励社会公众举办。,7,风险分级管控 基于风险的非强制性思维 管控过程,区别与联系,隐患排查治理 基于后果的强制性思维 管控结果,基于风险:
4、对生产现场焊接切割作业氧气瓶和乙炔气瓶的安全间距问题,国外一般不做硬性要求(我国的安全规程要求,二者间距不少于5m,二者距离明火间距不少于10m。),所以他们在作业过程中二者都是放置在一个推车上使用的,当然防倾倒措施、现场警示标志和灭火器材是要求企业要考虑的。美国对高处作业的高度标准是以1.8m为起点的(因为他们根据人机工效学实验发现,按照人体登高作业时,一旦坠落,势能的转换,与地面的撞击力完全可以使人受到伤害。甚至一些企业自己设定的高处作业管控高度为1.6m。而我国的规定是距离坠落基准面2m及以上。),基于后果: 以天津港8.12瑞海公司仓库爆炸事故为例,虽然在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开业条件和技
5、术要求中规定:距离不少于1000m的字样,其实该起事故的爆炸威力的波及范围接近3000m,当然如果在1000m之外的话,损失程度会大大降低。但是即使该仓库满足1000m的要求,仍然规避不了3000m的爆炸波及范围。 这里,顺便声明一下,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及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中,均提到的是“防火间距”而并没有对“安全距离”提出要求。而防火间距是为防止着火建筑在一定时间内引燃相邻建筑,便于消防扑救的间隔距离(例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甲类危险品仓库距离高层民用建筑、重要公共建筑的防火间距仅为50m)。也就是说:防火间距其实是经验距离,而安全距离则是数学概念。前者是半定量(或定性,属于经验要求)
6、,后者是定量(需要根据爆炸当量进行数学模型计算,是客观要求)。,1 概念,2 风险管理,3 隐患排查治理,4 风险等级管控体系,5 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讲课提纲,6 安全瓶颈破解探讨,几点说明:,需要大家弄清基础知识和原理,为推行提供支持,建立在“基于风险”的过程安全理念基础上,在做好隐患末端治理的同时,向源头推进,将事故预防“关口前移”向“纵深防御”推进,改变以前的风险分级划分认知,落实主体责任 1、法律法规 2、标准规程,安全文化,危机四伏,高度,底线思维 红线意识,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形势的最大禁忌误判,真安全,构建两个体系的最终目的: 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事故致因理论告诉我们: 管理缺
7、陷是事故的根本原因,美国杜邦自1912年开始统计事故规律发现: 96%的事故是人的因素,双体系与OHSAS18001 严重性:是指事故发生后能够给企业带来多大的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 其中任何一个不存在,则认为这种风险不存在。,风险的特点: 1、客观性有危险源就会伴随风险。 2、偶然性风险具有动态性,事故发生需要条件,即不安全行为和隐患的存在不一定在预期时间内产生后果。 3、损害性风险的变现会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等发生。 4、不确定性事故发生可能性与后果会因管理变量而随机变化。尤其是可能性会因管理水平的差异性发生较大的变化。 5、相对性(或可变性)承受风险损失的能力不同,对风险的认知
8、就会不同。 6、可控性可以从降低事故发生概率和减弱事故后果两个方面来削减风险损失。,说明1:,(1)风险是危险源的属性,危险源是风险的载体; (2)风险管理是企业安全管理的核心。企业一切的安全事务(建章立制、安全培训、安全检查等)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控制风险; (3)风险管理是指开展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以及采取风险控制措施策划与实施的全过程。,说明2:,(1)控制风险首要任务是控制和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其次是减弱事故后果。 (2)影响可能性大小的首要因素是管理状态,在未采取减弱事故后果的措施前,后果的大小往往是可以客观推定的。 (3)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小,而后果严重,则风险很大; 事故发生的频次高
9、,而后果相对较轻,则风险很大;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趋向无穷小,即使客观后果严重,则风险很小; 但不论后果多么轻微,在风险控制上均应期望可能性趋向无穷小。,说明3:,(1)风险-Risk,是外来词。最早源于航海领域,即刮风有危险(逢七不开);后来延伸至保险领域,再后来拓展到整个金融领域,如“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即投资有赚也有赔在金融领域,“风险”一词,意指有好的结果也有坏的结果。 (2)在安全生产领域里面,专指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等同于我们传统安全管理领域里面的“危险”,风险的分类,(1)固有风险设备、设施、场所等本身固有(赋存、带有)的能量(电能、势能、机械能、热能等等);危险物
10、质(氢气、煤气、油品、液氨等)燃烧、爆炸等产生能量或有害物质。 (2)现实风险人员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 因素及安全管理缺陷。 (3)潜在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善、不健全可能导致现实风险发生的各类因素;违背法规及标准规程,如各类人员的安全资格培训、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特种设备检测检验、职业健康安全与消防投入及验收等。,1.1 定义与术语,1.1.3 可接受风险 Acceptable Risk 根据组织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已被组织降至可容许程度的风险。 (引自GB/T28001-201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要求) 注:(1)安全具有相对性。 (2)风险控制水平只能实现更低,
11、“零风险”的目标是不可能实现的。 (3)可接受风险与不可接受风险也是相对的。,1.1 定义与术语,1.1.4 事故隐患 Accident potential 隐患,含义是隐蔽、隐藏的祸患。即为失控的危险源,是指伴随着现实风险,发生事故的概率较大的危险源。隐患一般包括人(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物的不安全状态)、环(作业环境的不安全因素)、管(安全管理缺陷)等4个方面。 1.1.5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通过制定事故隐患分类规定、确定事故隐患排查方法和事故隐患风险评价标准,并对不同风险等级的事故隐患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即为隐患排查治理。隐患排查治理措施一般包括:法制措施、管理措施、技术措施、应急措施等
12、四个层次。,1.1 定义与术语,1.1.6 重大危险源 Major hazards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单元是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生产经营单位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说明:1993年6月第80届国际劳工大会通过的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公约将“重大事故”定义为:在重大危害设施内的一项活动过程中出现意外的突发性的事故,如严重泄漏、火灾或爆炸,其中涉及到一种或多种危险物质,并导致对工人、公众或环境造成即刻的或延期的严重危险。 国际社会普遍采用:重大危害设施 Major
13、hazard installations,1.1 定义与术语,1.1.7 风险点 是指伴随风险的部位、设施、场所、区域等的总称。风险点有时亦称风险源,如原料罐区、液氨站、变配电室、危化品仓库;合成氨装置的冷凝器、换热器等等。 排查风险点是风险管控的基础,对风险点内的不同危险源(与风险点相关联的人、物、环境及管理等因素)进行识别、风险评价以及根据评价结果采取不同控制措施是风险分级管控的核心。,1.2 危险源、事故隐患与重大危险源包含关系,1、危险源包括事故隐患与重大危险源; 2、事故隐患是危险源,危险源不一定是事故隐患; 3、重大危险源不一定伴随着事故隐患。,1.3 危险源、隐患与事故之间的逻辑
14、关系,危险源失控会演变成事故隐患,事故隐患得不到治理就会发生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质变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事故(财产损失或人员伤亡)。,示例:,1、该龙门吊是危险源,因为它带有能量(电能),同时它能使物体带有势能和动能。 2、完好的设备是危险源,但没有构成隐患。 3、但当钢丝绳出现断丝现象时,就出现了隐患,但断丝数较少时(尤其载荷小时),虽然存在隐患,但不会发生事故。 4、当断丝数目增加到一定的量,尤其是载荷过大时,就会发生断绳事故。,1.4 重大风险 、重大危险源、重大事故隐患关系,重大风险 (Major risk)是指发生事故可能性与事故后果二者结合后风险值被认定为重大的风险类型。 (1)重大
15、危险源不一定伴随重大风险,即风险可控性。 但实际工作中“安全冗余”和直观判定,往往将之定性为重大风险。目的为提高安全关注度。 (2)事故隐患一定伴随现实风险,往往事故一触即发。 (3)重大事故隐患一定伴随重大风险,距离事故一步之遥。,示例:三者之间的关系,(1)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18218-2009)汽油的储存量达到:200T及以上即为重大危险源。 (2)从风险定义考量,不一定意味着具有重大风险。一旦爆炸后果极其严重,但由于本质安全到位,事故可能性趋向很小很小,L&C的结合值则很小。 (3)发现一处防雷接地脱焊,则视为隐患,但不宜定性为重大隐患;若没有设计避雷系统则是重大隐患
16、。,1.5 危险源、隐患关系示例,危化品企业,1.6 两个体系的区别,2 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步骤,风险识别,风险管理,风险分析,风险评价,2.1 危险源的辨识,定义: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引自:GBT28001-201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要求 说明:简单讲就是找到它,并对有关性质做出判定。 (1)识别危险源的存在:有没有?在哪里?是什么? (2)确定其特性:状态是好是坏?诱发那种事故?谁会受到伤害?等等。 (3)过程:过程意味这需要先后顺序,即有定义、有标准、有识别的方法;有组织、有人员、有时间、有处置等等。,2.2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常用的辨识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17、 a)询问、交淡; b)查阅有关址录, c)现场观察; d)获取外部信息; e)工作危害分析(JHA); f)安全检查表(SCL); g)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AZOP); h)事件树分析(ETA); i)故障(事故)树分析(FTA)。,2.2.1 工作危害分析 (JHA),(1)工作危害分析的起源 工作分析(Job Analysis)的观念很早就已出现在工业及工程界。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工作分析已在美国企业萌芽,到40年代,大部分企业均已实施了工作分析。实施工作分析是企业的一项基础工作,需要扎实有效地开展,做好工作分析会使得管理措施更有针对性。 工作危害分析(Job Hazard Analys
18、is,JHA)又称作业安全分析(Job Hazard Analysis,JSA)、作业危害分解(Job Hazard BreaKdown),是一种定性风险分析方法。 JHA方法是美国葛理瑪教授 ( J o h n D G r i m a l d i ) 于1947年提出的一套防范事故方法。美国安全工程师学会将工作危害分析定义为将工作方法或程序分为各个细项,以了解可能潜在的危害,并定出安全作业的要求。,(2) JHA的特点方法简单易行。工作危害分析方法较为直观,分析过程简单,没有复杂的理论推理,便于在班组基层推广。该方法不进行风险大小的判定,只需找出危险源并提出治理措施和补偿措施。工作危害分析实
19、现了对工作场所和作业活动的全面覆盖。工作危害分析是基于工作分析的基础之上的,因此能够全面地识别出生产作业活动中所有可能的风险,并针对可能风险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3)进行JHA应按照以下步骤实施:确定工作危害分析的生产场所和区域;对确定的生产场所和区域进行工序(包括辅助设施作业活动分析)划分;对每个工序进行工作内容分析;确定每进行一项工作内容可能存在的危害类型;确认已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中还存在的缺陷和还未采取的控制措施,并提出相应的补偿措施;针对工作危害分析结果中属于重大风险的项目,或者存在重大控制措施缺陷的,制定企业的目标和管理方案,并加以实施,从而实现保障安全生产的目的。,(4)进行JH
20、A的工作要求 为确保工作危害分析的有效性,企业应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对企业内各个生产单位的工作危害分析工作进行专业培训和指导。工作危害分析工作尽可能自下而上地开展,这样会更全面地识别出作业现场的工作危害,而不是靠工作小组独自地开展工作,这样容易在针对性和全面性方面发生偏差。 企业应参照以下要求组织开展该项工作:组成企业的工作危害工作小组,并确定小组组长;组织力量或聘请专家进行JHA方法的培训;工作小组进行任务分工。便于小组成员按照专业进行资料准备;工作小组应集中一段时间进行工作准备。包括有关安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事故案例等的资料收集和学习;工作表格等工具的准备等。,为确保分析标准的一致性,小
21、组可以选择一个典型的操作进行工作危害分析试点,全部成员参加,以便大家统一对分析标准的理解。企业规模较大时,应要求二级单位成立工作小组,然后对其进行专业培训和方法指导,以确保工作危害分析的应用效果。在进行工作危害分析时,成员之间应进行充分沟通,确保分析结果的客观性和可靠性。各级工作小组均应对工作危害分析结果进行确认,防止风险值出现偏差,并对风险控制措施的策划进行确认。 注:如果企业规模较小,人员的安全素质和企业的安全管理基础相对较弱的,开展工作危害分析可以由企业成立的工作小组负责完成。,2.3 风险评价方法,风险评价的方法简介 安全检查表法 专家评议法 危险指数法 危险性预先分析方法 故障假设分
22、析方法 故障假设分析/检查表分析方法 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 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 故障树分析 事件树分析 人员可靠性分析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或修正),2.3.1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2.3.1.1方法介绍 美国的KJ格雷厄姆(KenethJGraham)和GF金尼(GilbertFKinney)研究了人们在具有潜在危险环境中作业的危险性,提出了以所评价的环境与某些作为参考环境的对比为基础,将作业条件的危险性作为因变量(D),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E)及危险严重程度(C)作为自变量,确定了它们之间的函数式。 D=L E C 根据实际经验他们给出了3 个自变量的
23、各种不同情况的分数值,采取对所评价的对象根据情况进行“打分”的办法,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出其危险性分数值,再按危险性分数值划分的危险程度等级表,查出其危险程度的一种评价方法。这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方法。,2.3.2 LEC修正法(MES法) 风险是指特定危害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结合。人们常常将可能性L的大小和后果S的严重程度分别用表明相对差距的数值来表示,然后用两者的乘积反映风险程度R的大小,即RLS。其中: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人身伤害事故和职业相关病症发生的可能性主要取决于对于特定危害的控制措施的状态M和人体暴露于危害(危险状态)的频繁程度E1;单纯财产损失事故和环境污染事
24、故发生的可能性主要取决于对于特定危害的控制措施的状态M和危害(危险状态)出现的频次E2。,控制措施的状态M 对控制措施的状态M对于特定危害引起特定事故(这里“特定事故”一词既包含“类型”的含义,如碰伤、灼伤、轧入、高处坠落、触电、火灾、爆炸等;也包含“程度”的含义,如死亡、永久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暂时性全部丧失劳动能力、仅需急救、轻微设备损失等)而言,无控制措施时发生的可能性较大,有减轻后果的应急措施时发生的可能性较小,有预防措施时发生的可能性最小。 控制措施的状态M的赋值见表B.1。,人体暴露或危险状态出现的频繁程度E 人体暴露于危险状态的频繁程度越大,发生伤害事故的可能性越大;危险状态出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全生产 风险 分级 隐患 培训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