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体易位.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染色体易位.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染色体易位.ppt(7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0/10/29,1,第六章 染色体易位,2020/10/29,2,第一节 易位的类型与发生一、易位的主要类型,(一)插入易位,图6-1 三种插入易位的发生过程.A易位段插入同一染色体臂;B易位段插入同一染色体的另一臂;C易位段插入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2020/10/29,3,二)简单易位简单易位又称末端易位,指一条染色体发生断裂之后,其无着丝粒节段重新接到另一非同源染色体的末端。其遗传:如人类t(7;9)(第九号染色体片段易位到第七号染色体上)。单向易位的个体减数分裂时可能产生四种不同的配子,和正常人结婚时可能产生四种后代:部分单体;部分三体;正常人和平衡易位的携带者。部分三体表型异常,
2、智力低下。部分单体虽未在后代中发现,但可以预计对携带者的影响更为严重。因大片段的缺失往往配子难以成活或不育,故未能发现这种个体。平衡易位表型常常是正常的,但带有缺失和重复的染色体,和正常人婚配后,其后代同样出现以上四种类型,形成家族性染色体异常智力低下 。,2020/10/29,4,(三)相互易位:非对称易位与对称易位,2020/10/29,5,二、断点发生的位置与诱发易位的因素,1、易位断点多发生在着丝粒周围异染色质区 2、自然可诱发易位 3、非同源染色体联会 4、理化因素如射线等 5、转座子诱发,2020/10/29,6,第二节 易位的细胞学行为,一、粗线期联会,2020/10/29,7,
3、图6-3 玉米T8-9a杂合体粗线期染色体联会的形态,图6-4 玉米T2-6a杂合体粗线期: A. 同源联会;B. 部分非同源联会;C. 局部不联会,2020/10/29,8,二、交叉形成与终变期构形,表6-1 几个玉米杂易位的易位段长度、终变期染色体构型与花粉败育率,*50%小花粉粒,但大部分具有淀粉粒。 *包括小的和具有部分淀粉的花粉粒。,2020/10/29,9,三、中期I排列与后期I分离方式 中期I排列方式: 后期I分离方式 O型 邻近式I 同源着丝粒走向两极 邻近式II同源着丝粒走向一极 Z型 交替式,2020/10/29,10,2020/10/29,11,2020/10/29,12
4、,图6-6 玉米T5-6c杂合体粗线期联会模式,其它非易位段,其它非易位段,易位段,易位段,中间段,2020/10/29,13,四、交换对配子育性的影响与各分离方式比例 交换可以发生在三个部分 1、易位段:只影响细胞的遗传组成,不影响NOR数量的变化。 交替式分离:产生有功能的四分孢子各具一个核仁。 邻近I分离:一极有4个NOR,另一极无NOR。产生的四分孢子,都是缺失重复和不 育的,但两个会出现双核仁,另外两个为分散核仁。 邻近II分离:a、c与b、d分开)产生的四分孢子,也是缺失重复和不育的,但都有一 个NOR,故都有一个集中的核仁。 2、着丝粒以外的非易位染色体臂:(同易位段交换) 3、
5、中间段: 交换发生在中间段,在一个发生单交换或三线双交换的细胞,交替式或邻近I式分离产生一种“交换型四分孢子”,其中一个孢子无NOR,形成分散核仁,一个有两个NOR,可能形成双核仁,另外两个各具一个NOR,因而为单核仁。具单核仁的孢子发育正常,分散核仁与双核仁孢子是缺失重复的。如果发生邻近II式分离,其结果将会产生一个“交换型四分孢子”或者一个类似正常的单核仁四分孢子,但都是缺失重复的(表6-2)。,2020/10/29,14,中间段无交换(交替式分离),染色体构成,后期I 交替式分离,6,56,65,5,2020/10/29,15,后期II,可育,可育,可育,可育,每个细胞有1个核仁组织者,
6、2020/10/29,16,中间段无交换(邻近I分离),染色体构成,后期I 邻近I分离,6,56,65,5,6,65,56,5,2020/10/29,17,后期I 邻近I式分离,2020/10/29,18,后期II 四个配子均不育,2020/10/29,19,中间段无交换(邻近II分离),染色体构成,后期I 邻近II分离,6,56,65,5,2020/10/29,20,后期II 四个配子均不育,2020/10/29,21,图6-6 玉米T5-6c杂合体粗线期联会模式,其它非易位段,其它非易位段,易位段,易位段,中间段,2020/10/29,22,有单交换交替式分离,6,56,65,5,后期 I
7、,后期 II,染色体构成,可育,可育,不育,不育,65,5665,2020/10/29,23,有单交换邻近I分离,6,56,65,5,后期 I,后期 II,染色体构成,可育,可育,不育,不育,656,565,2020/10/29,24,有单交换邻近II式分离,6,56,65,5,后期 I,后期 II,染色体构成,不育,不育,665,556,6,65,56,5,不育,不育,不育,不育,2020/10/29,25,表6-2 玉米T5-6c杂易位产生四分孢子的可能类型,2020/10/29,26,通过对上述现象的观察得出如下结论,1.杂合易位中间段短,不发生交换时 交替分离:邻近I:邻近II2:1:
8、1 交替式配子可育,邻近式配子不育,故50不育 2. 中间段发生交换,同源着丝粒趋于两极,邻近II不发生 交替:邻近I1:1 在交换发生时,交替式分离有50的不育配子,邻近I有50 的不育配子,故总体上也是半不育,2020/10/29,27,四、配子与合子的不育性,纯易位:植物基本正常,动物多致死 杂易位:半不育,2020/10/29,28,第三节 多对染色体易位,一、独立易位 二、复合易位,2020/10/29,29,2020/10/29,30,第四节 易位染色体的鉴别,玉米易位测验种的组成,2020/10/29,31,表6-4 玉米3个未知易位染色体鉴定,2020/10/29,32,第五节
9、 易位的遗传行为,一、杂易位的遗传方式 半不育可作为显性标记,相当于单基因遗传,以T代表易位断点,t表示正常染色体对应位点,则Tt测交后代杂易位(Tt):正常(tt)=1:1,自交后代为TT:Tt:tt=1:2:1 二、杂易位连锁基因的遗传特点 基因连锁关系改变 易位断点与基因多重连锁 假连锁,2020/10/29,33,表6-6 玉米5号和9号染色体上的部分基因在正常情况、 T5-9a杂易位与纯易位体交换值(交换单位)比较,2020/10/29,34,图6-10 玉米T5-9a杂合体粗线期及其有关连锁基因的大致位置,2020/10/29,35,三、易位断点的确定 因为一个易位包括两个染色体断
10、点,那么半不育性T应与两条染色体上邻近断点的基因发生连锁遗传。利用这种现象可以确定易位断点。例如,以玉米T1-2a分别与1号染色体上的br(节间缩短)、f(细条纹叶)和2号染色体上的lg(无叶舌)及v4(黄绿苗)基因进行测验,获得表6-5结果:,T/brft brft,T/lgvtt lgvtt,表6-5 玉米T1-2a易位断点与1号、2号染色体上连锁基因的测验结果,2020/10/29,36,表6-5 玉米T1-2a易位断点与1号、2号染色体上连锁基因的测验结果,玉米T1-2a易位断点与1、2号染色体上连锁基因测验结果,在1号染色体测得的遗传距离: bf f = (8+17+1+6)682
11、= 4.7% f T = (19+25+1+6) 682= 7.5% br T = 4.7%+7.5% = 12.2% 从2号染色体测得的遗传距离: lg v4 = (124+126+18+14)588 = 48.0% v4 T = (13+25+18+14)588 = 11.9% lg - T 50% 用遗传图表示易位断点所在,成为如下情况:,2020/10/29,37,第六节 易位与进化,一、曼陀罗 二、月见草,2020/10/29,38,普通月见草的7对染色体中,6对发生了连续易位,因而在减数分裂中,形成一个由12条染色体组成的大环和一个二价体。环中染色体各端,因同源性而连在一起。到了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染色体 易位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