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基础知识讲稿.ppt





《中药基础知识讲稿.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基础知识讲稿.ppt(1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页,讲稿共一百二十七页哦 中药的性能是中药的药性中药的性能是中药的药性 和效能和效能.主要包括四气、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等。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等。四气五味归经 性能升降浮沉毒性第二页,讲稿共一百二十七页哦中药的性能与性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中药的性状 是指药物形状、颜色、气味、滋味、质地(包括轻重、疏密、坚软、润燥等),是以药物(药材)为观察对象。 中药的性能 是对中药作用性质和特征的概括,是依据用药后的机体反应归纳出来的,是以人体为观察对象。 第三页,讲稿共一百二十七页哦 性味性味是指药物是指药物 的的四气四气 、五味、五味 .(一一)四气四气1.四气的含义四气
2、的含义 四气即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它反映药物在四气即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它反映药物在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方面的作用倾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方面的作用倾向(性质),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重要概向(性质),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重要概念之一。念之一。 四气中温热与寒凉属于两类不同的性质四气中温热与寒凉属于两类不同的性质. 第四页,讲稿共一百二十七页哦 2.四气的确定四气的确定 药性寒热温凉,是从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药性寒热温凉,是从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出来的,是与所治疾病的寒生的反应概括出来的,是与所治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对应的。故药性的确定是以用药热性质相对应的。故药性的确定是以用药反应为
3、依据,病证寒热为基准。反应为依据,病证寒热为基准。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如黄芩,板蓝根对于发热口渴、咽痛或凉性,如黄芩,板蓝根对于发热口渴、咽痛等热证有清热解毒作用,表明这两种药物具有等热证有清热解毒作用,表明这两种药物具有寒性。寒性。第五页,讲稿共一百二十七页哦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属于温性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属于温性或热性,如附子、干姜对于腹中冷痛、四或热性,如附子、干姜对于腹中冷痛、四肢厥冷、脉沉无力等寒证具有温中散寒作肢厥冷、脉沉无力等寒证具有温中散寒作用,表明这两种药物具有热性。用,表明这两种药物具有热性
4、。3.四气的作用四气的作用一般来讲:寒凉药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一般来讲:寒凉药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温热药具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作用;温热药具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经通络、回阳救逆等作用温经通络、回阳救逆等作用. 第六页,讲稿共一百二十七页哦4.四气的意义四气的意义 阳热证用寒凉药,阴寒证用温热药,这是临床用阳热证用寒凉药,阴寒证用温热药,这是临床用药的一般原则,不得违反。药的一般原则,不得违反。 如果当用热药用了温药,或当用寒药用了凉如果当用热药用了温药,或当用寒药用了凉药,则病重药轻,不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药,则病重药轻,不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反之,当用温药用了热药,或
5、当用凉药而用反之,当用温药用了热药,或当用凉药而用了寒药,则病轻药重,易伤阴或伤阳。了寒药,则病轻药重,易伤阴或伤阳。 如果用寒凉药治寒性病,温热药治热性病,则如果用寒凉药治寒性病,温热药治热性病,则必然要加重病情。必然要加重病情。 第七页,讲稿共一百二十七页哦1.五味的含义五味的含义五味的本义是指药物和食物的真实滋味五味的本义是指药物和食物的真实滋味,即即辛辛甘甘酸酸苦苦咸咸五种最基本的滋味。五种最基本的滋味。2.五味的确定五味的确定 确定味的主要依据,一是药物的滋味,二是药物确定味的主要依据,一是药物的滋味,二是药物的作用。的作用。 味的确定最初是依据药物的真实滋味。味的确定最初是依据药物
6、的真实滋味。 后来由于将药物的滋味与作用相联系,并以味后来由于将药物的滋味与作用相联系,并以味解释和归纳药物的作用。解释和归纳药物的作用。 第八页,讲稿共一百二十七页哦 随着用药实践的发展,对药物作用的认识不断丰富,随着用药实践的发展,对药物作用的认识不断丰富,一些药物的作用很难用其滋味来解释,因而采用了一些药物的作用很难用其滋味来解释,因而采用了以作用推定其味的方法。以作用推定其味的方法。例如,葛根、皂角刺并例如,葛根、皂角刺并无辛味,但前者有解表散邪作用,常用于治疗表无辛味,但前者有解表散邪作用,常用于治疗表证;后者有消痈散结作用,常用于痈疽疮毒初起证;后者有消痈散结作用,常用于痈疽疮毒初
7、起或脓成不溃之证。二者的作用皆与或脓成不溃之证。二者的作用皆与“辛能散、能辛能散、能行行”有关,故皆标以辛味。磁石并无咸味,因其有关,故皆标以辛味。磁石并无咸味,因其能入肾潜镇浮阳,而肾在五行属水与咸相应,磁能入肾潜镇浮阳,而肾在五行属水与咸相应,磁石因之而标以咸味。石因之而标以咸味。第九页,讲稿共一百二十七页哦3.五味的作用辛散行、酸收涩、甘缓补、苦泄降 、咸软坚 第十页,讲稿共一百二十七页哦第十一页,讲稿共一百二十七页哦第十二页,讲稿共一百二十七页哦第十三页,讲稿共一百二十七页哦 一是标示药物的真实滋味二是提示药物作用的基本范围 4.五味的 实际意义 第十四页,讲稿共一百二十七页哦 味同气
8、异者,作用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味同气异者,作用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例例如,紫苏、薄荷皆有辛味,能发散表邪,但紫苏辛如,紫苏、薄荷皆有辛味,能发散表邪,但紫苏辛温,能发散风寒;薄荷辛凉,能发散风热。麦冬、温,能发散风寒;薄荷辛凉,能发散风热。麦冬、黄芪皆有甘味,前者甘凉,有养阴生津作用;后者黄芪皆有甘味,前者甘凉,有养阴生津作用;后者甘温,有温养中焦,补中益气作用甘温,有温养中焦,补中益气作用. 气同味异者,作用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气同味异者,作用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例如,例如,黄连、生地黄均性寒,皆能清热,用治热证。但黄黄连、生地黄均性寒,皆能清热,用治热证。但黄连苦寒
9、,清热燥湿,主治湿热证。生地黄甘寒,能连苦寒,清热燥湿,主治湿热证。生地黄甘寒,能清热养阴,用治虚热证。清热养阴,用治虚热证。 第十五页,讲稿共一百二十七页哦 气味俱同,气味俱同,作用也略有不同。作用也略有不同。 气味均不同的药物,其功效也就有所区别气味均不同的药物,其功效也就有所区别 .结 论在辨识药性时,不能把药物的气与味孤立起来。必须将气和味的作用综合起来看待 第十六页,讲稿共一百二十七页哦四性 属性 作 用 代表中药材 温 阳 祛寒补虚。 红枣、黄芪、当归、川芎、龙眼肉 热 祛寒,消除寒症。 肉桂。 寒 阴 清热解暑,消除热症。 金银花、黄连、大黄、生地黄。 凉 降火气,减轻热症。 薏
10、仁、菊花、西洋参、罗汉果。 四气 、五味作用的总结 第十七页,讲稿共一百二十七页哦五味 作 用 对应器官 代表中药材 辛 能活血行气,发散风寒。 肺 薄荷、木香、川芎、小茴香、紫苏、白芷、花椒、肉桂 酸 能生津开胃,收敛止汗,帮助消化,改善拉肚子症状。 肝 乌梅、五倍子、五味子、山楂、山茱萸。 甘 补虚止痛,缓和药性,调和脾胃系统 脾 人参、甘草、红枣、黄芪、淮山、薏仁、熟地黄。 第十八页,讲稿共一百二十七页哦 苦具有清热泻火、降火气、解毒、除烦燥等作用。 心 黄连、牛黄、杏仁、大黄、枇杷叶、黄芩、厚朴、白芍。 咸 泻下通便、软坚散结、消肿,多用于大便干结,消除肿瘤、结核。 肾 芒硝、牡蛎、壁
11、虎、石决明。 (续前表)第十九页,讲稿共一百二十七页哦 升降浮沉,就是指药物作用于人体的四种趋升降浮沉,就是指药物作用于人体的四种趋向的性能。向的性能。 升:就是上升、升提的意思,能治病势下陷的升:就是上升、升提的意思,能治病势下陷的药物,都有升的作用。药物,都有升的作用。 降:就是下降、降逆的意思,能治病势上逆降:就是下降、降逆的意思,能治病势上逆的药物,都有降的作用。的药物,都有降的作用。 浮:就是轻浮、上行发散的意思,能治病位在浮:就是轻浮、上行发散的意思,能治病位在表的药物,都有浮的作用。表的药物,都有浮的作用。 沉:就是重沉、下行泄利的意思,能治病位在沉:就是重沉、下行泄利的意思,能
12、治病位在里的药物,都有沉的作用。里的药物,都有沉的作用。 含 义第二十页,讲稿共一百二十七页哦 人体发生病变的部位有上、下、表、里的不同,人体发生病变的部位有上、下、表、里的不同,病势有上逆和下陷的差别,在治疗上就需要针病势有上逆和下陷的差别,在治疗上就需要针对病情,选用不同的药物。升降浮沉,既是四对病情,选用不同的药物。升降浮沉,既是四种不同药性,同时在临床上又作为用药的原则。种不同药性,同时在临床上又作为用药的原则。 如胃气上逆的呕吐,当用姜半夏降逆止呕;病势下如胃气上逆的呕吐,当用姜半夏降逆止呕;病势下陷者,宜升不宜降,如久泻脱肛,当用黄芪、党参、陷者,宜升不宜降,如久泻脱肛,当用黄芪、
13、党参、升麻、柴胡等益气升提,不可用大黄等通便药;升麻、柴胡等益气升提,不可用大黄等通便药; 第二十一页,讲稿共一百二十七页哦 凡味属辛甘、性属温热的药物,大都为升浮药;味凡味属辛甘、性属温热的药物,大都为升浮药;味属苦、酸、咸,性属寒凉的药物,大都为沉降药,属苦、酸、咸,性属寒凉的药物,大都为沉降药,因此有因此有“酸咸无升、辛甘无降、寒无浮散、热无沉酸咸无升、辛甘无降、寒无浮散、热无沉降降”的说法。的说法。 在药物质地方面来说,凡花、叶以及质轻的药物,在药物质地方面来说,凡花、叶以及质轻的药物,大都为升浮药;种子、果实、矿石以及质重的药大都为升浮药;种子、果实、矿石以及质重的药物,大都为沉降药
14、。物,大都为沉降药。 通过药物的炮制,通过药物的炮制, 也能使升降浮沉有所转化,也能使升降浮沉有所转化, 如如酒炒则升、姜制则散、醋炒则敛、盐制则下行。酒炒则升、姜制则散、醋炒则敛、盐制则下行。 第二十二页,讲稿共一百二十七页哦 归纳来说,凡升浮的药物,都能上行、向归纳来说,凡升浮的药物,都能上行、向外;如升阳、发表、散寒、催吐等作用的外;如升阳、发表、散寒、催吐等作用的药物,药性都是升浮的。凡沉降的药物,药物,药性都是升浮的。凡沉降的药物,都能下行、向里;如清热、泻下、利水、都能下行、向里;如清热、泻下、利水、收敛、平喘、止呃等作用的药物,药性都收敛、平喘、止呃等作用的药物,药性都是沉降的。
15、是沉降的。第二十三页,讲稿共一百二十七页哦 每种药物进入机体后对脏腑或经络的病变每种药物进入机体后对脏腑或经络的病变起作用所具有特殊性和选择性的性能叫起作用所具有特殊性和选择性的性能叫“归经归经”. 简而言之简而言之,就是药物对于人体某些脏腑、经就是药物对于人体某些脏腑、经络有着特殊的作用。其作用有一定的适应络有着特殊的作用。其作用有一定的适应范围范围. . 含 义第二十四页,讲稿共一百二十七页哦 药物归经这一理论,是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的。药物归经这一理论,是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的。由于经络能够沟通人体的内外表里,所以一旦人体发由于经络能够沟通人体的内外表里,所以一旦人体发生病变,体表的
16、病症可以通过经络而影响内在的脏腑,生病变,体表的病症可以通过经络而影响内在的脏腑,脏腑的病变也可通过经络而反映到体表。各个脏腑经脏腑的病变也可通过经络而反映到体表。各个脏腑经络发生病变产生的症状是各不相同的,如肺有病变时,络发生病变产生的症状是各不相同的,如肺有病变时,常出现咳嗽、气喘等症;肝有病变时,常出现胁痛、常出现咳嗽、气喘等症;肝有病变时,常出现胁痛、抽搐等症;心有病变时,常出现心悸、神志昏迷抽搐等症;心有病变时,常出现心悸、神志昏迷等等.。第二十五页,讲稿共一百二十七页哦 在临床上,用贝母、杏仁能止咳,说明它们在临床上,用贝母、杏仁能止咳,说明它们能归入肺经;用青皮、香附能治胁痛,说
17、明能归入肺经;用青皮、香附能治胁痛,说明它们能归入肝经;它们能归入肝经; 用麝香、菖蒲能苏醒神用麝香、菖蒲能苏醒神志,说明它们能归入心经志,说明它们能归入心经.。由此可见,。由此可见,药物的归经也是人们长期从临床疗效观察中药物的归经也是人们长期从临床疗效观察中总结出来的。总结出来的。第二十六页,讲稿共一百二十七页哦 临床上有助于正确选用药物临床上有助于正确选用药物. . 疾病的性质有寒、热、虚、实等不同,热性病疾病的性质有寒、热、虚、实等不同,热性病症,又有肺热、胃热、心火、肝火症,又有肺热、胃热、心火、肝火. . 等等之等等之分分, ,所以用药也要有所区分所以用药也要有所区分, ,如清肺热可
18、用鱼腥如清肺热可用鱼腥草草 、清胃热可用竹叶、清心火可用莲子心、清、清胃热可用竹叶、清心火可用莲子心、清肝火可用夏枯草,这都是根据它们归经的不同肝火可用夏枯草,这都是根据它们归经的不同而定的而定的. . 第二十七页,讲稿共一百二十七页哦 药物在药物在人体人体作用作用范围不同范围不同, ,归经的多少也有差归经的多少也有差异异, ,作用作用范围小的范围小的, ,常归一经常归一经, ,作用作用范围大的范围大的, ,可归几经可归几经. .如麦冬可润肺如麦冬可润肺, ,又能养胃又能养胃, ,还能清还能清心心, ,故归肺、胃、心三经故归肺、胃、心三经. . 归经是中药性能之一,性味也是中药的另一归经是中药
19、性能之一,性味也是中药的另一方面的性能,其它还有升降浮沉等性能,应方面的性能,其它还有升降浮沉等性能,应该全面掌握它们的性能,才能在临床治疗中该全面掌握它们的性能,才能在临床治疗中更好地运用各种中药。更好地运用各种中药。 第二十八页,讲稿共一百二十七页哦中医药对中药的毒性概念的认识,古今有很大的差异,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两个方面:毒性的含义中药中毒药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在古代,本草书籍中记载的药物,标明有毒或无毒字样,期含义是指该药的药性有无偏性。有偏性就是有毒,含义是指该种药物能够攻病愈疾,使用后有强烈的医疗作用。无毒指该药药性平和,可以久服补虚。所以,古代毒药的含义是广义的,说明了药物的
20、毒性是药物的基本性能之一,即古语的凡药三分毒的意思。 第二十九页,讲稿共一百二十七页哦中医治病,就是运用中药的这种偏性,以偏治偏,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狭义的毒的概念 ,其含义指的是这些药有一定毒性或副作用,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导致人体中毒。“大”“小”指的是毒性的强弱。狭义毒性概念专指药物对人体的毒害性.第三十页,讲稿共一百二十七页哦 概念概念:按一定的组合原则按一定的组合原则,将两味或以上的药将两味或以上的药物配合使用物配合使用. 药物的药物的“七情七情”配伍配伍:(1)单行单行不用其它药物辅助,依不用其它药物辅助,依靠靠单味药发挥单味药发挥作用的,叫单行。(不属配伍)作用的,叫单行。(不属
21、配伍)(2)(2)相须相须即性能相类似的药物即性能相类似的药物配合使配合使用,可起用,可起协同作用,增强疗效。如石膏、知母合用以协同作用,增强疗效。如石膏、知母合用以增强清热泻火之力。增强清热泻火之力。 一. 配 伍第三十一页,讲稿共一百二十七页哦(3)相使相使即性能功效有某种共性的药物即性能功效有某种共性的药物配合配合使使用,而以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用,而以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 ,能提高主药疗效。如补气之黄芪与利水之茯能提高主药疗效。如补气之黄芪与利水之茯苓合用,能增强补气利水之功。苓合用,能增强补气利水之功。(4)(4)相畏相畏即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能被另一即一种药物的毒
22、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抑制。如半夏和南星的毒性能种药物减轻或抑制。如半夏和南星的毒性能被生姜减轻或消除,所以说半夏和南星畏生被生姜减轻或消除,所以说半夏和南星畏生姜。姜。 第三十二页,讲稿共一百二十七页哦(5)(5)相杀: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相杀: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如防风杀砒霜的毒,绿豆物的毒副作用。如防风杀砒霜的毒,绿豆能解巴豆的毒,所以说防风杀砒霜,绿豆能解巴豆的毒,所以说防风杀砒霜,绿豆杀巴豆。杀巴豆。(6)(6)相恶:即两种药物合用,能互相牵制而使相恶:即两种药物合用,能互相牵制而使作用降低,甚至丧失药效。如生姜恶黄芩,作用降低,甚至丧失药效。
23、如生姜恶黄芩,人参恶莱菔子。人参恶莱菔子。(7)(7)相反:即两种药物合用后能产生毒副作用。相反:即两种药物合用后能产生毒副作用。如乌头反半夏,甘草反芫花。如乌头反半夏,甘草反芫花。 第三十三页,讲稿共一百二十七页哦 十八反十八反甘草反甘遂、大戟、芫花、海藻。甘草反甘遂、大戟、芫花、海藻。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藜芦反人参、沙参藜芦反人参、沙参(南沙参、南沙参、 北沙参北沙参)、丹、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赤芍、赤芍、 白芍白芍)。(一)配伍禁忌 第三十四页,讲稿共一百二十七页哦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
24、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第三十五页,讲稿共一百二十七页哦 十九畏十九畏 硫磺畏芒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硫磺畏芒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芒硝畏荆三棱;官乌、草乌畏犀角;芒硝畏荆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第三十六页,讲稿共一百二十七页哦硫磺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荆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第三十七页,讲稿共一百二十七页哦 分禁用与慎用两类分禁用与
25、慎用两类 1.禁用药禁用药( (大多为毒性较强或药性猛烈大多为毒性较强或药性猛烈):):如剧烈泻下药巴豆、芦荟、番泻叶;逐水药芫花、如剧烈泻下药巴豆、芦荟、番泻叶;逐水药芫花、甘遂、大戟、商陆、牵牛子;催吐药瓜蒂、藜甘遂、大戟、商陆、牵牛子;催吐药瓜蒂、藜芦;麻醉药闹羊花;破血通经药三棱、莪术、芦;麻醉药闹羊花;破血通经药三棱、莪术、阿魏、水蛭、虻虫;通窍药麝香、蟾酥、穿山阿魏、水蛭、虻虫;通窍药麝香、蟾酥、穿山甲;其它剧毒药如水银、砒霜、生附子、轻粉甲;其它剧毒药如水银、砒霜、生附子、轻粉等。等。第三十八页,讲稿共一百二十七页哦2.慎用药慎用药( (大多是烈性或有小毒的药大多是烈性或有小毒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药 基础知识 讲稿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