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人的社会化.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学人的社会化.ppt(3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社会学,大连理工大学 通识核心课程,大连理工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 社会学教学团队 主讲人:姜春林 Email: 2013 年 3 月,导 语:,哈利波特与魔法石魔法师邓布利多担心道:“不能把一个孩子弄得忘乎所以就算了。他还不会说话、不会走路就出名了!为着他根本不会记得的东西!你难道看不出,如果在成长中摆脱所有他没有准备好接受的东西,他会变得好得多吗?”(Rowling 1998),第三章 人的社会化,第一节 社会化与理论视角 第二节 儿童社会性别的社会化 第三节 生命历程中的社会化 第四节 老年化,关键概念:社会化;基本社会化;继续社会化;再社会化; “镜中我”;角色扮演;自我;人格;生命
2、历程; 同伴群体;先赋角色;自获角色;角色冲突;儿童社会化;老年化,任何社会都是由具体的人组成的,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离不开个体的参与和建设。因此,社会学必须考察:人是如何从一个生物个体成长为一个社会人的?个体的人格和角色技能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怎样培养有利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人格和角色?如此等等,都与人的社会化相关。,一、社会化的定义 所谓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社会化的最终结果就是形成每个人独特的“人格”。“人格”指的是特殊的思想、感觉和自我观照的模式,它
3、们构成了特殊个体的一系列鲜明的品质特征。 人格包括:认知(思想、知识水平、知觉记忆) 行为(技能、天赋) 情感(感觉、感情),第一节 社会化及理论视角,作为生物个体的人经过社会化,能够成为具备社会知识、掌握社会规范的社会人,需要一定的生物条件,不是任何生物都可以经过社会化而成为社会人的。 1.社会化的生物及社会条件 个体的社会化是以人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在生物界中,只有人类个体能够接受社会化的训练而具备社会属性,并参与人类社会生活,离开了人类特有的生物素质,社会化的活动就无法进行。 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学习能力;较长的生活依赖期,二、社会化的条件,三、社会化的过程和内容 早期社会化:模仿
4、早期社会化包括儿童期和青年期的社会化。 成人继续社会化 :在成年期,人在生理上已经完全成熟,并将面临许多重大生命事件的发生,比如恋爱、结婚、生子、就业等。成年人的社会化主要是初级社会化基础上的发展社会化或继续社会化。,社会化的内容 个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基本内容主要包括生活和劳动技能的学习、道德规范的学习和角色扮演的学习三大方面。,四、社会化中介 是指有重要意义的社会化过程在其中发生的那些群体或社会背景。家庭、同龄群体、组织、媒体、工作场所成为主要的社会化中介。 1.家庭:母亲是儿童早年最重要的个人;传统社会,一个人出生的家庭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个人在此后一生中的社会位置。现代社会则不完全是以此
5、方式继承。在不同家庭环境,儿童养育方式不同,蕴含的价值和期望也不同。儿童、青少年和父母辈之间眼光产生了分歧。,2.学校: 学校教育是一种正式过程,学生被赋予很多学业、道德方面的期望。 3.同龄关系: 年龄等级(通常为男性)序列:儿童期、初级武士期、高级武士期、初级长辈期、高级长辈期。孩子过了四五岁,通常会花大量时间与同龄的朋友待在一起。同龄孩子间会相互效仿,共同体验身体变化带来的窘迫。同龄关系在孩童和青春期后仍维持重要影响,塑造个人的态度和行为。,4.大众传媒:19世纪初期开始,新闻报纸、期刊杂志在西方博兴。20世纪印刷材料成为主流大众传媒。之后,收音机、电视机录音机和录像机成为热门媒体。美国
6、80%电视剧包含暴力镜头,平均每小时出现7.5个暴力镜头。儿童卡通片的暴力行为在所有节目中出现频率最高(1979年)。儿童不是被动看电视,而是有着自己的解读。网络媒体出现后,儿童社会化空间进一步拓展了。,五、研究社会化的理论视角,“镜中我”理论:美国学者库里(C. Cooley)认为自我是社会的产物。是他人这面“镜子”的反射。自我意识形成分三阶段:设想自己在他们面前的行为方式;之后设想和理解他人对自己行为的评价;根据自己对他人的评价的想象来评价自己的行为。这一过程的循环往复,逐渐形成自我意识。,角色扮演理论:美国乔治米德(G. Mead) 米德将自我分为“主我I”和“客我me”.前者是自发的、
7、能动的,为自我和人格的发展提供动力;后者是内化了的社会要求和期待,是在社会互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社会化的实质是角色扮演:模仿阶段、嬉戏阶段、博弈阶段。这是一个“客我”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展的过程。,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S.Freud) 本我id:人格结构中最原始、最隐秘部分,基本成分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和冲动,特别是性冲动。 自我ego:服从现实的一部分从本我中分离出来的。 超我superego:从自我中分离,是个体接受社会道德规范的教养而后逐渐形成的。,人格发展“八阶段”论:埃里克森(E.Erikson)人成长的每一阶段都会遇到心理问题,都要对环境所提出的特定社会要求做出反应,解决了问题
8、心理和行为则表现积极反应,否则会出现认同危机。 信任与不信任(婴儿时期,0-1岁) 自主与羞怯、怀疑(幼儿时期,2-3岁) 主动与内疚(学前时期,4-5岁) 勤奋与自卑感(学龄时期,6-11岁) 认同与角色混淆(青少年时期) 亲密与孤独感(青年或成年早期) 关注后代与关注自我(中年或成年期) 完善与绝望(成熟期或老年期),第二节 儿童社会性别的社会化,儿童社会性别的社会化主要借助家庭和传媒等社会因素来习得。 成年人和父母对性别有不同的反应。即使同一儿童穿着男孩和女孩的衣服,仍被认为是不同性别而赠与不同的玩具。 社会性别如何习得?服饰、发型等为婴儿提供视觉线索,两岁后知道自己的性别并能为他人归类
9、,五六岁后知道一个人的社会性别是不变的。荷兰儿童倾向中性化玩具,而意大利倾向选择性别分化的玩具。,故事书与电视 男性角色占主导。据研究,30年前学龄前儿童书籍中的社会性别角色差异明显。男女角色比例高达11:1,考虑动物中社会性别认同比,更高达95:1。 性别特征被固化。女孩:“会有一天,王子来到我身边”;男孩:战士、警察、法官、国王等。,非生理性别化育儿的困难 尽管很多家庭父母尝试改变传统的性别角色,他们想培养女性特质和男性特质的融合产物,让男孩更敏感、女孩更进取主动,但实验表明很难改变既得的社会性别。男孩必须给他战争玩具;给男孩用“她”来代替“他”会引起孩子不快;平胸的芭比娃娃会被女孩扔进垃
10、圾桶 社会性别的社会化非常强劲,谁挑战谁沮丧。,社会学角度的争论 弗洛伊德(Freud 1985-1939):婴儿和幼儿时期关于性别差异的学习,焦点在与有没有阴茎男性特质。男孩四五岁时会感受到父亲的威胁,把父亲当竞争对手,在接受父亲地位的过程中认同了父亲,也意识到了自己的男性身份。女孩则不得不温顺接受母亲。5岁至青春期性活动被悬置,直至青春期生理变化直接激活了性爱欲望。 女性主义者反对:弗洛伊德过于将社会性别认同视为对生殖器的意识;父亲被看成主要规训中介;婴儿期在早期习得社会性别。,乔多罗认为,学习感觉是男性还是女性,来自婴儿早年对父母的依恋;母亲比父亲更重要;女孩在依赖母亲过程中形成敏感和富
11、有同情心的性格特点,男性自我感是在彻底抗拒自己对母亲的最初依恋而获得,从而男孩不善于与人亲近,压抑情感。 批评:没有说明当代妇女争取个人自主独立的斗争,女人心理更具矛盾性;女性可能更武断自信、咄咄逼人。,吉利根侧重研究成年女性和男性对自身及成就的想象。女性从人际关系调度来界定自身,如女性在男性生活中的地位是照看着和好伴侣。在男性眼里,这些都是女性的缺陷。做道德评判时,女性比男性更具尝试性,即是否达到别人的需要,而不是为个体的成就沾沾自喜。,第三节 生命历程中的社会化,一、生命历程社会化的阶段 孩童期(婴儿青少年):独立阶段。被关爱,但是童工、被虐待仍是常见现象。现代社会,孩童成长速度变快,借助
12、电视等媒体越来越早熟悉成人世界。 青少年(13-16):收起玩具与孩子说再见喽。在西方社会,青少年晃荡在两端之间:既效仿成人做派,在法律上又被视为孩子;想要参加工作,又被约束呆在学校里。,青壮年:二十出头,花大量时间四处旅行,从性、政治到宗教广为尝试。这似乎为承担成年期责任做着准备。 壮年期:婚姻自主;中年危机 老年期(65岁以上):社会地位下降、收入降低,二、儿童社会化发展理论 儿童与其他动物相比,最独特的性质之一就是人类的自觉(self-aware)。 儿童在两岁后才开始使用“我”、“自己”和“你”的概念。自我的形成是个富有争议的话题。儿童是如何思考自身及其环境的。 1.米 德:符号互动论
13、。婴幼儿首先通过模仿周围人的行动发展为社会存在的。从玩耍(play)到四五岁时的游戏(game),再到“客我”(agent)。个体通过以他人看待自己的眼光来看待自己,发展起自我意识。到八九岁时开始理解社会整体价值与道德。,2.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感觉运动阶段 birn-2岁,四个月后能把自己与环境区分开来。 前运演阶段2-7岁,学会把握语言,使用符号象征表示物体和形象。处于自我中心性阶段。 具体运演阶段7-12岁,掌握了抽象逻辑概念,但仅限于处理一些具体对象。 形式运演阶段12-15岁,把握了高度抽象和假设性概念,可以抽象思考和推理。依赖于学校教育。,三、生命历程理论 基本分析范式是将个体生
14、命历程理解为一个由多个生命事件构成的系列。生命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内容深受社会结构的影响,反过来又会影响到个体的角色扮演。 社会结构与个体生命历程之间关系: 1)生命发生的时间和空间 2)生命的相关性 3)生命的时间安排 4)人的能动性,四、生命历程社会化的类型 1.基本社会化:儿童期传授语言和其他认知本领 2.预期社会化:青年期为将来扮演角色做准备 3.发展社会化:成年人适应新角色要求而学习的过程 4.逆向社会化:晚辈向长辈传授文化规范 5.再社会化:放弃已有规范确立新价值标准和规范,五、代沟问题 代沟是指社会的不同世代之间在价值观念和行为选择方面出现的差异、隔阂甚至冲突。代沟是社会发展过程
15、中的正常现象。对代沟性质要具体分析。,六、社会角色及其类型 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社会角色的类型 先赋角色与自获角色 规定性角色与开放性角色 功利性角色与表现性角色,社会角色扮演过程 所有社会成员,都会承担某种社会角色。当一个人具备了充当某种角色的条件,去担任这一角色,并按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去作出行动时,这就是社会角色的扮演。 角色确定(who) 角色表现(how) 角色建构(be better),角色冲突与协调 人们对社会角色的扮演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正像社会
16、的运行常会产生不协调因素一样,在社会角色的扮演中也常会产生矛盾,遇到障碍,甚至遭到失败,这就是角色的失调。 角色冲突:夫妻之间、婆媳之间等;角色内冲突 角色不清:社会急剧变迁是主要原因 角色中断:前后角色衔接失败 角色失败:主动失败 被动失败 角色协调的基本原则:从属角色服从于主导角色;根据社会主流价值观,权衡不同角色的价值和理性程度;规避损害公共利益的角色,第四节 老年化( ageing ),一、何为老年化: 人们衰老时影响其生物、心理和社会等方面的过程。 对个体而言,老年化是人生社会化的最后阶段; 对社会而言,老年化是工业化国家人口年龄分布的基本特征; 二、人们如何步入老年呢? 健康抑或疾
17、病;退休抑或工作 生物性老年化:眼球失去弹性;听力丧失;皱纹 ;肌肉块消失;心血管机能衰退 心理性老年化:记忆、习得、智力、学习动力会下降吗?,社会性老年化:体现在文化上的与某一特定的实足年龄相维系的规范、价值和角色的变化。角色期待是一个人的个人认同重要的源泉。,三、世界人口的老龄化 据联合国人口基金会1998年报告,全世界65岁以上人口仅1998年便增长了900万,而2011年将增长1450万。工业化国家的老年人口比例1998年已达14%,预计2050年达到25%。2025年人类预期寿命将达到71岁。这一增长对许多国家的资源提出了挑战!,四、中国社会老龄化 目前,中国有1.3亿老年人,占人口比例的10%。到2050年,这一比例将超过31%。,未富先老? 4-2-1家庭如何养老? 养老与啃老? 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如何完善?,1.除了生理特征,男孩和女孩有什么本质的不同吗? 2.社会化与思想灌输的区别是什么? 3.什么是社会化?社会化的生物基础和社会主体各有哪些?各自的作用及特点是什么? 4.社会化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5.什么是社会角色和角色扮演? 6.是否存在一场“全球老年化危机”?,思考问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