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黏剂与粘接技术基本知识.ppt
《胶黏剂与粘接技术基本知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胶黏剂与粘接技术基本知识.ppt(1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材料胶接技术,绪论,应用已十分普遍,有几千年的历史(浆糊,泥墙) 在高分子学科的发展之后真正作为一门学科即是合成胶黏剂出现,高分子材料五大分支之一来阐述的。 基本概念:把两个或多个物体通过另外一种材料在其两相界面间产生的分子间力连接在一起,称为粘接,被粘接的物体称为被粘物,粘接所使用的材料称为胶黏剂,通过粘接得到的组件称为胶接接头(胶接件),减弱粘接称为脱粘。,胶粘剂概述,一、胶粘剂基本组成 基料、固化剂、溶剂、增塑剂、填料、偶联剂、交联剂、引发剂、促进剂、增韧剂、增黏剂、稀释剂、防老剂、阻聚剂、阻燃剂、光敏剂、消泡剂、防腐剂、稳定剂、乳化剂 二、胶粘剂的分类 三、常见胶黏剂成分,组成,1 、
2、基料 又称胶料,是胶粘剂主要成分. 2 、固化剂 使单体或低聚物变为线形或网状体型高聚物。 又称硬化剂、熟化剂、交联剂、硫化剂 3 、溶剂 4 、增塑剂 降低玻璃化温度和熔融温度,改善胶层脆性, 内增塑、外增塑. 5 、填料 降低成本,改善机械性能,降低膨胀系数 6 、偶联剂 同时与极性和非极性物质产生结合力的化合物. 7 、交联剂 在线形大分子间形成化学键 8 、引发剂 引起单体分子或预聚物活化而产生自由基. 9 、促进剂 降低引发剂分解温度或加快固化反应速度。 10、增黏剂 提高初粘力,透明胶水:白乳胶,滑石粉,水,乙二醇;蔗糖;尿素;香精,分类,1、按化学成分分类,分类,2 、按形态分类
3、 液态:水溶液、溶液、乳液、无溶剂型 固态型:粉状、 块状、细绳状、 胶膜 带状:黏附型;热封型 膏状与腻子 3 、按应用方法分类 室温固化型(溶剂挥发型、潮气固化型、厌氧型、加固化剂型) 压敏型(接触压胶、自粘(冷粘)型、 缓粘(热粘)型、 永粘型) 热固型 、热熔型 4 、按用途分类 结构用(实际粘接强度大于6.9MPa,通常是热固性) 非结构用、压敏胶、特种用,常见胶黏剂成分,胶水、固体胶聚乙烯醇类 建筑用107、108胶聚乙烯醇缩甲醛 万能胶环氧胶粘剂,主要组分是环氧树脂 AB胶(哥俩好)通常是双组分丙烯酸改性环氧胶或环氧胶 502胶,504胶(医用)瞬间胶粘剂,-氰基丙烯酸酯 厌氧胶
4、(铁锚300系列,Y150胶)甲基丙烯酸双酯 胶带丙烯酸脂共聚物、天然橡胶、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 补胎胶水、乒乓球拍天然橡胶,溶剂 粘鞋橡胶类胶黏剂、聚氨酯系列 703、704、FS203等有机硅胶粘剂, 主要组分是有机硅氧烷。 CH505酚醛-丁腈橡胶胶粘剂 铁锚801强力胶酚醛-氯丁橡胶胶粘剂,混合溶剂。 百得胶、FN303胶、XY401胶、CH406胶等。,为什么要使用胶黏剂? 材料加工,主要包括变形、切分与结合。 组合连接分类一般有三种,机械紧固、焊接与粘接。,胶接优点: 1 不破坏被粘物 2 不造成应力集中 3 改善疲劳性能 4 同时起密封效果 5 连接不同金属不形成电池 6 特殊场
5、合(如粘接炸药) 7 粘接形状复杂的被粘物 8 设备简单,胶接缺点: 1需要更大的接触面积 2表面工艺条件高,甚而苛刻 3存在的不确定性,难以监测 4有些有毒 5 存储寿命有限 6不能重复利用 7学科起步晚,设计缺信心,第一章 粘接理论基础,粘接是一种材料界面、表面的科学 获得好的粘接效果有两个必要条件(过程): (1)足够面积的紧密接触(清理表面、润湿、扩散) (2)分子间的吸引力甚或成粘合键(固化),为满足第一个条件,胶粘剂应能扩展到固体的表面,并取代存在于表面的空气或其他附着物。 固体表面都是高低不平的,抛光后接触面积不到总面积的1/100;液体可以完全浸润。胶粘剂与被粘物连续接触的过程
6、叫润湿。 胶粘剂浸入固体表面的凹陷与空隙就形成良好润湿;如果胶粘剂在表面的凹处被架空,便减少了胶粘剂与被粘物的实际接触面积,从而降低了接头的粘接强度。 获得良好润湿的条件是: a 液体的接触角应为0,或接近于0;(浸润热力学) b 粘度要低,即不得大于几毫帕秒;(动力学) c 能驱除被粘物接头间所夹的空气和其他附着物。,1.1界面理论,表面张力是分子间力的直接表现,是由于物体主体对表面层吸引的结果,表面分子能量状态高,物体有减少自身表面的趋势。增加表面积即能量增加,也有了表面自由能。 存在的最普遍的分子间吸引力为Vander Waals力,它来源于几种不同的作用。 静电力(取向力),永久偶极之
7、间,13-21kJ/mol; 诱导力,偶极在其他分子上引起的诱导偶极,6-13kJ/mol;色散力(London力),偶极矩自由运动产生,0.88kJ/mol; 另外还有氢键,不超过40 kJ/mol。 共价键100-400 kJ/mol,离子键一般大于300 kJ/mol,金属键?。,表面张力,表面张力,固体表面分为 高能表面,s=100达因/cm,如金属和无机物; 低能表面,s=100达因/cm,如塑料。 达因,10-5N。水72mJ/m。聚合物随分子量增加表面张力增加。聚乙烯35,聚丙烯30,聚苯乙烯40,聚氯乙烯43,聚氯丁二烯46,聚四氟乙烯24(18),聚六氟丙烯17,聚醋酸乙烯3
8、6,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丁酯41-31,聚二甲基硅氧烷20,二乙基硅氧烷25, 分子间力的另一表现,内聚力,是在同种物质内部相邻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只有在各分子十分接近时(小于10-8米)才显示出来。,浸润的热力学,完全浸润、浸润平衡 (1) Young氏方程: sl+lcos=s ,接触角要小于90 (2) 胶粘剂液体在固体表面自动展开的条件是l90时,表面粗糙度增加,则增加。 表面张力的测定。液体,液滴法、液面;固体,接触角(液滴,前进、后退)、表面力仪。杨-拉普拉斯公式,浸润的动力学,浸润速度与被粘物的表面结构、胶粘剂粘度和表面张力有关。浸润时间 T=2k/( l cos) k-与表面
9、结构有关的常数 有机液体的表面张力l 相差不会很大。 越小,浸润速度越快 液体粘度越低,浸润时间越短,便充分浸润缝隙;,a胶粘剂的表面张力小于固体的临界表面张力 b胶粘剂黏度低 胶粘剂对固体表面的粘附功最大,或者界面能最低时,解到最好胶接强度。 许多合成胶粘剂都容易润湿金属被粘物,而多数固体被粘物的表面张力都小于胶粘剂的表面张力。这就是环氧树脂胶粘剂对金属粘接极好的原因,而对于未经处理的聚合物,如聚乙烯、聚丙烯和氟塑料很难粘接。,浸润的条件,(1)机械互锁理论; (抛锚理论) (2)扩散理论; (3)电子理论(静电); (4)吸附理论。,为满足第二个条件,固化后应形成跨过界面的粘接力,而此力的
10、本质和大小对粘接效果都是极重要的。目前主要有四种理论解释粘接力产生机理:,1.2 粘接机理,胶粘剂渗透到被粘物表面的缝隙或凹凸之处,固化后在界面区产生了啮合力,其本质是摩擦力。 要求:a胶粘剂必须渗入被粘物表面的空隙内 b排除其界面上吸附的空气 在粘合多孔材料、纸张、织物等时,机构连接力是很重要的因素,但对某些坚实而光滑的表面,这种作用并不显著。从物理化学观点看,机械作用并不是产生粘接力的因素,而是增加粘接效果的一种方法。 缺点:不能解释平面 应用:表面粗糙 问题:胶粘剂粘接经表面打磨的材料效果要比表面光滑的材料好,这是因为?,一、机械作用力理论,问题:胶粘剂粘接经表面打磨的材料效果要 比表面
11、光滑的材料好,这是因为?,(1)机械镶嵌; (2)形成清洁表面; (3)生成反应性表面; (4)表面积增加。 由于打磨确使表面变得比较粗糙,可以认为表面层物理和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从而提高了粘接强度。,两种聚合物在具有相容性的前提下,当它们相互紧密接触时,由于分子的布朗运动或链段的旋摆产生相互扩散现象。这种扩散作用是穿越胶粘剂、被粘物的界面交织进行的。扩散的结果导致界面的消失和过渡区的产生,由此形成粘接。 当胶粘剂和被粘物都是具有能够运动的长链大分子聚合物时,粘接体系借助扩散理论基本是适用的。热塑性塑料的溶剂粘接和热焊接可以认为是分子扩散的结果。 缺点:不能解释聚合物材料与金属、玻璃或其他硬体
12、胶粘,因为聚合物很难向这类材料扩散。 应用:材料相容性好,溶剂溶胀,升温,二、扩散理论,当胶粘剂和被粘物体系是一种电子的接受体-供给体的组合形式时,电子会从供给体(电负性低如金属)转移到接受体(电负性高如聚合物),在界面区两侧形成了双电层,从而产生了静电引力。,但静电作用仅存在于能够形成双电层的粘接体系,因此不具有普遍性,也决不是起主导作用的因素。 有些学者指出:双电层中的电荷密度必须达到1021电子/厘米2时,静电吸引力才能对胶接有效果,实际1019电子/厘米2(有的认为只有1010-1011电子/厘米2)。 此外,不能解释温度、湿度等因素对粘接的影响。,三、静电理论,粘接力的主要来源是两材
13、料接触时的分子间作用力,包括范德华力和氢键力。 经计算,理想平面距离1nm时,范德华力产生的吸引力990Mpa,距离0.3nm时,吸引力100Mpa。聚乙烯20 Mpa,尼龙66,80Mpa。Bikerman:“正常的粘接头在机械力作用下粘附破坏是不可能的”。 分子间作用力是提供粘接力的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其他因素也能起主导作用。 缺点:理论与实际的差距,只有物理吸附,其他物理吸附比胶黏剂容易 要求:充分润湿,亲密接触,四、吸附理论,化学键形成理论 化学键理论认为胶粘剂与被粘物之间除分子力间外,有时还有化学键产生:1)离子键 2)共价键 3)金属键 化学键的强度比范德化作用
14、力高得多;化学键形成可以提高粘附强度,还可以克服脱附使胶接接头破坏的弊病。 但化学键的形成必须满足一定的量子化件,胶粘剂与被粘物之间的接触点不可能都形成化学键。单位粘附界面上化学键数要比分子间作用的数目少得多,因此粘附强度主要来自分子间的作用力。 酸碱相互作用理论(与静电理论类似) 路易斯酸碱相互作用,提供接受电子对。 多数普通玻璃是碱性的,使用酸性胶黏剂。,每种理论都有大量的实验为依据,只是研究的角度、方法、条件不同,共同目标是最求形成黏结现象的本质,更好的应用。没有统一的定论,理解各派理论兼容并包灵活运用,调动提高粘接强度的一切因素。,小结,相溶的胶黏剂(扩散性) 自发浸润的胶黏剂,填充凸
15、凹不平的表面(表面张力) 表面处理粗糙使具有微观结构形态(机械互锁) 合适的黏度与固化时间(黏度) 恶劣环境中的胶接件尽量产生化学键,1发动机罩,热固化乙烯基塑料溶胶 车身外的贴花加工,采用丙烯酸酯压敏胶; 挡风玻璃粘接,采有聚硫多组分反应性胶粘剂; 聚氯乙烯顶篷缝粘接,采用聚酯、聚酰胺热熔胶; 顶篷隔音衬垫粘接,采用氯丁橡胶为基体的溶剂型胶粘剂或聚丙烯酸酯乳液胶粘剂;,聚氯乙烯顶篷粘接,采用氯丁橡胶为基体的溶剂型胶粘剂或聚丙烯酸酯乳液胶粘剂; 顶篷拱型加固梁与顶篷的结构粘接,采用热固化的高含固量的聚氯乙烯塑料溶胶; 顶篷衬里粘接,采用丁苯橡胶为基体溶剂型胶剂; 后盖板防雨条粘接,采用氯丁橡胶
16、为基体的溶剂型胶粘剂或聚丙烯酸酯乳液胶粘剂; 后盖隔音材料粘接,采用高含固量的再生胶,11聚氯乙烯成型防护侧条粘接,采用丙烯酸酸压敏胶; 12接缝装饰条粘接,采用丙烯酸酯压敏胶或橡胶型压敏胶; 13刹车衬里与闸瓦粘接,采用酚醛缩醛胶、酚醛丁腈胶或酚醛缩醛有机硅胶等热固性胶粘剂; 14木纹聚氯乙烯侧面装饰板粘接,采用丙烯酸酯压敏胶; 15座椅衬垫与聚氯乙烯塑料片粘接,丁苯胶或乙烯醋酸乙烯共聚体热熔胶;,16车门内装饰板粘接,采用氯丁橡胶溶剂型胶粘剂或聚丙烯 酸酯乳液胶粘剂; 17车门防风防雨条粘接,采用氯丁橡胶溶剂胶粘剂; 18电动机皮带与离合器的结构粘接,采用酚醛丁腈胶等热固 陛胶粘剂; 19
17、闸瓦底座与圆盘衬垫的粘接组装,采用酚醛树脂胶; 20装饰板、商标等粘接,采用丙烯酸酯型压敏胶。,A汽缸盖垫片,半干性粘弹型密封胶 B螺栓,氯丁胶乳液或厌氧胶 C绝热隔板接缝,再生胶 D绝热隔板密封,采用环氧树脂或聚氨酯胶; E外层窗玻璃密封,采用丁基橡胶一聚异丁烯胶; F后窗玻璃密封,采用丁基胶;,G后窗外层辅助密封,采用软性丁基橡胶一聚异丁烯胶; H顶篷排水槽外密封,采用聚氯乙烯塑料溶胶; I顶篷至车舷后部位塑料挡板粘接密封,采用高含固量聚氯乙烯塑料溶胶; J油箱输油管密封,采用高含固量、可膨胀、热固化氯丁胶; K行李箱接缝密封,采用高固含量聚氯乙烯塑料溶胶;,L后盖排水槽外缝密封,采用高固
18、含量热固化聚氯乙烯塑料溶胶; M非膨胀性焊接内缝密封,采用高固含量热固化聚氯乙烯塑料溶胶; N可膨胀性焊接内缝(后盖挡板及挡泥板)密封,采用可膨胀、热固化丁苯胶; , O挡泥板高低板填充密封,采用高含固量聚氯乙烯塑料溶胶; P底板内缝密封,采用以沥青为基体的高固含量胶粘剂;,Q罩板总装的膨胀性焊接缝密封,采用丁苯胶; R减震器垫片密封,采用热固化氯丁胶; S在油漆层下的外缝密封,采用高固含量、热固化型聚氯乙烯塑料溶胶。,化学因素 1.极性 2.分子量 3.侧链 4.PH值 5.交联 6.溶剂和增塑剂 7.填料 8.结晶性 9.分解 :水解、热解,物理因素 1.表面粗糙度 2.表面处理 3.渗透
19、 4.迁移 5.压力 6.胶层厚度 7.负荷应力 8.内应力 9.环境:热、水、光、氧气等,1.3 粘接的影响因素与破坏机理,在实际的接头上作用的应力是复杂的,包括正应力、剪切应力、剥离应力和交变应力。 (1) 正应力: (2)切应力:接头在剪切应力作用下,被粘物的厚度越大,接头的强度则越大。 (3)剥离应力:力集中于粘接界面上,因此接头很容易破坏。 在设计时尽量避免产生剥离应力。 (4)交变应力:在接头上胶粘剂因交变应力而逐渐疲劳,在远低于静应力值的条件下破坏。强韧的、弹性的胶粘剂(如某些橡胶态胶粘剂)耐疲性能良好。,胶接头的力学行为-外力,内应力使胶接强度和耐久性下降。产生的原因: 1、收
20、缩应力:胶粘剂固化时,因挥发、冷却和化学反应而体积发生收缩,引起收缩应力。 2、热应力:胶粘剂和被粘物的热膨胀系数不同,温度的变化将引起热应力。3)在老化过程中胶层吸水而发生溶胀,在不连续处将产生内应力。 降低内应力: (1)共聚或提高聚合物分子量以降低体系中官能团浓度。 (2)加入增韧剂,降低固化收缩应力。 (3)加入无机填料。 (4)胶接热膨胀系数大的材料时选择较低的固化温度。 (5)使胶粘剂的热膨胀系数接近于被粘物。 (6)选用弹性良好的胶粘剂。,胶接头的力学行为-内力,大多数合成胶粘剂的主要成分是非晶态高聚物。在材料内部存在很多细小的缺陷,形成应力集中。当局部应力超过局部强度时,缺陷就
21、发展成为裂缝真正破裂。因此内应力集中造成的破坏将降低粘接强度。 固体材料的强度与分子作用力的大小、材料中的缺陷大小分布情况以及缺陷周围的应力分布有关。 (1)减少材料的缺陷即提高分子量,形成结晶。 (2)加入增韧剂增加对裂缝扩展的抵抗力。,胶接头的力学行为-应力集中,胶接件破坏的一般形式有四种(见图): 被粘物破坏,发生于粘接强度大于被粘物强度时; 内聚破坏,胶粘剂破坏,强度取决于胶粘剂内聚力; 界面破坏(粘附破坏),破坏发生在被粘物与胶粘剂的界面(胶粘界面完整脱离),此时粘接强度决定于粘附力; 混合破坏,既有内聚破坏,又有界面破坏。,破坏现象,胶粘剂或被粘材料破坏是理想的破坏形式,即100%
22、的内聚破坏,因为这种破坏在材料粘接时能获得最大强度。 粘接破坏发生在接头最薄弱的地方,不一定总是发生在界面上。说明粘接强度不仅与胶粘剂、被粘物之间作用力有关,也与聚合物粘料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有关。高聚物分子的化学结构,以及聚集态都强烈地影响胶接强度。,弱边界层(WBL)来自胶粘剂、被粘物、环境,或三者之间任意组合。当发生破坏时,尽管多数发生在胶粘剂和被粘物界面,但实际上是弱边界层的破坏。正是这些内聚强度较低的物质存在,致使粘接强度会表现的比预期降低。 1)不良浸润,有空气泡或灰尘、油等杂质残留形成弱区; 2)溶于液态胶粘剂的不溶杂质,在固体化后形成另一相 3)内应力在被粘体与胶粘剂整体间产生弱界
23、面层 4)聚合物中低分子量有机物 WBL除工艺因素外,在聚合物成网或熔体相互作用的成型过程中,胶粘剂与表面吸附等热力学现象中产生界层结构的不均匀性界面层也会有WBL出现。这种WBL的应力松弛和裂纹的发展都会不同,因而极大地影响着材料和制品的整体性能。 应用:避免弱边界层 粘接胶带隔离层通常是经过化学剪裁的弱边界层,弱边界层理论,胶接头在存放或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到热、水、光、氧气等环境因素作用,性能逐渐下降,使接头完全破坏,这就是胶接头的老化。,金属胶接头的老化 A、接头的大气老化机理,水的作用 (1)水对界面的作用 (2)水对胶层的作用 (3)水的化学降解作用 (4)水和氧气同时存在引起金属被粘
24、表面的电化学 (5)水对接头界面的应力集中起促进作用 (6)腐蚀性气体腐蚀 B、金属接头的热老化机理,主要是胶粘剂的热老化 物理变化 ;化学热分解和氧化分解 ,过渡元素的氧化物或离子对氧化分解起到催化作用,木材、塑料和橡胶胶接头的老化 环境温度产生的热应力和水的降解是木材老化的主要原因,尤其是水解的影响最大。胶粘剂、木材质量和加工性能影响到木材胶接头老化。而胶层厚度越大,胶合板耐老化性能越好。 塑料橡胶的表面是疏水性的,水难以渗透到胶接界面里,因此其老化性能稳定得多,第三章 胶黏剂,3.1 胶粘剂概述,一、胶粘剂基本组成 基料、固化剂、溶剂、增塑剂、填料、偶联剂、交联剂、引发剂、促进剂、增韧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胶黏剂 技术 基本知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