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一般检测(白细胞).ppt
《血液一般检测(白细胞).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液一般检测(白细胞).ppt(4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临床血液学检测,第四篇 第二章,第一节 血液一般检查,血常规 网织红细胞 血沉,血常规,白细胞参数 红细胞参数 血小板参数,五分类,N L MONO E B,白细胞参数 WBC DC,三分类,N L MID,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白细胞计数测定血液中白细胞的总数 分类计数各类型白细胞的比值 绝对值=总数分类计数的百分数 参考值(白细胞计数): 成人 4-10109/L 新生儿 15-20109/L 6个月-2岁 11-12109/L,白细胞分类计数,细胞名称 百分() 绝对值 中性粒细胞(N) 中性杆状核(st) 15 0.040.5 中性分叶核(sg) 5070 27 嗜酸性分叶核(E
2、) 0.55 0.020.5 嗜碱性分叶核(B) 01 00.1 淋巴细胞(L) 2040 0.84 单核细胞(M) 38 0.120.8,临床意义,白细胞10109/L称白细胞增多; 4109/L称白细胞减少。 白细胞or,主要受中性粒细胞的影响,白细胞在生理或病理情况下均可有变异。,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 在血中生存的时间约为710小时 在组织中生存的时间约为1-3天 中性粒细胞改变: 数量增多 数量减少 细胞核象的变化 粒细胞形态异常,年龄 日间变化 运动、疼痛、情绪 妊娠与分娩,中性粒细胞增多,白细胞总数大于10109/L,粒细胞比值大于0.7,粒细胞绝对值大于7109/L,(1)生理
3、性增多,急性感染:化脓性球菌 广泛的组织损伤或坏死 急性溶血 急性失血 急性中毒 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MPD)恶性肿瘤,中性粒细胞增多,()病理性增多, 粒细胞减少症(granulocytopenia) 中性粒细胞1.5 109/L 粒细胞缺乏症(agranulocytopenia) 中性粒细胞 0.5 109/L,白细胞总数低于4109/L,称为白细胞减少症,中性粒细胞减少,1)某些感染 2)血液系统疾病 3)物理、化学因素损伤 4)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 5)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性粒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指粒细胞的分叶状况,反映粒细胞的成熟程度,而核象变化则可反映某些疾病的病情
4、和预后 正常时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的分叶以3叶居多,但可见到少量杆状核粒细胞(1%-5%) 杆状核(1%-5%)与分叶核(50%-70%)之间的正常比值为1:13,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核左移:如杆状核粒细胞增多,即杆状粒细胞(5%),甚或出现杆状核以前更幼稚阶段的粒细胞 常见于感染 ,尤其化脓性感染,也可见于急性中毒、急性溶血、急性失血等,严重核左移见于白血病,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核右移:如分叶核粒细胞分叶过多,5叶以上的细胞3%。 主要见于巨幼贫和应用抗代谢药物治疗后。,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中毒性改变 细胞大小不均 中毒性颗粒 空泡形成 杜勒小体 核变性,中性粒细胞形态异常,临床意义 主要是严
5、重的急性感染,在化脓性感染尤为明显慢性感染、大面积烧伤 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性中毒、恶性肿瘤等,棒状小体,经Wright或Giemsa染色,白细胞胞浆中出现呈紫红色细杆状物质,1条或数条不定,称为棒状小体。 临床意义:它只出现在白血病细胞中,故见到棒状小体就可拟诊为急性白血病(急非淋),中性粒细胞形态异常,嗜酸性粒细胞(E),参考值:0.5%5%,作用:吞噬作用 形成吞噬体 与嗜酸性颗粒融合: 被其中过氧化物酶氧化分解,生理功能 抑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合成与释放活性物质 吞噬其释出颗粒 分泌组胺酶以破坏组胺 从而起到限制过敏反应的作用,嗜酸性粒细胞(E),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临床意义,过敏性疾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血液 一般 检测 白细胞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