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题(18页).doc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题(1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题(18页).doc(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题-第 18 页栖霞一中 高一下学期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农为天下之本,而工贾皆其末也”,也认为“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皆莫如被服”。下列政策和措施与上述言论所反映的指导思想的相冲突的是“市”的发展叙述正确的是 秦代管理“市”的法律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汉代进行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隋朝时形成民间集市草市,唐代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 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时间上的限制A. B. C. D.“洋商卖船与番,或载米接济异域,恐将来为中国患”,他支持的经济政策是A农战结合 B对外开放 C重商 D海禁4.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
2、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了() 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重视农业的观念 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安土重迁的思想。 ABCD5.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 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 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6.1956年,考古工作者在长沙市铜官镇发现处烧制釉下彩瓷的唐代窑址。研究表明,有日本、印度尼西亚、伊朗和肯尼亚等13个国
3、家和地区出土过长沙铜官窑瓷器。长沙铜官窑经营者为占领市场,在器物上标出“天下第一”等广告语,有的还把卖价制作在器物上这说明该窑()A最早使用釉下彩瓷技术B注重市场营销策略C代表官营手工业的水平D产品主要销往海外7.从周代开始一直存在宵禁制度(禁止夜间活动)早晨鼓声城、坊、市三门一齐打开,日暮鼓声城、坊、市三门一齐关闭。唐大和五年京城坊门“或鼓未动即先开,或夜已深犹未闭”。唐诗人王建“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开成五年十二月敕“京夜市宜令禁断”。由此可见唐晚期抑商政策开始改变 商业发展促使政策的调整 夜市已经比较繁荣 政府依然禁绝夜市。ABCD8.清初曾规定:“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愈百张,
4、以抑兼并,过则有罚。”反映的实质是()A清代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 B清政府鼓励发展小机户C封建专制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D清政府限制手工工场的规模9.新唐书载:“授田之制,丁及男年十八以上者,人一顷,其八十亩为口分,二十亩为永业;寡妻妾三十亩,工商者,宽乡(地广人稀的地方)减半,狭乡不给。”下列对这一土地制度认识错误的是() A授田依据主要是性别和年龄B分配给农民的土地可自由买卖 C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重农抑商 D这一土地制度在唐朝后期废弛10.有学者认为,直到康乾盛世,中国的小农经济历经千年发展,已到了辉煌的极致。中国的GDP在晚清甚至达到了当时世界的三分之一,然而这却是一种“没有发展的增
5、长”。这说明此时中国()A经济总量与劳动生产率在增长 B经济总量在世界处于落后地位C经济增长以传统的方式实现 D经济类型和总量实现新的突破11.在商丘某地的一处古墓的随葬品中,发现了破碎的陶盆,白瓷餐具,及色彩艳丽的粉彩和珐琅彩瓷器。这座墓葬的时间应不早于()A魏晋 B隋唐 C宋代D清代12.下列表格数据反映的经济现象会导致哪一结果()时间人口(人)人均土地(亩/人)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27355462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102750000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208095796A自然经济逐渐走向瓦解 B精耕细作农业进一步发展C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 D铁犁牛耕在江南开始
6、推广13.明代闽部疏载:“凡福之紬(绸)丝福漳之桔,福兴之荔枝,泉漳之糖顺昌之纸,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之小关下吴越如流水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皆衣被天下”材料反映明代福建()A海陆交通十分发达 B商品经济活跃 C成为全国经贸中心 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南澳一号”发掘引起社会关注,学术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条史料是:“(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几三十载”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A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 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C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 D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15.有学者指出:中国
7、古代农业拥有土壤整治、田间管理、多熟种植、维持地力、良种选育、能量循环等众多配套措施的农艺体系。这一“农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16.元代王祯农书描述曲辕犁:“南方水田泥耕,其田高下阔狭不等,一犁一牛挽之,作止回旋,惟人所便。”这说明曲辕犁A.在元朝开始用于农业 17.明代姚公子传中写道:“千年田土八百翁。”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18.白居易在朱陈村中提到:“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这体现出C.小农经济有利于宗族的连续性 19.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 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 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有耕、牛二字 “旱时引水浸润,雨
8、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十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21.春秋时期的鲁国人公输班被誉为木匠祖师,他发明了锯子、刨子、钻子、凿子、铲子等木工用具。这些发明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C.冶金技术的进步 D.“百家争鸣”的出现22.明朝时嘉兴石门镇有油坊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一夕作佣值二铢而赢”。这一记载可以用来研究 “重农抑商”23.乾隆五年,大臣胡定上奏曰:“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农夫为之赁耕,每岁所入盈千万石。”上述现象对清代工商业的影响是 C.扩大了手工业生产规模 24.导致春秋战国时期井田
9、制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诸侯国相继承认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B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C封建的剥削方式逐步产生并发展 D战国时各国进行变法确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25.唐会要记载:“诸坊市街曲,有侵街打墙,接檐造舍等,先处分,一切不许,并令拆毁,如有犯者,科为勅罪,兼须重罚。”唐律疏议载:“其坊正、市令非时开闭坊、市门者,徙一年。”这反映出唐代()A律法内容十分严苛 B商业的发展冲击了社会习俗 C抑商制度已经废弛 D仍用强制手段维护坊市制度高一下学期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题 (二)26.吴江县的盛泽镇,本来是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
10、”。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绸绫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上述材料说明()A盛泽镇丝织业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明代已开始形成以“市”为标志的商业中心C明清政府重农抑商政策失效 D工商业发展促进城镇的形成与繁荣27.某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想寻找史实印证“明清时期中华文明出现了诸多新因素,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都有所体现”这一观点,他找到的经济方面最有力的证据是()A临清“绅士商民近百万” B苏州机户“自行设机督造,雇匠织造”C吴江“游手之徒,十室而九” D汉口“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28. “不农则不地著,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
11、地,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汉书食货志),古代中国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根本原因是()A防止田地荒芜,加强田间管理 B维护社会安定,巩固统治C重视在田亩投入人力以提高产量 D鼓励农民专心生产而不违法乱纪29. “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这一观念的形成()是重农抑商政策的结果 反映了自然经济的主体地位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反映了商品经济的繁荣。A BCD30.明朝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和西方显露资本主义的曙光,大致处于同一个历史时代。但不久,两者从此进入两种不同的轨道。导致近代前夕中国经济相对迟滞的最主要原因是()A
12、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 B人口压力过大C传统农耕文明的衰弱 D自然经济的根深蒂固,阻碍社会结构的更新变革31.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期,“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有 铁犁牛耕的推广 各国变法的推行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 A B C D 32.汉武帝时下诏规定:有工商业户籍的商人及其家属,都不能占有田地,有敢于违反法令而购买田地的,官府要没收他们的田地,此规定根本目的在于()A抑制土地兼并的发生 B维护小农经济的稳定 C防止国有土地的流失D防止商人谋反33.宋高宗时,叶梦得上奏称“朝廷见收买木绵、虔布万数不少”;
13、南宋后期的谢维新说:“今世俗所谓布者,乃用木绵或细葛、麻苎、花卉等物为之。”此后,我国中原地区衣被原料逐渐转变为以棉花为主,材料表明在南宋时期() A中原地区是棉花主产区域B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C棉花已经取代丝麻成为衣被原料 D衣被原料的种植结构逐渐发生变化“交子”推广后,时人感叹:夫合数千缗之楮(指纸币),虽一夫可以将之,虽万里足以致之,是诚轻且便也。这说明“交子”的推广() A强化了政府的商业管理B便利了国家赋税的征收 C降低了工商业运营成本D保证了货币经济的稳定35.有人形容中国古代商业就像一个带着枷锁、脚镣并被捆绑起来的舞者,她的每一个舞步都带着沉重的牵累,她的每一个旋转都受着束缚的疼痛
14、。这主要是因为 3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宋朝的黄金时代”的标题下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属于这场“商业革命”的史实是()A出现独立经营的商人 B大量的商业市镇兴起 C流通领域出现纸币 D生产领域出现工场手工业37.作为耕作农具,它“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改变牵引点的高低,控制耕土的深浅”。这一农具出现于()A春秋战国B西汉C东汉D隋唐38.我国东南地区,江浙一带,在宋代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到了明清时期流传着“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这种变化反映了() A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B资本主
15、义萌芽的出现 C社会经济生产的转型 D民间商业繁盛的局面39.论衡中提到:“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这直接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A“人定胜天”的思想 B“靠天吃饭”的观念 C“不误农时”的思想 D“精耕细作”的特点40.明清之际,中国人逐渐冲破了“想要富,男子立田女织布”的传统观念,形成“家有良田万顷,不如日进分文”、“街头一席地,强似百亩田”的意识,这主要是由于()A商品经济的发展B专制制度的衰落 C西方文明的影响D抑商政策的松动41. “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形成上述观念的根源
16、A重农抑商政策B资本主义萌芽 C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D君主专制制度42. “大街小巷叫买食品杂物的小贩吟叫百端,大小上店铺席连绵不断,夜市直至三更尽,五更又开晓市。”上述现象最早出现于下列哪一城市()A唐朝前期的长安城 B北宋开封城 C清朝临安城D元朝大都城43.清朝乾隆年间纪晓岚写了一副对联:“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造成这种认识的根本原因是( ) A儒家思想的影响 B宗法观念的根深蒂固C中国人耕读传统习惯的影响 D小农经济长期占据统治地位44.有学者研究认为,“重农抑商”政策的出现,除了其经济原因或物质方面的原因外,还有文化方面的原因。文化方面的原因有可能是 A.巩固专制主义国家统
17、治基础 B.保障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C.“别人富、自己穷”的不忿之情 D.“重义轻利”观念的影响。45诸暨的草塔镇以集市而命名。据文献记载,明末草塔一带兴市,人们习惯于搭草棚经营商业,俗叫草搭市。后人将“搭”改为“塔”,称为“草塔”。结合所学知识推断草塔镇在当时“市” C.是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 46.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中说:“中国似乎长期处于静止状态一个忽视或鄙视国外贸易,只允许外国船舶驶入一二港口的国家,不能经营在不同法制下所可经营的那么多交易。”亚当斯密婉转地批评了中国当时什么现象?()A闭关锁国B小农经济C重农抑商D朝贡贸易47. 清末黄遵宪在番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
18、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诗中提到的“大错”实际指的是()A打击了出口商品生产,导致中国海外贸易停顿B镇压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阻碍了中国国家统一 C禁止官民出海贸易,动摇了中国社会稳定性D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中国与世隔绝而落后于时代潮流48.土地兼并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必然产物。在中国古代史上,宋朝采取了“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该政策实施有利于() A对农民的控制 B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C减轻农民负担D推动租佃关系的发展49.“(16世纪后)中国农民除了种植双季稻外,他们还可以种甘蔗、烟草或其他的经济作物,或动员他们家庭的女劳动力从事织绸或织布的手工业。”该现象说明当时的中国50.某学者指出:明
19、清之际,江南出现了“妇女半边天”的说法,显示江南妇女的家庭地位日益重要。这种现象的发生最可能与下列何者有关 A.通俗文化盛行,平民识字率提高,妇女的家庭地位因而提高 B.商品经济的发展,颠覆了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C.棉纺织业兴起,以女性为主的手工副业成为家庭经济的重要收入D.江南地区人口大量外移,性别比例失衡,女性地位因而日益重要高一下学期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题 (三)1.社会生活的变迁是历史发展的一面镜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隔离制度。政府规定,“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二百下而众大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市内除了唐人外,还有许多高鼻深目的波斯人、大食人,以及日本
20、人、高丽人,还有黑人。回鹘衣装、胡旋舞、高丽乐等深受唐人喜爱,广为流行。唐前期长安城的商业(1)根据材料一归纳唐朝前期长安的城市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材料二闽省土窄人稠,五谷稀少,故边海之民皆以船为家,以海为田,以贩番为命。自一旦禁之,则利源阻塞,生计萧条;情困计穷,势必啸聚。明神宗实录(2)指出材料三中造成“边海之民”生活变化的政策,并分析其对中国后世产生的影响。2.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地理环境,孕育了中华民族以农耕为主体的经济形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窖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引自电影天仙配中歌词材料二:生之有时,而用之亡
21、(无)度,则物力必屈(穷尽)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殴(驱使)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贾谊论积贮疏材料三:著名的(晋商)旅蒙商号大盛魁(注:创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贩)成为有影响的大商号后,还在店内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石头(曾作秤砣用),其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生产的哪种基本模式?请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种基本模式的特点。(2)材料二是怎样看待商业和农业关
22、系的?这一思想对后来明清时期社会发展有何影响?(3)材料三反映了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有何新现象? 依据材料概括晋商发达的主观因素。1.(1)特点:坊市分离;商业繁荣但商业活动受到限制;国际大都会;文化多元。成因:国家统一;经济发达;包容开放;丝路畅通。(2)政策:“海禁”政策。影响:阻塞东西方文化交流,阻碍经济发展,造成中国落后。2.考点:答案:(1)生产方式:小农经济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2)关系:农业是本业,商业是末业影响:强化了自然经济,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发的发展,导致中国被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历史 必修 第一 单元测试 18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