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技术教案第五章(7页).doc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第五章(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保护技术教案第五章(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植物保护技术教案第五章-第 7 页教案(课时备课)课程名称:植物保护技术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教学进程:第12次课 第6章第一、二节 学 时:2 使用教材:植物保护技术(第二版) 肖启明 欧阳河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学内容(按节):第6章 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第一节 水稻害虫一、稻螟虫俗称钻心虫。国内发生为害的主要有三化螟、二化螟和大螟。三种螟虫均以幼虫钻蛀水稻茎秆为害,造成枯心和白穗。(一)三化螟的生活习性1.越冬 以老熟幼虫在稻桩内越冬。2.各虫态习性 三化螟成虫白天静伏,夜间活动。趋光性强,雌蛾喜在生长茂密、嫩绿的稻株上产卵。初孵出的蚁螟,通过爬行或吐丝下垂随风飘落到附近稻株,
2、寻找适宜部位蛀入茎内为害,水稻苗期受害,造成枯心;破口抽穗期的稻株受害,造成白穗;灌浆后期受害,造成虫伤株。幼虫有转株为害习性。以老熟幼虫在稻株茎内化蛹。3.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影响其数量变化的因素有气候、食物和天敌。越冬幼虫化蛹的最低温度为16,春季气温回升快慢影响三化螟发生的早迟,湿度主要影响发生量,春季雨水少的年份,发生数量多,为害重。水稻不同生育期,蚁螟侵入率不同,其中分蘖期、孕穗至抽穗期最易为蚁螟侵入为害,故称危险生育期。三化螟的天敌很多,有寄生性(赤眼蜂,病原细菌、真菌、病毒)和捕食性天敌(蜘蛛)两大类。(二)二化螟的生活习性1.越冬 以幼虫在稻桩、稻草及杂草中越冬。2.各虫态习性
3、与三化螟基本相似,但其食性较杂。(三)综合防治采取以农业防治为主,使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相协调的综合防治措施。1.农业防治(1)消灭越冬虫源 收获后及时翻耕灌水。(2)栽培治螟 使水稻分蘖期、孕穗至抽穗期与蚁螟盛发期错开;压缩混栽面积。(3)推广优良抗虫品种2.人工物理防治可采取点灯诱蛾灭杀成虫,摘除卵块,拔除枯心苗等措施。3.生物防治在卵孵高峰后25天或一、二龄幼虫期,每667m2用100亿活芽孢Bt悬浮剂100150ml,加25%杀虫双水剂75ml,兑水50kg喷雾12次。4.药剂防治防枯心:每667m2可用18%杀虫双水剂200ml,拌细土1520kg,撒毒土;或50%杀螟松乳油75100
4、ml,加水50kg喷雾。防白穗:用上述农药分别加水50kg喷雾或加水250300kg泼浇。二、稻纵卷叶螟(一)生活习性1.越冬 稻纵卷叶螟在我省不能越冬,我省每年发现的成虫是由外地迁飞而来的。2.各虫态习性 幼虫吐丝结苞,在苞内刮食叶肉,留下一层透明表皮,呈现白苞。在苗期至拨节期为害,但以孕穗至齐穗期剑叶受害损失最大。老熟幼虫在稻丛基部叶鞘内侧或无效分蘖内结茧化蛹。成虫具趋光性,具强趋荫蔽性,具趋向蜜露进行补充营养的习性,并且具有趋嫩绿稻叶产卵的习性。3.发生与环境关系 成虫生活的适温为2228,相对湿度80%以上。另外,栽培制度和水肥管理也直接影响其食性和生活条件。(二)综合防治1.保护利用
5、天敌 以赤眼蜂效果较好。2.喷施BT乳剂 方法同稻螟虫。3.药剂防治 每667m2可用50%杀螟松乳油50100ml,或18%杀虫双水剂200ml,加水50kg喷雾。三、稻飞虱常见危害水稻的以褐飞虱为主,其次为白背飞虱和灰飞虱。稻飞虱以成虫、若虫群集在稻丛基部为害,以刺吸式口器刺吸叶鞘或茎秆内的汁液,并且还产卵在叶鞘组织内使叶鞘出现褐色纵纹。(一)褐飞虱的生活习性褐飞虱是一种季节性远距离迁飞昆虫,我省初期虫源主要由南方迁飞而来。食性单一,成若虫均喜欢生活在荫湿的环境中,对生长嫩绿、茂密的稻田有趋性。褐飞虱喜高湿环境,在水稻分蘖盛期、孕穗至抽穗期发生严重。(二)白背飞虱的生活习性与褐飞虱基本相同
6、,但取食范围比褐飞虱广,栖息部位较高。白背飞虱褐飞虱 (三)灰飞虱的生活习性主要危害秧田期和分蘖期前的稻苗,是三种稻飞虱中发生为害最早的一种。除本身直接危害外,还能传播稻、麦、玉米多种病毒病。灰飞虱耐寒力较强,以三、四龄若虫在麦田、绿肥田、沟边、河边禾本科杂草等茎部、枯叶及土壤缝隙内等处越冬。(四)综合防治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保护天敌压基数,压前控后争主动,合理用药保丰收的综合防治措施。1.农业防治 选育、种植抗虫高产品种,科学管水,合理施肥,避免偏施氮肥。2.生物防治 保护利用黑肩绿盲蝽及各种蜘蛛。3.药剂防治防治指标:大发生前代每百丛有虫300500头或短翅型成虫每百丛35头。大发生当代每百
7、丛有虫500800头或短翅型成虫每百丛58头。防治适期:各代二、三龄若虫高峰期。(1)每667m2用4%叶蝉散颗粒剂2kg或5%丙硫克百威2kg直接撒施。(2)每667m2用20%叶蝉散乳油100ml,或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3040g,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20g,或40%嘧啶氧磷乳油150300ml,加水5075kg喷雾。第二节 水稻病害一、稻瘟病(一)症状识别按发生时期及部位不同,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二)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稻草和病种谷上越冬。同一品种以苗期(四叶期)、分蘖盛期和抽穗初期最感病。气温在2430,田间湿度大,往往大发生。(三)综合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植物保护 技术 教案 第五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