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从必修一前三章知识点(9页).doc
《高中地理从必修一前三章知识点(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从必修一前三章知识点(9页).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中地理从必修一前三章知识点-第 9 页必修1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1、 天体系统的级别由大到小: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其他恒星系)地月系(其他行星系)2、 八大行星离太阳距离由近到远: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共同性: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3、 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形成并存在液态水4、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大气的结构由里到外:光球、色球、日冕(1)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2)影响: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和“
2、极光”现象;影响地球气候。5、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 公转 自转绕转中心太阳地轴方向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周期1年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回归年1天恒星日(23时56分4秒)太阳日(24时)角速度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慢各地相等,每小时15(两极除外)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为0.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 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26黄赤交角变大时热带和寒带也变大,温带变小。(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6、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晨昏线(圈),晨昏圈所在的
3、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黑夜进入白天的是晨线,晨线上正值日出太阳高度是0度与赤道的交点的地方时是6时;由白天进入黑夜的是昏线,昏线上正值日落太阳高度是0度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是18时。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偏向力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7、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北半球:1、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 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 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那个半球昼长, 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赤道全年昼夜平分 2、冬半年,昼短夜长,越
4、向北昼越短 春秋分全球昼夜平分, 各 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为12小时 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 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随纬度的变化 夏至日:由2326N向南北降低 方向降低 冬至日:由2326S向南北降低23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 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随季节的变化 23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 越大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3) 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形成了四季)北半球季节的划分:3、4、5月为春季,6、7、8为夏
5、季,9、10、11为秋季,12、1、2为冬季。8、光照图的判读(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2) 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26(3) 确定地方时 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黑夜部分的中间经线为0点,
6、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时间相差1小时,每1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4) 判断昼夜长短 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5) 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 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6)确定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纬度纬度:夏至2326N,春分秋分0 ,冬至
7、2326S经度:地方时是12点那条经线(6) 判断某地日出或日落时间 任意一点的曰出曰落时刻,就是该点所在纬线与晨线和昏线相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的时刻,且曰出与曰落时刻之和为24. 已知经纬网光照图,推算某点的曰出曰落时间公式曰出时间12昼长/2 或曰出时间夜长/2曰落时间12昼长/2 或曰落时间24夜长/2说明:某点的昼、夜长短,可过这该点作一条纬线,这条纬线被晨昏圈分为两段,在阴影部分的这段是夜弧,另一段则昼弧.9:地方时的计算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第二步: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
8、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10、时区和区时计算(1)已知某地经度,推算时区的公式某地所在时区序数该地经度15说明:,所在时区序数为所得整数加1.W为东西十二时区).(2)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1小时两地的时区差数说明:若所求在已知地的东边,选用“+”,西边选用“”.若两地同在东时区或西时区,时区差数为大的时区序数减去小的时区序数;若两地分别为东时区和西时区,时区差数则为两地时区序数之和.求得的时间是0至24,为当曰时间.24点也可写作次曰零点.若求得的时间大于24时,则所求地已进入明天,钟点要减去24小时,曰期则要加1;或求得的时间为负值,则所求地应该为昨天,钟点要
9、加上24小时,曰期则要减去1.11、曰界线及曰期变更顺着地球自转方向,日期加一天的是0点(或昨曰24点)的经线;减少一天的是180经线(“国际曰期变更线”)12、地球的圈层结构以地表为界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1)地球内部的圈层根据地震波(纵波、横波)的特点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他们分界面是 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 。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上部。软流圈位于上地幔顶部 (2)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1、大气受热过程:太阳辐射(短波)、大气削弱、地面增温、地面辐射(长波)、大气增温、大气辐射(长波)、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
10、反射、散射:(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很高)()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并产生大气逆辐射(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把部分热量归还给地面,云层越厚大气逆辐射越强。2、热力环流:成因: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过程:近地面冷热不均空气的垂直运动(热上升或冷下沉)同一水平面上存在气压差异空气的水平运动(由高压流向低压)形成热力环流 (1) 等压面上凸为高压,下凹为低压。 (2)在近地面,气温高处气压低, 气温低处气压高 (3)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类型相反气压大小的判断:(1)同一水平面上,高压的气压值大于低压。(因为气温高的地方气压低,这主要取决于空气的密度
11、大小。气温高的地方空气膨胀上升,该处空气密度小、气压低;气温低的地方正好相反。)(2)在垂直方向上随着高度增加气压降低(3)同一等压面上的各点气压相等应用海陆风:白天陆地增温比海洋快,造成近地面的陆地气压低于海洋,于是风就由海洋吹向大陆,形成海风;夜晚陆地降温快于海洋,近地面形成高压,风由大陆吹向海洋,形成陆风,城市风: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并不断增多,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和工业生产、交通工具消耗大量燃料,释放出大量的人为热量,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由于热岛存在,引起空气在城市上升,在郊区下沉,在城市和郊区之间形成了小型的热力环流,叫城市风,山谷风:白天山坡上空增温比谷底上空快,形成低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地理 必修 一前三章 知识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