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的高频考点的详细介绍(12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中历史的高频考点的详细介绍(1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的高频考点的详细介绍(12页).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中历史的高频考点的详细介绍-第 10 页高中历史的高频考点的详细介绍 一、中国的政治文明 考点1: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内涵、特点及影响 (1)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维系纽带、具有宗族色彩的政治制度,其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对后世影响长远。 (2)分封制是以宗法制为核心的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制度,体现了中国古代早期贵族政治的特点。 考点2:古代中央增强对地方管理的措施 (1)中国古代中央对地方的管辖主要经历了分封制(西周)、郡县制(秦)、郡国并行制、文官知州通判制(宋)、行省制(元)等重要制度。 (2)由分封制到郡县制,反映了地方官吏任用原则由宗法血缘关系到中央行政任命的变化,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由贵族政
2、治向官僚政治转变的完成;从郡县制到行省制度的实施,是对地方管理方式的转变,对后世有着长远的影响。其演变趋势是地方权力日渐削弱,中央集权持续增强。 考点3:三省六部制特点、影响及演变 (1)特点:三省六部制的特点 相权三分; 职权分明; 节制君权。 (2)影响 较为完备严密的封建官僚体系,有利于提升行政效率,减少决策失误。 三省六部制分割了相权,增强了皇权。 三省六部制使封建中央官僚机构更加完善,历代沿用。 (3)三省制演变 宋代只保留“中书门下”,与枢密院、三司并称“二府三司”;元代废三省制,只保留中书省,行一省制;明代分中书省之权归于六部。 考点4:宋明清增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宋代设枢密使、三
3、司使分割宰相的军权、财权;明代废除丞相,后设置内阁内侍机构;清代设置军机处,君主专制达顶峰等。其演变趋势是君权持续强化,相权持续被削弱直至废除。 考点5: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及趋势 (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主要有先秦世官制、汉代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隋唐开始直至1905年废除的科举制。 (2)其演变趋势是选官标准由世家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选拔方式由推选逐渐发展到公开考试;人才选拔逐渐趋向制度化,体现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 考点6:近代前期列强侵华的背景、影响及特征 (1)背景 欧美资本主义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 (2)影响 中国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客
4、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3)特征 甲午战争前列强侵华反映了工业革命后掠夺原料产地、商品输出的特征;侵华主要国家是工业革命中经济实力强的英法美等国。 甲午中日战争及甲午战争后的侵华,反映了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的资本输出的需要;侵华国家增多;主要是从瓜分中国到逐步扶植代理人。 考点7:辛亥革命的结果与影响 (1)结果 *了封建帝制,成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临时约法,但革命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2)影响 从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看,辛亥革命*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点深入人心,为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从社会史观看,辛亥革命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社会生活
5、与习俗的变化;从整体史观看,近代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对亚洲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 考点8:抗日战争 (1)“九一八”事变,日本开始局部侵华,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2)1937年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共同抗战。 (3)1945年,中国人民取得了近百年来反抗外来侵略第一次伟大胜利,中国的国际地位有所提升。 考点9:中国*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贡献 (1)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 (2)中国人民在中国*的领导下,经历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取得
6、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起社会主义的新中国。中华民族获得了独立,开始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历程。 考点10: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大民主政治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2)中国*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党制度。 (3)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基本的民族制度,实现了民族平等,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考点1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大外交政策与成就 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立的国际背景下,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非凡。即:一个原则,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两大会议,即日内瓦会议
7、和亚非会议;三大政策,即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考点12:中美、中日关系改善的影响 (1)打破了长期以来因美国孤立遏制中国而形成的外交僵局,促动了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2)增强了中国同世界各国的联系,便利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进一步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3)有利于构建相对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有利于中国同世界各国实行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4)增强了各国之间的联系,有利于保持国际社会的稳定,促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二、中国的经济文明 考点13:古代耕作方式与土地制度 (1)耕作方式 中国古代经历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转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 高频 考点 详细 介绍 12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