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问答题总结(7页).doc
《病理生理学问答题总结(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理生理学问答题总结(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病理生理学问答题总结-第 7 页病理生理学问答题总结1试比较低渗性脱水与高渗性脱水的异同。2为什么低渗性脱水比高渗性脱水更易发生休克?3,在低渗性脱水的早、晚期尿量有何变化?阐述其发生机制。4为什么低渗性脱水的失水体征比高渗性脱水明显?5试述水中毒对机体的影响。6ADH分泌异常综合征为什么能引起等容性低钠血症?7试述高渗性脱水发生局部脑出血的机制。8在高渗性脱水早、晚期尿钠有何变化?阐述其机制。9试述扎紧动物一侧后肢2小时后局部的变化及其机制。10简述体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引起水肿的机制。11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对骨骼肌影响有何异同?其机制如何?12在高钾血症和低钾血症时,心肌兴奋性的变化有何异
2、同?阐述其机制。13试述高钾血症和低钾血症心肌自律性的变化有何异同?阐述其机制。14试述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心电图的改变极其机制。15简述碳酸氢盐缓冲系统在维持酸碱平衡中的作用。16肾脏是如何调节酸碱平衡的?17动脉血pH值正常的代表意义有哪些?18哪些情况下易于发生AG增大型代谢性酸中毒?为什么?19简述代谢性酸中毒时机体的代偿调节及血气变化特点。20代谢性酸中毒时心肌收缩力为何降低?21简述急性呼吸性酸中毒时机体的代偿调节机制。22酸中毒和碱中毒对血钾的影响有何不同?为什么?23剧烈呕吐易引起何种酸碱失衡?为什么?24代谢性碱中毒与低钾血症互为因果,试述其机制。25血氯、血钾与酸碱失衡的类型
3、有何联系?为什么?26代谢性酸中毒与代谢性碱中毒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有何不同?简述其机制?27心衰发生时,心脏本身的代偿形式是什么?28试比较心功能不全时,心率加快和心肌肥大两种代偿反应形式的意义及优缺点。29试述持久的神经一体液代偿反应引发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30试述心衰时血容量增加的发生机制。31试述心力衰竭时诱导心肌细胞凋亡的有关因素。32简述心肌肥大转向衰竭的一般机制。33简述心室舒张功能异常的主要发生机制。34心力衰竭的临床主要表现有哪些?35试述急性肾功能不全少尿期机体代谢的变化。36简述急性肾功能不全出现少尿的原因。37简述急性肾功能不全多尿期多尿发生的机制。38简述慢性肾功能不
4、全时出现多尿的机制。39急性肾功能不全时最严重的并发症是什么?主要发生机制是什么?40简述慢性肾功能不全时出现高血压的机理。41试述急性肾功能不全时肾小管细胞ATP产生减少的原因及后果。42简述肾性骨营养不良的发生机制。1低渗性脱水与高渗性脱水的异同:低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发病原因体液丢失而单纯补水失Na+多于失水水摄人不足或丢失过多失水多于失Na+发病机制细胞外液低渗、细胞外液明显减少细胞外液高渗、细胞内外液均减少血清Na浓度150 mmolL血浆渗透压310 mmolL主要表现早期多尿,晚期少尿脱水征明显,易发生休克,脑细胞水肿口渴明显,尿量明显减少,脑细胞脱水,严重时出现局部脑出血尿钠浓度
5、肾性失钠,尿Na+20 mmolL肾外原因,尿Na+10 mmolL早期增高,晚期减少2低渗性脱水时,体液丢失使细胞外液减少且低渗,水向细胞内转移;血浆渗透压降低,无口渴感,不能主动饮水而补充体液,ECF渗透压降低,ADH分泌减少,肾小管重吸收水减少,早期病人尿量增多。上述原因均可使ECF进一步减少,低血容量进一步加重,故低渗性脱水易发生休克。在高渗性脱水时,体液丢失虽使细胞外液减少,但ECF呈高渗,水由细胞内转向细胞外;ECF高渗,引起口渴,机体能主动饮水而补充体液;ECF渗透压增高,ADH分泌增多,肾小管重吸收水增加。上述原因均可使ECF得到补充,故高渗性脱水血容量减少不如低渗性脱水明显,
6、发生休克者较少见。3在低渗性脱水的早期尿量增多,晚期尿量减少。其机制:在低渗性脱水的早期,由于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抑制渗透压感受器,使ADH分泌减少,肾小管重吸收水减少,因此早期病人尿量增多;在低渗性脱水晚期或严重脱水时,由于血容量明显减少,ADH释放增多,肾小管对水重吸收增加,因此出现少尿。4所谓失水体征主要是指由于组织间液明显减少,而出现的皮肤弹性降低,眼窝和婴儿囟门凹陷。在低渗性脱水时,体液丢失使细胞外液减少且呈低渗,水向细胞内转移;ECF渗透压降低,ADH分泌减少,肾小管重吸收水减少,早期尿量增多;以上原因使细胞外液进一步减少,组织间液明显减少;加之血浆容量减少,血液浓缩,血浆胶渗压升
7、高,组织间液进入血管,使组织间液更加减少,出现明显脱水体征。在高渗性脱水时,细胞内的水转向细胞外;ECF高渗,使ADH分泌增多,肾小管重吸收水增加。上述原因均可使ECF得到补充,故高渗性脱水组织问液减少不如低渗性脱水明显,失水体征较低渗性脱水轻。5水中毒对机体的影响主要有:细胞外液增加,且呈低渗状态,组织水肿,血容量增多,严重时可发生心力衰竭。细胞水肿。脑细胞肿胀和脑组织水肿使颅内压增高,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意识障碍等,严重者发生脑疝而导致呼吸心跳停止。水潴留使血液稀释,使血浆蛋白、红细胞压积降低。ECF低渗,抑制ADH释放,肾小管重吸收水减少,早期尿量增加,尿比重
8、降低。6ADH增多使水潴留,体液容量扩张,血钠浓度降低。但当容量增加到一定限度时,通过利钠作用,使容量被限制在一定范围。由于ECF渗透压降低,水向细胞内转移,所潴留的水23分布在细胞内,13分布细胞外液,而仅112分布在血管内,故血容量变化不明显,称之为等容性低钠血症。7高渗性脱水时,细胞外液高渗使脑细胞脱水,脑体积因脱水而显著缩小时,颅骨与脑皮质之间的血管张力增大,因而可导致静脉破裂而出现局部脑内出血。8在高渗性脱水早期,由于血容量减少不明显,醛固酮分泌不增多,故尿中仍有钠的排出,尿钠浓度还可因水重吸收增多(高渗性脱水时,细胞外液高渗,使ADH分泌增多,肾小管重吸收水增多)而增高。在高渗性脱
9、晚期,血容量明显减少,醛固酮分泌增多,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增多,而使尿钠减少。9扎紧动物一侧后肢2小时后,后肢会发生水肿。其机制:后肢静脉回流受阻,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使平均实际滤过压增大,组织液生成增多。局部静脉淤血,组织缺氧,微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从毛细血管和微静脉壁滤出,血浆胶渗压降低和组织间液胶渗压升高,促使溶质及水分滤出。淋巴回流受阻,使含蛋白的水肿液在组织间隙中积聚,形成水肿。10体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将会导致钠水潴留,发生水肿。其机制主要是由于某些因素导致肾球管失衡所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如不伴有肾小管重吸收减少,就会引起钠、水潴留。见于广泛的肾小球病变和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等
10、。近曲小管重吸收钠水增多:当有效循环血量减少时,近曲小管对钠水重吸收增加。见于心房肽分泌减少、肾小球滤过分数(FF)增加。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钠水增多:当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肾血流量减少,RAAS激活,使醛固酮分泌增多。当有效循环血量减少时,通过容量感受器使ADH分泌增加,以及醛固酮增多造成的钠重吸收增加,血浆渗透压增高,使ADH分泌增加。当醛固酮和ADH增多使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钠水增多,导致钠水滞留。11在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时,均会出现明显的肌肉松弛无力,重者出现骨骼肌麻痹。但发病机制不同。在低钾血症时,由于K+。减小,细胞内外的钾浓度差增大,钾外流增多,使E。负值增大,Em至Et的距离
11、增大,骨骼肌的兴奋性降低,严重时发生超极化阻滞,出现肌麻痹。在高钾血症时,细胞内外的钾浓度差变小,钾外流减少,使Em负值减小,Em至Et的距离减小,骨骼肌的兴奋性升高,出现肌肉刺痛,感觉异常及肌无力;当严重的高钾血症时,当L负值明显减小时,快钠通道失活,肌细胞处于去极化阻滞而不能兴奋,出现肌麻痹。12在低钾血症和轻度的高钾血症时,心肌兴奋性均升高;但在严重的高钾血症时,心肌的兴奋性降低。其机制;在低钾血症时,K+:降低,膜对K+的通透性降低,K+随化学浓度差移向细胞外的力受膜的阻挡,达到电化学平衡时形成的电位差较小,即Em负值减小,Em至Et的距离减小,心肌的兴奋性升高。在高钾血症时,细胞内外
12、的钾浓度差变小,钾外流减少,使Em负值减小,Em至Et的距离减小,心肌的兴奋性先升高;但在严重的高钾血症时,当Em负值明显减小时,快钠通道失活,兴奋性降低。13低钾血症心肌自律性升高,高钾血症心肌自律性降低。其机制:低钾血症时,膜对K+的通透性降低,钾外流减少,形成相对的Na+内向电流增大,自律细胞的4相自动去极化速度加快,自律性增高。高钾血症时,膜对K+的通透性增高,使4相的钾外向电流增大,延缓了4相的净内相电流的自动去极化效应,自律性降低。14低钾血症心电图变化:T波低平,U波增高,ST段下降,QRS波压低、增宽,心率增快和异位心律,其机制:低钾血症时,膜对K+的通透性降低,3相复极延缓则
13、T波低平;低钾血症使Purkinje纤维的复极化过程大于心室肌复极化过程,出现U波增高;平台期K+的外流减少,形成Ca2+内向电流相对增大,使ST段不能回到基线而下移;自律性增高引起心率增快和异位心律,传导性降低使心室肌去极化过程减慢,QRS波增宽。高钾血症心电图变化:T波高尖,P波和QRS波振幅降低,间期增宽,S波增深,多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其机制:高钾血症时,膜对K-的通透性升高,3相复极加速则T波高尖;高钾血症心肌的传导性明显降低,心房肌和心室肌的去极化过程减慢,出现P波和QRS波振幅降低,问期增宽S波增深;由于自律性降低,可出现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由于传导性降低,出现各种传导阻滞;折
14、返激动导致室颤。15碳酸氢盐缓冲系统是细胞外液最重要的缓冲系统,由HCO3-H2CO3构成,它主要缓冲固定酸,但不能缓冲挥发酸。当体内固定酸增多时,缓冲系中的HCO3-可接受H+生成弱酸H2CO3,H2CO3再分解为CO2和H2O,CO2由肺呼出体外;当体内碱性物质增多时,H2CO3可将其中和生成弱碱,从而保证体液pH不发生明显变化。16肾脏以排酸保碱的形式维持HCO3-的浓度。其基本作用机制是:(1)近端小管:近端小管上皮细胞主要以H+Na+交换的方式,将肾小球滤液中90的HCO3-重吸收入血。(2)远端小管:远端小管上皮细胞通过H+ATP酶泵将H+泌人小管液,使磷酸盐酸化,H+随酸性磷酸盐
15、排出体外,同时以Cl-HCO3-交换的形式将HCO3-不断吸收人血。(3)铵盐的排出:肾小管上皮细胞通过H+Na+交换,一方面H+与上皮细胞分泌的NH3结合以铵盐形式排出体外,另一方面Na+与细胞内HCO3-重吸收入血。17(1)酸碱平衡正常;(2)完全代偿性酸碱平衡紊乱;(3)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18发病原因主要有三类:(1)非氯性含酸药物摄人过多:这些药物可使血中有机酸阴离子浓度增多,AG增大,HCO3-因中和有机酸而消耗,引起AG增大型代谢性酸中毒。(2)固定酸产生过多: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缺氧引起的乳酸酸中毒等,此时酮体和乳酸增多,造成血中有机酸阴离子浓度增加,AG增大,血浆中HCO
16、3-因中和这些酸性物质而大量消耗,引起AG增大型代谢性酸中毒。(3)固定酸排泄障碍:见于严重肾功能衰竭。此时由于肾小球滤过率显著降低,固定酸排出障碍,特别是血中磷酸根、硫酸根及其他固定酸根潴留,使血中未测定阴离子增多,AG增大,血浆HCO3-因肾小管重吸收减少和消耗增多而降低,引起AG增大型代谢性酸中毒。19(1)血液的缓冲作用:细胞外液H+增加后,血浆缓冲系统立即进行缓冲,HCO3-及其他缓冲碱不断消耗,因此,血气变化特点是:AB、SB、BB均降低,BE负值增大,pH降低。(2)细胞内、外的离子交换作用:代谢性酸中毒时,约50的H+通过离子交换的形式进入细胞内被细胞内缓冲系统缓冲,K+从细胞
17、内逸出,导致高钾血症。(3)肺的代偿作用:由于血液H+增加,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引起呼吸加深加快,CO2排出增多,其代偿意义使H2CO3(或PaCO2)继发性降低,呼吸加深加快是代谢性酸中毒的主要临床表现。(4)肾的代偿作用:表现为肾小管上皮细胞碳酸酐酶和谷氨酰胺酶活性增强,肾小管上皮细胞泌H+、泌NH3增多,重吸收HCO3-增多,但肾脏本身疾患引起的代谢性酸中毒,肾脏的纠酸作用几乎不能发挥。20H+可影响心肌兴奋一收缩偶联而降低心肌收缩力。(1) H+可竞争性抑制Ca2+与肌钙蛋白结合亚单位的结合,影响兴奋一收缩偶联;(2) H+可减少细胞外Ca2+内流;(3) H+影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病理 生理学 问答题 总结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