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文言虚词而字用法导学案(附答案)(6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三文言虚词而字用法导学案(附答案)(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文言虚词而字用法导学案(附答案)(6页).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三文言虚词而字用法导学案(附答案)-第 5 页神木中学“352”高效课堂高三语文文言虚词复习之“而”字用法导学案主备人:冉思尧 班级: 组别: 姓名:【知识链接】(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例: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例如: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例: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例:项
2、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 7表示因果关系。例: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8表示目的关系。例: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二)用作通假1.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例: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2.通“如”:好像,如同。例:军惊而坏都舍。(察今)“能”:才能。例:而征一国者。(逍遥游) (三)用作复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例: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而后:才,方才。例: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陈情表)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
3、层的意思。例: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 既而:不久,一会儿。例: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课堂训练】一、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1图穷而匕见 2庄宗受而藏之3温故而知新 4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5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6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7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8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9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10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11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12夫诸侯而骄人则失其国 13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14玉在山而草木润 15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16既而儿醒,大啼 二、翻译下列句子。1. 我
4、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2. 三月而后成。3.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4. 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5. 而后乃今培风。6. 不如因而厚遇之。7.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综合提高】一、下列句中的“而”字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赵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 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A./ B./C./ D./二、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1. 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 2. 楚怀王贪而信张
5、仪,遂绝齐3. 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 4. 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5.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6. 军惊而坏都舍三、判断“而”在文段中的意义。兵者,危道也。须戮力同心,切勿如蟹六跪1而二螯,否则,何以胜?故冯婉贞曰:“诸君2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氏虽小,然青,取之于蓝3而青于蓝,更胜其父。婉贞博学4而日参省乎己,非只效书生终日5而思也。三思6而后行,故有抗敌之大捷。非7而所谓小女子也,乃巾帼英杰8而。答案1【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北救赵而西却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言 虚词 用法 导学案 答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