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渣制度(12页).doc
《造渣制度(1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造渣制度(12页).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造渣制度-第 12 页三、造渣制度1.合理的造渣制度1.1选择合理的造渣制度的目的及要求 造渣制度应适合高炉冶炼要求,有利于稳定顺行,有利于冶炼优质生铁。各厂资源和生产条件不同,应根据原燃料条件选择合理的造渣制度。(1)选择合理造渣制度的目的是:保证生铁成分合格,有利于促进有益元素的还原,抑制有害元素进入生铁中;保证渣铁分离良好,液态渣铁顺畅地从渣铁口流出;有利于炉况顺行和热制度稳定;在高炉下部形成保护渣皮,有利于延长炉体寿命。(2)合理的造渣制度应满足什么要求合理的造渣制度应满足如下要求:足够的脱S能力,保证生铁在低Si情况下低S。一般条件下,硫在渣和铁中的分配系数LS40。在炉温和碱度适
2、宜的条件下,硫负荷5kg/t时,硫的分配系数可控制在25-30。良好的流动性和较好的稳定性。炉渣熔化温度在1300-1400,在1400时,黏度10泊,可操作的温度范围大于150。对高炉衬砖侵蚀能力较弱。选择炉料结构时,应考虑让初渣生成较晚,软熔带温度区间较窄,这对炉料透气性有利,初渣中FeO含量也少。1.2造渣制度选择规律(1)炉渣特性在高温下有良好的流动性和稳定性及较强的脱硫能力,且侵蚀性较弱的炉渣,称为一般炉渣或普通炉渣。我国宝钢、鞍钢、武钢、首钢、济钢等大中型钢铁厂的炉渣都属于一般炉渣。这种炉渣在碱度小于1.2,大部分的熔化性温度较低,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稳定性,脱硫效果好。据统计,冶炼
3、制钢铁时,二元碱度CaO/SiO2在1.05-1.15范围,三元碱度CaO+Mgo/SiO2在1.2-1.32范围。国外日本、德国渣量小,硫负荷5-6kg/t,二元碱度大于1.2,三元碱度1.45。特殊炉渣一般都是由于特殊铁原料决定的。如酒泉钢铁厂的含钡炉渣,矿石含BaSO4、BaSO3,以BaO形态进入炉渣。包头钢铁厂的含氟渣,熔化温度比普通炉渣低100-200。攀钢有高钛渣,重钢有低钛渣。(2)根据炉渣特性,造渣制度应遵循如下规律:若渣量少,AL2O3偏高时,二元碱度应高些,一般为1.15-1.2。相反,渣量大,AL2O3偏低时,二元碱度应低些,一般为1.05-1.10。若渣量少,原燃料硫
4、负荷偏高时,炉渣碱度应高些,一般为1.20-1.25。相反,渣量大,硫负荷低时,炉渣碱度应低些,一般为1.0-1.05。小高炉较大高炉在相同条件下炉缸温度偏低,所以小高炉炉渣碱度可相对高些。生铁含【Si】高时,碱度应适当降低,反之则适当提高。渣中MgO主要功能是改善炉渣流动性和稳定性,最佳含量7-10%。渣中AL2O3偏高时,MgO最高含量不宜超过12%。1.3利用不同炉渣性能满足生产需要生产中会遇到原燃料条件变化、高炉操作障碍、铁种改变等实际情况,通常是利用改变炉渣成分来满足下列需要。(1)脱除有害杂质当矿石含碱金属(K、Na)较高时,为了减少碱金属在炉内循环富集的危害,需要选择熔化温度较低
5、的酸性炉渣。若炉料中硫负荷大,需要适当提高碱度,以利脱硫。单纯增加CaO提高碱度,会造成炉渣黏度增加,致使渣中硫的扩散速度降低,不但不能很好地脱硫,还会影响高炉顺行;特别是渣中MgO含量低时,增加CaO含量对黏度的炉渣性能影响更大。因此应适当增加渣中MgO含量,提高三元碱度以增加脱硫能力。虽然从热力学观点看,MgO脱硫能力不如CaO,但在一定范围内,MgO能够改善脱硫的动力学条件,因而脱硫效果很好。首钢曾经将渣中MgO含量在4.32-16.76%范围进行试验测定,得到MgO与CaO脱硫能力的比值是0.89-1.15,结果表明:MgO以7-12%为好。(2)处理炉缸堆积高炉冶炼中会遇到炉缸不同程
6、度的堆积现象,因炉渣碱度过高而炉缸产生堆积时,可用比正常碱度低的酸性炉渣来清洗。若高炉下部有黏结或炉缸堆积较严重时,可以采用萤石洗炉方法,降低炉渣黏度和熔化温度,清洗下部黏结物。济钢350高炉使用集中数批酸性球团的方法处理炉缸堆积,效果较好。(3)抑制或促进硅、锰还原抑制或促进硅、锰还原,通常是根据冶炼不同铁种的需要,同样是利用炉渣成分的改变来实现。当冶炼硅铁、铸造铁时,需要促进硅的还原,应该选择较低的炉渣碱度;当冶炼制钢铁时,既要控制硅的还原,又要较高的铁水温度,应该选择较高的炉渣碱度;若冶炼锰铁,因MnO还原困难,并需要消耗较大热量,则需提高炉渣碱度,利用CaO置换MnO,对锰还原有利并可
7、以降低热量消耗。各类铁种对碱度的控制范围铁种硅铁铸造铁炼钢铁锰铁CaO/SiO20.6-0.90.8-1.051.05-1.21.2-1.72.高炉内的造渣过程2.1炉渣的区分现代高炉多用熔剂性熟料冶炼,一般不直接向高炉加入熔剂。由于在烧结(或球团)生产过程中熔剂已先矿化成渣,大大改善了高炉内的造渣过程。高炉造渣过程是伴随着炉料的加热和还原而产生的重要过程物态变化和物理化学过程。高炉渣从开始形成到最后排出,经历了一段相复杂的过程。开始形成的渣称为“初成渣”,最后排出炉外的渣称“末渣”,或称“终渣”。从初成渣到末渣之间,其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处于不断变化过程的渣称“中间渣”。2.2初成渣的生成初渣
8、生成包括固相反应、软化、熔融、滴落几个阶段。固相反应在高炉上部的块状带发生游离水的蒸发、结晶水或菱铁矿的分解,矿石产生间接还原。同时,在这个区域发生各物质的固相反应,形成部分低熔点化合物。固相反应主要是在脉石与熔剂之间或脉石与铁氧化物之间进行。当用生矿冶炼时其固相反应是在矿块内部,SiO2与FeO之间进行,形成低熔点化合物,还在矿块表面脉石(或铁的氧化物)与粘附的粉状CaO之间进行,形成CaO-Fe2O3等类型的低熔点化合物。当高炉使用自熔性烧结矿(或自熔性球团矿)时,固相反应主要在矿块内部脉石之间进行。矿石的软化(在软熔带) 由于固相反应形成低熔点化合物,在进一步加热时开始软化。同时由于液相
9、的出现改善了矿石与熔剂间的接触条件,继续下降和升温,液相不断增加,最终软化熔融,进而成流动状态。矿石的软化到熔融流动是造渣过程中对高炉行程影响较大的一个环节。各种不同的矿石具有不同的软化性能。矿石的软化性能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开始软化的温度,二是软化的温度区间。很明显,矿石开始软化的温度愈低,则高炉内液相初渣出现得愈早;软化温度区间愈大,则增大阻力的塑性料层愈厚。一般说矿石的开始软化温度波动在700-1200之间。2.3终渣形成中间渣经过风口区域后,其成分与性能再一次的变化(碱度与黏度降低)后趋于稳定。此外在风口区被氧化的部分铁及其它元素将在炉缸中重新还原进入铁水,使渣中FeO含量有所降低。当
10、铁流或铁滴穿过渣层和渣铁界面进行脱硫反应后,渣中CaS 将有增加。最后从不同部位和不同时间集聚到炉缸的炉渣相互混匀,形成成分和性质稳定的终渣,定期排出炉外。通常所指的高炉渣均系指终渣。终渣对控制生铁的成分,保证生铁的质量有重要影响。终渣的成分是根据冶炼条件经过配料计算确定的。在生产中若发现不当,可通过配料调整,使其达到适宜成分。2.4炉渣在高炉内的变化(1)不同区域铁矿石在下降过程中,受上升煤气的加热,温度不断升高,其物态也不断变化,使高炉内形成不同的区域。在块状带内,发生游离水蒸发、结晶水分解,矿石的间接还原度达30-40%,固相反应形成低熔点化合物是造渣过程的开始。随着温度升高,低熔点化合
11、物中呈现少量液相,开始软化黏结。在软熔带内形成的初渣,特点是FeO、MnO含量高,碱度偏低,相当于天然矿石和酸性球团矿的碱度,成分不均匀。在滴落带,从软熔带滴下的中间渣在穿越滴落带时成分变化很大,FeO、MnO因被还原而降低,熔剂或高碱度烧结矿中的CaO进入渣中使碱度升高,甚至超过终渣的碱度。在燃烧带,中间渣穿过焦柱进入炉缸积聚,当接近风口中心线时吸收煤气上升的焦炭灰分,这时候的碱度逐步降低。在炉缸渣铁贮存区内,炉渣完成渣铁反应,吸收脱硫产生的CaS和Si氧化的SiO2等元素,最后成为终渣。(2)主要成分再从几项化学成分变化来看:初渣在炉腹以上FeO、MnO含量达到5%左右,到炉腹下部其含量达
12、到8%,说明这一带进行着大量直接还原。Al2O3在初渣中含量只有3-5%,下降过程中尤其到风口以后有所提高,说明燃料灰分中Al2O3参与造渣。MgO在初渣中只有5-6%,到炉缸之前达11%,接近终渣成分,说明MgO是逐渐参与造渣的。初渣中碱金属氧化物较多,到炉缸时则降低。这是因为在风口高温区时有部分被挥发,但在炉子中上部则存在循环富集。(3)炉缸反应炉腹中部以上,生铁含C不超过0.5%,大量渗碳反应是在高温区及炉缸附近进行的。风口部位的生铁含S超出产品铁8倍以上,即大量的脱硫反应是在炉缸进行的。生铁中Si、Mn含量在进入炉缸前均高于成品铁,说明风口带出现再氧化过程。3. 炉渣的性质及其影响因素
13、3.1炉渣的来源炉渣的成份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矿石中的脉石;(2)焦炭灰分和煤粉灰分;(3)熔剂氧化物;(4)被侵蚀的炉衬;初渣中含有大量矿石中的氧化物,如FeO、MnO等。对炉渣性质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前三项。脉石和灰分的主要成分是SiO2和AL2O3,称酸性氧化物;熔剂氧化物主要成分是CaO和MgO,称碱性氧化物。这些氧化物单独存在时,熔点都很高。SiO2熔点1713,AL2O3熔点2050,CaO熔点2570,MgO熔点2800。炉渣的主要成分就是上述4种氧化物,这么高的熔点,在高炉条件下根本不能熔化。只有它们之间互相作用形成低熔点化合物,才能熔化成具有良好流动性的熔渣。3.2 炉渣软熔
14、特性对冶炼的影响炉渣的软熔特性与矿石的软化特性有关,其对高炉冶炼的影响是,矿石软化温度越低,初渣出现的越早,软熔带位置越高;软化区间越大,软熔带熔着层越宽,对煤气流的阻力越大,对高炉顺行不利。炉渣熔化性对高炉冶炼的影响很大。炉渣熔化之后能自由流动的温度叫熔化性温度。在选择炉渣时究竟是难熔的炉渣有利还是易熔渣有利,这需要据不同情况具体分析,具体对待。难熔炉渣开始软熔温度较高,从软熔到熔化的范围较小,则在高炉内软熔带的位置低,软熔层薄,有利高炉顺行。炉渣黏度直接关系到炉渣流动性,而炉渣流动性又直接影响高炉顺行和生铁的质量等指标。它是高炉工作者最关心的炉渣性能指标。炉渣要有良好的流动性,并能自由地与
15、铁水分离。炉渣黏度是流动性的倒数,炉渣自由流动的最大黏度为22.5Pas。炉渣稳定性是指炉渣的化学成分或外界温度波动时,对炉渣物理性能影响的程度。若炉渣的化学成分波动后对炉渣物理性能影响不大,此渣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同理,如外界温度波动对其炉渣物理性能影响不大,称此渣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生产过程中由于原料条件和操作制度常有波动,以及设备故障等都会使炉渣化学成分或炉内温度波动,炉渣应具有更好的稳定性。炉渣的表面张力对炼钢过程有较大实用意义,在高炉操作中,以往研究不够,因为一般高炉渣的表面张力尚未小到对高炉冶炼带来不利影响的程度。最近研究认为,表面张力小的炉渣,流动性好,有利炉渣脱硫。3.3影响
16、炉渣黏度的因素及其改善方法(1)影响炉渣黏度的因素影响炉渣黏度的因素比较多,主要有:渣温不足;渣碱度升高;炉缸堆积;有些成分影响炉渣黏度,MgO、MnO、FeO等能降低炉渣黏度,Al2O3、CaO等有时会升高炉渣黏度。炉渣中MgO含量提高后,炉渣黏度受二元碱度的影响将明显减少。碱性炉渣为短渣,炉渣过碱时流动性差,会使风口表现为出现挂渣。酸性炉渣为长渣,它随着温度的下降最终会影响脱硫效率下降。(2)改善炉渣流动性根据生产的铁种和原料条件,确定合理的炉渣成分是十分关键的。有条件的地方使用部分白云石做熔剂,提高渣中MgO含量以改善流动性;MnO虽然能改善炉渣流动性,但正常情况下外加锰矿,经济上损失太
17、大,Mn进入炉渣里也是一种浪费。其次保证充足的炉缸热量,渣水物理热充足,是提高渣水流动性,减少渣中带铁的重要条件。4.炉渣脱硫反应硫在铁水和炉渣中以元素S、FeS、MnS、MgS、CaS等形态存在,其稳定程度依次是后者大于前者。其中MgS和CaS只能溶于渣中,MnS少量溶于铁中,大量溶于渣中,FeS即溶于铁中,也溶于渣中。炉渣的脱硫作用就是渣中的CaO、MgO等碱性氧化物与生铁中的硫反应生成只溶于渣中的稳定化合物CaS、MgS等,从而减少生铁中的硫。按分子论的观点,渣铁间的脱硫反应是以如下形式进行的:FeS (FeS)(FeS)+(CaO)=(CaS)+(FeO)(FeO)+C=Fe+CO即渣
18、铁界面上生铁中的FeS向渣面扩散并溶入渣中,然后与渣中的(CaO)作用生成CaS和FeO,由于CaS只溶于渣而不溶于铁,FeO则被固体碳还原生成CO离开反应界面,生成Fe进入生铁中,从而脱硫反应可以不断进行。总的脱硫反应是:FeS+ (CaO)+C=Fe+ (CaS)+CO -149140kJ现代炉渣离子结构理论认为,熔融炉渣不是由分子构成而是由离子构成的,因此,脱硫反应实际上是离子反应而不是分子反应。渣铁之间的脱硫反应是通过渣铁界面上离子扩散的形式进行的,即渣中的O2-离子向铁水面扩散,把自己所带的两个电子传给S,使铁水中的S原子成为S2-离子进入渣中,而由于失去电子变成中性原子氧与碳作用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造渣 制度 1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