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必修1知识点全清(好的复习资料)(9页).doc
《高一必修1知识点全清(好的复习资料)(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必修1知识点全清(好的复习资料)(9页).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一必修1知识点全清(好的复习资料)-第 7 页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的宇宙环境自然天体恒星、行星、卫星、星云、彗星、流星、星际物质(极其稀薄的气体和尘埃)满天星星大部分是 恒星 ,北极星、牛郎星、织女星是 恒星 ,嫦娥2号属于 月球卫星 ,流星现象是行星际空间的尘粒和固体块(流星体)闯入地球大气圈同大气摩擦燃烧产生的光迹。 在天空中留下的神舟号飞船进入大气层燃烧现象相当于 流星 现象。2、了解天体系统的级别和层次,能描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天体系统: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与河外星系同级)、总星系(可见宇宙)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水、金、地、火、(小行星带)木、土、天、海、冥(矮
2、行星) 具有太阳的天体系统 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比河外星系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是 总星系 ,神舟系列飞船飞出了地月系了吗?美国火星探测器已经飞出了 地月系 系。地球内、外侧的行星分别是 金星、火星 ,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是 金星 ,除地球外最可能存在生命物质的行星是 火星 。月地距离有38万千米。3、比较、分析和归纳太阳系八大行星的数据资料,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辐射、安全的宇宙环境内在条件: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公转周期适当)、充足的液态水、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体积质量适当) 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了解太阳辐射的特点及其对地球环境和人们生产、生
3、活的影响。太阳辐射特点:能量巨大、可再生、清洁对地球环境(能量来源):大气环流(大气运动)、水循环、生物循环、大洋环流、地质作用中的外力作用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提供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常规能源:石油、煤炭、天然气、水能、生物能)2、了解太阳活动的特点和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太阳活动周期为11年光球层:黑子(主要标志)影响气候 色球层:耀斑影响短波通信(干扰高层大气的电离层)、产生磁暴现象(影响地球磁场)日冕层:太阳风产生极光(高能带电粒子流轰击高层大气,使之电离,产生发光现象)(高纬地区、极夜)三、地球的运动1、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以及公转的轨道和黄赤交角。自转和公转的方
4、向:自西向东(无论是逆时针还是顺时针都是自西向东)自转:太阳日自转36059时间24时,恒星日自转360时间23时56分4秒公转轨道:椭圆形轨道,有近日点和远日点公转:速度近日点(1月初)最快,远日点(7月初)最慢;周期: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黄赤交角:(与回归线度数相等、与极圈度数互余)2、了解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现象。偏转规律:北右、南左、赤道不偏影响:水流(冲刷、堆积,港口)、气流(始终与风向垂直,根据气流偏向判断南北半球)3、理解地方时和区时的区别。地方时:同一经线上地方时相同,不同经线上地方时不同,东早西晚区时:以中央经线上(15的倍数)的地方时作为这个时区的区时,东早西晚特殊
5、经线上地方时: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的经线分别为6时、18时;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为12时,夜半球的中央经线为0时(24时)。4、能分析昼夜交替和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及原因。晨昏线判断:随地球自转,某地昼进入夜的界线为昏线,夜进入昼的界线为晨线。昼夜交替周期:24小时(一个太阳日)昼夜长短变化:(1)全年昼夜平分的地方是 ;全球都昼夜平分的时候是 。(2)太阳直射的半球昼 夜 ,另一半球昼 夜 。(3)太阳直射的半球,纬度越高的地方,昼越 夜越 ;另一半球,纬度越高的地方,昼越 夜越 。(4)直射点北移,北半球各地昼变 ,夜变 ;南移,北半球各地昼变 ,夜变 。(5)除春秋分以外,纬度越高的地方,
6、昼夜长短之差越 。(6)从春分到秋分,极昼范围从 扩大到 ,然后缩小到 ;从秋分到春分,极夜范围从 扩大到 ,然后缩小到 5、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时间:北回归线以北某地从冬至日到夏至日增大,从夏至日到冬至日减小 南北回归线之间直射点离开该地越近越大,越远越小。极值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各地减到最小值;冬至日,北半球各地减到一年中最小值;南回归线以南各地达到最大值。空间:从直射纬线(90)向南北递减。6、运用数学图解法,归纳正午太阳高度的数学计算公式。计算公式: H= 90 | a | 利用:房间距、热水器角度7、理解四季变化的规律和“五带”的分布特征
7、。四季变化:(1)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四季变化不明显,而中纬度地区有明显的四季变化。(2)夏季是一年中白昼较长、正午太阳高度较大的季节(立夏立秋);冬季是一年中白昼较短、正午太阳高度较小的季节(立冬立春);春秋两季是冬夏两季的过度季节。(3)如果黄赤交角为0,则无太阳高度角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导致地球上无四季变化。五带划分:(1)界线:回归线、极圈(2)范围:与黄赤交角大小有关,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和寒带范围变大,温带范围变小。四、地球的结构1、了解地球内部和外部的圈层结构。内部圈层:地壳、地幔、地核 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组成: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地壳)
8、2、了解各圈层的主要特点和划分依据。划分依据:地震波速度的不连续界面莫霍界面(地壳、地幔),古登堡界面(地幔、地核)特点:地壳厚度不均,陆厚(平均33km)海薄(6km),平均17km;海拔越高,地壳越厚;上硅铝层,下硅镁层;主要成分氧、硅、铝。 地幔岩石圈(地壳+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上地幔上部)地震:地震的震源在岩石圈中,而不会再软流层以下的地地幔或地核中。若陆地上某一次地震,它的震源在地下10千米,则可判断地震发生在地壳(因陆地地壳平均厚度33KM),而不是上地幔顶部。地震多发区在板块的边界,板块内部地壳稳定,地震发生较少。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的组成: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或地
9、壳)3、从人地关系的角度阐述地球各圈层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一、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1、了解地壳的物质组成及矿物与岩石的关系。 2、了解三大类岩石及其成因注意:1.沉积岩的特征(其它类型岩石没有):层理构造和含有化石2.变质岩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形成,故变质作用发生在地壳深处而不会在表层。3、理解三大类岩石之间及其与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4、能画出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示意图并说明。一个完整的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中:只有1个箭头指出的是岩浆;只有一个箭头指入的是岩浆岩;外力作用指向的是沉积岩;变质作用指向的是变质岩。二、地球表面形态下列地表形态哪些是主要由内
10、力作用引起的:A喜马拉雅山、B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C灵栖洞等溶洞石林地貌、D向斜成谷、E背斜成谷、F长江三角洲、G吐鲁番盆地、H塔里木盆地的沙丘(ADG)1、了解地表形态的变化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2、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理解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的关系。3、了解地质构造类型及相应的地表形态。4、了解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相应的地表形态。5、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加深对人地关系和谐发展的认识。 1.气候干旱地区的外力作用中以昼夜温差大造成的风化和风力作用为主。如埃及狮身人面像损毁严重主要是风化和风蚀作用造成的。流水作用(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堆积地貌)。五六千米以上的高山上的外力作用主
11、要是冰川侵蚀作用。1.下列地理事物属于地质构造的有:A褶皱、B地壳运动、C断层、D地堑、E山脉、F谷地、G背斜、H火山喷发、I地震、M侵蚀(ACDG)2.如何地表形态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造成的,只是某一阶段以某一作用(内力作用或外力作用)占优势。三、大气环境1、了解大气的垂直分层结构。2、了解对流层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理解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图见右上,会分析下列现象)(1)为什么地球表面的昼夜温差远不如月球表面(昼127C,夜 183C)大?(2)深秋至第二年早春季节,霜冻为什么多出现的晴朗的夜晚?(3)每年秋冬季节,我国北方地区的农民常用人造烟幕的办法,使地里的蔬菜免遭冻害,其原理是
12、什么?(4)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很强,但热量缺乏,为什么?3、理解影响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大小的主要因素。太阳高度角(纬度)、气象因素(云量)、空气密度(与海拔高度有关)、空气洁净度(雾霾天气)产生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是同一水平面上具有气压差异;产生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是下垫面同一水平面上受热不均;产生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太阳辐射在不同纬度上分布不均。4、理解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5、理解风的形成过程。6、绘制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7、说明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理解气压带、风带移动对地中海气候的影响。8、理解海陆分布对季风气候的影响。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位于大陆东岸: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多雨),冬
13、季盛行西北季风(少雨);冬夏季风均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热带季风气候位于亚洲南部: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多雨),受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季节移动形成的(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向右偏转形成),冬季盛行东北风(少雨),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9、了解锋面系统的特点及天气状况10、运用简易天气图,分析低压(气旋)系统与高压(反气旋)系统的特点以及对天气的影响。四、水循环和洋流1、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2、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各种水体相互转换,使陆地淡水不断更新。典例: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通常情况下( )A夏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B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C 1月份
14、,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D7月份,风从陆地吹向海洋(2)联系四大圈层,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由此对生态、气候、地貌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3、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具体洋流名称要求识记太平洋上的洋流和北大西洋暖流4、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对沿岸气候的影响寒流降温减湿;暖流增温增湿。对海洋生物分布的影响世界四大渔场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千岛寒流),纽芬兰渔场(墨西哥湾暖流、拉布拉多寒流),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东格陵兰寒流),秘鲁渔场(秘鲁寒流)(在上图中相应位置注出)对海洋污染的影响扩大污染面积,加快净化速度对海洋航行的影响加快航行速度,节省能源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
15、异性一、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1、了解地球生物进化的一般序列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动物地球发展初期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鱼类时代、两栖动物时代爬行动物时代哺乳动物时代人类时代(第四纪)植物海生藻类时代陆上孢子植物时代裸子植物时代被子植物时代例:含三叶虫化石的地层是 代;含恐龙化石的地层是 代;人类牙齿化石的地层是 代。2、了解生物进化对地球环境的改造作用和环境变化对地球生物的影响地球表层(地理环境)的发展过程,在生命出现以前是化学演化,在生命出现以后是生物演化。地质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灭绝时期是什么时期?古生代末期、中生代末期例:代末期和 代末期
16、,是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其中在 代末期,60%以上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种类灭绝,脊椎动物中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则全部灭绝,恐龙是在 代末期全部灭绝。3、理解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人地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怎样的发展趋势?影响越来越显著(狩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例:人类是自然地理环境的 ,又是地理环境中非常特殊的 之一。产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造成自然环境前所未有的显著变化。人类排放的温室气体改变了大气圈的组成和模式,造成全球平均气温以前所未有的速率增加,人地关系的主导因素是 ,人类必须 自然规律,防止 的开发活动诱发和加剧对自然环境的
17、破坏,注重协调 和 的关系。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了解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含义。自然地理环境组成要素: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土壤圈、人类圈整体性的含义: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它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和其他地区环境的改变。2、理解不同自然因素对土壤发育和性状的作用。成土母质 是土壤的初始状态,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并且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土壤质地关系密切,成土母质的化学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的化学元素和养分。 气候 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既与温度有关,又与降水有关。高
18、温多雨的热带雨林地带,化学与生物风化强,有机残体归还多,风化壳厚,因而土壤层厚度较大;干旱或寒冷地区风化壳薄,发育的土壤层也较薄。从干燥的荒漠地带或寒冷的苔原地带,到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地带风化壳逐渐加厚。生物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质,以枯枝落叶和残体形式,将有机养分归还地表。生物的参与加快了成土过程,使土壤发育不断深化,形成土壤肥力。生物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在各种成土因素中 和 是比较稳定的影响因素, 和 是比较活跃的影响因素。 植被 和 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3、了解自然资源利用对环境整体性的影响。 4、能对区域资源利用进行环境评价,树立区域可持续发展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必修 知识点 复习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