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万有引力与航天》知识梳理(6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与航天》知识梳理(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万有引力与航天》知识梳理(6页).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中物理万有引力与航天知识梳理-第 6 页万有引力与航天知识梳理一、本章知识网络万有引力定律行星的运动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引力常量的测定,卡文迪许扭秤实验宇宙速度“日心说”与“地心说”内容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开普勒第一定律(轨道定律)开普勒第二定律(面积定律)开普勒第三定律(周期定律)成就宇宙航行测量地球的质量计算天体的质量人造地球卫星经典力学的局限性二、基础知识(一)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 (1)开普勒第一定律(又叫椭圆轨道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该椭圆的一个焦点。不同行星绕太阳运行的椭圆轨道是不同的。 (2)开普勒第二定律(又叫面积定
2、律):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由此推出一个很有用的结论,即行星在近日点的速度大于在远日点的速度。(3)开普勒第三定律(又叫周期定律):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说明:数学表达式为,其中为椭圆轨道的半长轴,T为公转周期,是与太阳质量有关而与行星无关的常量。由于行星的椭圆轨道都跟圆近似,在近似的计算中,可以认为行星都以太阳中心为圆心做匀速圆周运动,在这种情况下,若用R代表轨道半径,T代表周期,开普勒第三定律可以写成,所以八大行星中越靠外面的行星运转周期越长。开普勒定律不仅适用于行星,也适用于卫星,只不过这时的比值是由行
3、星的质量所决定的另一恒量,与卫星无关。开普勒定律是总结行星运动的观察结果而总结归纳出来的规律,每一条都是经验定律,开普勒定律只涉及运动学、几何学方面的内容。 (二)万有引力定律 (1)内容: 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引力的大小跟这两个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即, G是比例系数,叫引力常量。 (2)万有引力定律的适用条件万有引力公式适用于两质点间的引力大小的计算。对于可视为质点的物体间的引力也可以利用万有引力公式求解,如两物体间距离远大于物体本身大小时,物体可看作质点;均匀球体可视为质量集中于球心的质点。 当研究的物体不能看成质点时,可以把物体假想分割成无数个
4、质点,求出两个物体上每个质点与另一个物体上所有质点的万有引力,然后求合力。例如将物体放在地球的球心时,由于物体受到相互对称的万有引力,故合外力为零,即放在地心的物体不受地球的万有引力。 (3)万有引力的特点普适性:任何客观存在的物体间都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吸引力万有引力。相互性:两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万有引力满足牛顿第三定律。 宏观性:通常情况下,万有引力很小,只有在质量巨大的天体间,才有实际意义。(三)万有引力定律在航空、航天方面的应用 处理该类问题基本思路:把天体(或人造卫星)的运动看成是绕中心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其所需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即:注意:式中的g应为高度为h处的重力加速度。 解题时应
5、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适当的公式进行计算。 (1)计算中心天体的质量 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2)计算中心天体的密度若已知中心天体的半径R,则天体的密度。若天体的卫星环绕天体表面运动,其轨道半径r等于天体半径R,则天体密度。(3)判断卫星或行星的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与半径的关系:由,可得:,即 r越大,越小; ,即r越大,越小;,即r越大,T越大。(4)发现未知天体“笔尖下发现的行星”(海王星) (四)宇宙速度 宇宙速度是指在地球上满足不同轨道要求的发射速度,不能理解为卫星运行速度。 (1)第一宇宙速度(环绕速度)=7.9 kms:是人造卫星近地环绕速度,它是人造卫星在地面附近环绕地球做
6、匀速圆周运动所必须具有的速度,是人造地球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该速度又是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中的最大运行速度。第一宇宙速度的求解方法如下: 方法一:设地球质量为M,卫星质量为m,卫星到地心的距离为,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为,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得:,应用近似条件rR(R为地球半径),取R=6400km,M=61024kg,则:7.9kms, 方法二:在地面附近,重力等于万有引力,此力提供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7.9kms。以上两种方法均适用于其它天体的第一宇宙速度计算。 (2)第二宇宙速度(脱离速度)=11.2kms:在地面上(r=R)发射物体,使之能够脱离地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万有引力与航天 高中物理 万有引力 航天 知识 梳理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